A. 浅谈如何实施新课程下的六步教学法
1、要积极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要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索空间、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并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营造积极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在“动”中有所发现,有所研究,有所探讨,在“动”中体验共同胜利的喜悦。同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要利用激励、赞赏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等机会。通过“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形成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5、要关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过程。要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要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反思有利于对新学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还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种习惯对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标后,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学得怎样,要关注学生怎么学的,教师是怎样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二是在学习方式上,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互助学习;三是在教学结构上,强调“先学后教、先交流后展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够弄明白的,教师就不要泛泛地去讲,而要在学生弄不懂的那些疑难、关键的问题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四是在反馈方式上,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在备课方面,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按照成功课堂“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备写,要优化学案设计,细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要体现“六化”: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过程目标化、问题知识化。细化教学过程做到“六步”、“六个学会”、“九让原则”。“六步”:即“展标、自学、助学、用学、测学、小结”;“六个学会”:即学生展示过程要“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九让原则”:即“实验让学生做、情景让学生想、图形让学生画、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同时,在备课时还要强调学科特点,做到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树立“强优、提中、补差”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教生”结对子帮扶活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后进生”的帮扶。课堂要把“后进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课堂采取“三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课后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督促、及时辅导、及时表扬鼓励。促使每一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内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决战课堂。要变基于“教”的学为基于“学”的教。要建立以学生“学”为中心、为主体,在教师“导”的启发下,萌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
B. 幼儿园班本课程如何开展
浅谈如何开展园本课程?园长幼师通2019年06月16日 · 花信教育公司董事长一、园本课程的涵义何为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形成符合本园发展的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使教育具有特色,使幼儿园具有特色。二、课程园本化的意义1.克服国家课程的诸多弊端:(1)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的脱节。(2)国家课程与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脱节。(3)国家课程与教师现状的脱节。2.体现幼儿园自编课程的优势: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迈克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于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1)课程更具地方特色,符合地方需求与学生的需求。(2)教师能较容易的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3)扩大教师的专业权力。(4)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兴趣。(5)调动教师积极性,提供发挥和显示自己才干的机会。三、课程建设要素1.主题来源、思路从幼儿的发展出发写明设计意图或主题来源及设计思路。2.主题框架网络图预设网络图:活动初期,围绕主题准备如何搭建大框架、小主题。主题结束后网络图梳理:随着主题的深入开展、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实际开展的各种活动(生成活动)等,编制出完善的网络图。3.环境创设展示大环境:围绕主题有哪些社区资源可以利用,准备建立哪些园级游戏区域。班级环境:准备建立哪些班级游戏区域,梳理出游戏区域的名称、准备的材料和工具。班级主题墙:准备建立哪些班级主题墙,有哪些大、小板块。4.具体活动内容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活动、学习活动5.观察、反思与调整以观察记录、案例分析、教育成长故事等方式呈现,重点是评价幼儿发展。把自己认为本主题活动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写出来,以便其他教师推广使用。6.家园共育在本主题活动中主要开展哪些家园联系工作,有哪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地方。四、如何开展园本课程建设?园本课程建设形式:构建以主题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整合课程。(一)确定主题。根据幼儿园实际、幼儿的整体情况,已有资源确定主题。(二)构建班级课程计划。主要包含设计思路、班级风格、主题框架、区角框架、评价与反思、家园、成果几个要点。其中,最为复杂的是框架中具体内容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课程整合第一:熟悉园本资源。幼儿的经验,教材、已有教师用书、学校资源(硬件条件、环境)、本地特色资源(饮食、文化、特产等)教师资源(技能与特长)、家长资源(经验与物质)等。第二:选择园本化资源。根据主题思路挖掘出所有本园有利资源本地。第三:整合课程主体内容。围绕主题遵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将选择出的园本资源进行有效组合,生成班级课程主体框架。具体内容按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个板块分类,将五大领域内容融入当中。2.课程改编按主题课程设计借用已有教材的形式、理念改编成主题中需要的内容。3.课程拓展将园本资源个别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增加课程的深度。4.课程补充课程补充是为了弥补主题课程内容的空缺,通过网络、借用他人的资源等其他途径丰富、补充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广度。(三)设置区角。根据主题课程需要设置班级区角和园级区角。园级区角主要是指全园共用的户外区角和功能房区角。班级区角分特色区角和常规区角。特色区角主要是为主题课程内容中需要拓展的内容而建,每班可建二到三个特色区角。特色可能是新生成的一个区角,也可能是一个常规区角在一个方面的深入变成特色区角。常规区角是每个班常用的,适用所有主题的一些常用区角。如: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生活区等。所有区角根据主题的发展提供、调整材料,区角活动内容是为主题服务,是主题活动小组化学习,是主题学习的运用与深入。(四)有效利用家长资源1.挖掘家长资源。根据班级主题挖掘家长的有效资源、提炼出系列家长能配合、提供的清单。2.让家长愿意提供资源。利用家长会、个别家访、单独交流等介绍班级活动,了解资源给她孩子带来的好处,得到家长的认可,让家长积极配合、支持。3.让家长能提供资源。有征对性的让家长提供相应的资源。如:农村相应季节的蔬菜、竹木,镇上的开美容的提供精美的化装品盒子等。4.让家长提供满意的资源。提供样品,让家长知道如何操作,提供有用的资源。(五)开展班级课程活动,不断反思调整。根据班级课程计划开展相应的内容,在进行有序的活动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其中可能有部分计划不适用,可能又延伸出了其他内容等,就根据孩子的发展求进行调整、变化。(六)过程性展示。主要是通过主题墙和区角体现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的系列变化,如:活动内容、精彩瞬间、成果等,体现形式可以是照片、作品、记录等。展示时要将展示内容进行精选、按一定的主线美观展现出来,让孩子主动与环境对话,与环境互动中获得发展。(七)成果收集。在进行系列活动中,要根据预设成果进行有目的地收集。形式多样,如系列照片、精彩视频、儿歌集、作品集、观察记录、个案、反思等。边收集边整理形成班级成果资源包。(八)全园研讨与分享。每个环节都可以全园研讨、共同商议、相互献计献策,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后形成的成果要全园分享,这是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最近平台,也是开展园本课程的价值。作者:蒋燕(四川省宜宾县观音镇中心幼儿园)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园长幼师通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C. 课程实施方式有哪些
实践,是课程最美的语言。
学校课程实施方式其实是孩子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学校必须让所有教师动起来,多试几个怎么做,让所有的渠道畅通起来,学校课程变革图景一定美妙绝伦!
我们根据中小学课程实践总结出学校课程实施的18种方式,供学校参考。
1
场馆学习:
让孩子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
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场馆学习的情境性、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以及结果输出的多元性。
推动场馆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深度合作,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合作形式:“先校后馆”“先馆后校”、共同建设场馆课程、场馆活动进校园。
当然,借助信息技术构筑虚拟场馆将成为未来场馆学习的新趋势。虚拟场馆的建立将切实解决场馆中一些资源难以陈列、资源结构不合理、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2
赛事学习:
一股促进学习的强大力量
赛事学习即在特定的规则之中,让参赛者在智力、体能、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较量,最终依照规则评定出胜负或者排名的一种学习形式。
比赛是促进学习的一股力量,想推动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比赛。
让孩子参加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比赛有输赢,孩子知道了努力的结果;比赛有团队,孩子懂得了友谊和付出;比赛有困难,孩子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勇气;比赛有情绪,孩子释放了最真实的自己;比赛有运气,孩子还能了解生活的真相……
3
行走学习:
让孩子与世界站在一起
课程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学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中,才能感悟生活的意义,才能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中小学应积极建构行走类课程,推进行走学习,让学生领略自然山水,感悟历史古迹,在行走中感悟自然,在行走中了解历史。具体课程设计可从学生视角出发,采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块设计,让学生不论行走到哪里,“行”前都要先做查阅资料、了解景点、调查路线等准备工作;“行”中要做好观看、欣赏、拍照、记录、解说的工作,找准景点的风光特点或历史典故;“行”后要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与家长、同伴一起分享。
4
实践学习:
用有意义的实践活化学习成果
社会实践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性课程,形成知识类学习和实践类学习的融合、静态式学习和活动式学习的兼容。让课程引领学生经历学术训练式学习,也经历实践体验式学习,达到课程内容“文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学习方式“文中学”与“做中学”的结合,让实践和体验成为一份丰富的课程资源。
5
留白学习: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
“留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设计。一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和发现问题、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二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学时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三是给学生留下快乐玩耍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四是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上做新的尝试,可以采取“我的作业我设计”留白纸(只提简短要求,其他全部空白),让孩子自己设计想做的作业。
心灵成长需要留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孩子们留一点闲暇时光,让内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6
搜索学习:
探寻问题、聚焦问题的过程
搜索是学习者必备的技术,它可以使你迅速地找到想要的答案。搜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在搜索便是在学习。搜索很方便,也是很有效率的学习途径,但我们需要思考,把网络的变成自己的,取其精华。
搜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搜索学习是探寻问题的过程,是围绕问题解决的行为。搜索首先是在自己的内网,在内网无法解决问题时,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搜索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力,还需要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
7
社团学习:
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对于学生来说,社团是一个熔炉,锻炼自己的能力;社团是一个舞台,展现自我的风采。
社团建设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第一类:文学艺术类,如文学社、诗社、学生报社、励志宣讲团、文艺社、书画社等。第二类:实践感悟类,如同伴社、爱心社、广播社、环保社等。第三类:科学技术类,如实验超市、航模、天文社、数码时代等。第四类:兴趣活动类,如集邮社、摄影社、手语社、吉他社等。第五类:运动竞技类,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愿报名。
社团活动应做到“三稳定”,即人员稳定,社员中途不得随意退出;时间稳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停止活动;地点稳定,充分利用校内各功能室、操场。
8
问题学习:
探寻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问题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学习的模式有许多,可分成五个阶段:(1)遭遇与定义问题。在此阶段中,学习者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面对如何解决问题的困境,在自我发掘问题后,学习者便可以开始学习新的概念与知识。(2)搜集信息。在此阶段中,学习者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便开始大量搜集相关的信息。(3)评估信息。透过小组讨论,确认数据来源之适切性、可用性及应该如何运用、整合这些资源,以发展出解决策略。(4)总结。此时,学习者必须谋求问题之解决方案与呈现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呈现研究之结果。(5)省思。在此阶段中,学习者必须进行学习过程之自我省思及评鉴。总之,问题学习以问题为学习之起点,整个学习历程紧扣问题而生。
9
项目学习:
把真实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项目学习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它是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问题解决中接受挑战、主动探究,创造出某件作品并完成重要知识的学习。
项目学习操作程序分为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1)项目的选择很重要,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能作为指导者的角色。(2)有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计划。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做一个总体规划,对基于项目的学习所涉及的活动预先进行计划。(3)活动探究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此过程中完成。(4)作品制作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5)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6)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要求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不仅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10
整合学习:让学习变得完整而有意义
整合学习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世界的整体性。
整合学习包括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学科与生活的整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整合。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整合学习分为六种不同的设计策略:(1)学校本位的设计,即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2)平行设计,即将两门相关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一时间教学,而把建立两门平行学科之间关联的责任交给学生;(3)多学科设计,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的单元里;(4)跨学科设计,即将学校课程中所有学科有意识地统合在一起,形成常规的大单元;(5)“统整日”设计,即完全从学生生活世界出发开展活动;(6)现场教学,以学生所在的学校环境及日常的生活为内容展开学习,是一种完全的整合设计。这六种设计策略构成了一个由完全保持学科界限的设计,到没有任何学科界限的完全整合设计的连续体。
11
影视学习:
让学习听得到、看得见
教师用影视推进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理解。影视中有丰富的表情、手势和其他的视觉线索,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文化。所有这些超语言特征能够帮助学生看见他们不能听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学习非常重要。
如何推进影视学习,有以下几个步骤。(1)影视的选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考虑到影片本身的内容是否适宜。(2)观影前的准备活动。要让学生明确观影过程中的任务,即带着目的去观影。(3)播放方式的选择。影视学习并不是千篇一律地将一部影片拿来直接播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播放方法,如可以选择片段播放。
12
玩耍学习:
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学习过程
玩耍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进行肢体语言的沟通行为,需要很强的大脑神经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意识行为,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必不可少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玩耍学习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各种要点,需要在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达到学习目的。
玩耍分为随意性玩耍和有积极意义的玩耍。其中,随意性玩耍最多见。而有积极意义的玩耍收获更大,学得更多,如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兴趣和爱好的发展既是学也是玩。在郊游时给孩子传授一些知识、人文地理及所见事物的认知。
在完成学习、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去玩。可以说,学习与玩耍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3
仪式学习:
让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
仪式具有整齐、庄重的特点,能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仪式学习需要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注重每个细节,从会场布置到人员着装,从每个程序到内容都要体现庄重感。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贴
D. 如何进行课程开发
进行课程开发方法如下:
1、需求调研调查;
开发一个课程之前首先调查,学习人群,学习时间和接受的学习课时以及学习的知识点需求。
2、开发团队探讨;
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学习年龄以及基础常识不同,来进行安排课时和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草图。
3、制作课程体系大纲;
制作课程表、授课老师、课时安排、课后跟踪服务体系、考试测试体系、毕业就业考察体系
4、完成教案和确定地点;
确定课程教案,分清哪些是试听系列课程,哪些是VIP教学大纲,同时确定课程时间和课程教案。
5、制作课程海报和招生方案;
进行针对课程海报进行制作,将试听课和学习目标和学习应用领域以及针对人群进行建立,针对那些地方进行投放招生方案制作。
6、制定课后作业系统和周期测试系统;
制定作业体系,检测学员每节课学习成果,同时通过周期测试来进行看阶段目标掌握情况。
7、实施阶段;
多听学生意见,多征求其他老师意见,讲课程体系完成更好。
E. 如何开展班本课程教研从哪几点入手
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结合幼儿园原有资源,以幼儿的兴趣为主题,建立班本课程。
“课程游戏化第二步支架”中要求,观察那些有利于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如种养殖、玩沙泥、气象观测、积木、绘本阅读、音乐欣赏等),不要代替幼儿对材料的选择。
幼儿的学习与认知是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面的,对于那些他们生活中常常能够看见的事物。
他们不仅能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并且也能激发起他们自发地、自由地进行探索,并将自己的收获再次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相反那些远离幼儿生活的内容,或许也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但是却缺乏很多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二、个性化探究小组的建立,提高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喜欢运动,有的爱好阅读。就像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幼儿。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经验、能力的差异、喜好的不同等,都会对幼儿在课程中探究内容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位幼儿都对课程中的所有内容感兴趣。
三、班级环境的创设,加强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意识。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班级环境有直观、形象、可感知的特点,能够满足幼儿认知周围世界的需要。
F. 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课程开发的步骤:
一、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五、进行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六、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在完成课程的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课程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七、实施培训课程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进行课程总体评价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斤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G. 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
导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用好课吸引学生,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
首先,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如语文课上可以有“问题导入”“课题导入”“故事导入”等等。同时,开课引导语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从而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一定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简明、实用,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如果还没到下课,学生就没事干了,那学生只能说话。相反,在课堂教学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最讨厌老师拖堂。其实,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早已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时的讲课只能是徒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下大力气,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组织教学。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讲课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平铺直叙,面无表情,教学方法死板,那么,这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催眠曲。毋庸质疑,这样的课堂,老师本身就给学生造成了了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就连平时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也会变得爱说话。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最后,实施分层教学是有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这是几乎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事实。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却忽视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回避这一事实,自觉不自觉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用统一的尺子来度量学生的优劣: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以至有些学生经常“吃不饱”,“屡战屡败”的学生则“吃不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承认、尊重、善待和利用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学期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或按期末考(入学试)成绩,把全班学生为三个层次:A、基础层;B、提高层;C、发展层。分层目的是要达到优生不受掣肘,轻装上阵;而慢的组的学生也不再是“陪读”,不再是被动跟进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打好基础,由于老师对慢组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这些学生的学习反而扎实了,进步也快,形成慢组不慢的格局。“学一课得一课,做一题会一题”。
(2)教学分层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各得其所”。使用并实现优势互补的方式:
①示范性回答:C组学生做示范,B组、A组学生紧跟上,使各层次发挥出他们自己的最佳水平;
②补充性回答:采用A组开头炮,B组扩大战果、C组胜利收场,在这种层层补充、层层递进中,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③“优差搭配,合作达标”的操练方法,如:A组、C组临时组合到一起,在C组优生的指导下,让A组同学展示成果。使得双方都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弥补大班授课时教师精力的不足,从而提高达标效率。让所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这才是有效课堂的根本。
(3)作业分层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们教师经常为学生作业的质量头痛不已。如: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好,质量不高;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当(比如抄袭),有的甚至不交作业;各科抢着布置作业挤占学生的时间,降低学生学习的质量,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并形成能力。
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视听课为听“天书”,怎么可能独立完成作业呢?更何况是与优秀生一样多、一样难的作业?面对“天书”般的“题海”,这些基础差、意志力差的学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抄,抄作业就是千方百计地想减少老师们“找茬”的机会。这样看来,我们“苦心”的教师却是学生抄作业的“教唆犯”了。因此,我们要以平静心情,实事求是地为他们着想,就会明白减少后进生的作业量,降低难度就能避免他们抄袭,提高作业效率。这样的方法总比“逼”他们抄来的好,总比不做的强!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有良好的课堂纪律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也会影响课堂秩序。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课堂纪律:
1.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上课铃声响了,你走进教室,面对还没有完全静下来的学生,这时你最好的命令是你环顾学生的眼神,等学生都静下来后,再开始上课。如果你在开课前经常这样环顾学生,学生一见到你就会自然然静下来。
2.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在课堂上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
(三)课堂上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证。现在的课堂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却不会认真倾听,不会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科学的评价。提高课堂有效性,关注倾听的细节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一方面要跟学生讲明课堂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悉心、静心听讲的习惯,学会认真倾听、交流评价。在课堂上当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嘴,要耐心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当学生在发言时,老师的目光要注视着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在倾听他的发言,老师的目光中要流露一种亲切、关爱、期待乃至鼓励、欣赏,千万别在学生发言时你去写板书,让学生时刻都意识到老师在看着我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善于倾听并接纳学生正确观点,也要善于倾听并鼓励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理解和信任他们举动,尊重与接纳他们的观点,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成长,才能让他们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聪明才智。
H. 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浅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中最为之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在教学时追求的理想和方向。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呢,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老师同时也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们都知道有时学生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能够让学生达到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就为你成功的实施教学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应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同时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师的教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也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教师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感觉到教师的师爱。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爱、尊重和教育的前提下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我们的教育。我们反对对学生的逆爱!无原则的宽容!
2.真心热爱你的学生。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一位老师说得好,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所以,只有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掌握更好开展教学活动。
3.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师应该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始终应该保持阳光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教师首先是人他也应该有他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不好的时候,这都是人知常情。但教师更应该记住他职业角色是一名人民教师!作为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应该把你的喜怒哀乐暂时忘在脑后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有自我调空的能力。因为我们教师的情绪始终在感染着你的学生。如果你的表情始终是冷若冰霜,你的学生就会感觉心情压抑,而压抑的状态是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和学生潜能的开发。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学生就会感觉亲切学生的精神就会感觉轻松,在放松的状态下,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潜能的开发,同时学生接受能力也会由于环境和谐而会得到提高。如果你在讲课时始终是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听课的学生也会感觉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这时的学生将始终保持轻松、活跃和旺盛的学习状态。
4.对你的学生了如指掌。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然我们教书不是战争,学生也不是我们的敌人,但了解学生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有利保证。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多种,但真正了解学生我们还是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是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怎么想;二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三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四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我们每节课才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好知识的轻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做到有效。
5.注重因材施教。我们教学所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这句话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人为本。如果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就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不好是因为不会学,不知道怎样学。人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动机的确立,兴趣的培养,热情的保持,方法的掌握,都制约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对执教者而言,导学的艺术重于授业的艺术。对求学者而言,“受渔”与“受鱼”是不同境界的效益。在安排教学、检查教学和总结教学时,始终抓住“学法指导”这一“面向全体”的核心问题,在施教中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坚持“读求活、写求新、听求实、说求精”,坚持开展各种活动,如练字、写日记、办手抄小报、出黑板报、开演讲会、从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来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热潮。
总之,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我们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只有真正这样,我们才能把学生从烦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I. 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工作
一、注重抓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学生的课堂行为不规范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也影响老师的心情.为此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尤为重要,我在每学期新开学、每个周一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回忆课堂上我们要做什么,学生能说出很多,怎么坐、怎么站、怎么听课、怎么举手发言、课本怎么摆放等等,由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要比老师强行要求要好的多,学生印象会很深刻.
二、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不磨洋工
有时我们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不善于随机应变.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在课后反复的讲啊练啊,磨洋工式的巩固,学生会越来越烦,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1、新课前一定要知道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思路.讲课时心里想着教学内容,眼睛看着学生,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牵制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
2、控制师生双方情绪,不在课堂上发火.大多数学生很反感老师在教学中讲太多大道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最好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要大事化小,有矛盾课后解决.
三、关注差生
教我班课的科任老师都能感觉到,我班第一排的男生女生都是听课不用心、作业不认真、爱搞小动作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自控能力差,所以学习成绩也排在后面,如果不放在我眼前时刻关注,他们就更不容易进步.每次新课结束后,我会最先看他们的接受情况,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很重视自己,没有放弃他们.
四、布置课后复习、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这一点也是我在上学期刚刚重视起来的.原来我总是想,小学生太小,学习方法也不太懂,只要老师给安排好内容,让他们跟住别掉队就可以了.所以在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前,学生也不知道老师每天要复习什么,老师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时间长了,学生不会复习,头脑中总是有依赖老师的想法.这不禁让我想到,我平时的教学过于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可能看不出什么,我们班主任老师还认为是自己工作细致,实际上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我现在常常让学生自己复习所学知识,通过做练习检验学生听课和复习情况,预习新课也是必留的作业,在课堂提问时就能看出学生是否按要求预习了.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是为他上中学能更好的投入学习做准备,一定会让他们受益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