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让家长高效参与教育过程,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我是@心理咨询师慧心谷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问题:“如何让家长高效参与实现家校共育?”我的回答是,多沟通、少矛盾、提意识。
以下是我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一、突破家校沟通难题
二、家长合理期待,减少矛盾升级。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都希望孩子成绩优秀,心愿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努力尽力了就好。
三、部分家长的学习意识欠缺
每一个人都担负着各自的 社会 角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科学 育儿 是这个时代的需求,孩子的教育没办法重头再来。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确实是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也很苦恼,还有的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留守儿童问题相对会多些,学校应多一些讲座班会之类的加强宣传给予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育人,学校教育是育才,家校是一种互为补充的教育关系,不是学校的单向重复,家校合一,才能促进孩子 健康 成长。
家长是学校最重要的伙伴。 让家长高效参与教育一般通过家长委员会 ,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
家长深度参与孩子的培养,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家长可以 通过网络APP等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情况 ,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
学校可以 利用亲子活动等形式为家长提供丰富的亲子教育机会 。让家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增进感情。
学校可以 利用网络或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如何去爱孩子 。让家长从溺爱转向智爱。
学校可以 评选优秀家长,请家长介绍家教经验 ,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家长的教育不平,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 育儿 观。
增加家庭与学校间的互动联系才能真正做好“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庭和学校是每个人学习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两块“根据地”,“生在家庭、长在学校”也是教育活动必须直面应对的最大挑战。那么,应该如何协调处理好家庭与学校之间关于 “家校共育” 共同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问题呢?
孩子茁壮成长是家庭最幸福的事情
如今学校多实行封闭化管理,校园内除了学生和老师极少见到家长的身影,这种封闭的管理形式对于校园安全确实起到了极好的预防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家长进校园的机会少了自然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就少了,在沟通极少的情况下良好的 “家校共育” 又从何谈起、做起呢?
人们常说:“关系是一回生、二回熟、回四回肉贴肉。”是呀,每个人都有防范心理,非熟悉的人之间都会保持戒备心,又何谈良好的 “家校共育” 呢?做好 “家校共育” 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加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频次,比如在当前学校放学时间普遍比较早,而多数家长都难以做到及时接孩子放学回家并辅导好孩子完成作业,在此情况下便可由同班级家长轮流和老师一起在校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高年级学生在自习期间可适当挑选家长到课堂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让家长对自家孩子和同学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建立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有机会与孩子一起学习语文、数学、英语、 体育 、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课、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 社会 ......
校园亲子互动越多成长越幸福
家长会、家校通是目前家庭和学校沟通最常见,也是 社会 最常见的方式。但是,家长会因为频次少,几乎成了家庭教育讲座或成为学生在校情况的通报会;家校通虽然能够时时呈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是屏幕没有温度、没有 情感 ......
家校沟通以“问题”为根本导向,没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家庭与学校之间也就极少互动,一旦互动几乎都是奔着解决某个问题而来的,比如孩子在校不遵守纪律、作业完成差或是其他紧急情况......其实,能够促进家校互动的内容有很多,比如适当组织校园亲子运动会、游园活动、家校联欢会等等,其核心就是增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了解、消除彼此之间沟通信息不对称。
家庭和学校分别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两岸
孩子是家庭的全部,一个学生是班级的数十分之一、年级的数百分之一、整个学校教育的数万分之一。同样一个孩子对家庭和学校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同的,家庭需要倾尽全力确保孩子学习成长好,而学校则只需要教育好那些能够成才的孩子即可,家庭和学校对单个孩子所承担的成长教导任务是不相同的。因此,家庭很有必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老师一道共同辅助好孩子的学习成长。
“家校共育”的目:
1、为更好辅助孩子们的学习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辅助、引导孩子学习成才,让孩子 健康 成长,成为对 社会 发展建设有用之才。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1、“家校共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 社会 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家庭是学生接受习惯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配合一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社会 行为习惯;
2、和谐的“家校共育”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能使学校与家庭间关于孩子成长辅助更具时效性、针对性;
3、“家校共育”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 社会 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使教育内容更贴近 社会 生活,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更实用。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要维持发展平衡都需要不断获得外部营养成分的补给。个人的学习成长需要来自外界的物质能量供给和智慧能量加持,而家庭和学校作为为孩子学习成长提供辅助保障的两大“根据地”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尤为重要,只有这两大“根据地”协调充分了补给给孩子的给养才不会因重叠补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会因补给漏项而造成缺憾。沟通是任何两个人或组织之间建立友好互助联系的桥梁,当前学校教学大班制,家校沟通这个桥梁自然就必须要架设的更宽大一些才能确保信息交换畅通、全面。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 社会 和谐,推进 社会 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 健康 快乐成长。 探索 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 游戏 、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难!家长不重视,想转变家长,不好说。
多组织家校互动的活动,让老师家长有彼此更多的交流机会,对孩子有多维度的了解,进而提高家校的效率,自然就能进一步推进家校互动的效率。
也许您会说,老师您回答的太简单了吧?下面我就把我目前班级如何做到家校共育的事情来讲一讲!
去年下半年新接手一个一年级的班,班里总共四十五名同学。开学当天我就创了一个wx群和一个tx群。当时我就在群里首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重点宣布了群规:群规内容是
1⃣️、家长每天必须打卡。
2⃣️、不得讨论任何与本班无关事宜。
3⃣️、孩子每天的课程都会及时反馈群里与家长共享交流。当天作业所有家长必须签字!
4⃣️、每个月本班都举行一次座谈会!
开学第一个礼拜的星期五下午,我就邀请了全班所有家长来到了班上开了第一个班务会。后面有10名家长因为在外地而缺席。当时我就一一打电话告知。来不了的我们直接视频连线。所有人都必须参加。会议很圆满。我把前期准备工作准备的很充分。聊家常,聊学习、聊人生!在得到所有家长的一致共鸣后我给了家长一个满意的保证:“如果家长能配合肖老师我去高效的教育辅导孩子,我保证这个学期拿到年级第一!”从第一次开座谈会之后,所有家长都非常积极,无论我下发的任何家庭作业或者是班级活动。家长们都能准时完成并且十分出色。有许多作业不会的我都会及时在群里讲重点,告诉该怎样解决问题。不出意外,去年年底我们班年级第一!其中的付出我个人感觉虽然苦但是很值得。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
因为时间有限,马上上课了。我就大概总结下。你用心去对待孩子教育,多勤一些、多付出一些、多担当一些。家长们看到你都能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何况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呢是吧……《勤》
家委会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家校沟通的桥梁!在这个环节,我们必须甄选出能够真正起到引领作用的“家委成员”,家委主任的角色慎重认命,可以通过面对面开家长会的方式创造跟家长见面的机会,了解识别出几个KOL,再从中甄选出家委主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就是分工!班级分组,每个小组至少两名家委参与本小组的家校沟通。让每一个家委感受到自己都是重要的,当然如果能分辨出具备家庭教育能力以及某方面有专长的家委,也会为家校共育的如鱼得水注入力量。
第三步就是家委群的使用,热情大方积极的家委们会在老师或者家委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家校共育,家校沟通也会顺畅无阻。
此外,没有人生来就会当家长,也没有人生来会当家委。因此学校组织家长课堂是必要的,班级也可以定期进行家委会议,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以点带面,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和家庭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事情,特别是孩子们自主意识形成,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比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家长的参与,高效的家校沟通可以让老师适度地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学的研修以及对问题孩子的个性化心理疏导。
而家校沟通能促进学校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家庭环境与背景进行深入了解,这将为研究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提供便利,未来家庭教育法的拟定与实施将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带来新的天地,家校共育的共识度将会越来越默契,一个潜在的家校共育的条件: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观念,这是内因!
除了小部分家长是真的不想管孩子,大部分其实是愿意配合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么配合,哪里有时间配合。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先拟定一个参与计划。
时间高效的意义,其实就是如何合理的利用时间。
先少量的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了解他们的一个生活习惯。根据他们的回答来确定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以防止凭借自己经验做事。
然后再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跟家长们进行沟通,确定统一家长能参与其中的时间。如果时间有问题,也是能根据个别家长进行调节的,如有问题可以即使沟通反馈。
其实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时间学习。认为交钱给学校,就应该让学校包揽所有教育,其实这种思想本身就是错误。但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哪里有经验去试错学习。
所以基于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先制定家长需要做些什么。毕竟老师教育学生十几年,什么样子的孩子都见过,知道如何教育。
确认好做的事情后,一定需要有一个反馈机制。如反馈表,或者电话反馈等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制定标准后有一个反馈表,让家长每次定期填写后发送给您,了解家长与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工作时间,电话的回访的方式又累又慢。
当以上没有问题后,就可以对家长大面积接触,然后执行内容了,出现问题即使调整就好。
最好的方式就是沟通,先了解他们的原因。不管多难的家长,总会有原因,至于什么样的原因,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换个人解决吧。
综上所述,一定要先把流程和内容制定出来后,然后小范围测试,最后再最后进行推广。
家校共育是近代产物的词语,古代有么,古代只有尊师重道,古代只有天地君亲师,古代父母能影响老师,爱来不来。现在家长层次不一,教育观念不一, 社会 层次不一,孩子进步不一,家校共育提前条件是家庭和学校思想一致,有点难度。除非学校的教育观念非常会“洗脑”,才有几率做到正真的吧,不过随着 社会 发展,未来会有希望做到的
㈡ 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家校共育措施:
1、家长要常常与学校、教师联络,掌握孩子动态。
有些家长以为把孩子校园,只要供给吃穿,其他工作就是校园的;或者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在校学习差或表现欠好,自己没有脸面到校园见教师,只要孩子争光了自己才有体面到校园见教师。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有欠好的表现或问题,咱们理应该与校园加强合作与联络,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问题的根源地点,有针对性采纳有效的有利于孩子接受的方式办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开展,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全品格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2、在孩子教育方面不能选用极端的办法或手法。
有些家长对有问题的孩子采纳的教育措施无效时,就放口大骂或暴打,或放任不管,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
3、给孩子供给交通和通讯工具时,要注意对孩子是否安全和有利。
你的孩子有了电话能够和家里随时取得联络,但有些孩子把手机不妥作和家里沟通的东西,而是一个游玩的东西,上课给他人发短信、听音乐、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手机已是影响校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祸患。
建议家长给孩子供给手机时,要澄清学生要手机的目的是为了与家里取得联络,还为了文娱,要在孩子每月话费上分辨真实状况。
㈢ 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校共育的方法如下:
“开展家校互动,让家校共育有成效。学校要针对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策划家长开放日、接待日、家长会等活动,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可以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知晓学校管理及实施要求。建立并完善家访活动机制,多途径开展个性化指导。教师团队每年与学生家长至少有1次面对面的交流,校级领导每学年至少和全校5%的家长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家访每学期不少于1次。
㈣ 如何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
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家校共育是一种最理想的现代化教育模式,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与教育环境,能很好的避免学校与家长的教育冲突问题,更能很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㈤ 家校共育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方式,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好家校合作
在我大学在校期间,曾经参加过这么一次辩论赛。当我拿到这个赛季的时候感觉这个题目非常的简单,因为它是有关于如何做到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而且学校和家庭哪一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较关键。其实在我看来,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非常的关键。因为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论是缺少学校或者是缺少家庭,对于孩子来说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方式,这也是很多关于教育者得出来的结论。
在我看来做好家校合作最主要的是家长和学校之间进行多沟通多交流。因此很多学校在这个方面做,做的非常好,经常会进行家访或者是做家长会。邀请那些家长到学校里参观孩子平时学习的环境,以及家长和老师之间多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样就做到了,家校合作,共同参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㈥ 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法律分析:学校促进家校共育四项措施
1.领导牵头,实施有效家访。 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班主任具体落实,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明确家访内容、家访形式、家访对象,填写家访台帐。
2.创设活动,家长走进课堂。 开设家长课程,邀请家长担任“食全食美”、“花花草草”等课程辅助的教师。
3.交流经验,举行育儿沙龙。 家委会成立育儿沙龙,分享育儿过程中的苦与乐,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具体对象进行分析。
4.专题讲座,亲子共同聆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五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㈦ 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达成教育理念的共识:共同理念:共享生命成长、陪伴孩子、悦纳孩子、重在参与。因此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合作活动,通过悦纳和交流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
组织健全 制度完备:家长学校设有校长,由小学校长担任,并设有家长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设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举行会议。
㈧ 家校共同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一、变学校单向联系为双向交流
一提到家校联合,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开家长会和家庭走访这些教师“一厢情愿”的单向联系。事实上也是这样,在长期的家校联系上,总是只有教师家访制度,而没有家长校访的习惯,家长又往往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上门“告状”的居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可以实行“三互”,建立“三卡”,变家校单向联系为双向交流。
1.实行“三互”,就是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
从互访来看,学校应当有固定的家访日、家长校访接待日,逐步建立家校互访制度。尽量做到既要求教师走访家长,又倡导家长走访教师;既有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又有家长应邀的座谈会;既有口头交流,又有书面联络。鼓励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如节日庆祝活动,团队会,运动会等等。通过互访,教师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而且可以掌握他们在家庭这个“小世界”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生群体中的位置和在教师心目中的印象。这样,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看法逐步趋于一致,为形成教育合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互励来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同时对家长成功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学校和家长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
从互谅来看,由于家校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增进了互相理解,使家长们体会到教师工作之甘苦,主动配合教育。这样,教师、家长互相信赖、体谅,使学校和家庭配合更加默契。
建立“三卡”是指:一是建立以教师为主的《家访记录卡》,包括走访目的、教师和家长交换意见的主要内容、共同拟定的教育措施等。二是建立以家长为主的《学生校外表现记录卡》,包括学生何时回家、在家学习时间、态度及习惯,所看影视、书籍的内容,和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情况,能做哪些力所能力的劳动等。三是建立教师、家长相互交流的《家校联系卡》,主要记录学生同一阶段内的在校情况和在家表现,以便共同配合,及时施教。
2.变家校平面结合为立体施教
家校联合,重要的要家校统一,即力求达到教育方法、内容上的协调配合,共同施教。具体说来应当做到:
(1)家校联合,开展“学生过错心理诊断”的研究。后进生极易犯各种的错误,如何正确地分析其过错的心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教育,这应当和家长取得配合。具体可以分为这样四步:第一步,由学生填写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过错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实;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研究矫正措施;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
(2)把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作为家校联合施教的重要途径。尽理做到评价标准精确化、评价方法简要化、评价术语通俗化,建立起一个适合学校、家庭共同鉴定学生品德的评价标准。每学期由家长和教师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全面评估。这样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了共同的尺度,有了产生教育“合力”的基础条件。
(3)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所具有的实践教育优势,将家校综合施教交汇于“行为训练”中。教师可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让家长把“练习”的结果向老师作出汇报。如热爱劳动、爱护粮食、尊敬长辈、艰苦朴素等等教育,都可以化为“行为训练”的内容。
3.要适当选用家访的形式
做好后进生家访工作,选用适当的家访形式也很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串门式家访。班主任利用散步或走亲访友的机会顺便串一下后进生的家门,与家长作礼节性的交谈,顺便谈一下后进生的情况,有利于增进师长、师生之间的感情。这种家访的明显好处是显得自然,节省时间和精力,家长和学生都感到亲切,没有紧张感。
(2)祝贺式家访。当后进生取得大的进步或受奖后,班主任抓时机,前往家中向其父母报喜,以示祝贺,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感到高兴。在良好的气氛中,班主任借机勉励后进生更上一层楼,或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成效将会大不一样。
(3)援助性家访。给家庭困难的后进生送去师生们捐的钱物,帮助其找一二条摆脱困境的途径,把人间的真情实意无私地奉给后进生及其家庭;给精神上受到打击的后进生送去一份安慰,送去一份爱。这些,都会化作一份巨大动力,鼓舞后进生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勇往直前。
(4)探望式家访。有后进生染上了疾病,班主任毋忘去探望,把保尔、张海迪等榜样推荐给他们,这样会激起他们同病魔斗争的勇气,同时,也会感化家长今后全力配合班主任做好转化工作。
(5)问卷式家访。为了了解后进生的有关情况和家长对后进生教育的意见,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问卷让家长填写。
(6)间接式家访。当班主任与后进生或家长的心理差距拉大产生某种误会时,若班主任再出现有可能使事情弄糟。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最好暂时回避,通过第三者去作间接家访。譬如,委托班干部,村(居)委会的干部代表你去学生家庭作说服工作。当矛盾缓和之后,班主任再去正面家访。
4.对后进生家访“四忌”
(1)一忌告状式。不要一进门就数落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宜和家长拉家常,诱使家长成为谈话的主角,并不断把后进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夸奖几句,以利在融洽的气氛中以磋商口气向家长提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原因,探索教育措施。
(2)二忌损伤家长自尊心。不要过分夸奖班内某些优生的长处,免得家长听多了怪自己孩子不争气而觉得脸上无光;也不要信口开河地评论某些学生的缺点,以免家长由此及彼,疑心老师换了一家也会同样数落自己孩子的错误。
(3)三忌时过境迁,敷衍家长的嘱托。在家长提建议时,应急家长之所急,忧家长之所忧,即使某些要求超越常理,也应婉言解释,切忌家访时满口承诺,家访后丢在脑后,以至失去家长的信任。
(4)四忌回避学生。让后进生参与班主任父母的谈话,这样既可以消除他们厌恶老师“上门告状”的反感情绪,又可以去除他们的自卑感和被遗弃的冷遇感。学生送行时,勉励几句,促其进步。
5.开通家校热线
学校开辟家校热线电话,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学校课程、特殊事件、学生活动、家庭作业等方面的问题,或向家长提出有关要求、建议、希望,主动告知家长有关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热线电话还可以在放学后为学生提供服务,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等问题。
6.成立家长委员会
所有的学校都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们以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所有家长都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为方便委员会与学校进行沟通合作,家长可以推选产生家长代表,由他们代表家长委员会参与家校合作的各项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