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性猝死。
一、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 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二、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三、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四、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①慢心律。②β受体阻滞剂。③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④普鲁卡因酰胺。⑤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五、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对各种早搏均有效。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六、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着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着,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七、预防心源性猝死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巴东谭峰源编撰
Ⅱ 心脏早搏怎样治疗
心脏早搏应该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对症治疗。房性期前收缩一般无需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等进行相应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存在期前收缩的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饮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心理压力。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导致期前收缩的疾病,如控制血压、甲状腺素水平。对于药物引起的期前收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进行一般治疗,但是仍存在明显症状的期前收缩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控制症状。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手术,将电极导管通过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到病变部位,释放射频电流破坏异常兴奋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用射频消融术。另外,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也可考虑射频消融术。
Ⅲ 早搏有哪些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早搏的治疗应视有无器质心脏病,是否影响心功能以及能否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来决定治疗原则。
偶发早搏但没有心血管疾病史证据的早搏多无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用小量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
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引起早搏的病理因素。频发的房性及交界区性早搏可选用异搏定、地高辛、乙胺碘呋酮、双异丙吡胺等药物。
室性早搏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在室性早搏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时,且非成对或连续出现,则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和解除精神紧张。在室性早搏伴发器质性心脏病时,除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外,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双异丙吡胺等药物。如由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早搏,可给予洋地黄类强心甙。
2.中医药治疗
〈1〉气血两虚:心悸怔忡,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华,唇甲浅淡,舌淡苔薄,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党参、熟地各15克、麦冬、酸枣仁、远志、丹参、当归、茯苓、白术、阿胶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2〉心血瘀阻:心悸胸痛,憋闷不舒,唇甲紫暗,甚则胸痛彻背,舌质紫青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丹参30克,桃仁、红花、当归、熟地、赤芍、酸枣仁、川芎、薤白、瓜蒌各12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3〉心神不宁: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心烦不宁,头晕健忘,舌淡苔白,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龙齿、磁石各30克,茯神、远志、太子参、菖蒲、丹参、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琥珀3克,研末冲服。
Ⅳ 早搏的最好治疗方法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导致早搏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可能是其他心脏疾病引起来的一种并发症。早搏,有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心悸的范畴。早搏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治疗早搏有效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类药物是治疗早搏最重要的药物,尤其是室性早搏,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有美托洛尔片、比索洛尔片等。2、有一些中成药对这类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物。3、还有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对这种疾病也有效果,比如曲美他嗪,曲美他嗪是一种对房性早搏很有效果的药物,是一种营养心脏、改善循环的药物,还可以缓解一些因为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引起不适的临床症状。
早搏的患者注意不要做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而且也应该控制体内的血压,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不要让患者受到精神上的刺激。天气炎热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 。可以多吃一些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是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段时间一定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外界刺激。
Ⅳ 心脏早搏的中医治疗方案
心脏早搏,即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窦性过早搏动罕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治疗
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过早搏动,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过早搏动可试用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和房室交接处早搏大多选作用于心房和房室交接处的Ⅰa、Ⅰc、Ⅱ、Ⅳ类药,而室性早搏则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药(参见上文药物分类,也参见第七篇“临床药理学概论”)。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早搏常需紧急静脉给药。以Ⅰb类为首选。急性心肌梗塞初期仍常首选静脉内利多卡因。心肌梗塞后若无禁忌,则常用β-阻滞剂治疗。原发或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Ⅰ类药,原发性者可选用β-阻滞剂、苯妥英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去除病因,宜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
近年研究(CAST1989)提示,抗心律失常有增加死亡率危险。即使有心脏病患者控制室性过早搏动,亦无证据证明使猝死率降低(除心肌梗塞后用β阻滞剂外)。因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应权衡其利弊。国内曾有非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患者(主要为过早搏动)较大系列多中心试验、较长时期随访,室上性心律失常用普鲁帕酮、莫雷西嗪、室性心律失常用普鲁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治疗具有一定疗效,未发现严重心脏事件,但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随访监测其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有心功能不全者尤需谨慎。
1.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价早搏的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
2.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并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严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疗,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
3.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应注意治疗。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如心得安、异搏停、慢心律、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这些药的药性多较剧烈,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治疗应有耐心,不要频繁地换药,待早搏控制后,仍需用少量药物维持,以免病情反复。
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病人无法耐受,或有一定恶性程度,可做射频消融治疗,部分病人可获根治。
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病人已经习惯,经医生评价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疗。
4.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Ⅵ 早博怎样治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和咖啡;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药物治疗
早搏的药物治疗应由心脏专科医生进行充分的评估后进行,患者切勿自行用药。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是频发早搏并伴有明显的症状,部分需要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抗心律失常药,但效果不确切,长期应用还应注意副作用,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其药物的使用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手术治疗
导管消融
除了药物治疗,导管消融也是早搏的一个治疗选择。其原理是通过股静脉和(或)颈静脉将导管送入心脏,在标测技术找到异常位点后,通过导管头端释放能量将异常位点消除而达到根治。
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导管消融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每日早搏次数大于10000次;
曾经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或者药物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让患者无法耐受;
频发早搏已使心功能明显受损。
导管消融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人是清醒的,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一般术后12~24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
中医治疗
早搏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惊悸及怔忡范畴,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施治。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益气养阴,补心养神:主要用于气阴两虚证,代表方剂有炙甘草汤,中成药有参麦冰宁心片等。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夹瘀证,常用药物有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