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坐的正确方法
静坐的方法 静坐时间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静时,一则不妨碍日里劳动产生,二则初学的人心神不宁静,易为外界喧杂的声音所扰乱。因此早晚人声寂静的时候是比较适宜,否则醒来时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静坐功夫纯熟后,对自己意志就会有极大的操纵力,虽在热闹如剧场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扰。 静坐的姿势,是把右足垫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这叫单盘,若是双盘,再把右足从下扳上,搁在左腿上,静坐不拘单.双盘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于小腿上,将身前后摇动数次,吐出浊气数口,空气由鼻吸入,头须自然正直,忌僵硬。闭眼,合唇,舌抵上腭,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或依靠于他物之上,以免妨碍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头之类垫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肾囊勿使压住,裤带袜带领扣之类都要解松,以宽适不脱落为宜。天气寒冷时腿以下盖上毛毯等物以免膝关节受风。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来实施: 一、数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静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调息,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至脐下,出入绵绵,忌迫促,或有声。息调顺了以后,就可开始数息。《法观经》说:"佛法初门,即数息观,以世间人皆贪着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乱,故佛法初门,教修数息观。"《解脱道论》说:"数息是世尊所称叹。"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时可数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计一个数,从"呼"计数也可以,从"吸"计数也可以,从一数至十,数完了,再从头由一数起。 二、系心脐下。经过相当时间的数息之后,思虑渐趋恬静,这时可放弃数息,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眼虽闭着,但眼光须内视小腹。智者大师《释禅波罗密法门》说"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系心在脐能除众病。"其原因是注意脐下,深长细远的呼吸,不但有强健肺部的功能,并具有宁静神经的作用,智者大师又说:"下着安心(即是系心脐下)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于听息之出入,但不是有声可听,一有声,息就粗浮.当耐心潜神地轻轻微微倾听若存若亡的息,这样一来就愈微愈静。 三、凝心。静坐注意脐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经过一个时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师说"但凝其心,息诸乱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样凝法呢?只须应用一个呆字,一呆呆住,什么都不思量,这就是凝心,渐渐地不觉有手,不觉有身,并不觉有我,但见闻仍然了了,这是定相初现,从此进入心息两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随着功夫的进程到达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会引起其他妄想杂念来,因为求定这个念头就是妄念。 以上所说的修定三个阶段,并不是机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静坐功夫纯熟。一入坐便可系心脐下,可把数息这阶段取消。 坐毕出定,将起时,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须放数次,倘不做这种观想,下次坐时就会感到身心烦躁不安,这点不可忽略。气放出后,可摇动身体,屈伸两臂,再用两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发热,搓两眼,然后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缓缓起立。
⑵ 怎么打坐
初学者如何打坐
1,选安静的,光线不要太强地方.
2,硬地板或床,加一个薄的软垫.
3,坐软垫上后,可以采用自然盘,单盘,双盘,瑜伽中的达人坐等,左右轻微摆动,领会一下,自己的臀部的两个骨头是不是均匀着力在地板上.
4,入坐后双手可以结定印,瑜伽印等.头部正直,腰不要弯,全身放松,眼轻轻闭上,自然均匀呼吸.
5,可以专注呼吸,仔细观察一呼一吸间的变化.
开始遇到的是杂念丛生,一个念头接一个,不要人为控制,来杂念就让其来,去就让其去,自己观察这些杂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灭的.仔细观察万物间的生灭变化.
接下来是腿的疼痛和麻木,开始时候非常难以忍受,时间一长就钻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这时候最叫劲了,不要立刻下坐.自己应该仔细寻找疼痛的来源,仔细观察它的源头,慢慢会发现疼痛不是连续的,是波状的,也就是中间有间断的,我们意识的拖后造成了我们认识它是连续的,要仔细观察,找到疼痛的波的高峰和波的低谷.波的高峰时间非常短,两个高峰之间其实一点疼痛都没有的,每个高峰生起,随即灭去,只有自己的妄心始终停留在高峰上造成自己感到无比的疼痛.要自己树立信心,击退自己的妄心.造成腿疼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的妄心,痛苦也是我们妄心自找的.
打坐一段时间会有快感出现,也不可执着.我们妄心的习性是,每当遇到不爽事情,产生厌恶、瞋恨.出现快感,就产生贪爱、执取。无论是贪,瞋,痴迷,必然都会埋下恶的种子,瞋恨是明显的,比较好提防,贪爱不好警觉,一定要注意。
密宗打坐方法
如何打坐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
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
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
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
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念的时侯,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
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
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
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
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
“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
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
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
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
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
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
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
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
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
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
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
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
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
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
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
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
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
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
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
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
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
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
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
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侯,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
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
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相对的都
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
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的时侯,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
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粉碎了,而真实不虚的天真本性
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经过灌顶修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缘
故。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
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时间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
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亲证,定力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
挡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见到”
当然不是眼睛见到,而是心地法眼亲证本性,本性是没有相的,眼睛只能见有相
的东西,那时候你人也没有了,还有什么眼睛?还有什么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
但不是断灭空,它是真实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
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如“海水中
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我们用功到缘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
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成功了,
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仅是法身边事,不
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坎,妄习犹在,生
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着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
《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
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
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它一切都不可
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
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
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缭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
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
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
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魔。还有,
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侯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
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
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
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着相求
这个爆炸,一着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
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
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
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
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着它,就有着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
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
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
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为初步了手。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
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
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
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
当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着,真
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
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
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
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
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
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
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
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
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
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
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
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
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
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缍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
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侯才真到家,不是
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
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
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
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
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
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
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
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
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
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
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
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
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
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
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
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
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
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
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
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
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
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
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
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⑶ 经常在补气血,为什么还是气血不足,你知道为什么吗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气色越来越差了,身体也越来越容易感觉到疲惫,有时候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视频,起来也腰酸背痛,特别累。
3个小方法,撇开忧虑,内守气血
方法一:“静”字功
做法:红枸杞,大枣,小红豆,红衣服花生仁,老红糖各一勺(家庭用汤勺),用以上原材料烧煮红豆糖水或者弄成浆,或者粉皆可。一周服用2~3次。
枸杞入肝、肾经,肝藏血,肾藏精,肝肾本同源,精血亦同源,故枸杞有益精补血之效;红枣性温,归脾、胃经,《吴氏本草》:“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
⑷ 如何入定与冥想
基本的冥想,是保持平静,注意自己在想什么,使自己的思想慢下来,给脑袋喘息的机会。
(当然,冥想的好处也不止于此,冥想的效果跟运动颇为类似。研究显示冥想能增进工作记忆和保持专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脑部位更厚实、更强壮,就像运动锻炼肌肉那样,防止大脑的衰老。)
冥想并非要持续很久才算数,如果短时间(3-10分钟)的冥想适合你、你做得快乐、对你有帮助,当然可以一直这么做。
呼吸冥想的时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盘腿打坐不可,坐着、站着、躺着都可以进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车、散步、慢跑的时候,都可以试着做引导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种说法,如果你不喜欢冥想一词,可以换种说法,比如“调息、沉静时刻、静止、暂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我们都可以进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尝试,无论周围多么喧哗吵闹,你都可以获得自我的平和与宁静。
⑸ 怎样让大脑放松不紧绷
怎样让大脑放松不紧绷
你知道怎样让大脑放松不紧绷吗?现在很多人的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所以导致脑子比较紧绷,很难才可以放轻松。这样是不好的。下面我为大家分析关于怎样让大脑放松不紧绷的方法。
1、静坐休息
休息是放松脑部紧绷神经的好方法,我们长时间紧绷神经很容易感到心神疲惫,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的休息一下,让精神放松下来。因为休息的时候身心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心跳和血压都会逐渐下降,对于放松脑部紧绷神经是非常有好处的,建议大家每天花十几分钟静坐一会。
2、做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个很好的减压和放松神经的方法,而做深呼吸的时候也有技巧。首先应该挺直腰背,两肩放松,口部紧闭。然后通过鼻腔慢慢的将空气深深地吸入肺部,感受到空气空气渗透到每个细胞后再慢慢的将空气呼出。在做深呼吸的时候最好闭着眼睛,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体内的压力也随着气流一起排到体外。
2、参加娱乐活动
当脑部紧绷神经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娱乐活动,让自己开怀大笑,例如可以看一些搞笑的视频、吃美味的食物、做感兴趣的运动、和朋友游玩等等,这些方式能使人感到放松愉悦,人体内的肾上腺激素也会有所下降,从而达到放松脑部神经紧绷目的。
3、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音乐是我们生活的调和剂,当我们过度紧张或者忙碌时听一下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心情,轻缓的音乐可以舒缓人的神经,让血压和脉搏会处于平稳的状态。由于音乐的类型有很多,建议听一些轻音乐或者平缓的音乐,DJ、rap、摇滚这种刺激人的神经的`音乐要少听,会适得其反。
4、保持乐观,多想好的事情
很多人神经紧绷是因为长期处于紧张、失望或焦虑的不良情绪中,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令人开心以及好的事情,就算学习以及工作中遇到麻烦后也能通过这种心态及时调整过来,以减轻精神负担,避免神经过度紧张。
如何使自己的大脑放松
1、侧卧是人类甚至大多数动物最常用的睡姿,这很明显说明,大脑选择了最合适进行自我清理的姿势。
2、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可以放一定的假期,也可以多听听一些轻音乐,或者和朋友一起谈谈心聊聊天,和朋友一起逛街,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进餐,也可以在睡觉之前洗一个热水澡。
3、在平时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按摩,用自己的双掌轻轻的按摩自己的太阳穴,也可以把双手放在后脑勺处,一边吸气一边头慢慢的向前弯,再一边的吐气,一边把头慢慢的往后仰,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大脑放松。
4、也可以让脚底紧贴着地面,让上半身放松,双手手掌朝下作前后摆动的动作,这样可以更好的有利于活动脑部的机能,提高注意力和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更好的为大脑放松的。
⑹ 怎样能做到像佛祖一样的坐姿“全跏趺”
楼主所指的是双盘坐?单盘一般人都能做到,双盘确实有点困难,可以从单盘打坐开始练习,一般而言,刚开始的时候,单盘半个钟就会感到双腿麻木,那么以这个做为起点,第一次30分钟,第二次40分钟,第三次50分钟,持之以恒,等可以一个钟还能坐得住的时候,大概就可以练习双盘了。刚开始打成双盘腿难免会痛,总之,要练习,就是要到最大承受力,千万不要超过能承受的范围,否则容易伤筋骨。要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⑺ 如何正确的打坐
--转自罗伟丹的空间!
第一是调理饮食,不能少食,亦不能过饱。﹁食若过饱,则会胀气,百脉不通,心情不开朗,坐不住;若食过少,则身瘦易生病心脏无力,思考不灵光。﹂
第二是调理睡眠。打坐炼功不能贪图睡眠。如果睡眠过多,就无法体会虚空境界,亦会丧失以往所修的功夫,心智亦不开。故贪睡不仅会荒废禅定功夫,且会使得心灵麻木。因此,要常常﹁控制睡眠,保持神气清朗,时时回光返照,常使心明净。﹂也就是说,夜里应少睡,多多坚持修习禅坐。
第三是调理身体。坐时要使身体安稳,不要有不平衡的状态。若半跏坐,以左脚置右脚上,尽量令左脚指与右腿齐,或右脚指与左腿齐。这称之为﹁半跏﹂。还有一种为﹁全跏﹂:﹁即正右脚与左脚交叉在上。所穿衣服不要太紧,宽松最好。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或右手置左手上,重叠相对,放在左脚或右脚上,靠近身,然后放心安坐。”接下来,还必须注意:“令脊骨勿太弯曲或勿太耸正。头颈尽量不要下隋,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当坐久脚会酸,可以换左右脚,不要硬撑,这会造成血液循环不良,而变成脚麻木。炼功不可太急,凡事都以渐进方式进行炼功为上。
第四是调理呼吸之息。具体的方法是:﹁吐、纳气之法,不可令气粗或急,绵绵呼气而出,想身体中百脉不通处,随气而出,使身息调和。次当闭口,唇齿相拄着。次当闭眼,断外光。接下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这里的吐气要绵绵细长的呼吸,二要﹁闭眼﹂、﹁断外光﹂。这两点如同《胎息经》所说:﹁吐唯细细,纳唯绵绵。﹂《樵阳经》说:﹁将双眼微闭,垂帘观照。﹂
调理呼吸功法最为重要,息有四种现象: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进一步阐释:﹁息有分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风喘气为不调相,后面息为调相。
云何为风相?有声为风。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
云何喘相?气出入不尽为喘也。坐时息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
云何气相?无声为气。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
云何息相?出入为息。不丰中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
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
总之,﹁风﹂、﹁气﹂、﹁喘﹂三种呼吸方法皆有弊端,只有做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即运用﹁息﹂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第五是调理心态。调心方法比较复杂。简单地说,一、即打坐中要摄心止念,不得胡思乱想;二、打坐禅定中要注重﹁沉﹂、﹁浮﹂、﹁宽﹂、﹁急﹂四种状况。
﹁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常低垂,是为沈相。﹂医治的方法是:﹁当计心系念鼻端,令心住在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 ﹂
﹁若坐时心浮飘动,身亦不安,外念异缘,此是浮相。﹂医治的方法是:﹁宜安心向下,系念脐中,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扼要地讲,医治﹁沉相﹂,应系念鼻端;医治﹁浮相﹂,应系念脐中。
此外,还应注意﹁胸臆急痛﹂的﹁急病相﹂和﹁心志散慢﹂的﹁宽病相﹂。医治前者的方法是:﹁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愈矣。﹂医治后者的方法是:﹁应当敛身守中,令心住身中,以此为治。
出定收功的方法:﹁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膊及手头颈,次动二足悉令柔软,次以手遍摩脸,次摩手令暖,以掩两眼,然后开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入。﹂假如不按部就班地照这套程序收功,将会引起﹁头痛﹂,关节酸痛,烦躁不安等弊病。
修行性命(神气)入门方式有多种途径。论其最重要的功法,不出止观二法。止者乃伏气结丹筑基之初门,观者是断惑〈妄想〉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道。
丹经云:若但离宫修定,不向水府求玄,则离宫阴神,犹是无而不有,虚而不实。纵静中寻静,深入杳冥之境,只得一个恍惚阴神样子,终不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欲有则有,欲无则无,实实在在有个真迹也。故曰:﹁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又有只知炼命者,但固守下田,保养元精。前此未闻尽性之功,后此但求伏气之术,惟炼离宫阴精,使之化气。复守肾间动气,使之不漏,不知移炉换鼎,向上做炼气化神功夫。虽胎田气满,可为长生不老人仙。然气未归神,神未伏气。有时念虑一起,神行气动,仍不免动淫生欲。故曰:﹁修命不修性,犹如鉴容无宝镜。﹂必也性命双修,务令一身内外,无处不是元精,无处不是元气,到得精已化气,无复有生精之时。
故经云:声闻之人,定力多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智慧力多,虽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如来,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见于佛性。
以此推之,止观是修炼性命神气之要门,修行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指归,无上极果之正体也。若如是知者,止观法门是不可缺的一个重要心法。传道法者欲接引初学之人,须详细对初学者详细解说入道之法。
有一天在静坐,已坐了四个多小时,还是没感应,心中有一股忿怒不平产生,于是发起了一个愿【中国若真的有神通或通灵,将来我学会了,愿不藏私的倾囊相传给有缘有德之人。】谁知此愿发完,头顶上忽然间像触电一般,慢慢的感觉到有一道光,由头顶冲到半空中,持续了大约有六、七分钟之久,然后感觉到体内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真气在运转,然后手和脚一直抖个不停,好像有十几分钟,断断续续的持续一个多钟头,这是我拜师以来第一次无师自通的奇妙感觉。有了第一次的感应之后,更加努力的炼功,每次都不一样,有时感觉自己就像坐云霄飞车般,有时头顶上有一圈圈的白光在绕转,有时会拍打全身穴道。就这样持续了二个多月,由于每天如此!没办法突破,也到道场那边去修一段时间,问道场的指导师父看看是怎样情形?谁知道场的师父竟回答业障太深来塘塞,我问是什么业障?答案还是天机是不可泄漏。我自己反复思考,是何种业障?若是吃喝嫖赌样样都不会啊!因那时笔者是身无分文了,一星期吃饭,大概也只有三、四餐,又没有工作,常常有这一餐,却连下一餐的钱在那儿都不知道。且常为缴道场费用伤脑筋,因没缴费,我就没场地可炼功。所以吃喝嫖赌的业障就更免谈了!有天边静坐边思考炼功功法,忽然间,不知是何灵感出现,竟然弄通了功法,比起以前那种摇摇晃晃强多了。也知道了功法原来是要用心实际体会,与什么业障根本不相干!
有一天,兴致勃勃去跟以前拜过的法师谈道,结果那法师说要帮我加持灌气突破功力,我很高兴也很感动,于是接受了他的加持,这下子可傻了!当他加持完后,我的功力突然间消失于无形,一点感应也没有,又回到以前静的情况。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星期,直到有次心里实在懊恼,悔恨太相信那些骗人法师,以后再也不愿去找那些什么自称通灵神通的法师。这念头一起,又有一股光射进我的头顶,又像第一次有感觉一样,我心里头又高兴又惊怕,惊的是怕那种能量又消失,高兴的是又重获无形上师所赐给我的能量。从此我更加勤修炼功悟道,又过了一段日子,能量感应比以前更有进步,也帮了很多同修加持,可是不知为什么?有天又帮助一位心术不正的同修加持,开启元神后,自己的能量又再次的消失于无形,此次竟然长达一个多月,直到我心里悟到了会不会是随便帮心术不正的人开窍而失去了灵力,心里在想,如果是这样,我以后不再帮心术不正的人开窍,默念誓愿后,灵力又出现了。此次并不是光气出现,而是全身经脉充满了能量,像要爆炸似的,整个人由坐着跳起来打了各种神拳,人称灵气拳,足足打了三个多小时,方把全身的气消耗掉。然此次可真有罪受了,因第二天全身肌肉酸痛得要命,就好像很久没运动,一下子运动过度激烈,造成筋骨拉伤那样。这样忍痛了三天,才消失!以后心里就常常警惕自己,不可太骄傲!不可不分是非的乱传气给别人。如此又过了半年,功力只在原地打转,一点也没突破,心里在想以前做错了,灵力会消失,知错在那里而有忏悔的心,灵力又恢复了,且一次比一次更强,此次却没再犯错,但灵力一直在原地打转,到底要怎样才能突破困境。有天听人家说,乩童闭关要断食,才会增加功力。回来后静坐时,心里在想,如果我也学乩童闭关断食,是不是也会增加功力,心里想完了,莫名奇妙一直点头,然后我再问元神说要断食多久?元神说要一星期,且离清明节三天就要开始断食。我心里在想,断食不知是什么滋味?会不会饿昏了,心中忐忑不安的准备一些矿泉水,以备补充水分,又准备蛋以备断食后恢复进食用。于是就开始断食,第一天和第二天并不觉得饿,第三天开始觉得很饿,远远的闻到人家煮菜的香味,肚子就咕噜咕噜的叫,很难过!尤其回南部老家母亲知道我断食,被骂得很惨,我心不为所动。第四天清明节,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肚子就咕噜咕噜的叫得更厉害,我也去扫墓,拿锄头除草力气还有。母亲看了奇怪,没吃饭还有力气。到第五天又从南部回台北,爬楼梯到四楼房子,脚有点发软,头有点晕,于是静坐炼功,心里在想,要如何和元神沟通?用种种的心态去体会元神的回答,竟然找到沟通方式,且都很灵验。断食到了第六天,肚子已经能适应无食物的滋味。不再咕噜咕噜叫了,精神也特别的好,灵力感应也较以前强烈。第七天,大概在想,就快可以进食了,于是肚子又开始叫了,只好整天炼功,这一炼收获很多,慢慢地从以前的无知,进入到人生在世应如何把握自己,才不会白白的浪费生命。第八天开始进食了,到第十二天体力才恢复,但身体却从六十公斤瘦到剩五十公斤,人也老了很多。又经过三个多月,总算又恢复原来的模样。又过了将近半年时间,领悟了很多心法。
第二次断食是农历过年,元神说要帮我清除体内毒素和考验我的意志力是否坚定,过年大家都知道会有很多亲友来往,被骂被讥笑的机会更多。但我仍然忍耐过去。元神又叫我去作功德,磨练自己的性情,当时不知功德如何作?就作些帮人灵疗的功德,久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因为没有金钱收入,真的被有一餐无一餐的伙食费,搞得定不下心来。于是,有一天问元神说:【听人家说有神通力,就会很富有,为什么我越修越穷?】。元神就骂我:【如照你这样想,大家都来修道,就可富有,天下那有不劳而获的事?】我听了就反问:【那要怎样做,不如再去找家工厂待算了】元神回答说:【不行!你缺少社会经历,去外面磨练一段时间。】我只好随便去找一家外务员,去应征时方知是房屋仲介,在房屋仲介磨炼了二年,个性由内向变外向,由保守变为敢冲,两年来也没赚到什么钱,只是够三餐用。却看尽了人生百态,有大起大落的老板,有黑吃黑的硬吃双方客户,有装穷的却是千万富翁。这段时间有时也会受到这些凡尘的诱惑,而起的贪念,最后还是良心战胜了物质的诱惑。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干房屋仲介这行。
于是又问元神说我想改行做生意。元神不同意!叫我去传道,那时我没钱也没道场,怎么传?元神叫我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我只好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道,只要遇到肯信的人,就传授给他,起初还满顺利的。渐渐的吸收的人物中有混混、有贪小便宜的、有得了便宜还不满足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几乎把我的积蓄吃垮了,原本就没有多少积蓄的我,此时比以前更惨!因为现在还要付房租与水电费,收入都被这些混混的徒弟吃掉了,只好收山不教了。心想重新再找份工作糊口比较安定,最后,还是被人聘请继续传授仙道的工作,有一段期间,感觉上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因此又转行业,却是什么事都不顺遂。再去传道,就这样过了五、六年,在传道的同时,亦常被不肖的学员所骗而磨炼出许多的经验来,因此更加小心谨慎的择人传授。
在功力方面,也因传道累积的经验,而能更加发挥出最高的灵力,渐渐的智慧大开,可以看懂很深的经典。同时也知往后的功德路线要怎样走。方能消除业障改变命运。总之,修道必须要经过历炼,才能真正体会,要付出才有收获,不能只闭门造车,在经典里钻牛角尖,也不是师父教你,你就可以成仙成佛,有明师来指导,可以减少走很多冤枉路,但要历炼身心,才能悟得快些。好比学一样东西,有师父教你,比较能懂得各种技巧,有错时也会有人纠正,功夫才会进步,道理是相同的。简短介绍至此,祝各位大德修道有成,并早日得遇明师!
转自罗伟丹的空间!
⑻ 金刚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金刚坐”为金刚跏趺坐的略称,亦称“结跏趺坐”。又以为佛禅定时常用的坐势,故亦名“禅定坐”。再以加两趺而坐,亦谓为“全跏”。如来佛多为此坐,又称为“如来坐”。结跏趺坐,普通有两种:一为吉祥坐,一为降魔坐,坐法各不同。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云:“结跏趺坐,约有二种,一日吉祥,二日降魔,几[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从左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右(疑左字),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跃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来,常安此坐。”按今印度佛菩萨像,几于全部为吉祥坐,且如上所述,假若如来在菩提树下,纵手结降魔印,亦不是降魔坐,而仍为吉祥坐。结跏趺坐,为最安稳之坐法,且为佛家取道之方,所以坐法中,此坐最为重要。
⑼ 我打坐身体放松不下来 唯有坐椅子上才可以 这样行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必须坐正。
姿势不正确,这种情况下你自然放松不下来,放松下来就该瘫了。
建议你去学学佛家的七支坐法。
有段视频是南怀瑾老爷子的如何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