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鱼塘怎么建
在农村建立鱼塘,需要将地址选在水质良好且水源流动的地方,并且鱼塘中要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有利于鱼类繁殖与生长,再向鱼塘底部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被太阳暴晒一周后,即可将购买的鱼苗投放至鱼塘中。
1、建立地址
在农村里建立鱼塘,需要考察周边的环境,因为鱼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可以将池塘建立在水源流动且水质良好的地方,然后使用挖掘机进行挖掘,并且鱼塘中要存在约为1.2米深的浅水区,和1.5米深的深水区。
2、消毒处理
建立鱼塘后,需要向鱼塘底部泼洒生石灰和漂白粉,将土壤中的致病真菌和寄生虫杀死,以免使鱼感染疾病,而且要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料,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再向鱼塘中移栽水草等水生植物,为鱼类提供食物。
3、投放鱼苗
饲养鱼类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鱼苗,且鱼苗要以草食性鱼为主,杂食性鱼为辅,在投放鱼苗前,需要将鱼苗放入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2分钟,为其消毒灭菌,然后即可把鱼苗投入鱼塘中。
4、饲养管理
在农村饲养鱼时,需要在池塘里投放螺蛳、河蚌、小虾米和小杂鱼等动物来净化水质,并且要在环境温度高于30度时,要将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加大池塘里的溶氧量,而且要每天巡查池塘,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㈡ 农村养鱼池塘怎么建,建鱼塘要注意什么
农村要建立养鱼池塘,首先要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般要在水源附近,而且交通还要便利。鱼塘用水通常选择河水或水库水,这样的水不被污染,养鱼的成本也比较低。池塘通常不止一个,3-5亩的池塘养鱼苗,8-10亩的池塘养成鱼。如果是水泥池的话,一定要经过脱碱和清塘才能养鱼。建立鱼塘一定要注意位置的选择,通常要选在河流或湖泊附近,这样临近水源,可以降低很大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附近的水源一定不能被污染,不然养鱼也养不活。另外还要考虑交通是否方便,以及供电情况如何。
鱼塘的用水量是比较大的,所以需要确保水源的干净卫生,用自来水不太现实,因此只能用河水或水库水。定期要往鱼塘中注入新水,这样可以防止水质恶化,同时还能避免缺氧等情况发生,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池塘的大小也比较关键,通常养鱼不能只有一个池塘,鱼苗和成鱼必须分开养,鱼苗需要3-5亩的面积,水深在1-1.5米左右。而养成鱼需要8-10亩的面积,这样鱼儿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从而避免相互挤压。
如果是新建的水泥塘,需要先脱碱才能养鱼。脱碱一般用白醋或冰醋酸,将其注入池塘中浸泡三天的时间,然后放掉并冲洗几次。除了脱碱外,还要注意清塘,可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全塘泼洒杀菌消毒。
㈢ 农村养鱼池塘怎么建,建鱼塘要注意什么
农村要建立养鱼池塘,首先要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般要在水源附近,而且交通还要便利。鱼塘用水通常选择河水或水库水,这样的水不被污染,养鱼的成本也比较低。池塘通常不止一个,3-5亩的池塘养鱼苗,8-10亩的池塘养成鱼。如果是水泥池的话,一定要经过脱碱和清塘才能养鱼。㈣ 养鱼的池塘应该怎样建鱼塘应该怎样设计
对于鱼塘的建造和设计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鱼塘的建造:
1、地点选择。要建立鱼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一般建在河流或湖泊附近,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养鱼健康,附近交通便利,保证长期供电。此外,还要注意水源和价值。水的好坏决定了鱼的好坏。通常,池塘的面积由所养的鱼决定。鱼苗需要3-5亩,成鱼需要8-10亩。一般情况下,池塘将被做成一个从东到西长、从北到南宽的矩形,这样可以保证照明时间。
2、面积和深度:一般情况下,每个集约化高产成鱼池面积约10亩,保水2.5-3米为宜。根据不同类型的鱼塘,其面积和水深不同。一般来说,鱼塘的垂直深度应比鱼塘的最高水位高30至50厘米。
3、池底:鱼池池底应平坦,从冲洗口到排水口应有纵向倾斜,坡度为1/200至1/300。当池底纵向倾斜时,应挖沟。在一些地方,它被称为“鱼滑道”或“鱼沟”,大约有20-30厘米深。该沟有两个功能:一是便于排水和捕捉底鱼,二是在池塘干燥时为未填充的鱼或鱼种提供生活场所,以减少伤亡。
综上所述,结合以上对于鱼塘的建造和设计的看法,相信可以建造出一个满意的鱼塘。
㈤ 怎样建池塘养鱼
养鱼池建设参考如下:
每年秋冬农闲季节,各地渔农或养殖户都要对养鱼塘进行维护或建造新鱼池,据笔者对所在地的十三个县(市、区)调查得知,维护或建造鱼塘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着渗漏、塌方、操作不便、成本偏高等问题。众所周知,养鱼池塘是池塘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滩涂、小水库等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下面从五个方面系统规范地介绍养鱼池塘的建造技术,以供参考。 一、养鱼场址的选择 兴建理想的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综合考虑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具体应把握四个方面: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养鱼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水,养殖期内不论丰水期、枯水期都要能够满足池塘的最大用水量。因此最好在河流、湖泊、水库的附近开挖鱼塘,建设养鱼场,同时详细了解水质状况,避免工业污水、有毒污水等排放引起污染。总的来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土质适宜。通常将土质分为三种,即壤土、粘土、沙土。通过实践检验得知壤土建池最好,其透水性、保水性适中,筑堤时凝聚力和抗剪强度适合。其次是粘土,最差为砂土。三种土质的保水力、透气性状见下表。 土 质 分 类 名称 粘土含量(%) 含沙量(%) 保水力(%) 透气性 壤土 25.0~37.5 62.5~75.0 60.1 适中 粘土 -- -- 50.0 最小 沙土 12.5以下 87.5以上 45.4 最大 3、地势适当。理想的地势是高度适中且平坦开阔,如在江河、湖泊的附近、水库大坝下的平坦地区建池,进、排水都可自流,既节省动力,操作又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一是地势较低易被洪水淹没,高坡地易断水源而天旱;二是建梯级鱼池交通及日常操作不便,且投资大;三是尽量避免占用良田,充分利用贫瘠的土地、荒丘、库岔等。 4、交通方便,饵料来源较好。养鱼场时常都有物质进出,因此建造地点要求交通便利,有利于养鱼物质购入和鱼产品外销。同时饵料(包括饲料、肥料)本源应有保障,尽量能够就地取材,发挥天然饵料的作用。此外电源必须具备,否则水泵、饲料机等动力设备无法运转。 二、养鱼场址的勘察 场址选定后,必须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其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和论证,力求最佳设计方案。具体须抓住四个环节: 1、测量地形。就是对所使用的全部土地进行全面的测量,绘制出土地平面图和纵横断面图,根据图上显示的地形、水源、地势及交通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一般可向当地测绘部门索购场址及其周围的地形图,与实测而绘制的地形图作比较,从节省土方和方便管理出发,提出全面规划的方案。 2、调查水文资料。主要是向气象水文部门和当地群众了解过去25年内最大供水情况和最高水位线(当地防洪堤顶最低限度一般应高出此最高水位线0.5米)。水库库区的养鱼场要兴建在安全水位线以上;山区丘陵地区应了解场地周围的集洪面积、山洪暴发频率,25年一遇的最大降雨量和暴雨力等有关资料,便于作出相应的排洪设施;平原地区或城市郊区要调查历年和每月、日最高、最低水位标高和平均水位标高,便于设计时确定池塘堤岸、排水泵房的基础标高。 3、调查气候资料。主要是了解掌握新建鱼场地区全年温度变化情况以及降水等资料,具体如降水量、洪峰水位、台风、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和湿度等。调查以上气候资料,对于确定鱼场适宜放养哪些鱼类品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4、调查土质资料。主要是通过地质钻探了解掌握兴建鱼场地区的土壤成分,测定渗水情况及地下水位的标高,避开地层结构不利的因素,减少发生渗漏水等事故。 三、养鱼场的规划与设计 (一)坚持全面布局与长远规划。在具体布局设计中,要从工程角度、生产要求、管理便利出发,利用地形、地貌、水源、交通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布局和远景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三个原则: 1、合理设计的原则。合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节省投资以及便于生产管理。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节省材料、劳动力及施工便利等因素,同时应考虑布局合理和全面规划,使所建鱼场便于生产操作、综合经营、提高效率、生活和谐。 2、统筹规划的原则。统筹规划是指在兴建鱼场时综合考虑规模、范围、房建面积、土地区划等因素,使规模大小适宜生产需要和场地面积以及投资力度,规划范围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及便于开展多种经营,房建面积适合人员居住和生产操作,土地区划有利于开展以渔业为主,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3、全面布局的原则。全面布局就是鱼场的总平面设计图,要根据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全面合理地安排好建筑物的位置。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应重点考虑: (1)场房位置。是鱼场生产管理、人员居住的地方,实验室通常也连在一起。应尽可能居中,便于往返场内各个点。公路要通达门口。 (2)亲鱼池位置。亲鱼是生产经营的基础,位置应离场房近些,便于精心看护。 (3)产卵池、孵化设备位置。产卵池、孵化设备、亲鱼池应相互靠近,同时尽量接近场房,这样有利于开展孵化和管理工作。 (4)鱼池位置。鱼苗池应接近孵化设备,鱼种池围绕着鱼苗池,外围为成鱼池。如此安排位置,便于鱼苗下池、出塘分养、转池饲养。 (5)试验池位置。最好安排在实验室附近,便于试验以及各种操作。 (6)配套水池位置。通常是指蓄水池、沉淀池、过滤池、晒水池等应依据其功用而合理设置。 (二)鱼塘设计。目前鱼塘大多采用机械作业挖土,将土围成长方形的储水池,长宽比例一般为2:1或3:2,东西向长于南北向,充分发挥太阳的光照。在具体设计中应考虑三大方面: 1、鱼塘规格。规格大小的确定,依据就是必须适宜池养鱼类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性以及便于生产操作。 (1)配套水池。主要功用是水质处理、储存备用、产卵孵化、预防疾病、补充用水等,既可以合为一池,也可以单独建造,关键是建好过滤设备。一般要求深度4-5米,面积则应以全场需要的用水量而定。 (2)成鱼池(含亲鱼池、后备亲鱼池)。是用来养大鱼用的,水面要求相对开阔宽敞,通常面积以2-10亩,池深3-3.5米,水深2.5-3.0米为宜。成鱼池可以用作后备亲鱼池,不必另建。 (3)鱼种池。面积通常为2-5亩,池深2.5-3.0米,水深2-2.5米。 (4)鱼苗池。面积通常为1-2亩,池深1.5-2.0米,水深1.0-1.5米。 2、鱼塘结构。鱼塘的结构大同小异,都是由堤坝和池底构成,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其构造示意图见图1。 (1)堤坝。池塘堤坝为小型坝,高度一般在10米以内。堤坝顶面的宽度和坡度则按堤的功用及土质的不同情况而异。一般的堤面,宽度为3-4米,坡度为1:1.5。通行汽车的堤面宽为4-6米,防洪坡堤为4-5米,且需种植草皮或石块。水泥护坡,以防剧烈震动或风浪冲刷侵袭。坡度为1:2为宜(见图2)。 (2)池底。池底挖掘应平坦,注水一侧向排水一侧的池底要稍有倾斜,比降通常在1/300-1/200之间。从堤脚线向池中央也应有一个渐深的坡度,从注水口向排水口呈一深水线,排水口处为鱼池的最深点。如此便于排水和捕捞池鱼。 (三)进、排水系统的设计。设计时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使养鱼池水达到自流和自排。具体要求是进水口水源要高出鱼池水面,排水口要低于鱼池池底。鱼塘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应各自独立,不能兼用或相互贯通(见图3)。进、排水系统通常由进水渠、排水渠及其附属建筑设施,如渡槽、涵管、跌水、进排水闸门等组成。 1、进水渠。其分总渠、干渠和支渠,流量应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满足需要供给的水量。采用明渠、暗渠或明、暗渠相结合由各养殖场因地制宜。具体设计时应掌握流量、安全流速、纵比降、渠道断面四个因素。 2、进水闸。通常采用槽式或涵管式,用砖、石、水泥砌成。闸口大小由池塘大小而定,依据是能能够保证在预定时间内进入足够的水量。
集洪面积×25年内最大暴雨力 3600秒 3、排水渠。其设计原则与进水渠相同。其高度应深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量(流量)= ×经流系数。
4、排水闸。一般采用梯级排水闸,便于开关。闸口大小 应以1-2天内能完全排干池水为宜。 四、养鱼场施工步骤和方法 1、绘制施工平面图。根据鱼场总体平面图、各堤坝所处位置的地形高度和堤坝坡度,经过计算绘制出施工图。施工图上必须标明各地取土线,即坡脚线,堤面中心线,断面图需标明各鱼池取土深度和堤坝填土的高度。 2、地面放样。根据地形测量时的标准桩放出与平面图相对应的中心线,用皮尺在中心线量出各鱼池堤面的中心点,钉上木桩,重复校正,使地面各个桩与图纸一致。用经纬仪以中心线上各木桩中心再画出各鱼池堤面中心线,反复校对,使之与图纸完全相符。以各鱼池堤面中心线为基础,再画出各池塘的取土线,钉上脚桩。堤坝两端搭建断面样架,高度应高出设计高度的10%。 3、清基。就是在施工前事先清理场地杂物,有利于施工。 4、埋设进、排水管道。在进土之前埋设进、排管道,避免返工。 5、填土夯实。从取土线开始斜线挖土,土方倒入堤基内,每填一定的厚度应夯实,以防漏水、渗水。 6、分配土方。鱼池土方、挖方和填方要平衡,在施工中以最近距离进土为原则,合理分配土方。 7、坡度整修和池底平整。鱼池土方即将完成时,根据设计采用经纬仪、水准仪修整坡度及平整池底。 五、养鱼场的验收 1、准备资料:通常有5项,即批准项目的计划任务书、总体规划图、单项工程施工图、经费使用情况决算表、工程进度情况及竣工设计说明书。 2、参与部门:一般由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逐项检查。 3、检查内容:主要是池形、堤坝、渠道等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测量方基高程、丈量土方。 4、签字存档:如验收合格达标,则参与验收有关人员须在竣工设计说明书上签字,由建设单位存档保存。
㈥ 怎样建立自己的鱼塘
建造自己的鱼塘,你首先就是有自己的地方,就是有地方建。然后要有材料。就是把鱼塘的底部啊,或者其他的部分给整修好。还有就是水的问题,一定要把水解决,如果水解决不好养殖与也不会很成功。
㈦ 如何建设鱼塘
改小塘为大塘,改浅水塘为深水塘,改漏水塘为保水塘,改死水塘为活水塘,改瘦水塘为肥水塘,通过“五改”,一般的鱼塘都能达到高产的条件.
1、浅小池塘的改造
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不规则的浅、小鱼塘,除适当调整作为鱼种塘外,用于放养成鱼的则并小塘为大塘,并尽可能挖深至3米左右,以扩大水体容量.将挖起的泥土用来加大加高塘基.对因客观条件达不到标准的新开鱼塘,必须注意经常清除淤泥,才能保持水质清新和正常的水体容量.
2、漏水池塘的改造
对漏水的鱼塘,应该加固、夯实塘基,修好涵闸,堵塞漏洞.如属于土质含沙量大而引起的轻度漏水,可以在塘底和塘基加铺一层较厚的粘土,以防渗漏.有条件的最好在池塘四周砌砖石,则一劳永逸,沙质较大或原是河滩地的,加铺的粘土层要厚些,最好是先铺一层土,灌水浸一段时间,再铺一层土,又浸一次水,一直到基本保水,才用于养鱼.
3、“死水”池塘的改造
对“死水”塘要尽一切可能改善排灌条件,如开挖水渠、铺设水管等,做到能排能灌,才能获得高产.
4、瘦水池塘的改造
对水质较瘦的村外塘或新开鱼塘,则要多施基肥,可在塘头配套饲养禽畜,在塘基种青饲料或绿肥,争取更多的肥饲料下塘,逐渐使水质变肥.
㈧ 北方沙土地,想弄个鱼池,哪位给说说防水应该怎么做
鱼池建造与保护高沙土地区土质含沙量高,表层中壤土不厚,按常规方法建造鱼池极易坍塌淤浅。对此,在开挖和日常保护时要采取下列措施。1.1 鱼池开挖中的保护措施1.1.1 缓坡或梯级开挖 改1:2~2.5的坡比为1:3~3.5的缓坡防坍。如果梯级开挖,上层为中壤,以1:1~1.5的坡度开挖,深度控制在1.0米左右,然后留宽度0.8米左右的平台,再以1:2.5~3.0的坡比挖至预定的深度。平台的作用一是防坍,二是作食台,三是作拉网操作走道。1.1.2 护坡方法 方法一:先以常规方法开挖,然后覆铺无纺布(土工布)或绿纱、旧鱼网,布点固定后在其上覆盖三合土夯实,厚度30厘米左右。如池的四周是实地,对中埂(隔埂)可用梯级开挖,然后打桩固定编织袋,夯土防坍。有条件的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石块驳砌。1.1.3 深塘待淤 按高产鱼池水深2.5~3.0米的要求,深塘浅用,即开挖时平地下挖3.5~4.0米,使用中控制水深浅用。这样即使有坍塌,在数年内仍可保持适宜的水深。1.1.4 宽埂大堤 临河港一侧的池埂顶宽10~15米,塘间隔埂10米以上,如中埂有护坡措施,顶宽也应在5米以上。1.2 种植青饲料 露空坡埂上种植根系发达的青饲料,既可解决部分鱼用饲料,又可减轻雨水冲刷对池埂的破坏,减少池塘淤浅。1.3 进水口增设跌水板 水不直接冲击坡面,护坡增氧一举两得。1.4 调整养殖结构, 减少鱼类觅食活动造成池埂损坏。1.5 鱼池相临,干塘时水位应同时下降,或逐步降低水位,以防水位落差倒埂,中埂狭窄的鱼池更要注意。
㈨ 农村想要建池塘养鱼,应该如何建设呢
一、鱼塘养殖怎样规划?
依据市场的需求渔塘按种类分顶层中高层和塘底有效饲养。
四、如何修建池塘?
单池建池方式非常简单,合适小规模纳税人栽种。依据防渗土工膜的总宽和长短减掉起边限度60CM为底端净限度,用人力或机械设备方法按净总面积下挖20厘米土壤层,将土翻出两边,并起边压实,高为60厘米。铺膜的情况下留意不必扯得太紧,当然分摊就可以、侧墙的解决,防渗土工膜暴露在太阳底下非常容易脆化,为了更好地增加使用期限务必开展妥善处置。
㈩ 沙土鱼塘能蓄住水吗
沙土鱼塘能蓄住水。
沙土地鱼塘可以蓄住水养鱼,但是要注意池水的深度和堤坝的坚固。
日常管理:当池塘的水温降低到8℃以下时,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活动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鱼类进入了越冬期而放松日常管理。
由于越冬期内鱼类抗病力明显下降,因此,认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的变化。
防渗的方法
随着渔业的发展,有很多的旧河道、沙滩、废弃的窑坑都得到了开发利用,但这些土质大多属于沙土、粉土等,灌水之后容易渗漏,保水性特别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鱼塘的产量,特别是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方这种情况更严重一些。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和提高鱼塘的产量,鱼塘里做防渗成了养殖户必不可少的一步。
防渗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成本比较高,一次性的投资比较大,很多养殖户负担不起。根据养殖户的数据统计比较,用HDPE土工膜做防渗成本约是其他防渗材料的1:6~1:8,由此可见,使用HDPE土工膜进行防渗不但效果好,而且成本也低。
建造鱼塘的基本要求就是池子底部要处理的平坦,坡面牢固结实,选择HDPE土工膜作为池塘的底衬来防渗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HDPE土工膜和其他的塑料薄膜不一样,其有着抗紫外线抗氧化的特点,也不会因为水的长期浸泡使水质发生变化,大大增加了鱼塘的寿命。通过在鱼塘池底铺设,使水和土壤隔离开来,以达到防渗的效果,这种防渗方式要强过普通土质的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