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确认一个检验方法是否有灰区

如何确认一个检验方法是否有灰区

发布时间:2022-11-12 12:24:11

㈠ 做完唐氏后的结果是灰区,是什么意思

灰区就是有一点风险,需要注意进一步检查,当然也不用太担心,唐氏筛查即使是高危,其实几率也大概只有千分之几。

㈡ 用于临床分子诊断的材料有哪些及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的标准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32 更新时间:2009-8-10
转载

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的标准化
李金明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00730

[摘要] 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涉及病原体核酸、人类基因和各种蛋白等大分子的测定,在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工作程序、试剂方法的标准化以及标准物质的应用,是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用标准物质,将极大地改善不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从而逐步实现不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有条件的互认。

[关键词] 分子诊断;标准化;标准物质

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现已成为临床检验各学科分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其涉及病原体核酸、人类基因和各种蛋白等大分子的测定,是临床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临床应用中,目前仍存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批次间或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标本检测间结果的差异,这已成为时常困扰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普遍性问题。此外,这也是当前不同实验室间结果有条件互认的一个巨大障碍。而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差异的原因,通常包括临床标本的采集、试剂方法、测定操作、仪器设备的维护校准、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标准物质及质控物的应用等方面的不规范等因素。然而,仪器设备、试剂生产厂家和临床实验室本身在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标准化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标准化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临床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标准化

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对检验结果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常涉及临床实验室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工作分工与协作,此点以前不太被关注或认为是难以控制的问题。但为保证得到正确的检验结果,必须制定一个规范的临床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程序。

常用的临床标本通常有血清(浆)、全血、分泌物、组织、尿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等,对这些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标准化主要是对标本采集的具体方法、所用容器、采集量、采集时所用材料和用具、运送方式和不同时间中标本保存条件等做出明确而又详尽的规定,写成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res, SOP);并对参与该程序运行的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对话”(包括工作沟通、定期质量评价、纠错措施),是保证所制定的程序得到确实执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 临床标本制备处理和核酸提取方法的标准化

临床标本的处理对于分子诊断技术,尤其是核酸和基因检测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测定中,临床标本中存在的干扰物质,如类风湿因子(RF)、补体及其他非特异因子等有可能会造成定性测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或使定量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在检测前,对标本进行适当的稀释、加热或其他适当的预处理则可去掉这种干扰作用。

在核酸和基因检测中,临床标本中存在的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乳铁蛋白、核酸酶、尿素、胆盐、黏蛋白和多糖等,都能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过程起抑制作用,而影响特定靶核酸的检测。采用简便而又高效的核酸纯化方法,去掉临床标本中的上述PCR抑制物,是保证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的前提。有些临床标本如痰[ 6,7],在核酸提取前,对标本进行适当、有效的预处理,对保证后续核酸提取以及扩增检测的成功非常关键。此外,在临床分子诊断中,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临床标本制备处理程序,这对于核酸提取、提取的效率及能否有效地去掉PCR抑制物,也是核酸纯化方法标准化的重要指标。

三、检测试剂和方法的标准化

组成一个可用于临床分子诊断的试剂和方法模式,可有多种选择,如PCR因其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很容易因以前扩增产物或标本间交叉污染,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此外,标本中PCR抑制物的存在、扩增仪孔间温度的差异、试剂的浓度不合适以及标本中核酸提取的失败等,则容易造成假阴性结果[1,8]。因此,试剂生产厂家在研发相应的临床分子诊断试剂时,必须仔细考虑上述因素,采用最理想的检测方法。如PCR试剂则应从如何有效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角度出发,在试剂盒中以dUTP替代4种dNTP中的dTTP,再加上尿苷糖基酶(UNG),使扩增产物DNA中出现天然DNA中所没有的U,在新的检测扩增中,如有以前扩增产物的污染,则其可在UNG的作用下被降解。这样可一定程度地避免以前扩增产物污染所致的假阳性。又如在试剂中加入竞争性或非竞争性内标,则可有效监测核酸提取、扩增及产物分析中出现的误差,从而避免假阴性结果。

四、检测结果分析的标准化[9-11]

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方法依其对测定结果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测定常以“有”或“无”,也即“阳性”或“阴性”来表达测定结果。定量测定的结果则以浓度(如IU/L、IU/ml、μg/L、拷贝数/ml等)的方式表达。定性测定结果确定的依据在于阳性判定值(cut-off)的建立,cut -off 值的确立应尽可能地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定量测定的依据为使用系列浓度标准品测得的剂量反应曲线(即标准曲线)或是内标的量。

定性测定中设定cut-off 值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但处于cut-off 值一定范围的测定结果具有某种不确定性,通常称为“灰区”。在临床实际检测中,“灰区”范围大小的确定以及处于“灰区”范围内的临床标本的结果如何报告,常使实验室技术人员感到困惑。因此,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程序规定,不但可使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报告结果时有规则可循,而且可有效减少或避免错误结果的发出。

定量测定的数据处理,常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式,这不仅可用来改善标准曲线绘制的精密度,从而以较少的数据和计算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又能省时、省钱。如今微型计算机已在临床实验室中迅速普及,各种测定数据处理软件层出不穷,使得定量测定结果的表达更为准确和有效。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阈值的设定,标准曲线中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的允许变化范围在其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的标准操作程序中做出明确规定。在以纵坐标为Ct值(特定靶核酸扩增曲线与阈值线相交时的扩增循环数),横坐标为起始拷贝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目前绝大部分为此类)时,斜率A = - ,其中E为扩增效率;截距B = log YCt,其中YCt为达到特定靶核酸扩增曲线与阈值线相交时的扩增循环数时的扩增产物的量。因此,斜率A与特定实时荧光PCR的扩增效率有关,当扩增效率为100%,即1时,A为-3.32,可见一个特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其斜率应≤-3.32,越大说明效率越高。截距B则为原始模板趋向于0时,亦阴性标本检测的Ct 值,因此,一个实时荧光PCR,如果设定的扩增循环数为40,则其截距B即应≥40。

理想情况下,测定数据处理报告应达到下述要求:(1)通俗易懂。要让所报告的结果,即使是不熟悉该试验的人,也能理解。(2)定性测定结果明确。即反应或不反应、阳性或阴性、在正常范围内或不正常等。(3)定量测定须有一定的线性范围。(4)处理后得到的数据要具有可重复性。(5)试验的评价不应建立在假定的正态分布上。(6)应有适当、合理的解释。

五、标准物质和质控物的应用[2,12-26]

标准物质是临床分子诊断标准化的核心,也就是说,临床检测的某一标本中特定标志物的量值,不管其用什么方法测定,均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物质,而得到相近的结果,其量值均可溯源至同一标准,从而具有可比性。
标准物质可归类为第一、第二和第三3个等级。一级标准物质数量有限,可使用10至20年,其为冻干品。一级标准可用来校准第二和第三级标准。例如,常规测定中使用的校准物质。国际标准可作为第一级标准物质,一旦第一级标准确定,二级标准可用来维持校准。校准的二级标准可在以国家为基础的范围内供应。目前可得到的国际标准物质中特定分析物的浓度一般以IU/L表示,也可用mol/L和g/L来表示,后者通常是分子结构清楚的物质。
在临床测定中所使用的校准品的值,溯源至一级标准的值,通常由下述几个校准步骤组成,即标准品和测定方法、缓冲液及其基质、稀释的控制、最终结果的统计学评价和质量控制等。当建立一个测定方法时,通过上述过程可将一级标准物质的值传递至二级、三级标准品和(或)校准品,使得所建立方法的测定值可溯源至一级标准物质。当引入一批新的试剂时,即需要重复这种传递过程,从而保持校准的可靠性。
标准物质定值的测定方法可使用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确定程序的多中心测定。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是一个具有高精密度及没有系统偏差的参考方法。当没有决定性方法可使用时,则可确定一个参考方法。参考方法的变异要大于决定性方法。在蛋白质、核酸和基因检测中,目前很少有参考方法,国际上对标准品的定值通常是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多个参考实验室联合定值的模式,结果均以IU/L表示,通常是根据一定的统计学方法,以大部分实验室能检出的最低含量定为1 IU/L。
质控品则是含量已知的处于与实际标本相同的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这种物质通常与其他杂质混在一起,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室内质控品、室间质评样本和质控血清盘等3类。室内质控品用于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其定值应可溯源至二级标准品。室间质评样本则由主持室间质评的机构制备或监制,通常无需准确的定值,但对于定性测定,则需用各种已有的方法,以明确其阴阳性。质控血清盘为经过筛检得到的有明确阴阳性的原血清标本,阳性强弱不一,阴性标本则可能含有对测定会产生非特异干扰的物质,阴阳性血清总数之比通常为1:1,血清盘可用于特定的定性免疫测定试剂盒的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和对可能存在的非特异干扰物的拮抗能力。
目前国际上,可用于临床分子诊断的国际一级标准物质已有很多,如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激素、一些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癌胚抗原(CE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病毒核酸(HAV、HBV、HCV、HIV-1、HPV B19等)和病原体抗原和抗体(HBsAg、抗HBs)等。这些标准物质均由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机构提供,如英国国家生物学标准和质控物研究所(NIBS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国家委员会、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等。在国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则提供一些相应的国家标准物质。

六、工作程序、试剂方法、标准物质和实验室结果可比性的关系

从图1中可见,在临床分子诊断标准化诸要素中,标准物质是获得具有可比性结果的前提。但光有标准物质还不行,试剂方法和工作程序的标准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标准物质作为核心,其可作为试剂方法和工作程序是否达到标准化的评价“金标准”。
试剂生产厂家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对于许多缺乏参考方法的核酸、基因和蛋白等大分子的测定,使其定量具有溯源性,从而在试剂层面上保证使用不同或相同试剂的临床实验室间结果具有可比性。临床实验室使用标准物质,不但可以在试剂方法使用前,对其测定准确性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可以充分评价实验室所制定的所有工作程序对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有效性。

图1. 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技术标准化诸要素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标准化是实现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结果可比性的前提,而标准化并非是单一因素,其由诸多关键性环节组成,核心是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应用。众所周知,一个参考系统是由参考方法、标准物质和参考实验室等三个方面组成的,但临床实验室既不可能在其日常工作中普遍使用参考方法,也不可能都成为参考实验室。唯一可以普遍应用的就是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功能,一是试剂生产厂家在制备试剂盒时,使用标准物质来保证其试剂检测结果的溯源性;二是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标准物质来验证试剂方法、工作程序的实际有效性。这些都是保证日常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必由之路,也是不同实验室间结果走向有条件互认的前提。

㈢ 我检查优生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灰区是不是有问题

抗体IgG阴性的临床意义:没有感染过这类病毒。或感染过,但没有产生抗体。
抗体IgM阴性的临床意义:没有活动性感染,但不排除潜在感染。
抗体IgG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孕妇既往有过这种病毒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抗体IgM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孕妇近期有这种病毒的活动性感染。

㈣ 新冠核酸检测时,有的扩增后ct值处于灰区,要重新测试吗

新冠核酸检测时,有的扩增后ct值处于灰区,要重新测试。

结果可疑经过重新采样、重复检测后,有可能判定为新冠核酸阳性,也有可能复测结果阴性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发生“结果可疑”时,第一时间就是要重新采样、重复检测,以明确结果。

当被告知“结果可疑”时,个人应该怎么做?首先,按照通知,等待工作人员进行复检,配合重新采样;其次,在等待复检及复检结果期间应按照相关防控要求,配合隔离管控,直至上级部门复检结果反馈阴性并通知解除隔离管控;千万不要擅自乱跑,也不要接触家人朋友,以免造成疫情传播。

新冠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为避免出现呕吐情况,采样前2小时请勿进食;检测前须进行口腔清洁。

为避免影响检测结果,采样前30分钟,请勿吸烟、喝酒和嚼口香糖,为减低相互交叉感染风险,所有在指定区域检测者需全程佩戴口罩,并准备一个备用口罩。

接受咽拭子采样时将口罩取下折叠封装在塑料袋里;采集样本后请尽快进行手消毒、戴上备用口罩后离开检测区,请勿逗留。

㈤ 检验检测新方法确认的内容包括哪些

方法确认具体来讲包括了标准方法的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方法确认和方法证实的目的是什么:

非标准方法确认目的:
该非标准方法能否合理、合法使用;

标准方法证实目的:
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按标准方法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标准方法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应该如何做:

标准方法证实:
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去证实实验室有能力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有能力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证实的内容要从七方面去做:
(1) 对执行新标准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评价,即检测、校准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及能力;必要时应进行人员培训,经考核后上岗;

(2) 对现有设备适用性的评价,诸如是否具有所需的标准、参考物质,必要时应予补充。

(3) 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必要时进行验证。

(4) 对物品制备,包括前处理、存放、辅助试剂等各环节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评价。

(5) 对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及其内容是否适应标准要求的评价。

(6) 对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差异分析与比对的评价。

(7) 按标准要求进行完整模拟检测,出具完整结果报告。

标准方法证实应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其证实的记录,标准方法变更后应重新证实。

非标准方法确认:

一个非标方法的确认,在文件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方法适当的标识;
b) 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c) 检测或校准样品是什么类型,以及对样品的描述;
d) 被测参数的范围;
e) 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性能的要求;
f) 需要用到的的标准物质;
g) 方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环境稳定周期的要求;
h) 操作步骤,包括:
—样品的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检测、校准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使用前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结果的记录方法;
—安全注意事项;
i) 结果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 需记录的分析数据;
k) 不确定度评定。

非标方法的技术确认,需要从五个方面确认:

(1)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比较;
(2)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3)实验室间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技术确认要尽可能全面,并需有确认记录。

㈥ 检验检测新方法确认的内容包括哪些

方法确认具体来讲包括了标准方法的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方法确认和方法证实的目的是什么:

非标准方法确认目的:
该非标准方法能否合理、合法使用;

标准方法证实目的:
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按标准方法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标准方法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应该如何做:

标准方法证实:
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去证实实验室有能力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有能力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证实的内容要从七方面去做:
(1) 对执行新标准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评价,即检测、校准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及能力;必要时应进行人员培训,经考核后上岗;

(2) 对现有设备适用性的评价,诸如是否具有所需的标准、参考物质,必要时应予补充。

(3) 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必要时进行验证。

(4) 对物品制备,包括前处理、存放、辅助试剂等各环节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评价。

(5) 对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及其内容是否适应标准要求的评价。

(6) 对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差异分析与比对的评价。

(7) 按标准要求进行完整模拟检测,出具完整结果报告。

标准方法证实应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其证实的记录,标准方法变更后应重新证实。

非标准方法确认:

一个非标方法的确认,在文件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方法适当的标识;
b) 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c) 检测或校准样品是什么类型,以及对样品的描述;
d) 被测参数的范围;
e) 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性能的要求;
f) 需要用到的的标准物质;
g) 方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环境稳定周期的要求;
h) 操作步骤,包括:
—样品的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检测、校准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使用前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结果的记录方法;
—安全注意事项;
i) 结果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 需记录的分析数据;
k) 不确定度评定。

非标方法的技术确认,需要从五个方面确认:

(1)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比较;
(2)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3)实验室间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技术确认要尽可能全面,并需有确认记录。

㈦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提示是灰区,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抗-HCV阳性的话应该就感染了 丙型肝炎分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两种: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丙型肝炎暴露史。输血后或使用血液制品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疽。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HCV RNA常在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一般较低,但也有较高者。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较少。急性丙肝如果不及时治疗,多半病人会转化为慢性丙型肝炎。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30%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约40%谷丙转氨酶水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虽然大多数此类患者只有轻度肝损伤,但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病程较长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碱酯酶活性可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抗-HCV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初筛,一般献血者首先必须检测抗-HCV,如果为阳性,这份血样肯定不合格,绝对不能成为献血者。如果抗-HCV阳性可以确诊丙型肝炎感染,但是一些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因此,一旦发现抗-HCV阳性,需要立刻检测HCV RNA,如果为阳性可以确诊为丙型肝炎病人,此时也有传染性,需要治疗。

㈧ hiv金标法筛查检测是不是包含HIV所有的亚型和种类

HIV有两个主要亚型,其中HIV-2主要在非洲南部流行,尽管如此我国基本上所有的金标法HIV检测都是两种亚型一起检测的。
另外,快速法的准确性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回答:1.和受检者感染HIV的时间有关,如果在检测的灰区,那么即使感染也无法检出,一般应该在怀疑感染后至少3个月后进行检查。2.一般医院的检验科都是HIV初筛实验室,因此所配备的HIV检测试剂都是敏感性比较高的,一般不会漏检HIV阳性的患者。

阅读全文

与如何确认一个检验方法是否有灰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1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06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9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19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76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694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69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798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18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46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1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4
北京电流检测方法 浏览:483
手机u盘保护方法 浏览:115
数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浏览:668
约一场球的正确方法 浏览:189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浏览:295
28天锻炼腹肌最快的方法 浏览:203
简单练翘臀方法视频 浏览: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