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从小开始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做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可能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父母亲属为孩子辛辛苦苦挖掘的,
过分的庇护。掉进陷阱中的孩子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也就丧失了自立能力。
孩子第一次穿衣服记扣子的时候,把扣子记错位了,从此之后你是不是就没有再给他买过带扣子的衣服?
孩子第一次切菜的时候切破了手指,从此之后你是不是不让他再走进厨房?
孩子第一次洗自己的衣服的时候,整整用了两个小时还没有把衣服洗干净,然后你就嫌他笨手笨脚了?
孩子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你又尽了全力,动用了自己的一切关系,为他找到了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工作,是这样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放开手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机会,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中翱翔。在风浪中成长,学会走好前进中的每一步。
2.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先做小事,再一步步的做好其他。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不要忽视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它们往往会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就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放开手,给孩子长大的机会,让他自己长大,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凡是儿童可以自己干的事情,坚决让他们自己做。从小事养成他们的自立精神。
3.培养坚强的性格,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人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坎坷,失败更是家常便饭,所以作为一个拥有独立品质的人来说,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是应该有的品质。要独立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否则很难成就事业,很难独立。
❷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个人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很多方法,对于父母来说,经常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会让孩子慢慢成长,以后也会更有担当性。首先第一个方法可能就是让孩子在家里经常做家务。第二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去出主意,让他们有自我的想法。不管用何种方法,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能够独立。尽量少依赖父母,他们能够独立的话对自身的发展非常有好处,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能够有独立性的孩子往往能够比别人发展更好。培养孩子独立性有很多方法,现在我就来谈一谈我对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看法。
一、首先第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做家务。
大部分孩子在家里从来没有接触过家务活,大部分都是由父母干的,而父母对于家务活也是不会让孩子去做,认为这些非常累。但是我认为让孩子去干家务活,有利于他们的独立培养,因为孩子们在以后都要自己去生活,如果不会做家务家里就会一团糟,就不适合发展。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跟我们分享。
❸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独立性
1.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师应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学会独立。如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让幼儿有一种小主人的感觉,在活动过程中享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同时,还要对幼儿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为幼儿的独立自主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
2.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师要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渗透到每次教育活动中,如:在选择游戏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和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和表达的权利;当孩子们发生矛盾时,不要作为权威者来批判谁对谁错,而是去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向老师发问时,要注意启发幼儿自己动脑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3.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学会独立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配合,并建议家长放手让幼儿去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只有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❹ 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几种方法
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几种方法
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几种方法,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懂事听话,但是独立自主是从小养成的,下面来学习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几种方法。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激发孩子的欲望。
做每件事情都是需要有做好它的欲望,只有把孩子的激情刺激出来,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小孩子一定要有激情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孩子无论做什么,有可能不会一下子就成功,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走向成功。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一些小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家长一定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让孩子能够有空间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孩子自主性的好习惯养成。
不打击孩子的信心。
小孩子自主做事,一定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不给孩子压力,不让孩子感到自己做事出错了后果会很麻烦。
保证孩子做事的时间。
小孩子做事效率不会有大人那么高,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用对待成年人的标准来对待孩子,否则,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主做事的机会和欲望。
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我们在把选择权给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不去人为干涉孩子的选择,孩子选择的正确,我们要多祝贺,不正确也没关系,讲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多教孩子做事的方法。
小孩子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也需要自己动脑去研究,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多给孩子传授一些做事的方法,让孩子能有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❺ 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有哪些好方法
引言: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锻炼孩子。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孩子有了做家务的能力,就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哪些好的办法?
❻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待孩子难免溺爱了些,孩子也比较依赖父母,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家中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变得独立起来,那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能力?孩子自主能力
1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直接帮孩子解决,要让孩子自己先学会解决。
孩子的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
2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太离不开孩子。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自主能力的下降,是由于家长代办包办导致的,正视自己的错误。
3家长要善于和孩子交流,多表扬孩子。每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的,当家长发现孩子一些优秀的做法时,要借此机会多表扬孩子,从而克服他们心理的害怕和恐惧感。
4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他的独立能力。
为了更好的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家庭中力所能及的活,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比方说收拾自己房间,洗自己的袜子等等。其实从小培养孩子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应该学会让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❼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呢
现在生活条件富裕,而且我们大多都是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是基本每个都会有这种现象,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可能,对孩子的恋爱就更加显得过分,基本上从孩子出生开始,一家人的生活作息都会逐渐向孩子靠拢,以孩子为整个生活的一个重点。包括从孩子的幼儿成长,然后到了学校之后就围绕着考哪个学校,在哪个学区等等这样的一个规划。但往往对孩子太过溺爱,也会让孩子逐渐缺乏了独立性,自主性以及。感受不到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在身边常见的对于孩子的溺爱有以下几种:
第一,包办了孩子的所有的日常起居和简单的家务。有些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帮孩子穿衣服,然后喂食也不管孩子的年纪大小,因为像有些到了三周岁以后,孩子就应该逐渐的学会独立,然后家长也不去提,逐步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而包办了孩子的所有的一些日常起居的简单的家务等等,比如说有些孩子可能在上学期间连碗都不会洗,甚至有些还要父母照顾的洗脚洗脸。
第二,对孩子的溺爱体现在对孩子的任何需求都一味的满足,而不考虑实际和孩子的年龄状况,心理承受力等等。这一方面在电子产品上面尤其显得突出,比如有些孩子年纪小小的年纪就会拥有手机,同时还有平板iPad等等。这些电子产品其实对孩子来讲,应该是虽说有时候可以查一些资料,但孩子拿了他更多的是做一些娱乐活动,甚至打游戏,有些还会充值等等,与孩子的一些年龄并不是相关,而且也会造成孩子沉迷于游戏同时对眼睛视力的冲击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对孩子的溺爱就体现在对于孩子犯的过错,可能只是口头的批评,并没有实质性的让孩子引起深刻的认识和教育。有些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总觉得孩子犯点错没事,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往往许多的几件小事,逐步的被孩子认可之后,就会形成孩子思维里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说在礼貌方面,孩子应该要称呼长辈和老师等等,但有些孩子可能一次两次没有打招呼,家长也不批评的话,他们逐渐觉得这个无所谓,喊不喊都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身边对孩子太过溺爱的一些表现,家长们更应该把对孩子的爱深深的藏在心里,还日常做好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❽ 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学会独立自主
序言: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独立的生活能力。这样以后在离开家庭之后,父母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因为孩子已经有能力自己照顾好自己。父母才会安心的放手,让孩子去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学会独立自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的想法非常幼稚,完全不懂得尊重,其实我们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一下,难道不想让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吗?一些家长用所谓的爱孩子作为捆绑孩子的理由,其实已经对孩子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