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管理蜂群的方法

如何管理蜂群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15 18:20:04

A. 怎样管理蜜蜂

一般饲养管理主要有:地址选择,蜂群的排列,蜂群的检查,蜂群的合并,蜂王的诱入,养蜂放牧的方式,蜂群的饲养,盗蜂与逃蜂处理,自然分蜂及其对分蜂的控制,野生蜂的搜捕。 一、养蜂场地的选择 养蜂场所的环境条件与养蜂的成败和蜂产品的产量密切相关。应经过周密的调查,选择蜜源丰富,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蜂场。养蜂场地周围2.5千米半径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同时,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粉源植物。依赖辅助蜜源植物可以培养壮大蜂群,造脾或生产蜂王浆;利用流蜜量大的主要蜜源可大量生产蜂蜜。养蜂场地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蜂场周围的小气候,直接影响蜜蜂的飞行、出勤和收工时间以及植物的泌蜜。西北面最好有院墙或密林,山区应选在山脚或山腰南向的坡地上,背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场地中间有稀疏的小树。这样的场所,冬春可防寒风吹袭,夏季有小树遮荫,免遭烈日曝晒,是理想的建场地方。高寒山顶,经常出现强大气流的峡谷,容易积水的沼泽荒滩等地,不宜建立蜂场。蜂场附近应有清洁的水源,若有长年流水不断的小溪,更为理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场前面不可紧靠水库、湖泊、大河,以免蜜蜂被大风刮入水中,蜂王交尾时也容易落水溺死。有些工厂排出的污水有毒,在污水源附近不可设置蜂场。蜂场的环境要求安静,没有牲畜打扰,没有振动。在工厂、铁路、牧场附近和可能受到山洪冲击或有塌方的地方不宜建立蜂场。农药场或农药仓库附近放蜂,容易引起蜜蜂中毒,也不宜建场。在糖厂或果脯厂附近放蜂,不仅影响工厂工作,还会引起蜜蜂伤亡损失。一个蜂场放置的蜂群以不多于50群蜂为宜,蜂场与蜂场之间至少应相隔2千米,以保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播。注意查清附近有无虫、兽敌害,以便采取防护措施。对于固定蜂场,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因此,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将蜂群放在预选的地方试养2~3年,确认符合条件以后,再进行基本建设。 二、蜂群的排列 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陈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互相交错陈列,群距1米,行距2~3米,距离较宽为好。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为1组,分组放置,各群或组之间的距离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应散放在蜂场边缘,使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于蜜蜂识别自己蜂箱的位置。 如果是转地放蜂途中,在车站、码头临时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圆形或立形。蜂箱的巢门朝南,或东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温季节有利于蜂巢保温。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厘米,以免地面湿气侵入蜂箱,使箱底霉烂,并可防止敌害潜入箱内危害蜂群。蜂箱应左右放平,后面垫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于蜜蜂清扫箱底。对于蜂群的排列,要预先考虑周到,因为蜜蜂认识蜂箱的位置以后,再要变动它的位置就比较麻烦了。 三、蜂群的检查 蜂群的检查主要包括:箱外观察,巢内全面检查。 1、箱外观察 经常到蜂场巡视,在箱外观察蜜蜂的活动和各种迹象,推断蜂群的大致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蜂群的重点检查。有无鼠害:蜂群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尸,表明发生了鼠害;如果从巢门掏出了碎蜂尸和蜡渣,说明老鼠已潜入箱内,要开箱处理。饲料缺乏:越冬后期,个别蜂群不管天气好坏不断往外飞,或在巢门前爬出爬进,提起蜂箱感到很轻,表明缺乏饲料。箱底死蜂成堆,死蜂腹缩小,喙伸出,说明蜂是饿死的。中毒死亡:蜂场上有大量死蜂,翘散开,喙伸出,腹勾曲,大多是采集蜂,这是中毒的症状。下痢症状:早春,蜜蜂飞翔排泄时,巢门附近、蜂箱前,壁有棕黑色粪污,表明越冬饲料稀薄,含有甘露蜜,或者感染了孢子虫病。胡蜂侵害:夏秋季,场地有缺头,断足的死蜂,表明有胡蜂袭击蜜蜂。发生螨害:不断发现一些体格弱小、翅残缺的蜜蜂爬出箱外,可能是遭受了螨害。蜂王情况: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气,蜜蜂频繁出入,回巢蜂1对后足携带着花粉团,表明蜂王健在。个别蜂群的蜜蜂很少出巢采集花粉,有些蜜蜂在巢门前振翅,来回爬动,可能是丧失了蜂王。分峰预兆:分蜂季节,个别蜂群很少有蜜蜂出去采集,许多蜜蜂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有的蜜蜂在咬巢门,说明蜂群在准备进行自然分蜂。发生盗蜂:蜜源稀少时,巢门前有蜜蜂抱团厮杀,进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这是发生盗蜂的迹象。通风不良:夏季,许多蜜蜂在巢门前扇风,晚间有些蜜蜂在巢前聚集成堆,表明蜂箱通风不良。进入流蜜期:全场蜂群都在忙碌从事采集,蜜蜂扇风酿蜜之声彻夜不停,表明已经进入主要蜜源植物的大流蜜期。幼蜂试飞 天气晴暖,在中午有数十只蜜蜂在蜂箱前盘旋飞舞,这是幼蜂认巢的集团飞翔,又称试飞。 2、巢内全面检查 全面检查就是对蜂群逐框进行仔细的观察,掌握蜂群的全面情况。包括蜂王、蜂数、蜜粉积存、子脾情况以及病虫害等。这种检查不要太多,一般是在春季蜂群陈列后,蜂群发生分蜂热前的时期,主要采蜜期的开始和结束,转运前后和准备越冬时进行。在采蜜期,也可结合取蜜对蜂群进行检查。 蜜蜂幼虫适宜在34~35℃的情况下生长发育,因此巢内全面检查应选择适宜的气温,以20℃以上进行为宜,在8~14℃或有部分工蜂出巢活动的情况下,只能作快速检查。采蜜期全面检查应避开出勤高峰期。 在巢内全面检查时,养蜂者最好穿浅色的衣服,戴上面网,袖口和裤管用宽紧带束起,带好喷烟器、蜂刷、起刮刀、割蜜刀等用具,检查者应站在蜂箱的侧面,背着阳光。操作时要细心,动作要轻快。如果蜂群比较安静,不需要喷烟,可以轻轻取下箱盖翻放在蜂箱后面地上,然后取下副盖放在巢门前,把一侧的隔板向外推或拿出来,再用起刮刀的弯刃顺序地插入每个巢框的框耳处,略微拨动一下,就可以一框一框地进行检查。如蜂性较凶,可在副盖一边提起后,向蜂路喷烟几下,偶尔被螫,也要冷静避开处理,切不可丢摔巢脾、拍打奔跑,否则群蜂发怒追螫,受螫更为严重。被螫处可用指甲反向刮出螫针,老养蜂者因已产生对蜂毒的抗性,无多大反应,初养蜂者可在被螫处涂一点氨水以减轻反应。 提脾的方法是用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扣紧巢框两侧的框耳,垂直地提起来,使巢脾的一面对着视线,与眼睛约保持30厘米的平行距离,看完一面需要看另一面时,应该先将巢框上梁垂直的竖起来,并以上梁为轴,使巢脾向外转半个圈,然后将双手放平,检查另一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巢脾里的蜜汁和花粉散落。如箱内放满巢脾,可暂时取出箱边的第二框巢脾放在运框箱或蜂箱的旁边。提脾检查应着重注意蜂王是否存在,产卵和蜂儿发育情况,蜂王通常在子脾上产卵活动,在卵脾上容易找到,如逐一检查未见到蜂王,顺序找第二遍,若仍未找到则可记下以后再找,如急于再找,一定要过半小时,蜜蜂安定后再开箱找。当蜂王停卵或产卵少,腹部收缩时检查,若遇蜂王起飞,不必惊慌,它必定在周围绕飞,此时可提蜂一框在巢门口抖落,然后恢复箱盖,抖落的蜜蜂纷纷起飞进巢,发出音响和蜂臭,便能招引蜂王随队归巢。在分蜂季节里,还要检查有没有自然王台。看过的巢脾要及时放回蜂巢,依次恢复脾间蜂路,一般按原状恢复,或是卵虫脾居中,依次是封盖子脾,然后为粉蜜脾。检查完毕,插入隔板盖好副盖和箱盖,做好记录,并顺序检查其他各群。 当外界温度低,缺乏蜜源或只需要了解蜂群的某些情况时,可以提出少数巢脾进行局部检查,如发现提出的巢脾中有新的卵说明蜂王存在,在中央数脾上只有幼虫和封盖子,没有卵,说明已失王,一巢房中有数粒杂乱卵子,证明失王已久,工蜂产卵;提取边脾,如是空脾,蜂群处于衰退阶段,即应抽出保存,边脾存粉蜜较多,蜂数又足,则应增加空脾,巢箱内蜜蜂已满8~9框,且巢脾间及框梁上出现赘脾或新蜡,则应添加继箱和加巢础制造新脾;脾角和边框都无蜜应予饲喂糖浆,脾角上有封盖蜜房,证明贮蜜够用,边框有大面积的贮蜜则需摇蜜;巢脾上发现王台封盖,表明分蜂期迫近,应即采取措施。 四、蜂群的合并 蜂群的合并就是把两群或多群蜜蜂合并组成一个蜂群。强壮蜂群是获得蜂产品高产的基础,而且管理方便。弱群不但没有生产能力,还容易发生盗蜂,或感染病虫害。所以群势过弱,没有生存能力的蜂群,都需要及时合并。 每个蜂群都有其特殊的气味,称为群味。群味是由蜂群的各个成员的信息素和各种成分等的气味混合形成的。蜜蜂凭借灵敏的嗅觉,能够辨别本群的蜜蜂和其他群的成员。如果随意把不同群的蜜蜂合并,就会引起互相斗杀。 1、合并蜂群的注意事项 原则上应将弱群合并入强群,无王群合并入有王群。如果两个有王群合并,则在前一天先捉去1只质量差的蜂王。如果被并群的群势较强,可把它分成2~3份,分别合并到其他蜂群。为减少被并群的蜜蜂返回原巢址,最好将它与相邻的蜂群合并。合并蜂群前,应仔细检查被并的无王群,确保被并群无蜂王和无王台。合并蜂群宜在傍晚进行,这时蜜蜂大部已经归巢,而且没有盗蜂袭扰,便于操作。为了保证蜂王的安全,可用扣脾笼、王笼把蜂王关入,在蜂群内临时保护起来,合并成功后再放出。丧失蜂王时间过长,巢内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要先补充1~2框未封盖子脾后再合并,或者把它分散与几个蜂群合并。 2、合并蜂群的方法 有直接合并和间接合并两种方法。直接合并 这种方法适用于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这时,各个蜂群都采集同样的蜜源,浓烈的蜜味使各群群味基本相同;同时蜜源丰富,蜜蜂放松了警惕,容易合并。早春,刚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容易合并。 把有王群的巢脾连蜜蜂调整到箱内一侧,将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另一侧,两部分巢脾间隔一框的距离,或者中间插上隔板隔开。合并蜂群时,可向箱内喷一些烟,或者喷少许白酒,混淆两者的群味。亦可向两群喷洒蜜水,其中加点香精更好。次日,把两群的巢脾靠拢,多余的巢脾抖落蜜蜂后提出,盖好箱盖即可。间接合并 是使两群蜜蜂逐渐接触,或者群味混合后到一起。间接合并安全可靠。做法是:傍晚,取下合并群的箱盖和副盖、覆布,铺上一张扎有许多小孔的纸张,上放一空继箱,把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继箱内,盖好箱盖。蜜蜂把纸张咬穿,两群就自然合并了,然后整理蜂巢。亦可在巢箱和继箱间加一个铁纱盖,经过2~3日,两群群味混合后,撤去铁纱盖,将蜂群合并。炎热天气,继箱里的被并群要通风。 五、蜂王的诱入 蜂群的蜂王突然丧失,或蜂王衰老、残伤、产卵力下降需要更换,在人工分蜂组织新蜂群时,以及引进优良种蜂王时,都要诱入蜂王。蜂王分泌的信息素,使蜜蜂能够识别本群蜂王和陌生蜂王。蜜蜂遇到陌生蜂王就会攻击,因此诱人蜂王时要保证蜂王的安全。在更换蜂王时,先把淘汰的蜂王取出;如果给强群更换蜂王,淘汰其蜂王后,可把蜂群分成两部分,先给部分诱入蜂王,诱入成功释放蜂王后,再将另一部分合并。给无王群诱入蜂王时,要把其巢内的王台全部毁除干净。在诱入蜂王前两天,对被诱入的蜂群进行奖励饲喂,则蜂群容易接受诱入的蜂王。诱入蜂王后,不要急于开箱检查。每日在箱外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如果巢前没有蜜蜂来回乱爬,巢前附近地面未发现蜂王尸体,蜜蜂采蜜、采粉活动正常,就是诱入成功的表现。诱入蜂王也分间接诱人和直接诱入两种方法。 1、间接诱入 间接诱入蜂王是使用器具诱入,蜂王安全,蜜蜂容易接受。尤其是诱入种用蜂王和给失王较久的蜂群诱入新蜂王,安全可靠。用全框诱人器诱入蜂王,既安全又不影响被诱入蜂王的产卵。把有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装入全框诱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贮蜜,关上上面的盖板,放进无王群里,经过3~4日,撤去全框诱入器即可。由于蜂王在蜂群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并正常产卵,容易被蜂群接受。通常是使用安全诱入器。把蜂王装入器内,选1个幼蜂多、有少量蜜的子脾,把安全诱入器的底板抽出,把它扣在有数只幼蜂和一些蜜房的地方。经过一两天,如果有一些蜜蜂围在铁纱外面,甚至有的蜜蜂咬铁纱,说明蜜蜂没有接受,需要继续将蜂王囚禁几日。铁纱外面没有蜜蜂包围,有蜜蜂饲喂蜂王时,就可以把蜂王释放。用粗铁纱制成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1.5厘米的大形扣脾笼诱入产卵蜂王,不影响蜂王产卵,效果很好。用薄纸卷成的小纸筒也可作诱入器用。把蜂王装入纸筒,封上两口,纸筒外涂少许蜜,挂在无王群的两个巢脾之间。 2、直接诱入 是把蜂王直接放入蜂群。通常在大流蜜期,或者即时换王时用,主要凭个人经验试行,方法各种各样。傍晚,朝蜂王喷少许蜜水,把它放于无王群巢门前或巢脾的框梁上,让它爬入巢内。也可从无王群提出2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人蜜蜂中,让蜂王和蜜蜂一道爬进蜂箱。更换蜂王时,把要淘汰蜂王的巢脾提出,将蜂王取走,立刻把换人的蜂王放在该巢脾上,放入蜂群。也可向诱入群中喷酒、蜜水或烟。另一种方法是,准备1只新蜂箱,把需要诱入蜂王群的巢脾逐脾提出,捉去蜂王,削净王台,然后把带蜂巢脾放入新蜂箱,放到原址一旁。原箱留下外侧的边脾和几个空脾,收容返回的蜜蜂。这样把蜂群的飞翔蜂分离出去,巢内只留下幼蜂,然后直接诱入蜂王。诱入成功后,再与原箱的蜜蜂合并。 3、围王的解救 直接诱入的蜂王、间接诱入的蜂王释放后,或者发生盗蜂,或者新蜂王交配返巢误入它巢时,都有可能被蜜蜂包围、咬杀。从箱外观察,如蜜蜂秩序混乱,则立刻开箱检查,在巢脾或箱底看到有蜂球,就是蜂王被围。可将蜂球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出蜂王察看。如果蜂王没有伤残,用安全诱入器扣在巢脾上重新诱入;否则将蜂王淘汰,纠正蜂群中存在问题后,重新诱入蜂王。 4、蜂王飞逃的处理 直接诱入或者间接诱入释放蜂王时,有时蜂王飞走。当时如果箱盖是打开着的,要保持原样,不久蜂王就会飞回。倘若盖上箱盖,改变了原样,蜂王飞回时,常误入它群而被杀。 六、养蜂放牧的方式 养蜂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养蜂生产活动最终经济效果的体现。从群纯收入、每百元产值的物质费用和生产成本、每一劳力的净产值以及每一养蜂工日的净值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的比较是最全面、最客观,最能说明不同饲养方式所取得的经济效果不同。 当前养蜂放牧的方式有大转地、小转地、定地三种。定地饲养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场饲养,但有时也将蜂群转移到附近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进行繁殖蜂群。大转地饲养是跨省界,将蜂群长途运输到上千公里以外的主要蜜源植物地区,从事养蜂生产。小转地饲养是在定地养蜂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蜂场几十、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短途转地饲养。 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转地饲养,能让蜂群在一年之内,连续赶采多个大蜜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蜂群的繁殖,战胜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各项开支大,风险也大。长途转地饲养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有组织地进行,大转地养蜂不仅要支出大笔的运费,人工费用相对也较多,自然成本就高。 定地养蜂的产量高,因为定地养蜂比较容易做到常年保持强群,特别是花粉充足的地方,常年保持强群,王浆高产的优势更为明显。同时定地养蜂节省了一大笔运输费,人工费用也较少,但是不能充分利用蜜源资源。小转地养蜂既能充分利用蜜粉源,又没有大转地养蜂的费用高,所以每劳力的净产值较多,蜂蜜、蜂王浆、蜂蜡和蜂胶等产品的成本都较低。而且以小转地饲养亏本的蜂场最少,而定地最多,大转地居中。通过对产量、产值的比较,生产成本的比较,经济效益的比较,在当前养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为了使养蜂生产有较多的盈利,采用定地结合小转地的方式饲养比较合适,有利于发展蜂群的生产潜力,开展多品种生产,风险也比较小。在有多个连续大蜜源地区,也可定地饲养,在养蜂的同时抽空从事别的农副业生产。转地饲养的管理措施是: 1、落实场地 对某一地方经过实地考察以后,了解到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以及历年到该地放牧蜂情况和蜂蜜产量以后,提前落实摆放蜂群的场地。 2、调整蜂群 转地前,对蜂群群势进行适当调整,重新布置蜂巢,固定巢脾,使蜂巢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调整群势:蜜蜂多、子脾多的强群,在运输期间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被闷死。在转地前,把强群过多的蜜蜂和子脾调整给较弱的蜂群,使继箱群保持12~15框蜂,6~8个子脾。巢箱放7~9个脾,继箱放5~7个脾,每个脾上有七八成蜂。在转地前一周左右,从强群提出带蜂或不带蜂封盖子脾补给弱群。临起运前夕,在蜜蜂大量飞行时,可以把强群原位置换上弱群,让强群的飞翔蜂飞入弱群。也可以在傍晚将强群的纱盖连同聚集的蜜蜂与弱群的纱盖对调。7~10框蜂的平箱群,可以临时加上一只空脾继箱。调整蜜脾:转地前根据群势留蜜脾,继箱群选留2个封盖蜜脾,平箱群选留一个封盖蜜脾,放于巢箱内的外侧。同时抽出没有哺育过蜂子的新巢脾,特别是新的蜜脾和未封盖的整框蜜脾,防止新脾断裂和坠毁。此外还要调整粉脾,双王群往往缺乏花粉,可抽补花粉脾。加水脾:在盛夏运输途中消耗水分较多,包装前给每群一个灌上清水的脾,放在继箱内巢脾的外侧。巢脾的排列:各类巢脾的排列,要有利于蜂群的生活和通风,使巢箱和继箱都有相当的空间,便于蜜蜂空气流通。春季气温较低时,群势也不强大,对蜂巢可以不作大的调整,子脾仍放在中央。高温季节,群势强,将子脾和空脾分放在上下两箱体内,在一侧两侧或者中央留有空间。 3、蜂群包装 主要是使巢脾固定,不摆动,将巢箱和继箱连接起来,最好用巢脾固定器将巢脾固定。亦可用长40毫米、宽15毫米、厚12~15毫米的木条卡在各巢脾之间。外侧加隔板,用铁钉固定。连接巢箱和继箱的方法有多种。用竹板连接省钱,但损害箱体。方法是:用4块长200毫米,宽20~25毫米的竹板钉在蜂箱的前后壁呈八字形。使用箱外包装器或者打包机,用塑料带子把巢箱、继箱和箱盖连接在一起比较方便。如果巢箱和继箱没有纱窗,必须使用铁纱副盖,以保证通风。将铁纱副盖钉在继箱上。打开箱盖上的通气窗。最好用麻绳将蜂箱绑扎,便于搬动。傍晚,当蜜蜂大部分进巢时,喷烟或者喷水驱赶蜜蜂进巢,然后关上巢门。最好使用铁纱巢门。 4、装运蜂群 装运过农药,有毒化学品的车、船不能装运蜂群。公路使用卡车,江河使用船在夜晚运输蜂群比较安全。短途可使用胶轮手推车。蜂箱门朝后,使巢脾与车厢平行。养蜂人员必须随蜂押运,以便及时处理特殊情况。蜂群运到目的地,及时把它们搬到场地,分散摆好,向巢门喷一些水,然后打开巢门。次日检查蜂群,整理蜂巢。 七、蜂群的饲养 蜂蜜和花粉是蜜蜂的天然饲料。为维持生活和哺育15万~20万只蜂子,一群蜂1年需消费花粉15~20千克,蜂蜜80-150千克。这些饲料蜜蜂能够采集、储备,而且还有盈余。人们为了加快蜂群发展,快速繁殖蜂群,多生产蜂王浆,以及在歉收年补足蜂群饲料,需要进行饲喂。 1、喂蜜或糖 给蜂群喂蜜或喂糖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2种。补助饲喂 补助饲喂蜂群的原因主要是:①早春,越冬蜂群的储蜜消耗完了;②长期阴雨,蜜蜂不能出巢采集,或者蜜源缺乏,蜜蜂采集的蜜、粉不够它们的消耗;③蜂群的越冬饲料不足;④给新分群补充饲料。在以上情况下,需使用框式饲喂器或箱顶饲喂器,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饲喂。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的目的是①春季,为了刺激蜂王产卵。加速蜂群发展壮大;②大流蜜期以前,促进蜂王产卵,为主要蜜源培养适龄采集蜂;③秋季,为了培养大量的越冬蜂。奖励饲喂每次的饲喂量少,延续的时间长,通常采用瓶式饲喂器饲喂。 饲料可分为浓稠饲料、稀薄饲料、蜜粉混合饲料和干糖。①浓稠饲料补助饲喂采用浓稠饲料。即4份蜜对1份开水,搅拌使其融化;白砂糖2份加水l份,文火化开;在糖浆中加酒石酸0.1%,煮沸立刻撤火,可促使蔗糖浆转化。酒石酸在化工原料或化学试剂商店有售。②稀薄饲料1份蜜对1份水或者1份糖加2份水,搅拌化开,用来进行奖励饲喂。③蜜粉混合饲料用10份蜜溶解在10份开水中,降温后混合l份花粉。生产蜂王浆时,喂蜜粉混合饲料,可刺激蜜蜂分泌蜂王浆;造脾时,喂这种饲料可增加蜂蜡的分泌,加速造脾。④干糖在蜜蜂活动季节,可喂干糖。在木制副盖中央开1个直径20毫米的圆洞,将白糖放在副盖上,置于蜂巢上,蜜蜂即可采食。要注意盖严箱益。 2、喂花粉 花粉是蜜蜂的蛋白质饲料,在缺乏花粉时要补喂。花粉脾:在粉源丰富时,可从蜂群提出花粉脾,集中起来放在继箱内,加在少数蜂群上,让蜜蜂保管,预备不时之需。花粉糖饼:4千克花粉加7.5千克左右的浓糖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的糖饼。喂蜂时,把它摊在蜂巢的框梁上,上盖1张蜡纸或者塑料薄膜。每群每次喂100~300克,以蜂群能在7~10日内取食完为度。 3、喂花粉代用品 脱脂大豆粉、酵母粉、乳粉、豆浆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作为花粉代用品。脱脂大豆粉:干花粉l千克加温水1千克,泡12小时,使花粉团撒开,加脱脂大豆粉3千克,与6.5千克浓糖浆混合,制成糖饼。喂法同上。酵母粉:干酵母1千克加温水1千克,泡1小时,对入10干克稀糖浆中,煮沸,放温后喂蜂。每群每次喂300克左右,以在2日内食完为准。也可用食母生代替。 4、喂水 水是维持蜜蜂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蜜蜂还要用水调节蜂巢的温湿度。有蜜源时,蜜蜂可从花蜜得到水分。早春和夏季干旱时期,蜂群每日有数百只蜂专职采水。在巢内或巢门喂水,可减轻蜜蜂劳动和伤亡。新疆地区干旱,蜂群越冬期也要从巢门喂水。在蜂场设置饮水器,或有浮板的水盆,也可用瓶式饲喂器在巢门喂水,或用框式饲喂器在巢内喂水。

B. 中蜂养蜂人在对蜂群的日常管理中,经常采用“四防三清”吗

一、中蜂日常管理要做哪“四防”?

1.春季防湿:江南一带,尤其是湖广等地,春季晴天少、雨水多,气温极不稳定。这种天气往往影响蜜源植物开花泌蜜,造成蜂群“春衰”;春季雨量过多,箱内潮湿,又往往导致中蜂囊状幼虫病。所以建议:强群越冬,做好箱外防雨工作,蜂箱距地面的高度须40厘米以上,箱内已发霉的旧脾应及时淘汰,做好箱内保温。

2.夏季防暑:中蜂害怕高温,据观察气温超过30℃则工蜂采集会受到阻碍:气温超过35℃则蜂王停产,所以立夏以后必须把蜂群转移到荫蔽的地方或郊外公园,我深深体会到:中蜂防暑工作做得不好,饲料消耗大,蜂王停产,工蜂衰老快,群势急剧下降,秋季繁殖慢。做法:室外的蜂箱一定要加盖防晒板(或村枝、树皮),并保证上午9时以后,下午5时以前严防阳光照射,有条件时在蜂场附近洒水降温,夜间放大巢门,调节温湿度。

C. 适合中蜂饲养的方法及技巧

饲养 中蜂需要有一定的 方法 。那么怎么饲养中蜂呢?饲养中蜂的方法技巧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蜂饲养的方法
一、采用优质蜂王

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饲养

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目前较易于采用的 措施 是采取双王群饲养或继箱饲养。中蜂双王群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80mm)。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当巢门均设在箱前向时,可采用框式隔王板替换闸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现象。流蜜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以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继箱饲养,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群,流蜜期叠加浅继箱取蜜。采用FWF型中蜂箱双王继箱饲养,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各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这种蜂箱其巢框(内围尺寸宽为300mm,高为175mm)大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像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上、下调整巢脾,进行继箱饲养。流蜜期,用继箱取蜜,或同时也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底箱侧向1~2框范围内产卵,底箱内中央也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底箱一侧1~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底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三、保持群内饲料充足

饲料,包括蜂蜜(或糖浆)和花粉,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强大群势。中蜂对饲料的反应极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蜂王的产卵量锐减,甚至停产。这一情况在缺粉时更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对于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强群饲养中,不但应保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贮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当群内花粉不足时,应特别注意补给足量的花粉。我们的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料粉(等次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筛出的花粉末)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每次饲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为度。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除了上述采用优质蜂王、采取有利中蜂维持强群的饲养方式和保持充足的饲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也是维持中蜂强群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奖励饲喂繁殖期采用浓度约为30%~50%的糖奖,于每日傍晚,连续不断的对蜂群施以持久的奖励饲喂,可以有效地激励蜂群培育蜂子。

⒉采用新巢脾中蜂喜爱新脾厌旧脾,采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来的工蜂体大而健壮,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巢虫的危害。“要想中蜂兴,1年2换新”深刻反映了采用新巢脾才能养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强群的饲养中,应及时造新脾和采用新巢脾,淘汰旧巢脾,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状态提供良好的巢房这一蜂巢生态环境。

⒊适时扩大蜂巢要根据蜂群、蜜粉源和天气情况,适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扩大蜂巢。扩大蜂巢时,能造脾的蜂群,应尽可能采用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入础框造脾扩巢。在扩巢时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础框后蜂脾比例1∶0.8~1为度,早春相对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温。

⒋加强蜂群保温采用双群夹箱饲养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气较冷,气温尚不稳定,为防止蜂群因冷空气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对蜂群进行保温。简单的做法是,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1/2高度。

⒌防止与解除分蜂热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难于强群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强群饲养中,除了采用优质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以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规措施:

⑴采用新王,结合换王,在分蜂期采用个王台或新王换掉老王。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后,要注意缓解箱内拥挤状况,对于继箱饲养的蜂群要及时提脾上继箱,对于非继箱饲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继箱的办法增加蜂巢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

⑶在蜂群繁殖中后期,要每隔3~5d彻底检查蜂群毁除王台1次。此外,当采用FWF型中蜂箱继箱饲养中蜂时,可以通过生产蜂王浆来解除分蜂热。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

综合防治病虫害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目前,主要威胁中蜂强群饲养的病虫害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对于这些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采用抗病蜂种、在饲养管理中保持蜂群密集,注意蜂群保温和巢内防湿排湿,以及在蜂群的饲料中加入适当的药物防病等。防治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针剂)、土霉素和四环素等。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药物常用的有病毒灵。另外,青霉素(针剂)、土霉素和四环素这些抗菌素对病毒病虽不能直接起治疗作用,但用于治疗囊状幼虫病能起到促进蜜蜂清理病虫的作用。采用药物治疗幼虫病,药量通常按1个成年人每次用药量相当于20足框蜂每次的用药量。施药一般通过饲喂的方式进行,但青霉素(针剂)也可采取喷雾的方式施药治疗。对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治疗当病情较严重时应采取扣王断子的措施,结合药物治疗,这样效果较好。对于巢虫,通过保持蜂群密集相当重要。密集后的蜂群护脾能力提高,巢虫难于侵扰。此外,应尽可能采用新脾和经常清理箱底可以有效减少巢虫危害。
中蜂饲养的技巧
一、蜂王选育

蜂王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是蜂产品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之一。要从适应性强、分蜂性弱、维持大群、采集力强的优良蜂群中进行复式移虫,或在该群中挑选粗壮正直的自然封盖王台,等待处女王出房交尾产卵后,再挑选出体大、腹部修长、尾部略尖、行动稳重、产卵动作迅速的优质蜂王。

二、控制分蜂

在群势迅速增长阶段,要控制雄蜂数量的增长,削除雄蜂蛹脾,毁掉王台基,增加巢脾,避免蜂群情绪低落,采集力减退等现象的出现,要注意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和幼蜂的哺育力,增加整个蜂群里的哺育负担,使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相互适应。在炎热的夏季要扩大巢门,注意给蜂群遮荫通风,给蜂箱外洒水增加湿度,降低巢温。适当给蜂群补给盐份,在喂水槽中加适量食盐(0.5%)让蜂群自由摄取。如蜂群在流蜜期有分蜂热苗头,可把该群的蛹脾抽出与弱群的空脾或卵虫脾(均要抖掉蜜蜂)交换。

三、防病治虫

囊状幼虫病由病毒引起,是中蜂的致命病,往往有全群覆灭的危险。此病要防重于治,一般应用清热解毒药预防。在四五月此病易发期用“金不换”煎水,加入糖浆饲喂或喷喂。一发现有囊状幼虫病时,用抗病毒药加入糖浆喷喂。一发现有囊状幼虫病时,用抗病毒药加入糖浆喷喂。巢虫生命力很强,繁殖力十分惊人,对中蜂危害性最大。预防方法:首先要整修好有缝隙的巢箱;其次及时将多余的空脾和老脾抽出,用硫磺薰杀,使蜂多于脾;在有蜜源季节要促使工蜂多造新脾更换老脾,还要经常检查和清扫箱底。
中蜂饲养四律一法
一、二四定理(温饱律)

“二”指每张脾保持二指宽的蜜粉是中华蜜蜂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保证,好比人类生存的温饱线,超越此线则“家庭幸福、人丁兴旺、心安理得”低于此线则“担惊受怕、计划生育、逃难他乡”。所以蜜蜂生活水平长期低于温饱线则会导致巢虫严重危害、蜂蜜恋巢性降低、蜜蜂繁殖急剧下降、蜂群严重衰退甚至蜜蜂飞逃等结果。“四”指中华蜜蜂蜂群发展的基准群势,也即每一个蜂群发展最起码从四框开始,若低于四框则力量不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甚至导致全群衰败而亡。在四框蜂及以上群势,工蜂喂养幼虫及蜂王的能力远高于四框以下,容易达到繁殖的最佳哺喂期。所以四框是蜂群发展繁殖的群势分界线,无任是自然分蜂群还是人工分蜂群或则春繁、秋繁群,都应该以四框为底线才能迅速达到蜂群发展的最佳状态,养蜂人务必慎重对待。 总结 以上两点结论:二指蜜,保证温饱线稳住中蜂心情,四脾蜂,保住基本力量线巩固团队合作,二四配合符合自然规律,迅速壮大中蜂家庭。

二、 四八定理(小康律)

“四”指每脾有四指宽的蜜,此时蜜蜂的生活水平相当于人类的小康,然后可适当取蜜但是不能逾越小康线。小康水平的蜜蜂繁殖好、抗病虫能力强、“心情愉快”、容易适应人类的干扰、所以中蜂养殖者可以随便搬运和检查蜜蜂,也可以取蜜和分蜂,此限度又称中蜂的取蜜线。“八”指每个生产蜂群群势达八框,是高产和稳产的基本群势,因为实验证明八框及以上群势的蜂群,能够顺利的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影响带来的风险和灾难,从而顺利的完成生产蜂蜜的任务。此限度又称为生产线。在蜜蜂的生产过程中完全遵循人多力量大和团结就是力量的原则,所以养殖者务必把蜂养强、养好,才能高产稳产,此限度又称中蜂的生产线。因此长期保持中蜂的小群取蜜和见蜜就取,而不遵循中蜂养殖四八定理(小康律)就会导致蜂群严重受损、中蜂优良基因逐渐丢失、中蜂生产力下降、中蜂养殖不能规模化、更不可能使中华蜜蜂产业的优势得以发挥和发扬光大。

三、 八一六定理(强群律)

“八”指蜜蜂繁殖到八框时就可以称为强群,此时的蜜蜂无论生产能力、应变能力、抗逆能力、繁殖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最佳状态。毋庸置疑此时外界或内部因素带来的风险都不会导致蜂群严重衰败,这就使蜂群的力量得到了保障,因此八框群的限度又称为 保险 线。“一六”是指一十六框,在蜂群达到八框时如果外界蜜粉充足完全可以通过人为技术手段实现双王同巢,使蜜蜂的力量迅速达到十六框的强大群势。这更利于蜂群采集大蜜源和连续利用大蜜源,也有效的克服了中蜂大群好分蜂的缺陷,从而优化了中蜂强群高产的特性,所以此限度又称高产线。当然根据本地中蜂在生产期采集兴奋、进蜜快、不好密集的特性,通常采用脾多于蜂的蜂脾原则来提高蜜蜂的生产力,也进一步预防了中蜂强大和大蜜源期好分蜂的缺陷。所以在生产阶段本地中蜂八框群要放十张脾,十四框群放十六张脾,多出的脾可以是西蜂脾也可以是中蜂老脾也可以是空巢框或者人工巢础,蜜蜂都会很快放满蜜。

四、 环境定理(地理律)

中国人喜欢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智慧郑重告诉我们,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忽视。同时还有一句关系我们生存与发展的警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没有绝地只有绝路,成败在于思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之天时的利用与人和的努力就能生存就能发展。反之水土的改变、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贵州的地理环境为例;黔东南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所以中蜂生存发展很好,通常都可以达到十框以上的群势,而黔西地区则树木少,干旱炎热所以中蜂群势小自然蜂群也少。而同样在黔东南地区,中蜂的群势数量依然有别,如天柱县城中蜂群势比坌处镇地区小。根据《进化论》我们完全可以明白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也是中蜂的进化法则,所以环境导致不同地区中蜂特性明显不同,广东一些地区的中蜂一般就只有四五框而广西桂林地区有六七框到了贵州地区一般都在八框以上。对于中蜂养殖者必须觉察环境的重要性和规律性,使中蜂养殖适应地理规律而保证中蜂养殖的成功。中蜂养殖成功就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人为协调蜂与地理的关系、不可逾越自然的局限也不可完全靠老天爷恩赐、认真研究变与不变之道——不变的是客观环境变的是人为努力, 正所谓变则通正是此理。

五、 人性法则(归宗法)

D. 在养蜂生产时,怎么样管理蜂群能够保证产量

从蜜蜂的角度来看


从蜜蜂的角度来看,蜜蜂是有需求的。在这里,蜜蜂部落认为这里的蜜蜂有两个需求,一是蜜蜂多,二是蜜源充足,气候好。

第一:蜜蜂多。


如果我们想有更多的蜜蜂,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蜜蜂在盒子里。对于一个蜂群来说,唯一产卵的蜜蜂就是蜂王,所以要达到多蜂,显然最终的目标就是蜂王多产卵。蜜蜂多不代表蜂蜜高产,还有辅助条件。蜂王产下的卵要由优质工蜂哺育,工蜂采蜜能力要很强。所以蜂王不仅要能高产,还要能产好。

第三:少开箱子惊扰蜜蜂。养蜂人要想管好蜜蜂,就要少做打扰蜜蜂安静发展的事。因为经常开箱打扰蜂群,会阻碍蜂王产卵,导致蜂群躁动不安。长此以往,会导致蜂群弃巢飞走,从而给养蜂人带来经济损失。想要管理好蜂群,就必须做好没事的时候开箱子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为蜂群创造一个良好繁衍发展的生存空间。

E. 如何养蜂

1、养殖场地:最好在人烟稀少的田野、果园或山坡上养殖蜜蜂。2、准备工具:准备好蜂箱、蜂帽,饲喂器、起刮刀等工具。3、蜂群饲喂:越冬前为蜂群补足整个越冬期所需的饲料。4、管理方法:夏季将蜂箱搬到阴凉处,或在蜂箱上搭建凉棚以防晒。

怎么养蜂

1、养蜂场地

养殖蜜蜂的场地要达到四周安静、空气清新、气候温和、蜜源丰富的要求,最好选择在人烟稀少的田野、果园或山坡上,以向阳、防潮、防风地带为宜。

2、准备工具

养殖蜜蜂之前,要准备好基础的养蜂工具,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蜂箱、蜂帽和饲喂器,另外,还要准备摇蜜机、蜂扫、起刮刀、囚王笼、隔王板、防逃片、喷烟器等。

3、蜂群饲喂

在越冬期到来前,要为蜂群补足整个越冬期所需的饲料,在春繁期和秋繁期,还需要进行奖励饲喂,以加快繁殖速度,当蜂群发生混乱后,则要对其采用安抚饲喂法,稳定蜜蜂的情绪。

4、管理方法

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当夏季高温时,要及时将蜂箱搬到阴凉处,或在蜂箱上搭建凉棚以防晒,冬季气候寒冷,可以用作物秸秆等保温物将蜂箱包裹起来,并在蜂箱内填充稻草。

F. 请问蜂群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不同时期蜂群的管理方法不同,具体可以管理分为为四期,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不同时期要注意的问题。

(1)春季

春季为促进蜜蜂飞行和排泄,提高巢中心温度,一般适宜在34℃左右,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瓶盖保温,以免延误蜜蜂的飞行和排泄。蜜蜂从体内排出后,进入繁殖期。当时,它是人工隔热的。拧紧蜂箱并将其牢固地组装起来。在北方,通常在同一个盒子里使用多个组,以保持盒子内外的温暖,直到4月和5月。

(4)冬季

调整巢门6 ~ 7mm,宽度50mm左右。在寒冷的天气保持温暖。在盒子里放一些湿棉球,以减少通风。因为北方寒冷而早,必须在农历十月之前保证蜜蜂入蜂箱。蜂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cm,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cm。室温最好保持在1℃左右,在75-80%之间。

以上就是关于不同时期不同的蜂群管理方法,供大家了解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如何管理蜂群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