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宝宝没出生之前,很多妈妈就会想自己的宝宝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出生之后会发现每个宝宝的性格都不同,有的宝宝属于比较调皮的类型,而有的宝宝则比较乖巧贴心,因此被称为”报恩型宝宝“。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报恩型“的宝宝都有哪些特征?如何才能生出这样的宝宝?
。
三、总语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报恩型宝宝的特征,以及父母怎么做才能够培养出报恩型的宝宝。其实宝宝的性格特征还是主要来源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因此只要父母能够细心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相信大家都能够培养出报恩型的宝宝。
Ⅱ 孕期的时候怎样胎教可以生出一个报恩型宝宝
所以孕妈们掌握以下四种胎教方式,孩子出生后基本上都是来报恩的。
相信关于音乐胎教孕妈们都多少了解过,胎教音乐圣经──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全集,每天早晨起床听一首莫扎特的声乐曲《春的序曲》,让孩子们保持开心舒畅一天,在妈妈的怀里感受着世界美好,音乐能给带来静气凝神,舒缓心情效果。
长期音乐胎教出生的孩子往往都是很聪明,而且是温柔大气,能够带给人快乐和温暖的孩子。
如果想让孩子更聪明,性格更开朗活泼,运动能力更强那就从胎教开始吧!
父母在胎教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抽出部分时间陪陪孩子说说话、读读故事,可以讲讲一天发生事情或给孩子听听优美的音乐。
Ⅲ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现在很多独生子女认为,接受父母给他们准备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却不知道要去帮助人。很多父母不遗余力地爱自己的孩子,甚至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不仅没有换来孩子的满心感激,孩子还总觉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忽视了什么?我们又该怎样从小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下感恩的种子?为此,本版组织了一组文字,让我们听听专家和家长的观点。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已经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多年,时至如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感恩的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是个感恩的民族,自古就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优良传统。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父母等长辈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一个人有没有感恩的心,通常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第二,要亲身体验。只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认为那就是父母的义务,也不会产生感恩的心。第三,感恩的想法是否受到过鼓励。父母为孩子做事,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等,这就把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了。第四,家庭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很多时候,孩子没有感恩之心,是因为父母在生活中对他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没要求他对父母付出感恩。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呢?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放在箩筐里,挑到深山中,把父母丢弃了。不料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身后,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俩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留着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建立无疑会起到破坏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这是感恩之心形成的感情基础和重要保证。 其次,教会孩子说“谢谢”。谢谢是一句单纯平实而又撼天摇地的话,她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有时候,一句“谢谢”是说不尽的盛意,道不完的感恩。当父母为你端上可口的饭菜时,不要忘了说声谢谢;当老师为你讲解题目而延迟了下班时间时,不要忘了说声谢谢;当同学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时,不要忘了说声谢谢;当出租车司机将你送到家门口时,不要忘了说声谢谢……当孩子学会了发自内心地对身边所有人表示感谢时,感恩的心态已经渗入了他的每一个细胞。 再次,选准时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现在的小孩子,从周岁开始过生日,家长动辄兴师动众,这样的行为,不但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还浪费了物力财力。其实,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忍受了多少辛劳和苦痛。因此,家长要抓住孩子生日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还可以利用清明节、母亲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集体乃至社会。 最后,当孩子做出某些爱的表示的时候,作为父母你要坦然地接受、重视、珍惜孩子的爱的表达。要真诚地表示感谢,最好能明确地告诉他,你也很爱他,很需要他。这样的环境,才可能生出感恩的心和责任心。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更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专家观点 感恩不必等到“以后” 我一直认为,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仅会孝顺父母,也会是一个容易快乐的人。所以,我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不过,我几乎没有面对面坐下来“教育”女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我们共同经历的事情让她体会。我的原则是在她表达对父母的爱时,我都会清楚地让她知道,你的爱我体会到了,我为此感到很快乐。这种反馈给她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这会让她乐于表达。 女儿的生日我们每年都过,我会给她准备礼物,每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她也会给我准备礼物。她的礼物都是很小的,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过。像亲手制作的卡片,或者做一天的家务活等。 现在很多父母习惯的表达是:“你还小,不挣钱,等你以后有本事了再买礼物也不晚。”话听起来没问题,可你仔细想想:礼物是什么?它是表达情感的一个载体,只要这个东西能表达出你的爱,就是一份好礼物。不要等到以后,从现在到以后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足够让你的孩子失去对你的感恩之心,到那时候再幡然醒悟很可能已经晚了。 ——金翔 家长声音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中国向来是讲究“知恩图报”的礼仪之邦,但这些大人觉得浅显的道理在孩子看来却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应该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孩子学会感恩: 1、身教胜于言教,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感恩。比如我们孝敬父母,对长辈嘘寒问暖,不仅常回家看看,还尽己之力给予长辈物质上的帮助。这些“身教”会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让孩子懂得感恩无处不在,并适时夸奖孩子懂得感恩。不要让孩子觉得感恩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回报行为,在孩子做了扔垃圾、拿拖鞋或端茶送水等一些小家务后,要及时对孩子予以表扬,让孩子树立感恩也可以从小事做起的观念。 3、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片面观点,树立感恩的正确理念。像今天正好是儿子的生日,早上他就计划着要尽情玩乐。后来他爸爸告诉他,今天该享受的应该是妈妈,因为你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她十月怀胎经受了很多疼痛你才来到世上。这些道理儿子虽然还似懂非懂,但是他已不再坚持生日非要尽兴玩乐。 4、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不一定仅限于父母或亲人,让孩子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平时让孩子了解贫困地区的孩子生活,并尽己之力捐钱捐物,给予困难人群一定帮助。比如去年汶川大地震,鼓励孩子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范例。 5、平时让孩子看或听一些感恩的小故事。我记得有个小故事说,外国有个孩子把帮妈妈干的十几件家务活参照市场行情列出了相应的价格清单,而她的妈妈看到后,也列出了无数件为养育他而做的事情清单,最后的合计却是“所有都免费”。故事的结尾说小孩脸红了,我儿子看完这个故事也脸红了,这个故事让他受益匪浅。——宇轩妈妈 这是个好话题。我家的孩子还很小,不过我都会适时地教导他。比如,路人看到我抱着孩子,又提重东西,主动帮忙时,我就会告诉孩子,应该要说谢谢,你以后长大了也要这样做。有时他吵闹得要大人抱时,我会说我很累了,小宝已经长大了,要自己玩,或者拿皮皮熊让他抱着,问他累不累,然后再跟他说道理。其实说来说去只有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别人的难处,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感恩。
Ⅳ “报恩型”的宝宝都有哪些特征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宝宝
妈妈在怀着宝宝的时候就在幻想宝宝长什么样,乖不乖,一定很可爱。妈妈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孩子里。直到宝宝的降临,才发现事实和想的完全不一样。孩子脾气一点都不好,就是来和父母讨债的。不像朋友家的宝宝,乖巧的令人萌化。一对比自己家的宝宝,妈妈又气又无奈。
2. 教会宝宝分享
儿童永远是护食的,父母可以学着与孩子交换东西,让孩子明白分享玩具能得到双倍的快乐,玩得开心也能玩得开心。假如孩子不愿意分享也没关系,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孩子去分享玩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3. 不要给宝宝过度依赖
父母觉得孩子很小,经常抱着孩子,走到哪里都带着孩子,孩子遇上了什么事,根本不会自己独立思考,只会哭着叫妈妈和爸爸。过分的依赖使孩子缺乏自信,只能依靠父母的帮助。
4. 做榜样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优秀是因为他们自己,殊不知父母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的榜样,才是成就优秀孩子的原因。家长的为人处事,待人有礼都被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就去学习。家长认真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会感染到孩子。家长不知道,孩子一直在身后默默的跟着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