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关于肌内注射常见定位方法,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护士资格考生仔细查看。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精华高频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小肌注射法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注射时,嘱病员肌肉放松,勿紧张。
(4)坐位:嘱坐好,放松局部肌肉。
3、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处,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厘米宽,位于膝上10厘米,髋关节下10厘米左右。
5、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⑶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⑷ 肌注部位的注射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小肌注射法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注射时,嘱病员肌肉放松,勿紧张。
(4)坐位:嘱坐好,放松局部肌肉。
3、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处,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厘米宽,位于膝上10厘米,髋关节下10厘米左右。
5、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⑸ 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如何定位
肌肉注射部位的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已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⑹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⑺ 肌肉注射的两种定位方法是怎样的
我是一名实习生,肌注的时候不懂怎么定位
⑻ 肌肉注射的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