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语文描写技巧和方法

语文描写技巧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9 06:53:10

① 小学语文有哪5种描写手法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为此奋斗了!

5、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1)语文描写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常见得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倒装、反问、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双关、重叠、引用、对比、象征等,以下介绍最常用的五种:

1、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例句:我的生活无依无靠,连乞丐都不如!此句将乞丐的境况作为喻体,与作者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乞丐的境遇,带有贬义色彩。

2、拟人: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人格化。海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星空。将海浪的浪花拟人化,可以唱歌,可以迎接星空。

3、倒装: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

4、排比: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5、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② 语文句子里的描写手法都有哪些

描写方法:

1、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2、按特征分类有: 白描和细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

虚实结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 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2)语文描写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情感表达

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③ 语文描写方法有哪几种

语文当中的描写方法按照文章内容来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按照特征来分有白描、细描、衬托和烘托等。

描写手法其实就是在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通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人物或者事件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几个小类,例如人物描写又可以细分为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等;而环境描写又可以细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等。

在写文章时,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④ 小学语文中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记忆口诀:“外语动心神”
1、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3、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
1、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3、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描写方法的不同分类:
按叙述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⑤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描写方法及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小学语文的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⑥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是什么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外貌(即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

描写手法及作用: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⑦ 语文中有哪些描写手法表现手法

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是同一种意思,具体手法有运用“五觉”法、借物抒情法、托物言志法、物品自述法、三江并流法。

1、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

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4、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就需在具体描写时,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

这样又不失去物的本色,还让物品具有人的特点,使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5、三江并流法

这种手法的文章除了在开头、结尾之外的主体部分中,用三个反问段落作为文章的主题部分,围绕主旨并列展开。一般来说,主体部分每个段落的开头句为段落的中心句,且这些段落的中心句在结构上要基本相同或相近,最好能在段与段之间形成排比之势,这样能使文章文意清楚、层次分明。

⑧ 语文中有哪些描写手法表现手法

一、
1.语文中描写手法: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2.语文中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
,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借古讽今等等。
二、
1.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⑨ 小学语文的描写方法要点

描写是作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该如何进行描写。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的描写方法要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的描写方法要点

方法一:点、面描写法及点面结合描写法

点面结合法就是针对所要描写的人物、场面和环境等对象,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环节作为重要的“点”用精彩的语言将其重点详细描写出来。“面”上的描写就是“统领全局”的概括性描写,也可以说总括的描写。

在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时,一定要关注这么几点:

1、先描写重要的“点”,然后描写“面”。

在使用此描写方法时,要根据描写对象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图来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此描写方法均适用于三大描写,写作时,要关注文章中事件的具体需求。

例如,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为了体现人物的严肃,可以先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以及动作分点刻画严肃的表态,然后进行概括人物给我们的总体印象。

2、先概括描写“面”,然后着重描写“点”。

先进行“面”的勾勒,然后进行“点”的描染,这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常用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点”是“面”的解释、补充、说明和详细的描述。如:广场上是一片欢乐的海洋。那么,具体怎么欢乐,广场究竟有什么或者正在发生着什么,就需要逐“点”来做映衬。

在平时作文时,写到“面”,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想到去“点”。但经过这么多年的作文教学发现,很多同学遇事遇人就习惯性的概括性“描写”,就是大概写个面,往往就会忽视进一步写“点”。

技巧的学习不难,难在是不是写作时用心!

3、只描写“点”。

描写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采用以“点”带“面”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的“点”来反映“面”,此时就没有必要再做“面”上概括。在这类文章中,“点”是必须要写作的重点,只有写好写活“点”,文章才会精彩,主题才会突出。如:在写某一特殊地点的场面时,往往会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来具体描写,从而反映场面的具体氛围。

4、重点关注“面”。

在一些写事件或者写人物的文章中,场面与环境的描写往往只起到交代背景或者烘托氛围的作用,就无需对场面和环境进行详细的描写,只做“面”上描写就足够了。如果浓墨重彩地过多描写场面和环境,不但起不到应该所起的作用,反而还会喧宾夺主。

要注意: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场面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方法二: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或者动静结合描写法

世间万物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时,就既要注意其动,也要注意其静,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其变化,详细的描写出变化的过程。

要使用此方法写好人、物、事、景,就必须要学会观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长、用手触摸、用心灵感知。

1、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是指记叙性文章中对人、事、物、景作运动状态的描绘,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人、事、物、景等栩栩如生地“活”起来。

动态描写从写作的具体办法来讲,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正在运动着的人、景、物的描写;二是对处于静止状态的人、景、物通过比拟、夸张等手法作动态的描写。动态描写是记叙性文章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要注意:在具体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有个惯性,常常把本应该动态的人、事、物、景写成静止的了,只是口头讲述一下大概内容。关于口头讲述和描写的问题,在讲文章的进行时态时已经做了讲解,这里不在展开来讲了。

方法三:直接描写法、间接描写法或者直接与间接结合描写法

在写作时,针对具体的人、事、物、景进行描写时,可以只选择直接描写法,也可以只选择间接描写法,当然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描写。

1、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通常也被称为正面描写,就是开宗明义对人、事、物、景进行“视觉”上的直接描写和刻画,不做进一步的渲染和修饰。

针对人物,就可以直接描写他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不做拓展性描写。如:他心里十分害怕,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2、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点拨:作者以比较引入,然后进行间接描写的烘托。在写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描写山水,而是采用了比较的表现手法引入,间接展现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在写漓江之水的静时,并没有直接描写漓江之水究竟如何静,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让读者“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在写漓江之水的清时,同样采用间接描写的手法让读者一眼就“看见江底的沙石”,其清澈就不言而喻了。使用间接描写的方法,使得文章更加精彩。

3、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法

在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时,直接和间接结合描写法是常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先做直接描写而后做间接描写。间接描写是对直接描写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解释,使得对描写的对象勾勒得更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要掌握好描写的基本方法,必须结合文章写作的所有知识点思考。可以说,文章写作的所有技巧和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写作时应该结合所有知识点,综合思考,才能周全。

小学语文人物描写方法

一、细观察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

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

即便是同样的部位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婴儿的手绵软饱满,老人的手青筋凸露,拿笔杆子的人中指会磨出茧子,吸烟的人食指和中指被熏得发黑,弹琴的人手指修长而灵巧,搬运工的手粗糙而有力……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二、有顺序

如果你想从多方面写人物的外貌,那就应该排排队,先写长相还是先写身材,先写表情还是先写穿着。如果只从一方面来写,也要按一定顺序,比如,写人物的长相或者穿着,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描写人物外貌切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

建议同学们学一点绘画素描的基本方法,先捕捉人物总貌,勾勒轮廓,再重点观察,局部细描。

三、抓特征

为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在描写人物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着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以下两段文字相信你一看就能知道写的是谁。

1)他,有一张白净消瘦的面孔、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和一双翠绿明亮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

这两个小片段描写的对象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哈利·波特和孙悟空,作者正是抓住了他们显着的外貌特征,只粗疏几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

有时候,我们根据表述的需要,也可以把外貌描写的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集中笔墨,精心描绘,这样往往能写出新意来。例如:写好人物的眼睛。

大文豪鲁迅就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四、显性格

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显人物性格,所以,在你习作的小镜头里,不仅要拍下静态的外貌——肖像,更应抓住动态的外貌——神态,因为它们可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哟!

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通过捕捉人物的外部特征,探索人物的心灵,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总之,外貌描写不算难,仔细观察是基础,抓住特征是关键,理清顺序细描绘,突出性格最重要。

⑩ 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那么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 故事 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描写方法的不同分类:

按叙述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描写按特征分类:

1、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手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3、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好: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4、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2小学语文侧面描写的方法

一、侧面描写手法的内涵

侧面描写手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所需描写的目标事物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对周边的事物对象进行直接描述从而达到渲染或烘托目标对象,创造出一种婉转而非直接的艺术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烘托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相比直接描写会更含蓄,因此也会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会对目标描写对象起到一种更深刻更形象的效果,让读者对抒发内容更具有咀嚼空间。

二、侧面描写的主要手法

(一)从侧面描写的内容分类

1、通过周边人物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对象

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些文字内容虽然表面上是描写其他人物的语言以及情感体验,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些反差衬托来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来体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从而让读者能够在这些文字里,能从这对地震中父子身上获取更多的正能量。反过来,如果 文章 仅仅只是直面去描写父子在地震中的举止来表现父与子在地震中的精神,反而显得苍白,不具有说服力,最终难以达到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2、通过周边事物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

不直接对所需要体现的目标人物进行描写,而是描写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进行烘托与渲染。比如《七根火柴》,该文章的一个最大的出彩点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公,通过对草地上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以及当时那荒凉的环境描写,给读者呈现一个极其艰辛且困难的行军环境,从而反衬出红军在行军过程中不怕苦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这样一个环境的描写,也让读者了解到一根能够给人带来温暖的火柴是多么重要且一根难求,更加深刻地体现那些无名战士的高尚品格。

又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虽然表面上全文都是以“花”为主体来进行描述:“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文章以一种委婉道来的方式对德国人家周边的花进行描述,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去表现花儿有多么的美丽与鲜艳,而是想要赞扬德国人那种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超境界。

3、通过周边物体描写烘托目标物体

即不直接对目标事物进行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周边物体的描写来进行渲染。如《颐和园》中,文章主要是对整个颐和园中各种景色与实物进行描述,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整篇文章是把颐和园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进行赞美,对某处景色的描写从实质上讲更多是对另一处景物的赞美,各处景物描写的意义不再是简简单单只针对该事物的描写,而是对整个颐和园各个景物的衬托与渲染,各处景物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对颐和园的赞美,达到对中国人类智慧结晶的钦佩。

(二)从侧面描写方式的分类

1、侧面描写烘托正面

通过对侧面人物的语言行为的直接描写实现对目标人物的正面描写。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文章主要通过毛主席为一村落打井的故事来体现毛主席心系人民群众的故事。但是文章更多是通过村民的语言描写来体现毛主席的伟大。解放以后,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村民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强烈地体现毛主席心怀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博爱精神。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描述毛主席来的更有冲击力。

2、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来反衬目标正面人物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 言行举止 进行直接描写从而来衬托出目标人物。如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中,文章并不是直接通过铁路工人的角度去阐述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件多么艰辛的事,其环境是多么的恶劣。而是通过描写西方一些媒体大肆预言该举动是不可能成功的,煽风点火,到处造谣,打击士气的举动来反衬该工程的难处。可见不仅是环境恶劣,该工程还遭到很多外界阻力。就是因为这么困难存在才更体现出中国铁路工人不怕苦不怕难,依靠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完成整个工程,凸显他们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侧面描写的意义

(一)侧面描写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不对目标事物进行直截了当的描述,能使读者从侧面描写的几个字、几个词或是几句话去进行无限的想象。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通过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去体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文中的“抽出”一词,对小鹿在小兴安岭的生活的描述,雪水融化汇成小溪的描写,都可以让读者去无限想象小兴安岭在各个季节的美丽。比起直接说小兴安岭多么美丽更具有说服力与想象空间。

(二)侧面描写有力塑造人物形象

直接对人物形象进行语言描写,有时候会写的过于苍白无力。通过侧面表现能够更有效的去塑造人物形象。如《落花生》一文中,文章通过描写花生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赞美来体现花生的高贵品格,从而把它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让读者通过对花生生命过程的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人应该具备怎样高尚的品格。比起直接用文字写出要我们学习做怎样高贵的人,这样的方式会让读者觉得更深刻。

3小学语文心理描写的方法

一、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就是让人物自己吐露心曲,写出人物的内心独白。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个片段描写了桑娜将病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儿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与对丈夫责骂的害怕,最终都被内心的善良打败,充分表现了主人公桑娜善良朴实的性格。

再如,郑振铎在《猫》中描述了他因怀疑花猫偷吃黄乌而持木棒追打、后来看见黑猫嘴衔黄鸟时的心情: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作者将自己内疚、忏悔的心情和盘托出,真挚地表白,深切感人。

二、幻觉描写

幻觉本来就是人物心理的显影,用这种形式能够巧妙地刻画人物心理,自然呈现人物的真实想法。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情景: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作者通过幻觉描写,使饥寒交迫的小女孩渴望温饱的愿望得以强烈表现,相比直接描写更加令人动容。

三、表情描写

外部事物的刺激使人物产生的感情变化也会影响人的表情,因而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中,对葛朗台在欧也妮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上签字时的表情这样描写:“葛朗台老头儿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葛朗台紧张万分的表情,生动表现了他唯恐女儿突然改变主意,停止签字的心理活动,深刻揭示了他爱财如命、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

再如,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时的表情:“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这样一句简单的表情描写,生动刻画出了祥林嫂经受被迫改嫁失节继而丧夫亡子的沉重打击后,内心极度的悲哀与痛苦。

四、景物衬托

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景物表现的情感色彩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反衬,则是“以乐景写哀”或“以哀景写乐”,用对比强化表达效果。如,鲁迅先生在《药》中对坟场景物的描写:“丛冢层层叠叠,”“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描绘出一个凄凉的画面,衬托了上坟人的悲哀心情。再如,其中描写老栓去刑场买“药”时的环境与心情:“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阴冷暗沉的街景与老栓“爽快”的心情形成强烈对比,也为文章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五、心理剖析

心理剖析是作者对文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因此这种手法不但便于细腻地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较灵活方便。如,莫泊桑的《项链》中有这样一段:

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假如没有丢掉项链,她会怎样做呢?

作者用第三人称从旁叙述她(马蒂尔德)虽遭不幸却念念不忘舞会上片刻荣耀的内心活动,借此把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

再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下楼梯,狼狈地爬起来时,被瓦莲卡和两位太太看见的情景: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作者剖析了别里科夫尴尬而又无比恐惧的心理活动,生动刻画出别里科夫胆小、孤僻、保守的形象。

4小学语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白描法

白描就是对景物进行描写时不修饰烘托和雕琢,只将景物主体客观呈现在读者眼前。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使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湖心亭看雪》(张岱)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 句子 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象,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

二、使用修辞法

在描写景物时为使景物真实生动,往往在描写中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写景时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的修辞可以使景物具体形象。拟人可以使景物活灵活现,富有生命的灵性,景物更有感情。排比则使景物给人以更大程度上的感染力。

《济南的冬天》(老舍)中“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段描写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动人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感觉组合法

人类通过各种感官感受认识自然环境,耳闻目睹,皮肤接触,舌品鼻嗅,世界才在我们眼前变得多彩起来。景物描写前除了用眼睛观察之外,还要用其他感官去感受,之后将景物根据需要表述出来。在以视觉为主的描写中辅以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样有些无形事物(比如空气、风、声音、味道)才能被描写得更具体。

《春》(朱自清)中“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段话中成功的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勾画出一幅美妙动人的春风图,使人如在田野里沐着阳光吹着微风一般轻松惬意。

四、色彩搭配法

为了将景物描写的更美丽,突出视觉的色彩搭配是很好的方法,使画面色彩鲜明更具视觉的冲击力。

《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段描写中“淡紫”“紫”“银”给读者很强的色彩感,使人觉得藤萝花开得无比的辉煌壮丽。句中同时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五、动静结合法

以静止的景物和动态的景物相互映衬,可以使景物更具活力和画面真实感,以动写静更显寂静,以静写动更显动感,会使景物灵魂活泼。如八下的《社戏》(鲁迅)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句中以静止的山来写飞速前行的船,写出“我”与小伙伴月下行船去看戏时的愉快迫切的心情。

阅读全文

与语文描写技巧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故事启发的教学方法 浏览:574
都有哪些种植的方法 浏览:549
企业分析法是选股的方法吗 浏览:110
Wto分析方法内容 浏览:745
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404
破壁孢子粉的鉴别方法 浏览:254
腘伸肌锻炼方法 浏览:391
婴儿拉肚子的鉴别方法 浏览:260
如何培养正气的方法 浏览: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82
思维方法特点是什么 浏览:9
简单万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视频教程 浏览:863
儿童痣治疗方法 浏览:489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教学 浏览:399
fema安全分析方法 浏览:307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浏览:799
搜派风水机使用方法 浏览:696
猪肉价格下跌的解决方法 浏览:938
泉州学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浏览:966
神经源性膀胱工伤治疗方法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