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截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为:As=π*r*r*n
式中:
π为圆周率,近似取值3.14
r为钢筋的半径,r=d/2(d为钢筋的直径)
n为钢筋的根数
(1)钢筋面积快速记忆方法扩展阅读
钢筋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形,钢筋的截面面积即为圆的面积,按照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1根直径6mm的钢筋截面积为28.3平方豪米;1根直径8mm的钢筋截面积为50.3平方豪米;1根直径10mm的钢筋截面积为78.5平方豪米;1根直径12mm的钢筋截面积为113.1平方豪米;1根直径14mm的钢筋截面积为153.9平方豪米;
1根直径16mm的钢筋截面积为201.1平方豪米;1根直径18mm的钢筋截面积为254.4平方豪米;1根直径20mm的钢筋截面积为314.2平方豪米;1根直径22mm的钢筋截面积为380.1平方豪米;1根直径25mm的钢筋截面积为490.9平方豪米;
1根直径28mm的钢筋截面积为615.3平方豪米;1根直径32mm的钢筋截面积为804.3平方豪米;1根直径36mm的钢筋截面积为1018平方豪米;1根直径40mm的钢筋截面积为1257平方豪米。
2.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按照数学方法计算体积,再乘以密度。“半径的平方”用“直径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径外,都用数字直接计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径的平方。
设任意钢筋直径为D,每米重量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径10毫米的钢筋每米重量为 G2=7850*0.01*0.01*3.14/4 =0.617 (Kg)
G1/G2=D*D/(0.01*0.01)移项 G1=G2*D*D/0.0001=G2*D*D*10000
因 G2=0.617
故G1=6170*D*D (D的单位为米)
如果D的单位用毫米 则有 G1=0.00617*D*D
钢筋理论重量表是一种描述钢筋的直径与每米重量的参考表。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即钢筋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3. 钢筋截面面积怎么计算
例如:25的钢筋
就是计算圆形面积公式:πr^2
25钢筋截面面积为πr^2=3.14×(25/2)^2=490.625mm^2
25是钢筋直径,除以2变成半径r
钢筋截面是有专门的钢筋表查询,直接对应查询即可,如下图:
4. 钢筋工施工面积计算方法
钢筋工施工面积计算方法:按平方计价;按重量(吨位)计价。
按重量计,根据钢筋配料表,做了多少计算多少(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按平方计价是按单位工程总建筑面积平均算的,钢筋工班组必须负责满足工程进度、质量需要,在工程未竣工验收之前,不便划分计算。
按调直钢筋的直径,选用适当的调直块及传动速度。经调试合格,方可送料。在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不得送料。作业中严禁打开各部防护罩及调整间隙。
(4)钢筋面积快速记忆方法扩展阅读:
钢筋工进场后,项目部必须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教育后进行书面考试,并按照考试登记表建立工人教育档案,经签发上岗证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现场钢筋工要随身佩戴上岗证。
用手转动飞轮,检查传动机构和工作装置,调整间隙,紧固螺栓,确认正常后,启动空运转,检查轴承应无异响,齿轮啮合良好,待运转正常后,方可作业。
当钢筋送入后,手与曳轮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近。送料前应将不直的料头切去,导向筒前应装一根1m长的钢管,钢筋必须先穿过钢管再送入调直前端的导孔内。作业后,应松开调直筒的调直块并回到原来位置,同时预压弹簧必须回位。
5. 钢筋的截面积怎么算
实际上所用的公式就是计算圆形面积公式:S=πr^2
25钢筋截面面积为πr^2=3.14×(25/2)^2=490.625mm^2
25是钢筋直径,除以2变成半径r
钢筋截面是有专门的钢筋表查询,直接对应查询即可,如下图:
6. 钢筋面积计算公式
不太明白你要算什么
如果仅仅是算钢筋的截面面积,那么用钢筋的半径平方再乘以π(3.14)
如果你是问混凝土当中怎么配钢筋的面积,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这个公式用网络可能表达不出来,有下脚标
我用文字说明吧,
轴向拉力组合值N小于等于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面积的乘积
这个就是轴心受拉构件的配筋计算了
其还有受压的等等
那你还是买本“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看看会来的快些
7. 钢筋图纸怎么可以快速看懂
重点学习和认识,记忆有关钢筋图纸标注。快速看懂。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 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
7
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
平法表示的图纸还是看看图集101系列那里讲的很细很全面。
8. 钢筋截面面积怎么计算
摘要 两种方法,都是要先求出钢筋截面半径,然后用圆面积公式计算。
9. 钢筋的截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公式
设原来面积为X
截面积为S=X*(1+20%)
面积公式 S=πr�0�5
带入就好
10. 钢筋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重量计算;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W(重量,kg)=F(断面积mm2)×L(长度,;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W=0.00617×d2(kg/m);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重量表;Φ6=0.222㎏Φ8=0.395㎏Φ10=0.;Φ16=1.58㎏Φ18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122=0.888kg
重量表
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为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的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钢筋的重量=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0.00617
一般计算时Φ12以下和Φ28的钢筋取小数点后3位,Φ14到Φ25的钢筋取小数点后2位。
工程计算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有300、450、60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4、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的长度两种计算方法:
(1)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减去8个砼保护层厚度再加2个弯钩长度计算。
(2)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加上增减值计算。
增减值P
抗震结构1350/1350-88-33-202278133增减值=25×8-27.8d
一般结构900/1800-133-100-90-66-330增减值=25×8-16.75d
一般结构900/900-140-110-103-80-50-20增减值=25×8-15d
(三)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2)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
(四)钢筋计算其他问题
在计算钢筋用量时,还要注意设计图纸未画出以及未明确表示的钢筋,如楼板中双层钢筋的上部负弯矩钢筋的附加分布筋、满堂基础底板的双层钢筋在施工时支撑所用的马凳及钢筋砼墙施工时所用的拉筋等。这些都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并入其钢筋用量中。
计算实例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如图所示计算10块板的钢筋工程量
解:①Φ8=(2.7-0.015×2)×[(2.4-0.015×2)÷0.15+1]×0.395=2.67×13×0.395=13.71kg ②Φ8=2.37×19×0.395=17.79kg
③Φ12=(0.5+0.1×2)×[(2.67+2.3)×2÷0.2+4]×0.888=33.56kg
④Φ6.5=(2.67×6+2.37×6)×0.26=7.86kg
小计:Φ10以内:(13.71+17.79+7.86)×10=393.60kg
Φ10以上:33.56×10=335.60kg
铁马钢筋按经验公式1%计算:
Φ10以内:(393.60+335.60)×0.01=7.29kg.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全国统一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是国家经委于1982年颁布的法规性文件,其主要计算规则如下: 1.
[1]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
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如带有部分楼层者,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2)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如需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当高跨为边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勒脚以上外墙表面至高跨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当高跨为中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中柱外边线间的水平宽度计算。 (3)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4)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间、仓库、商店、地下指挥部等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5)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且层高超过2.2米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6)坡地建筑利用工作之便吊脚做架空层加以利用,且层高超过2.2米,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7)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8)图书馆的书库按书架层计算建筑面积。 (9)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10)舞台灯光控制室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乘以实际层数计算建筑面积。 (11)建筑物内的技术层,层高超过2.2米的,应计算建筑面积。 (12)有柱雨篷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独立柱的雨篷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3)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4)突出屋面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
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5)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6)封闭式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7)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8)两个建筑物之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9)室外楼梯作为主要通道和用于疏散的均按每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楼内有楼梯的,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20)跨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高架单层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多层者按多层计算。 2.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突出墙面的构件、配件和艺术装饰,如柱、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2)检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层高2.2米以内的技术层。 (4)构筑物,如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储油(水)池、贮仓、圆库、地下人防干支线等。
(5)建筑物内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6)没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 (7)单层建筑物内分隔的操作间、控制室、仪表间等单层房间。 (8)层高小于2.2米的深基础地下架空层、坡地建筑物吊脚架空层。 3.其他 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如遇上述以外的情况,可参照下述规则精神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