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反牛顿式方法升天

如何反牛顿式方法升天

发布时间:2022-09-12 17:31:26

A. 万有引力定律怎样使载人飞船上天

并不是万有引力定律使飞船上天,而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制定飞天的计划,升天主要还是需要燃料燃烧所提供的推力。

1、万有引力定律写成公式就是:F=GMm/r^2 大概意思是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会产生引力,引力的大小就由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相互之间的距离来决定。

2、这里解释还用到一个公式F=mv^2r,这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规律,物体A绕点B转动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向心力F,否则是无法保持匀速圆周的运动。这个向心力的大小就由这个物体的质量、速度和运动的圆周半径。
3、因为燃料是有限的,所以飞船上天之后不可能一直消耗燃料来保持运动,所以根据上面的两个公式,算出飞船被地球吸引的力,再算出在某个高度上如果将这个吸引力全部用作向心力时需要的速度,那么飞船上升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有这个速度的话就不需要燃料的推力即可保持绕着地球转,因为这时引力的作用就是让飞船保持绕地球的转动,没有多余的引力来将飞船拉向地球。
4、飞船刚起飞的时候只要推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就可以将飞船推向天空,然后只要在达到指定高度前达到需要的速度就可以了。
5、再重新看一下公式F=mv^2r,换一下就变成V^2=F/mr,这里就可以看出,运动的半径越小,需要的速度就越大,飞船绕着地球沿地表飞行的时候运动的半径是最小的,这时需要的速度是最大的,越往外飞,需要的速度越小,所以飞船只要超过这个速度就可以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出地球。根据向心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就可以推算出这个速度。这个就是理论上的第一宇宙速度。
这些只是我自己理解的简单理论,若有错还请见谅

B. 佛 能升天,那么他受不受万有引力。易筋,易骨我都相信。可是,升天要怎么才能实现。 有没有脱离牛顿力学

万有引力是 人 给物质世界的特性下的定义 其实是没有引力这一说的 是所有相同物质之间有一种相互靠近的力量 人修成了佛 那么 他的身体就不属于 也就是修的 改变成了 和地球所有物质都不一样的物质了 也就是 不属于地球所包含的所有的物质世界里的任何一种物质了 那么这种相互靠近的力量就对他的身体不起作用了 所以他就可以飞升到很深远的宇宙中去了 人没有修炼 他的身体 包括所有的物体 桌椅板凳 钢铁石块儿 是属于地球的物质的 都被这种力量拉拽着 走不出去 除非你能用很大的力量冲出去 但是 人力是达不到的 只能借助外在力量 可是又牵扯到回来吃饭的问题 佛的身体变成了另外的物质 就不存在吃人间烟火的问题了 先说这些吧 我是看书知道的 挺有意思吧

C. 反牛顿什么意思

牛顿式望远镜又称反射式望远镜,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牛顿经过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镜均告失败后,决定采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他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度角的反射镜,使经过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度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D. 如何自制牛顿式反射天文望远镜需要哪些材料一般哪些店铺有的买 望指点,谢谢!

我在这里上传了一些资料,你可以下载了以后看一下,我以前搜集了很久,也很详细。
http://iask.sina.com.cn/u/1738521913/ish?uid=1738521913

E. 火箭能在太空飞行的原理是(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

在大气层内,火箭的飞行可以根据牛顿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理论解释,即火箭向后喷出气体,气体向后推动空气,空气就会给火箭以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前进。但是,当火箭飞出了大气层到了宇宙空间,空气没有了,空气的反作用力也就不存在了,那么,火箭为什么还能继续飞行呢?其实还是要用牛顿定律来解释这一问题,关键是力和作用点的变换。火箭向前飞行时,燃烧剂和氧化剂在燃烧室迅速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向后喷出。我们把火箭和喷出的气体作为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作用点选在火箭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火箭在喷气的时候相当于给气体一个向后的推力,按牛顿定律,喷出的气体就会通过在火箭上的作用点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飞行。这个物理过程与空气无关,所以即使是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火箭也会照样高速飞行。

F. 如何推翻牛顿万有引力定理

很简单,在高楼阳台上跳下,如果不下落,就推翻了引力定律。这是物理定律的最开放的特征,它不声称自己多么坚不可摧,但是试图与之反着来对着干的,总要以失败告终。

G. 火箭向地上喷火为什么能升空 我知道是牛顿第三定律。说是为什么

这是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火箭向地上喷气(火)火箭给地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大部分力被用来推动火箭了,地面推动火箭的力是反作用力。火箭的质量相对于地太微不足道了!这和直升机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一样。如果还不理解的话,你可以对着水泥墙打一拳,你的拳头给墙的力是作用力,那么墙给你的力就是反作用力,所以墙没有打你你会手痛。望采纳!

H. 请教一下牛顿反射试的矫正过程

一)望远镜的效能、可见度系数和黄昏系数
望远镜的效能是望远镜提供远处景物细节的能力,可以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测量出来。比如在可控光照的厂房里,用不同口径和倍率的望远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一定距离外类似视力检查表的分辨力测试图。望远镜的效能与分辨力和亮度密切相关。而望远镜的分辨力主要受倍率的影响,口径决定的集光力和口径和倍率共同决定的出瞳直径主导着望远镜的亮度。
由于望远镜的倍率和口径对分辨力和亮度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选择这两个参数来衡量望远镜性能,有两种着名的指标,一种指标称为可见度系数 Visibility factor ,由加拿大天文学家 Roy L Bishop 提出,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观察者手册 Observer' s Handbook 发表;另一种叫作黄昏系数,由德国蔡司光学公司发表。
望远镜的可见度系数可用镜肩上印制的乘号两边的两个数字相乘求得。黄昏系数可用这两个数字的乘积求开平方的方法取得。由于两种指标对倍率和物镜直径都有相等的权重。所以无论是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还是德国蔡斯公司都认为望远镜的口径和倍率对于其性能有着相同的重要性。可见度系数使用直观,计算简洁,可以迅速地大致判断一部望远镜的倍效能。黄昏系数计算比较复杂,但是相对精确地表达了不同口径和倍率的望远镜之间性能上的差异。
可见度系数反映了望远镜特别是在在暗光条件下的观察效能。使用望远镜系数大的望远镜能比使用小系数的望远镜在黎明、黄昏等不良照度下获得更多的景物细节。但是可见度系数大的望远镜并不一定比可见度系数小的那一架亮,而亮度高的望远镜不见得能比较暗的一只看到更多的东西。这与人眼的生理特点有关,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人眼能否发现目标与景物同背景的对比度关系很大。在保证一定亮度的情况下,加大望远镜的倍率会使天空背景变暗,比如城市的灯火。这样原来淹没在明亮背景里的微弱光点就凸现出来了。这和粉笔在白墙上写的字不易看到,而浅得多的黑板上的白灰却清晰可见是一个道理。而且人的感知就有对数特点,尽管景物和背景的照度被削弱了相同的倍率,但是他们引起的主观亮度的改变却不一样。所以在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倍率往往会得到提高景物与背景的对比度,从而使肉眼有更好的观察条件。另外,在低亮度条件下,区别于胶卷成像,肉眼感光细胞能通过相互关联来获得信息。所以较大的物体更容易被肉眼发现,而细小的物体则往往会被忽略掉。所以在较暗的条件下,通过口径和倍率都比较大的望远镜能看到更多景物的细节。而在亮度系数大的低倍镜里,视张角较小、对比度较差的景物往往会被淹没在相对明亮的视野中。这点在实际天文和地面观察中的到了充分的验实。所以 Bishop 指出10X40望远镜在暗光下的观察效果略高于7X50;他还认为5mm是适应性最好的出瞳径,而最适合夜间手持观察的望远镜是10X50。
望远镜指数还反映了望远镜的规格和用途。理想的出瞳径在3-7毫米之间。用途最广便于携带的7X30,7X35,8X30,8X32望远镜指数在210-260之间,高光力型的7X40,7X42,8X40,8X42望远镜指数在280-340之间;选择手持望远镜口径或倍率上限的望远镜指数介于350-500之间;望远镜指数在此以上800以下的用于天文和远距离观察等,已不适合手持,应尽量使用三角架;指数800以上的几乎以无手持可能,通常用于天文、观景等特殊用途;而指数在1600以上的望远镜基本是固定式的大型观察镜了。
黄昏系数更准确地描述了不同望远镜间性能上的差异。实际上可见度系数900的15X60望远镜的观察效能只比可见度系数400的10X40望远镜强约1.5倍,而不是2.25倍。因为在加大倍率提高分辨率时也降低了景物的亮度,可能使观察效能下降。所以单纯加大倍率不会有效提高望远镜的观察效果。比如40mm的10倍望远镜在暗光下的观察效果只相当于7X50。要把望远镜的观察效能提高1.5倍,需要把倍率和口径都增加1.5倍。因为只有在保证亮度的前提下提高分辨率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所以望远镜的效能由倍率和口径共同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望远镜的倍率或增大其口径或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措施都能达到相似的观察效果,视对望远镜的理论流派和风格而异。

二)望远镜的主要技术性能
1、通光孔径:

限制通过望远镜光能的图形框子(一般是物镜框)叫做入射瞳孔(简称入瞳),

亦即望远镜物镜的通光孔径D。

2、 放大率(放大倍数)

眼睛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物体像的张角和眼睛直接看物体时的张角之比即为

放大率。如果已知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则可由物镜的焦距F除以目镜的焦距f可得放大率r:

r=F/f

望远镜的放大率也可由入射瞳孔的直径D除以出射瞳孔的直径d得到,即:

r =D/d

放大率越大,一般观察的物体越清晰。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性能通常用数字表示在它的外盖上,例如:8x42第1个数字表示望远镜的放大率为8倍,后一个数字表示物镜的通光孔径为∮42毫米。

3、 视场:

当眼睛在出瞳点观察时看到的物体范围叫做视场。广角或超广角望远镜(视场大于60度)的观察范围比一般望远镜的观察范围要大。

双筒望远镜的视场一般用数字表示在它的外置上,例如122/1000表示用望

远镜观察,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观察到直径122米范围的视场。有时亦可用英尺和角度表示。

4、 分辨率:

望远镜的分辨率用它所能分辨的物方无限远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物镜中心的张角∝表示(单位:秒)。望远镜的分辨率直接与入射瞳孔直径有关。入射瞳孔直径(一般为物镜通光孔径)越大,望远镜分辨率就越高,观察的物体就越清晰。

5、 出射瞳孔直径:

入射瞳孔在目镜后面的像叫做出射瞳孔。出射瞳孔位于目镜后,只有当眼睛

与出射瞳孔相重合时才能观察到望远镜的全视场。

出射瞳孔直径越大,用望远镜观察物体的主观亮度就越高。据此,在傍晚及光线较弱的条件下观察需要用大出射瞳孔直径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出射瞳孔直径等于入射瞳孔直径D除以望远镜的放大率r:d=D/r

6、 出射瞳孔距离:

出射瞳孔到目镜靠近人眼最后一个表面顶点的距离即为出射光瞳距离。出射瞳孔距离大于16毫米时常称为长出瞳距离,它便于戴眼镜观察。

7、 透过率:

望远镜的透过率影响所观察物体的亮度。透过率与多种因素(如玻璃对光的吸收,光学表面透射时的反射损失,光散射等)有关。特别是光学表面透射时的反射损失对透过率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成像清晰度。因此,望远镜的光学镜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都要渡减反射膜(增透膜)。镀的膜系不同望远镜的透光效果会不一样(单层透过率约50%、双层透过率约65%、多层膜透过率可达85%以上),以镀宽带增透膜效果最佳。但考虑价格因素一般只在光学零件数目较多或在较高档的望远镜中镀制宽带增透膜。判别一个望远镜的透过特性,可以观察镜片反光情况, 若反光严重,则透光差, 成像就模糊。

三)望远镜的放大倍数FAQ
一、什么是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就是用肉眼观察一个物体的张角与用望远镜在同一个地点观察相同物体的角度放大倍数。例如,肉眼看一只鸟的角度为6角分,而用一个望远镜观察为60角分,则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

二、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
放大倍数 = 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
如果望远镜没有标明物镜焦距,可以实际测量一下。例如,量出太阳成像的直径,并根据太阳每米焦距成像直径为8.7mm计算即可。另外,物镜焦距一般能够从镜筒的长度估计出来。对于一些结构特殊的望远镜,光路有可能经过内部棱镜或平面镜折射会缩短实际镜筒的长度,屋脊形折射甚至在外面不易观察出来。还有,长焦的摄影镜头由于采用了特殊结构,尽管没有反射,也可以使得镜筒的长度远小于焦距。

三、是否是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呢?

不是的。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要适中才好,主要有如下限制:

1、放大倍数太大,不宜稳定
双筒望远镜一般用手持,超过10倍左右晃动厉害,不利于观察,眼睛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恶心。固定望远镜倍数太大也会因为风吹草动引起震动。对于自己,12倍为手持极限,而且观察时最好肘部有依托,身体或望远镜依附某些固定物体。

2、放大倍数大,则实际视野相应减少
一般来讲,倍数越大,可同时观察的区域就越小。这不仅仅是因为目镜的原因,即便目镜在焦距变化时能够保持视在视角不变(例如60度),也会因观察区域的减小使得视野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变小。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目标,对于经常变换目标的观察观测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标,架子稍有晃动就容易失去目标。对于没有自动跟踪装置的,要经常手动调节才能使目标保持在视野之内。

3、在相同物镜口径的情况下,倍数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径50mm,7倍时亮度(指数)为50,10倍为25、15倍为11、25倍为4,而物体的亮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人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变得越来越差)。一般来讲,白天亮度小于5、夜间亮度小于20时,观察暗弱物体就很难。大口径的望远镜在这一点上就具备优势,例如,口径300mm的反射镜,放大50倍时,亮度仍为36(非常亮)。另外,观察太阳系亮天体时,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4、大倍数的取得一般通过短焦距的目镜来进行的。目镜焦距短,会造成镜目距离(即出瞳距离)小、视在角度小等遗憾,造成观察不舒服、不适合戴眼镜者等问题。

5、大气本身等观测条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
大气有个宁静度,好者可以达到1角秒以下,尽管这样,对于人眼最好1角分的分辨能力,放大倍数超过100就会受影响,例如看月面会产生“蒸汽”上升的抖动效果,角度越低现象越严重。如果观察时大气宁静度很好,就可以相应选择更高一点的放大倍数。

6、倍数选择的太大,超过了理论分辨极限,会造成无效放大理论上,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有个极限,为140/口径毫米数,单位是角秒(是以观察人眼最敏感的黄绿光为基础计算的)。再好的望远镜也超不出这个极限,只能是接近。由于望远镜的功能之一是观察细节。倍数选择太大以后,由于这个理论极限,再放大已经不会有更多的细节出现,因此也失去意义了。但放大倍数到底选择多大,不仅与望远镜的理论分辨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当时的观测条件,尤其是与观测者本身的眼力有关。选择倍数是物镜口径的毫米数乘1.5的说法(也有乘2的说法),是对于普通条件下的一种参考值。眼力不好、望远镜质量好就可以把倍数选择大点;相反,眼力很好(或观测时不想看到太多的不理想成像)、望远镜质量一般,就可以把倍数选择的低一点。例如,口径80mm的折射镜,最大可以选择120倍至160倍。

四、口径50mm的双筒望远镜,如何选择倍数来购买呢?

口径50mm的双筒望远镜是一个在价格、性能、可携带性等平衡得很好的尺寸,值得初学者选择。
若主要手持,倍数应选择10倍左右。我以前有个16倍的,手持不稳,因此已经送人;
若能够放在三脚架上,且观测目标主要为太阳系天体(如月亮、木星等),倍数可以选择的大一点,如16-20,但一定要慎重。
若以暗弱天体为观察对象同时兼顾夜间观察,可选低倍数的,如7-8倍。
如果多用途,可以选10倍,即10x50的最为通用:出瞳为5,亮度不错,手持正好
(我自己目前常用7x35和12x60两架,出瞳均为5mm)

五、双筒望远镜能否选择变倍的?
=============================
可以选择,但最好可变倍数不要太大。
变倍望远镜很方便、适合多种用途,是牺牲如下指标为代价的:
1、价格稍高
2、结构复杂、容易损坏
3、视角一般偏小
4、镜片多,分辨能力稍差
5、逆光表现不如固定倍数的,反差会低一些

六、口径80mm的折射望远镜,应该选择多大的放大倍数呢?(即配什么目镜呢)
=====================================================================
80mm折射望远镜,也是一款在价格、性能、可携带性等平衡得很好的种类,值得初学者选择。
假如主镜焦距800mm(f/10),则根据公式,选择目镜焦距为32mm、20mm、12.5mm、8mm时,
放大倍数分别为25、40、64、100,
出瞳分别为:3.2、2、1.3、0.8mm,
亮度分别为10、4、1.6、0.6,
其中,30mm或更大焦距的目镜适合观察深空天体和彗星,而10mm左右的目镜适合太阳系内天体、双星等观测。

七、是否可以选配巴洛夫镜来提高放大倍数?
===================================
巴洛夫镜不仅可以提高最大放大倍数一便于仔细观察亮物体,还可以在较高的倍数下仍然采用同一个目镜(而不是采用短焦距的目镜,其出瞳距离和视角很可能比较小)来提高观察的
舒适程度。如果你也这样想,买巴洛夫镜还是有用的。其缺点是,引入了不稳定的因素,成像会受一定影响。

四)望远镜的光路图
一、折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光路图。从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a′b′。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焦点是重合的,所以实像a′b′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距焦点很近的地方,目镜以a′b′为物形成放大的虚像ab。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从ab射来的。显然,图中ab的视角β远大于直接用眼睛观察天体的视角a,所以,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使人觉得离自己近看得更清楚。
开普勒望远镜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增加正像系统,作为双筒望远镜,一般是通过棱镜来实现,根据棱镜种类的不同,分为保罗式和屋脊式,棱镜的作用是在获得正像的同时,使光线在有限长度的镜筒内反复迂回,从而大大缩短光路,这一点对于手持式望远镜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望远镜的物镜甚至需要吊在桅杆上,人们不可能把这样的望远镜随身携带,随意观测的。
下图为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光路图。作为目镜的凸透镜改为凹透镜,从而使人眼睛接收到一个正立的虚像。伽利略望远镜是一种古老的观剧望远镜,能直接成立正像,但视场较小,现在一般应用于玩具望远镜,以及外观精美的观剧望远镜,高倍单筒望远镜等更倾向于作为工艺礼品的望远镜产品。

二、反射式望远镜

使用凹面主镜采集光线反射形成图像,上图是典型的牛顿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光线被反射到镜筒内一块小的平板反射副镜到目镜成像观测。
反射式望远镜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口径,从而获得较好的集光力,同时能很好的控制色差,因此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系统。

三、折反式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制造。
兼顾折射和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优点,既有大口径采光特点又有反射后折射到焦点成像的高质量和高分辩率。同时大大缩短了光学镜筒长度便于携带。
在过去,折反式望远镜一般是小型天文台和天文发烧友的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光学工艺发展带来的成本下降,折反式望远镜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家庭。

五)望远镜的主要技术性能
1、通光孔径:

限制通过望远镜光能的图形框子(一般是物镜框)叫做入射瞳孔(简称入瞳),

亦即望远镜物镜的通光孔径D。

2、 放大率(放大倍数)

眼睛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物体像的张角和眼睛直接看物体时的张角之比即为

放大率。如果已知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则可由物镜的焦距F除以目镜的焦距f可得放大率r:

r=F/f

望远镜的放大率也可由入射瞳孔的直径D除以出射瞳孔的直径d得到,即:

r =D/d

放大率越大,一般观察的物体越清晰。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性能通常用数字表示在它的外盖上,例如:8x42第1个数字表示望远镜的放大率为8倍,后一个数字表示物镜的通光孔径为∮42毫米。

3、 视场:

当眼睛在出瞳点观察时看到的物体范围叫做视场。广角或超广角望远镜(视场大于60度)的观察范围比一般望远镜的观察范围要大。

双筒望远镜的视场一般用数字表示在它的外置上,例如122/1000表示用望

远镜观察,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观察到直径122米范围的视场。有时亦可用英尺和角度表示。

4、 分辨率:

望远镜的分辨率用它所能分辨的物方无限远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物镜中心的张角∝表示(单位:秒)。望远镜的分辨率直接与入射瞳孔直径有关。入射瞳孔直径(一般为物镜通光孔径)越大,望远镜分辨率就越高,观察的物体就越清晰。

5、 出射瞳孔直径:

入射瞳孔在目镜后面的像叫做出射瞳孔。出射瞳孔位于目镜后,只有当眼睛

与出射瞳孔相重合时才能观察到望远镜的全视场。

出射瞳孔直径越大,用望远镜观察物体的主观亮度就越高。据此,在傍晚及光线较弱的条件下观察需要用大出射瞳孔直径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出射瞳孔直径等于入射瞳孔直径D除以望远镜的放大率r:d=D/r

6、 出射瞳孔距离:

出射瞳孔到目镜靠近人眼最后一个表面顶点的距离即为出射光瞳距离。出射瞳孔距离大于16毫米时常称为长出瞳距离,它便于戴眼镜观察。

7、 透过率:

望远镜的透过率影响所观察物体的亮度。透过率与多种因素(如玻璃对光的吸收,光学表面透射时的反射损失,光散射等)有关。特别是光学表面透射时的反射损失对透过率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成像清晰度。因此,望远镜的光学镜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都要渡减反射膜(增透膜)。镀的膜系不同望远镜的透光效果会不一样(单层透过率约50%、双层透过率约65%、多层膜透过率可达85%以上),以镀宽带增透膜效果最佳。但考虑价格因素一般只在光学零件数目较多或在较高档的望远镜中镀制宽带增透膜。判别一个望远镜的透过特性,可以观察镜片反光情况, 若反光严重,则透光差, 成像就模糊。

六)望远镜的选择
凡一个正规厂家制造的望远镜, 除了附有产品性能说明书外, 在产品上都十分清晰地印出注册商标和表征望远镜性能的标志, 一般应有放大倍数、进光孔径、视界等三个参数。例如:7乘50望远镜上面就有“7x50”、“119/1000m”等标志, 它们表示了该望远镜的主要性能。
1. 放大系数:
例如字样“7x50”表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7倍, 进光径孔为50mm, 望远镜放大倍率的含意并不是把看到的景物实际尺寸放大, 而是放大了人眼看物体的张角(专业术语称”角放大率“(, 如看一个人, 当他离你近的时候, 他的身高对你眼睛的张角大, 主观感觉为“近”, 而但他离你远时, 虽然他的身高尺寸没有变, 但由于身高对你的眼睛的张角小了, 主观感觉就远了(小了)。这个人对你的眼睛的张角经过望远镜放大, 使你主观上感觉到这个人离你近了(大了), 望远镜上所标的放大倍数就是把这个实际张角放大的倍数。倍数越大拉得越近。但是, 放大倍数并非越大越好, 太大, 会把手的抖动和心跳、呼吸起伏及空气热对流同时放大, 使你观察的物象出现漂浮和不稳定的感觉, 所以手持式望远镜放大倍率以不超过20倍为好, 一般以10倍左右为最佳。当前市场上有的手持式望远镜放大倍数大得出奇, 那是有不法行为的人为了蒙骗用户, 迎合部分顾客追求高倍率的心理, 随意改标志, 以谋取暴利, 如10倍改110倍; 8倍改80倍等。知道了倍率是拉近距离的概念, 购买时对外界目标进行观察, 就很容易发现标志是真是假。
2. 进光孔径:
如“7x50”字样中的“50”就表示该望远镜的进光物镜孔径是50mm, 孔径越大进光越多, 观察景物的亮度越高, 尤其是黄昏时作用更大。当然, 亮度又受放大倍率的制约, 如果我们把“7x50”这一对数字前后颠倒相除为50%7=7.1mm, 这就得到了该望远镜的出光孔径, 使用望远径时, 出光孔径与人眼瞳孔重合时, 能取得最佳观察效果。人眼的瞳孔直径能随光线强弱在大约2-7mm之间变化, 如果一架望远镜的出光孔径与人眼最大瞳孔尺寸越接近, 你会感到景物越明亮清晰, 但进出光孔径越大, 体积重量增加, 制造成本就相应增加很多。
3. 视界:
字样“119x1000m”表示你用这架望远镜观察距离你1000m处的景物, 在左右上下所能看到的最大范围是119m, 它是一个角度关系, 越远越大。所以, 有时也会看到以角度值表示的视界值, 加8度、30分等。
有了高性能的望远镜, 还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才能取得最佳观察效果。
一、视度调节: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望远镜有定焦和可调视度两大类型。定焦型为固定视度, 适合视力较好的年轻人使用, 凡视力有缺陷者, 都应选用可调视度望远镜, 使用时必须调节目镜才能清晰地观察不同距离的景物。远视、近视、老视和左右眼视力有差别等, 都是依靠望远镜上的调节机构加以补偿。
两种调节视度的方法:
(1) 左右目镜分别旋转调节, 即左右眼分别对远处目标观察, 分别旋转左右目镜至目标最清晰为止。
(2) 中调机构和旋转右目镜来调节。使用这种调节机构的方法是:第一步选择1000米左右一个清晰的目标, 先通过调节中间手轮使左眼看清目标, 第二步旋转右目镜使右眼看清同一目标, 通过这两个步骤, 可把使用人的视力缺陷补偿正确, 以后对不同距离景物观察只需要旋转中间手轮即可。望远镜的这种视度调节, 一般也称“距离对焦”。
二、限瞳距离调节:
人眼的瞳距各人不同, 当你使用双目望远镜观察景物时, 如果感觉左右眼两个视场不重合, 景物就没有立体视觉(景物层次感), 说明望远镜的瞳距和你的眼瞳距不吻合, 需要调节。做法是将望远镜的两镜筒向外扳大或向内扳小, 直到两眼观察到的景物合为一个象, 两视场完全重合为止, 一般望远镜的瞳距均可在50-72mm之间调整, 以保证观察到最佳效果。
当你对着望远镜的物镜方向观看时, 你会看到各种色彩, 有的象红宝石, 有的象黄金, 有的象美丽的紫罗兰,这些闪动的奇异光彩是玻璃表面经过特殊的镀膜工艺处理而出现的。光学镀膜的主要作用或是为了增加光线的透光量, 使观察景物时更加明亮清晰, 色彩逼真; 或是为了装饰, 让人喜欢。在人眼可见光谱范围内, 紫罗兰色的膜层透光率最高, 其它颜色的膜层透光都有选择性,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红膜望远镜就是一种装饰, 该望远镜外观很漂亮, 但还是属于白天用的望远镜, 并非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经销者为了谋取非法利润所讲的“夜视望远镜”、“红外望远镜”等, 购买者要了解这一点, 以免上当受骗。除了望远镜的光学特性外, 膜层的色彩和望远镜外装饰性包皮也构成了望远镜的不同档次和款式。包皮一般分人造革和橡塑两大类, 颜色和花纹搭配变化无穷, 给你提供了广阔的挑选余地, 利用有关的光学知识, 再结合你的主要用途和爱好, 进行一番合理的分析取舍, 你一定会挑选到满意的、货真价实的望远镜。

八)初学者对于望远镜的几个误区
放大倍数:初学者总是认为望远镜倍数越高越好,很多不肖商家也常常以虚假的倍数来吸引消费者,几百倍几千倍都有。事实上手持最合适的倍数应该在6-10倍之间,当今军用望远镜以7×为主。即使在依托良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再稍高一点,而且这些高于10倍的望远镜用起来会很不方便,舒适度很差。需要更高的倍数要么采用三角架架设,牺牲机动性,要么采用稳像技术,同样会增加体积重量。

关于军用:我国能见到的军用镜无非是早期解放军装备的蔡司,苏制,捷克,缴获日军美军镜,后来自行生产的62,69,74,88,95等或者衍生的民用型号。俄罗斯望远镜由于价格便宜,用料较足而比较常见,但是基本都并非军用型号。西方军用镜一般都是从香港等地方流入的,数量极少。从性能上讲,顶级的民用镜强于军用镜,价格也是如此。军用镜数量少,结构特殊,性能好的收藏价值较高,而现代军用望远镜的收藏价值有下降趋势。

夜视功能:望远镜不具有夜视功能,任何纯光学望远镜看到物体的表面亮度都无法超过人眼。望远镜的亮度在瞳孔直径大于望远镜出瞳直径时和透光率成正比,和出瞳直径平方成正比,但最大无法超过人眼。在出瞳直径大于人眼瞳孔直径时只和透光率成正比。

自动调焦:真正自动调焦的望远镜多年前美能达曾出过一款需要电池驱动,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设计,(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目前也研发成功一款8-25x25电动变焦望远镜)。有些所谓自动调焦望远镜其实是利用人眼的调节能力或者说景深。任何中低倍数的望远镜都能做到类似能力。

镀膜:镀膜是为了在光学表面减小反光从而提高透光率,亮闪闪的镀膜只能损害望远镜的光学性能。镀膜反光应该越暗弱越好,至少也要比不镀膜的反光弱。一般不镀膜的面反光5%左右,单层镀膜2%左右,多层增透镀膜0.2-1% 。 在正规产品中,最一般的望远镜只有部分表面镀单层增透膜,好一些的全部表面镀单层镀膜,再好一些的全部表面镀膜,某些面镀多层增透膜。最好的全部表面镀多层增透膜(FMC)。当然,即使同为多层镀膜或者单层镀膜,不同厂家的膜系也不一样。

I. 火箭升天的原理和特性有哪些

火箭原理
发动机
当大多数人想到马达或发动机时,会认为它们与旋转有关。例如,汽车里的往复式汽油发动机会产生转动能量以驱动车轮。电动马达产生的转动能量则用来驱动风扇或转动磁盘。蒸汽发动机也用来完成同样的工作,蒸汽轮机和大多数燃气轮机也是如此。
火箭发动机则与之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一种反作用力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是以一条着名的牛顿定律作为基本驱动原理的,该定律认为“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火箭发动机向一个方向抛射物质,结果会获得另一个方向的反作用力。
开始时您可能很难理解“抛射物质,获得反作用力”这个概念,因为这好像和真实情况不大一样。火箭发动机似乎只会发出火焰和噪音,制造压力,而与“抛射物质”没什么关系。
燃料
燃料是氮的氧化物有:CO,H2,C2H2,CH4,C2H4,CH3CH2OH,N2H4,高级硼硅烷(这都是火箭推进器的燃料)和2踢脚差不多的 点火和原理都一样。只是上面的那层不是火药,是火箭头(里面是卫星之类的东西)。航空煤油是无色透明的,闻上去和普通的煤油没什么区别,而且不易挥发。燃点大约在300C左右,别说用打火石了,就算用明火也是点不燃的。早在运载火箭发明前,人们使用油和汽作燃料,汽车、轮船和飞机就是靠这些燃料来行驶的。后来,科学家发明了靠化学能来产生动力的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是用煤油、酒精、偏二甲肼、液态氢等作为燃烧剂,而用硝酸、液态氮等提供的氧化剂帮助燃烧的,人们习惯上把燃烧剂和氧化剂通称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或推进剂。
推进剂
从物理形态上讲,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液态物质,另一种是固态物质。燃烧剂和氧化剂都是呈液体形态的发动机则称为液体燃料发动机,或称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两者都是呈固体状态,则称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或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态氢、固态氧,作为火箭动力。如果在两种燃料中,一种为固体,一种为液体,则称为固-液火箭发动机或直接称其物质名称的火箭发动机。如,氢氧火箭发动机。由于固态燃烧剂产生的能量比液体氧化剂发出的能量高,所以,研制的火箭发动机多是固-液火箭发动机,两种燃料相遇燃烧,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气体从喷口喷出,产生巨大推力而把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常用推进剂有:1、液氢(燃料)液氧(氧化剂),燃烧效率很高,多用于航天飞机及运载火箭末级,价格昂贵、不易储存。
2、肼-50(燃料)四氧化二氮(氧化剂),燃烧效率一般,多用于中型火箭,价格适中、较易储存。
3、RP-1高精炼煤油(燃料)液氧(氧化剂),燃烧效率一般,多用于火箭第一级,价格适中、不易储存。
4、肼(燃料)、四氧化二氮(氧化剂),燃烧效率一般,多用于卫星,容易自燃、价格相对便宜、腐蚀性极强。

J. 火箭能在太空飞行的原理是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吗_

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物体和微观粒子 火箭在太空飞行时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围绕地球飞行,遵从牛顿定律,在变轨或者改变方向时,靠火箭喷出的高压气体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不考虑其他条件,可以认为动量受衡,同样满足牛顿定律,而且是第三定律

阅读全文

与如何反牛顿式方法升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益节美国氨糖食用方法 浏览:559
飞利浦温奶器使用方法 浏览:923
FDMS颗粒物测量方法 浏览:775
2015新君威后备箱进水解决方法 浏览:929
北京标杆企业调研方法有哪些 浏览:113
铅笔生活技巧和方法 浏览:537
烟气控制方法有哪些 浏览:693
中药分析验证方法 浏览:917
解决代沟的有效方法 浏览:693
王伯彤比特训练方法 浏览:87
脑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231
炒股的股利计算方法 浏览:751
传统生态学研究方法 浏览:443
认土鸭子的方法视频 浏览:201
栽种豆角更简便的方法 浏览:64
六字诀快速练习方法 浏览:857
获得金属单质常用的方法 浏览:318
用什么方法止痒好 浏览:633
瘦肚子后背运动方法视频 浏览:188
冬天怎么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