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本量利的方法如何运用

本量利的方法如何运用

发布时间:2022-09-08 22:53:24

1.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如何进行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预测,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为此,人们首先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在把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进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建立本量利方程式涉及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5个,即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依据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可建立有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既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
盈亏平衡分析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信息。
我们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将主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确定问题,在这里,我们先给出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令利润等于零,此时的销量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如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故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2. 本量利分析的运用中注意哪些问题

前提
1、假定所有成本都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形影的成本习性模型已经存在。
2、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征。
3、假定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若企业组织多种产品的生产经营,则假定其品种结构不变。
4、假定计算期内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一致,企业能够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5、假定企业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按贡献式程序确定损益。。
6、假定利润口径等于营业利润。
基本关系式
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3.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法在物业中应如何应用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4. 量本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即分析考察企业的成本—业务量(销售收入)—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三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形成企业的利润结构,进行本量利分析的目的是要从结构上把握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会给经营利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根据成本(Cost)、业务量(Volume)和利润(Profit)三个词的英语首字母,也将本量利分析简称为CVP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临界点分析、各因素变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首先先引入几个概念:
贡献毛益—指销售净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变动成本—变动性制造成本、变动性销售费用和变动性管理费用。
单位贡献毛益,通过贡献毛益与销售量的比值推算。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
或:贡献毛益率=总的贡献毛益/总的销售收入
以此推算企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业务量水平才可以补偿企业的所有成本——正好够本,盈亏相抵。这就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用公式可表示为:
BE=FC/(SP-VC)
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
FC表示固定成本;
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
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企业业务量如低于此点,就发生亏损;如高于此点,则取得盈利。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该指标说明企业要实现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业水平。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正常开工的业务量
安全边际:表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与预计业务量之间的差额,经济含义是指现有的业务量再降低多少企业将从盈利状态转入亏损状态。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生产业务量=预计业务量-盈亏临界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业务量)*100%
销售边际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边际部分(即超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的贡献毛益率才构成为企业的利润。

5. 如何运用本量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

一、 摘要 本文章对本量利(也称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与说明,并利用本量利分析中的盈亏临界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一个处于亏损的水厂进行了分析,测算出了其盈亏临界点和敏感因素的敏感系数,并为该水厂的定价决策提供定量的财务分析支持。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内容 本量利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研究,可为企业规划、控制,乃至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和相应的分析手段。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预测,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

6. 目标利润规划的本量利分析法在目标利润规划中的应用

在企业规划之中,利润规划是基本的规划之一。利润规划规定在将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利润目标及其实现方法。与企业损益表中的事后利润不同,目标利润是一种对未来某时期利润的预期。它和预计收入、标准成本之间有着如下的等式关系:目标利润= 预计收入-标准成本目标利润可以根据企业过去的相关数据和同类企业的情况进行估算而得。在利润规划的本、量、利分析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产销量点,在该点上,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入相等而出现不盈不亏的现象,这一点就称作保本点或盈亏平衡点。企业的保本点,可以根据一项产品、一组产品、一个事业部、整个企业的成本来计算。在计算保本点时,必须把企业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包括在内。
运用公式的方法进行本、量、利分析称作公式法。除公式法外,还可以用图将本、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该种方法被称作本、量、利分析的图解法。图解法就是将销售收入曲线和生产成本曲线合并在一起,作出直角坐标上的图像,成本曲线是固定成本曲线和变动成本曲线的合成,销售收入曲线一般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在上图,总成本线上某一点的纵坐标,是变动成本线上与该点横坐标相等的点的纵坐标加上固定成本。总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相交于点(5,2.50)。交点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因此,交点即为保本点。在交点上方,总成本线低于总收入线,企业获利;在交点下方,总成本线高于总收入线,企业出现亏损。总收入线和总成本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企业在某个销售额(横坐标)下的盈利或亏损。保本点处的销售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量,跨过此点,企业赢利。在规划目标利润时,企业预计的销售量往往是大于保本点处销售量的,企业预计的销售量和保本点处销售量之间的差额称作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标志着从保本点销售量到预计销售量之间有多大差距,如果企业不能达到预计销售量,并且所差的数值超过安全边际,企业将发生亏损。安全边际= 预计销售量(或金额)-保本点销售量(或金额)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预计销售量×100%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常用来测定企业经营某种产品风险的大小,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表示预计销售量高于或者低于保本点销售量的情况,安全边际率越高,则表示情况越安全,因为销售量降到保本点的风险越小。
在本、量、利分析中,主要因素如售价、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业务量等,如有变动,对保本点均有影响;同时,保本点仅是目标利润为零的点,而企业的目标利润往往不为零。因此,我们必须讨论在各种因素变动的情况下,本、量、利关系有何变动。

7. 求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本量利分析法是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一种专门方法。本文探讨这种方法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

一、在偿债能力预测中的应用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其强弱反映了企业债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企业经营目标及财务目标的稳健性保证。企业的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都十分重视企业的这一能力。

目前,企业对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和衡量的指标有许多,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这些指标虽然能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但却均不能揭示这一能力大小的临界状态。运用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便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知道,债务利息是从息税前利润(亦称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本金虽是用税后利润所形成的货币资金支付的,但通过按所得税率调整之后,也可以转换成从税前利润中支付的现金流量。因此,根据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就可以建立起下列描述企业偿债能力处于临界状态的等量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

=债务利息支付额+债务本金支付额/(1-所得税率)

销售×销售-单位变-固定成

数量单价动成本本总额

=债务利息+债务本金/(1-所得税率)

支付额支付额

由上述等量关系式可见,企业偿债能力的临界状态是当息税前利润等于债务利息支付额和债务本金支付额(调整后的)之和时的状态。我们把这一种状态称之为“偿债能力的临界点”。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式,便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偿债能力临界点的销售数量”的公式:

固定成+债务利息+债务本金/(1-所得)

本总额支付额支付额 税率
偿债能力临界=─────────────────────────
点的销售数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偿债能力临界点的销售数量”反映了企业为了提高偿债能力,降低债务风险而进行有关财务决策的临界状态。即:如果预计的销售数量大于偿债能力临界点的销售数量时,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债务风险较小,债务本息的偿还有保障,可以维待现有的财务杠杆水平,甚至还可以适当提高;否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债务风险较大,债务本息难以全部偿还,因而应降低财务杠杆水平,以减少债务风险。

二、在营业现金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在这里,营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用营业现金流量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比利润更科学、更客观、更具有实际意义。无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还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都十分重视跟决策密切相关的营业现金流量信息。这就需要对企业未来营业现金流量加以正确预测。

运用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在假设利润全部收到现金的条件下,成本、销售数量、营业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方程式来加以描述:

营业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

=销售-变动成-固定成×(1-所得税率)+折旧

收入本总额本总额

=销售×销售-单位变×(1-所得税率)-固定成×(1-所得税率)+折旧

数量单价动成本 本总额

由上述方程式可见,当“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所得税率)=固定成本总额×(1-所得税率)-折旧”时,营业现金流量等于零,即营业现金流量处于临界状态。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营业现金流量临界点”。营业现金流量临界点的销售数量可根据下列销售数量的表达式来计算:

固定成本总额×(1-所得税率)-折旧+营业现金流量
销售=─────────────────────────
数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所得税率)

在上述销售数量的表达式中,当营业现金流量等于零时,其销售数量便为营业现金流量临界点的销售数量,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营业现金收入大于营业现金支出,其余额可以作其他安排;否则,就说明企业的营业现金不足,需要通过筹资等途径来加以解决,以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另外,在上述销售数量的表达式中,当营业现金流量为目标值时,其销售数量便为保证目标营业现金流量实现的目标销售数量。

三、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使用的是现金流量,而不是利润。因此,按本量利分析法计算的利润盈亏临界点对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就没有多大实际价值。但是,这并非否认本量利分析法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在上述表达成本、销售数量、营业现金流量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方程式中,只要把这三个与整个企业相联系的变量看作是投资项目的变量,这个方程式就成为表达在投资项目使用期内这三个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方程式。由此方程可见,当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处于临界状态,即等于零时,公式中的营业现金流量应是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营业现金流量。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项目净现值临界点”。该点的销售数量,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项目净现值临界点的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1-所得税率)-折旧+净现值为零时的营业现金流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所得税率)

项目净现值临界点的销售数量反映了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分析的临界状态。如果投资项目的预计销售数量大干净现值临界点的销售数量,则说明该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故该项目可行;否则,就不可行。

最后,在上述预测偿债能力临界点及其销售数量、营业现金流量临界点及其销售数量、投资项目净现值及其销售数量中,都是假定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些假定不变的因素,都有一个有效的相关范围,例如,在一定数量内,销售单价和成本水平一般不会发生变动,如果超过这个数量范围,往往就会增加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另外,在时间方面,一般是以一年为期限,如果超过一年,销售单价和各项成本均有可能发生变化。总之,这些假定如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那么对预测分析的结果就必须作相应的修正。

作者:符绍强 来源:财会通讯2002年02月

阅读全文

与本量利的方法如何运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胸上缝的训练方法 浏览:105
太原公交乘车码使用方法 浏览:944
三星手机拨号快捷键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28
如何辨别钻石好坏的方法 浏览:431
hdlc检测方法 浏览:670
水培石斛兰的种植方法 浏览:426
干式变压器项目研究试验方法 浏览:386
青春期偏头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66
瓷砖成型缺陷解决方法 浏览:392
一岁半亚麻籽油的食用方法 浏览:28
虫害处理方法哪里找 浏览:416
决战平安京有哪些方法登录 浏览:578
小腿划伤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478
如何测量磷酸盐的方法 浏览:976
平稳序列检测方法 浏览:919
不打针治疗咳嗽的方法 浏览:280
毛利润30利润计算方法 浏览:4
后束三角肌的锻炼方法 浏览:56
游戏流量包使用方法 浏览:934
木工做酒格的计算方法 浏览: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