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兰可琪:如何读懂绘本7点教你读懂绘本的构成与特质
很多家长虽然经常陪孩子看绘本,但对绘本的基础知识并不了解,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基本信息,一起来学习。
绘本本质上仍然是书籍,具备封面、环衬、书名页、内文、封底等书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因为绘本的面向对象是年龄较小的读者,所以在细节上又有自己的特色。
01 封面
封面是一本书的外观,通常会有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等信息。
绘本的封面通常是一页图画,主要用来表达书的主题、角色和吸引读者翻阅,有时会采用内文中的一页,也有的单独绘制书中角色或重要线索。
《小羊睡不着》:封面中的小羊躺在床上,周围的景物是小羊脑海中的场景,与书名相呼应。
再以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为例,图片就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妈妈一个人背着爸爸和两个孩子,而妈妈是没有表情,爸爸和两个孩子就笑得很开心,这里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延伸出妈妈背负着一家人的重担。
后面的壁纸上,我们也看到上面的壁纸,上半部分是猪,下半部分是花,这里也形成了第二个对比,这个壁纸的变化贯穿在绘本当中,还有电插开关也变了猪。
这些封面的小细节,我们在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都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
图画书的故事常常从封面开始说起,认真观察封面,从封面进行内容预测,可以形成阅读的背景知识,促进后续的阅读理解。
02 环衬、蝴蝶页
翻开封面后,粘在封面背后的就是环衬。环衬可能是单一的颜色,也有很大一部分作者会精心设计环衬图画。因为在封面和封底各有一张环衬,就像蝴蝶的一对翅膀,所以环衬又被叫做蝴蝶页。
《小房子》:作者精心绘制了一幅时代变迁图,通过变迁暗示了本书的主旨。图中隐藏了一个小细节,有一辆 汽车 抛锚了,你发现了吗?这意味着 汽车 构造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内胎的轮胎。
还有像《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这本绘本的环衬就设计得很巧妙。
前环衬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食物,有西蓝花、豌豆、麦片、橡皮糖、可乐、糖果等。
后环衬里,加了肚子里的小精灵进去,和前环衬形成了一个呼应。而且后环衬也做了一个总结,小精灵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小细节会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03、 书名页
书名页又叫扉页,通常出现在蝴蝶页后面,用来作为备用封面。书名页中会简单写明书名 、作者、译者、出版社信息等。
有的书名页上会有简单的图像,用于突出重要线索或作为故事的导入。
《睡美人》:书名页上画出了关键角色,并通过角色的姿态点明了主题——睡美人。
在《跑跑镇》这本绘本里,作者就把书里面的主角都画在了书名页,在读完整本绘本后,可以和孩子再回到书名页,一起回顾整个故事。
前后环衬、扉页的几页纸通常用来营造气氛、发出信息,作为故事的序幕和结束,将读者带入和带出故事。
04 开本大小
大人的文字书一般有固定的开本,而绘本已经慢慢演变成有各种规格的开本。
创作者通常根据绘本主题、读者对象等因素来确定开本大小。
《彼得兔的故事》,作者碧雅翠丝·波特坚持用小开本,因为她坚信袖珍版的开本适合读者的小手。
小开本的形式通常让幼儿感觉更亲近;大开本则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
05、 版式、格式
版式具体指图画书是正方形、竖的长方形还是横的长方形。
《米菲》系列,是正方形开本,正方形的图画带给幼儿一种安定感。
图画书的版式会影响到图画的形状,横的长方形版式有较多空间画背景和场景,而竖直的长方形有利于突显页面上的人物。
《在森林里》,是横向开本。主人公带着森林一众动物开始了一场旅行,横向开本呼应了旅行从左到右的动线,让视觉可以随着旅程延伸。
《三只山头嘎啦嘎啦》,是纵向开本。故事讲述了三只山羊嘎啦嘎啦要过桥,在桥上与山怪的三段对话,狭长的竖开本可以呼应故事的紧张感。
06、 封底
从绘本的封面、环衬、书名页、内文一路读完终于来到了封底,就像是一出完整的戏剧。
封底通常也被创作者以各种巧思呈现给读者。
《松鼠先生和月亮》,封底提供了内容的大意。
《弗洛格》系列,以推荐文字作为封底,使读者对本书有进一步的了解。
《神奇的水彩》,封底引用了内容中最终形成的水彩画,突显出主题。
《黄色的是蝴蝶》,作者将封面与封底联结成了完整的画面,延展成完整的视觉印象。
而在绘本《好饿的小蛇》,大部分人看到后环衬,就以为故事结束了,但事实上这本绘本的结尾是在封底,小蛇吃完苹果树睡着啦。
以上介绍的这些绘本术语,你了解了吗?
B. 如何带领孩子赏析绘本
如何带领孩子赏析绘本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读绘本。
从头到尾读完绘本,了解绘本的整体脉络和故事主线,让孩子知道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第二步:扩展绘本。
带孩子观察主线故事以外的其他细节,比如其他的动物,花草,天气等等。
第三步:演绎绘本。
带着孩子角色扮演玩里面的故事,比如小鸡球球给鸭妈妈送礼物,来做个游戏吧,通常孩子在知道故事以后特别喜欢这个环节。
第四步:扩展绘本。
这时可以增加提问环节了,额外出题给孩子,比如:为什么鸭妈妈没有生气?得到帮助后要怎么回答?如果小鸡球球迷路了该怎么办?帮助孩子思考,学习。【重点】
第四步:复述绘本。
让孩子自己来讲讲这个故事,在主线故事的基础上,用细节增加修饰,配上游戏中肢体语言(比如小鸡走路的样子),其实这就是如何去讲一个故事的方法了,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如何去讲故事的,有么有发现那些特别成功的人就是特别会讲故事的
第五步:对照绘本。
如果有这个绘本对应的音频或视频就更加完美了。这就是全息学习,眼耳口鼻各个方面的刺激学习。
C. 如何正确阅读绘本
绘本能让孩子足不出户就看到一个美丽而有趣的世界,这里有可爱的小动物、奇葩的爸妈、小朋友之间形形色色的故事……孩子以好奇的眼神注视着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孩子读绘本,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那么有什么好的读绘本的方法呢?
1、家长给孩子读字,孩子自己认识图:家长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功利心的心态,急于让孩子去认识书中的文字,而要引导孩子去阅读图画,看看图画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对于孩子已经熟悉的故事,家长还可以让孩子结合图画,给自己讲讲书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惊叹于孩子天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至于识字,书读得多了,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认识字。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什么或者掌握什么。
2、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绘本,读几本书,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要知道,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你不是主导者,而是陪伴者和参与者。每一个孩子都是读绘本的天才,能发现书中隐藏的“神秘”,他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读故事的时候,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不同感受,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故事,鼓励孩子融入故事中去,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发现和创造故事。
3、引导孩子通过合理联想来预测故事:有的家长陪孩子读绘本时喜欢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后讲给孩子,或者问孩子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结合绘本故事进行合理联想。比如家长拿过来一本绘本,可以先看封面、封底,然后引导孩子去观察,推测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抓取封面上书名当中的关键词,先一起讨论一下。正文页也不一定要逐页去读,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画面先引导孩子观察、推测。
4、和孩子一起对绘本的内容交换观点:有些家长常常担心孩子记不住,学不到,所以读完一本绘本迫不及待的提问、请孩子复述故事来了解孩子掌握了多少,如果孩子讲不出,家长就会比较着急。其实阅读是情感的载体,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同样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来加深他的感受和体验。比如,读完一本绘本,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
D. 给孩子读绘本的正确方法
家长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总是认为读一两遍文字,再让孩子翻着看一本书就算读完了。严格意义上这还不能算是真正读过,最终孩子也难以有所收获。
读绘本,不仅要读字,也要将图画部分纳入“讲述”中。孩子在用耳朵听的同时,也需要用眼睛仔细读图,在文图合奏中进入故事情境,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大人是如何理解故事、图画的,又是如何运用声音语言、翻页动作等讲读要素引导孩子的,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那么家长要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呢?
1、大声朗读:在绘本阅读中,家长的语调请尽量抑扬顿挫,语言要情感丰富,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夸张一些。当动人的语言连接孩子的耳朵和心灵,不仅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增强,还能成为连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纽带。
2、尽情表演:绘本阅读不仅要读,更要表演。家长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去演绎和扮演不同角色,这样在家长的热情带动下,孩子也会更加乐此不疲地享受阅读的兴趣。
3:、大胆改编和创作: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除了绘本本身的内容外,家长还可以做一些延伸,比如:改编情节和提问引导。
E. 如何正确带孩子读绘本读绘本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读前提前准备,最先,最好能在家里设置一个专业的阅览区。次之,读绘本的过程中一定要安静。再度,儿童绘本间距孩子眼睛要在20cm前后。时长固定不动,最好是选一个小孩心情好的时长读绘本。每日在同一个时间点读15~20min,要形成稳定的规律性。
读绘本错误观念,不可根据自身的正确理解和构思读,不接受小孩异想天开千奇百怪的念头,觉得小孩怕是“脑子有坑”。不能把读绘本作为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低幼版)》,非要让小孩学习到点什么文化知识才可以。
亲子共读,爸爸妈妈读熟。为宝宝提前准备的每个儿童绘本都理应自身最先读一下,不只是翻阅绘本内容,反而是会对儿童绘本做一个基本全方位的掌握。每个儿童绘本的封面图、扉页、拉页、尾页及其勒口等位置都会出现绘本作者、译员、得奖、新闻媒体推荐、名人推荐理由等具体内容,有的书附带序言、续篇等具体内容,根据这种就可基本上掌握一本儿童绘本的环境状况,如果还感觉不足得话,如今有一种软件叫手机上,打开搜索一下儿童绘本名字,就可找到一大有关的详细介绍。
能够在阅读中解读小故事的起缘,为小孩掌握和了解小故事给予协助;能够向小孩子详细介绍绘本插画和文案的艺术风格,有方位地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当你对一本书早已较为全方位的掌握后,阅读文章时会更为自信心,能更集中化关心并引导孩子造成浓烈的兴致;让宝宝自小就培养针对书籍之外相关知识的熟悉和扩展。
F. 绘本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从封面封底读起,封面就是图画书的脸,上面有书名,创作者的姓名和出版社,一定要看最底部的出版社,因为好的出版社就是一本好绘本的保证。封面可以看1~2遍,但是封底一定要至少看两遍,因为不少调皮有创意的作者都会把故事的结尾留在封底。
2.一定要读环衬,精装书都有环衬,环衬有前环衬和后环衬,彼此遥相呼应。这一部一定不能省略,即使只是一页颜色,也会十分契合故事的主题。
扉页与环衬的区别:
(1)、扉页(fly page),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即整本书的第二页),指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单张页,有些书刊将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装订(即筒子页)称为扉衬页。
(2)、环衬(end paper)亦称环衬页,是封面后、封底前的空白页,连接到封面的叫前环衬,连接到封底的叫后环衬,是封面到扉页和正文到封底的过渡。目的在于封面和内心的牢固不脱离。
如果养成和孩子读环衬的习惯,就会发现很多故事中的线索,发现一种新天地。先读前环衬,再读故事,然后再后环衬,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对于大点的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想想为什么作者这样设计环衬,如果是你会怎样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话题哦。
3.看图画和文字如何讲故事
G. 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的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H. 给孩子讲绘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引言:家长如果要给孩子讲绘本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如果孩子没有办法听懂父母讲的内容,父母要及时的改变自己的语言。孩子小的时候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想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父母就必须要给孩子用独特的语言。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家长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
I. 孩子读绘本不专注学会解读绘本的3个步骤,让孩子轻松爱上阅读
经常听有家长说,孩子看绘本非常不专注,看一会儿就跑去玩了了,家长为此感到非常头疼。
其实孩子专注的时间短,很大程度上是和孩子的生理特点相关的。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 孩子专注的时间大约等于孩子的生理年龄+2分钟 ,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是正常的,家长不用过于焦虑。
但是这并不代表家长没有努力的空间。
孩子不能专注的看绘本,除了受生理特点影响,和家长不会读绘本也有很大的关系。
绘本究竟应该如何读?
除了声情并茂的把绘本读出来,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和孩子一起解读绘本的图画。
3-7岁是孩子具象思维迅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时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 生动形象的绘本画面是最合胃口的,所以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绘本图画的作用。
绘本中图画其实都是穿插着 故事线、有一定的故事节奏和小细节 的,家长只有自己先读透了绘本,了解了故事线、故事节奏和各种细节,才能够和孩子很好的互动,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吸引孩子全情投入到绘本阅读中来。
详细的解读一本绘本一般有三个步骤。
绘本的内容和主题都是通过一定的叙述方式来展现的,叙述方式主要包括故事线和图画叙述节奏两个方面。
1、图画叙述的故事线
故事线,其实就是明里暗里吸引我们翻阅绘本的动机,正是靠着一条条故事线,才把一幅幅图画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1)动作推动剧情线
主要是指绘本主角的动作串联起的画面。
比如非常经典的绘本《小金鱼逃走了》的故事线就是小金鱼不断的向不同的地方逃走,这个动作不断地吸引孩子去翻看小金鱼下面又逃到哪里去了。
(2)循序渐进的故事线
故事性比较强的绘本都是带着循序渐进的故事线,会吸引孩子带着各种疑问和猜想不断的去翻页,并期待和猜想最后的结局。
(3)重复式推进的故事线
这类故事线在低幼绘本里出现的比较多, 就是绘本的内容大都是由固定结构的故事组合而成,并且结局通常是在我们的阅读过程当中可以被预测的 。
比如经典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不同的动物上船时甘伯伯跟他们说的话都说相似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就可以预测到甘伯伯要求动物们不要做的事情它们都会做,最后船肯定会翻。
(4)多条共叙故事线
还有一些绘本不止一条故事线, 一般是一条主故事线穿插一些辅助故事线,辅助的故事线或是和主故事线平行,共同表达绘本的主题,或是单纯丰富阅读体验,增加阅读的乐趣等 。
最典型的就是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除了主人公的故事线之外,楼下的小老鼠一家的故事线也是非常有趣。
虽然辅助故事线即使不存在,也不会影响故事的推进和主题的表达,但是有了这些故事线却的确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
2、了解图画叙述的节奏
很多绘本图画的排列都是有节奏的, 这种类型的图画书通过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样的排列方式不断地重复 ,让人产生一幅幅看下去的乐趣,并预想接下来的场面,盼望着翻页,渐渐地接近故事的高潮。
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本绘本,就是遵循两拍子的节奏,先是小鼹鼠质疑不同的动物,然后是动物用便便形态证明不是自己,这样1212的节奏,就非常吸引孩子,让孩子忍不住往下看。
故事线和故事节奏能很好的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 探索 欲。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还没读完文字,孩子就迫不及待的要翻下一页。
为什么刚读了几页,孩子就开始预测后面的情节。
为什么有的绘本很简单,孩子却反反复复的要读……
这其实都和作者精心设计的故事线和故事节奏有关。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首先要自己搞清楚一本绘本的故事线和故事节奏,然后适当的埋下伏笔和引导,抓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专注到阅读的过程中来。
低幼绘本的文字都很少,主要是通过图画内容来表达情绪、渲染氛围。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
1、观察人物表情和肢体动作
表情和动物可以非常直观的表现绘本角色的情绪,在共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人物表情是眉头紧蹙还是喜上眉梢,是握拳跺脚还是捶胸顿足等等,让孩子通过表情和动作来理解角色的情绪。
2、观察颜色和形状
每本绘本都有一个基本的颜色基调,和绘本的主题是一致的。
比如经典的《菲菲生气了》里面,在菲菲生气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橙色红色等高饱和度的颜色,来表现菲菲的愤怒。
可是到最后菲菲消气了以后,色调就变成了清新的蓝绿色,色调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3、字体、字号、字的颜色表现
除了正文的内容,绘本中还经常会有一些辅助的文字,这些文字的颜色、大小、字体等也都是蕴含了作者的小心思的。
比如《山田家的气象报告》,不同的天气的文字都是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的,和天气状态都是相对应的。
4、画面比例的表现
图画比例不一致并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反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用来表达情绪和氛围的手段之一。
最经典的代表是《野兽国》,其中的画面比例一直是随着剧情在变化,其实对于读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声的冲击,可以将情绪很好的传递出来。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作者把一些巧妙的细节藏在绘本中, 其实也是留给孩子的一些小惊喜,既可以让孩子体验发现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细节虽小,但是作用却不小,绘本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
1、细节塑造生动人物形象
绘本中的形象想要活起来,就少不了各种细节的加持。
比如《大卫不可以》里的这一幕,大卫膝盖上的伤疤、积木形状的脑袋、手提箱上的图案都可以更好地表现大卫的淘气。
2、细节透露了剧情的发展
很多细节也是作者为之后情节的发展提前埋下的伏笔。
提起细节绘本,就不得不提《包姆和凯罗》系列绘本,这套绘本里作者插入了大量有趣的细节和伏笔,每次和孩子读,都会有新发现。
比如《包姆和凯罗的天空之旅》中,包姆和凯罗出发去爷爷家的时候,旁边也停了一架飞机,到最后我们发现小鼹鼠也到了爷爷家,可是小鼹鼠并没有跟包姆他们一起出发,所以之前的小飞机就透露了小鼹鼠会自己驾驶飞机去爷爷家。
3、细节让故事穿越
还有一些小细节可以产生穿越的效果,引得读者会心一笑。
比如《我爸爸》里,爸爸打败大野狼的一页,仔细一看,屋外大树后面躲着的是三只小猪和小红帽,都是和大灰狼相关的角色形象,瞬间就会让读者有穿越的感觉。
除此之外,细节还能揭示时间变化、展现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等,所以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善于观察,并尽量拓展。
通过 了解图画的叙述方式、感受图画背后的情绪与氛围、发现隐藏的小细节 这三步,基本就可以把一本绘本解读透,然后就可以吸引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啦!
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会很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并坚持正确的方法,肯定都会有回报的,孩子爱上阅读也是早晚的事。
#凌晨爸妈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