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正确使用汉字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汉字的一个字就表示一个音节,如:天(tian)、地(di)、人(ren)等。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还代表一定的意义。因此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我们看了字形,一般不能读出字音,读出字音也不能就写出字形。只有弄清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的关系,才能认识这个汉字。
从汉字的结构上看,汉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表意的,另一种是既有表音成分又能表意成分的文字,就是“形声字”。其实,形声字的表音部分(声旁)本身也是一个表意字,只是被借用来表示一些字的读音,并非纯粹的表音符号,仍然没有脱离表意系统。
(二)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古代有“六书”之说,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其中前四种造字法是最常用的,而形声造字法用得最多,①一般说来,一个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是固定的,如果任意调换位置就会成为另一个字,或者造成错字。例如“吟”字的形旁“口”在声旁“今”的左边,如果把“口”调到“今”的下边,就成了“含”字;如果把“口”调到“今”的上面或右边,就不成为字了。这一点我们书写时要特别注意。②形声字声旁的变化,造成误读、误用的情况也是较为常见的,应当避免只读半边的错误。
(三)汉字的音、形、义
认识汉字并且正确地使用汉字,要在音、形、义三个方面下功夫。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只有会读、会写、能讲明意义,才能达到准确使用汉字的目的。
⒈字音
汉字读音的主要障碍是多音字和形声字。多音字要注意分辨字的意义和用法。汉字的意义不同,用法就不同,其读音就有所不同,再加上语体色彩的不同等等,使汉字的读音显得难于把握。实际上,只要辨识清楚多音字的字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读音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形声字,要注意其声旁的作用,形声字的声旁与该字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该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声旁能够表音,如驶、裱、裤、附;第二,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声旁有表音作用,但不准确,如浪、眠、砌;第三,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声旁虽有表音作用但不准确,如霜、欣、效、捎;第四,声母韵母都不同,声旁完全失去了表音的作用,如江、池、疫、珊。除此之外,声旁与该字也存在着声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分。掌握形声字的结构关系,以及声旁与形声字的关系,有助于准确认读汉字。
⒉字形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靠笔画作为区别标志的。笔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材料,因此必须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了解汉字笔画组成的偏旁,才能避免写错字。偏旁有其固定的位置,不能随便改变。了解了这些特点,就会避免写错字。
⒊字义
掌握汉字的字义有两种方法。
一是辨别同音字或近音字,了解词语的确切意义。因同音字而写错别字的情况很多,如“磬竹难书”、“即往不纠”、“金壁辉煌”等,如不确切了解这些词的含义,很容易把它们写错,其实,正确的写法应为“罄竹难书”、“既往不咎”、“金碧辉煌”。因音近字和形近字写别字的情况也不少,还有一些误加偏旁或省略了偏旁的字,都是因为对字义的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二是注意形声字中形旁和字义的关系,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很容易分辨出来。例如“膺”与“鹰”都是形声字,但“膺”的形旁是“月”,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膺”是“胸”的意思,可以组成“义愤填膺”:“鹰”的形旁是“鸟”,与鸟类有关,“鹰”是鸟名,可以组成“苍鹰”。注意到汉字的这一特点,就能较好地识别并准确地掌握汉字,减少认读或书写错误。
2. 汉字使用的造字方法
1、象形:是一种用线条描画出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实物的,有形可画的,都用这种方法来造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但是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和现象是画不出来的,因此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并不多。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或完全用符号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会意:把和字义有关的几个字或几种象形符号组合起来,可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样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4、形声:是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汉字的方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或属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符。如:想、枫、湖等。形声法的造字能力特别强,估计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汉字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
3. 汉字如何规范与使用
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尽量避免错别字,关键在于平时应注意落实,积极向课本学习,向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汉字是我国的唯一标准语言文字,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赋予我们对文字的规范化责任重大,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4. 怎样规范使用汉字和汉语书写规范讲稿
1、规范使用汉字。无论是何种形体,都不能写错字、别字。如书法作品中繁简使用是悉听尊便的,但是若在繁体书法中将“皇天后土”写成“皇天后土”,将“不远万里”写成“不远万里”则肯定是不规范的。还有繁简混用问题在书法作品、名人题字中比较严重,也是不规范地使用汉字。
2、汉字书写规范的基本要求。
(1)使用正楷书写。虽然汉字的字体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楷书既能反映汉字形体的基本结构与特征,同时又是汉字最常见的一种书体。例如“未”和“末”、“力”和“刀”、“天”和“夭”等字组,他们各自的区别性特征完全凭笔画间的相对长度、位置关系和笔画形状的细微变化来体现。因此,测试中对书写的要求,最首要的就是基本笔画清楚准确,而不涉及个性、风格等复杂因素。
(2)书写格式要规范。测试字表中的一些汉字笔画繁多或结构复杂,应试者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只写出一个大致轮廓,或者干脆把不太会写的部分涂写得模糊不清,这都给阅卷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与麻烦。因此,必须要求应试者在书写过程中一笔一画、不要连笔。
5. 如何将书中的识字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上
将书中的识字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上
1、讲故事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2、肢解字形识字法。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那就更易记祝如丸…、享,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发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4、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
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多与人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担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两个字的牛旁的含义。
5、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会少离多---禽。
6、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7、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8、课外识字
(1)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 5—7周以后,便可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2)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生字,如: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报纸、门牌、电视里的字幕、车站上的站名等。让孩子做做“识字剪报”,收集“有趣的商标”,说说“我认识的门牌”,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生字。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引导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的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
二、其他识字方法参考:
1、直观识字——这种识字方法就是根据孩子形象记忆占优势但知觉不精确的特点,利用实物、插图或多媒体来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和它代表的事物紧密结合,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用这种方法识记的生字很多很多,如:窗户、亭、燕、房檐、碗、苹果等字词,我就是直接让孩子们观察实物或看图来识记,集形象性、趣味性于字形教学中,使孩子产生了良好的无意识记。
2、想象识字——就是由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迅速、牢固识字的目的。下面,我就把孩子们在识字研讨课中最有趣的“想象识字”列举几个:
“圆”:它包含在“全家欢聚吃汤圆”(《元宵节》)一句中,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圆’外面的‘□’就像汤圆皮,里面的‘员’就像汤圆馅。”我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孩子们笑了,这太像一个小小的汤圆了,有的孩子甚至张开大嘴要尝尝黑板上的汤圆是啥味道。我想:这个“圆”字会在孩子们心里记一辈子的。
“树”:在认写这个字时,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树’这个字就像我们全家人,‘林’和‘寸’是爸爸、妈妈,中间的‘对’是我”。我紧接着说:“是啊,你们全家人紧紧地靠在一起,多幸福呀!所以,写这个字时,三部分要紧凑一些。”这样,不但认了字,还指导了书写呢。
“街”:这个字在孩子们眼中也变成了三部分,“彳”、“亍”是大街两边的人行道,“街”就是中间的马路。我还趁机提醒孩子们在大街上要走人行道,不要在中间的马路上玩耍。安全教育也蕴含在识字教学中了。
“串”:孩子们眼中的“串”字变成了他们喜欢吃的羊肉串或者糖葫芦。是啊,一根小棍上穿着两片羊肉或两个糖葫芦,多形象啊!
“美”:认识这个字有很多方法,一个孩子嘴里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一个‘大’‘王’,头上长了两只角(丷),觉得自己挺‘美’的。”一句话,把全班孩子逗乐了,我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雨”:孩子们是这样想象的:“雨”上面的“—”是天上的乌云,“冂”是我们的世界,里面是雨点。想得多好呀!
3、归类识字——这种识字方法是学习到某一阶段,我让孩子们自己归类识字,填写“偏旁表”。这样,既能渗透一些汉字的组合规律,又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列表举例如下: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吃与嘴有关 吃、吐、喝、吹
月 肚与身体有关 腿、胆、肚、脸
足 路与脚有关 路、跑、趴
4、表演识字——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肢体表演识记生字,可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教材《春天的手》中有这样几个带“扌”的字:抚摸、掠、拂。我问:“这几个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它们都有‘扌’,都与手有关。”既然都与“手”有关,大家赶紧用动作来表现这几个字。我让孩子们互相“抚摸”一下对方的小脸蛋,说说自己又轻又柔的感觉,理解“抚摸”,认识“抚、摸”。“掠、拂”分别藏在“春天的手掠过小河”、“春天的手拂过树梢”这两句话中,我先让孩子们把“桌面”当成“河面”,用自己的小手轻轻掠过去,感受“掠”就是“轻轻地擦过”;再把左手立起,当作树梢,右手轻轻拂过去,感受一下“拂”的感觉。就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孩子们通过做动作,在表演情境中识字,效果非常好。
5、字形变换小魔术——这么好听的名字,实质上就是通过换偏旁来分清形近字,加强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
晴- 晴+ 忄 → 情
飘-飘 + 氵 → 漂
泡- 氵+ 距 → 跑
淡- 讠+ 氵 → 淡
作- 亻+ 晴 → 昨
具体实践时,可以把形近字拆开,做成卡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字形变换小魔术”,“加加减减”中便会对一些形近字印象深刻。
辨认“双胞胎” “双胞胎”指的是“形状极为相似”的两个字,如“爪—瓜”、“金—全”、“庆—床”等,我让孩子们睁大双眼,认真观察,区分“双胞胎”。谁认得对,认得准,谁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可是孩子们的偶像,有一双它那样的“火眼金睛”太令人羡慕了。
6、汉堡包 ——“汉堡包”就是分析字形识字,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了。如:
坡 + 皮 →坡 扌+ 扬 →扬
氵 + 西 →洒 亻+ 申 →伸
壮 + 衣 →装 站+ 占 →站
氵 + 包 →泡 广+ 坐 →座
7、碰碰车——一对对反义词就像一对“碰碰车”一样,“碰”在一起,它们就产生关系了,一块来记,方便得很。例如:
远——近苦——甜快——慢
新——旧粗——细轻——重
对——错早——晚软——硬
8、猜字谜——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写字谜,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孩子们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脚下。”—— 谜底是“全”。然后孩子自己纷纷出字谜,有的说:“大口里面套小口”,谜底是“回”。有的说:“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是“告”。一个个谜面编出来,大家一起猜,真是其乐融融,无形之中便识字了。
9、编儿歌——学完一年级下册教材《雨铃铛》一课后,我顺着课文内容的延伸,自己编了一首小儿歌。本课的每个生字都变成一个小铃铛藏在儿歌里面。孩子自己试读儿歌,巩固生字,一举两得。
沙沙响,沙沙响,
花儿招起了小手,
蘑菇撑开了雨伞,
房檐挂起了铃铛,
池塘洒满了珍珠,
大地盖上了绿衣。
10、问答游戏——这种识字方法适用于孩子们基本识记生字之后,起到渲染气氛、巩固练习的作用。如,在初步学完某课生字之后,老师拿出本课生字卡片(可以做成叶子,小鸟、铃铛等各种形式),和全班同学一起做问答游戏。例如:
师:这是谁?
生:这是“银”。
师:什么“银”?
生:“银河”的“银”。
学生各说各的词,答案并不唯一。一问一答,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气氛热烈,欢乐中既识了字,又组了词。
11、扑克擂台赛——这种识字方法既可以在学校里用,也可以在家里用。把“生字卡片”当作“扑克”,每出一张牌,必须读出上面的字并组词才能继续玩下去。这种识字方法可以随时用,随地用。据了解,这种识字方法最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12、识字超市——活动前布置孩子们搜集各种各样的识字资料,如识字卡片、包装盒、食物袋、生字大转盘、报纸等等,反正多多益善。活动中,每人都把自己搜集的一些识字资料放在桌面上,大家在这个识字超市里“自由闲逛”,想认识什么字就认识什么字,不会的可以问别人。“逛”完“超市”,大家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收获多。
6. 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关于汉字有什么独特的使用方法
世界上的任何一门语言,都存在一个共通的普遍现象,那就是一词多义,就拿我们的汉语来说,一个简单的词汇,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自然产生了各种不一样的含义,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大类:本意、引申义、假借义。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词汇演变了3000多年,总结出了3个规律
再说我们熟悉的英语,入门级别的单词如can、have、play,同样有多重意义。这也是学习英语最大的难点之一:太多的词义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只能死记硬背,更别说要搞清一个英语单词的本义了,这压根儿不是普通学生能做到的。
对英语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看到一个单词就能立刻拼出它的读音,但却未必能知晓其义,而汉语恰巧相反,我们看到一个陌生汉字,往往可以猜出其大致的意思,却不能读出来。
这是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英语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
“牧”、“休”、“步”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江河是也”——《说文解字》
形声字,顾名思义就是形体加上发音,形声字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形声字没有什么局限性,可造性很强,而且结构形式非常简洁明晰,所以汉字中的形声字是占比重最大的一类,从汉代起就占据了汉字的大半江山。
“江河”二字都是形声字,左边三点水是意符,重点在右边,“江”字声符从“畺”,原指国家的疆土、边疆,因此水与江组合起来,就是属于疆土和国家的水道;“河”字声符从“可”,本义是肩挑、负荷,水与可结合起来,就是以肩挑土石,修筑河堤防汛的意思。
7. 汉字输入方法如何快速切换
输入法 切换
(一)
在做字处理工作时,难免会有这样的操作:在启动Word或WPS等程序后要切换到自己所用的输入法。如果你使用的不是拼音输入法,在遇到生僻字或凹、凸、舞等疑难字时,又要切换到拼音输入法,这样反复切换,虽然有Ctrl+Shift切换快捷键,但是在系统安装了多种输入法时仍显得很麻烦。下面向大家介绍两种快速切换输入法的方法。
1、设置默认语言 方法是:右击任务栏的输入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此时出现“键盘属性”对话框,选择“语言”选项卡,在“已安装的键盘语言及布局”中选择自己使用的输入法(如:拼音加加),然后点击“默认语言”后面的“设成默认值”按钮,最后单击“确定”完成设置。这时键盘的默认语言已经由原来的英语变成了拼音加加,赶快试试……一启动字处理软件,输入法自动切换了!
2、设置键盘热键 方法是:打开控制面板,双击“输入法”图标,出现“输入法属性”对话框,选择“热键”选项卡,在“项目”栏选择自己经常使用的输入法,然后在“组合键”和“基本键”两栏中选择对自己适合的键位,如五笔输入法用“Alt+1”键,拼音输入法用“Alt+2”等。这样设置后就可以非常快速、准确地进行输入法的切换了。
(二)
---------------------------------------------
1.输入法的缺省设置
固定使用某一种输入法的人,希望一打开机子就有一种输入法大“伺候”。要实现这一点,只需打开“控制面板”中的“键盘”、“语言”,在“语言”栏中选中你需要的输入法,然后点击“设置或默认”和“确定”按钮,最后重新开机即可。
2.将常用的输入法设置成热键
使用Ctrl Shift组合键可以在英文和所有汉字输入法中进行循环切换。其实可以将经常使用的汉字输入法定义成热键,需要时按一下即可。比如,欲将“智能ABC”定义成Ctrl 3,可以这样做:打开“控制面板”中的“输入法”→“热键”,在“项目”中找到“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然后在“组合键”中选中“Ctrl”、“左键”、“右键”,在“基本键”中选3,最后按“确定”即可。
8. 五笔汉字输入方法的使用技巧
由于五笔汉字输入方法中,采用了五种笔画,每个字根取前两笔画定位它们在键盘上的位置,所以五笔汉字输入方法汉字编码只用到了5×5=25个字母键。加上拼音码后,“z”键也使用上了,所以,采用“?”键作为“万能键”或“万能学习键”。初学者可以在对某个字不确定其按键时,使用“?”键代替不确定的按键。
9. 汉字是怎么创造的,有什么独特的使用方法呢
关于汉字的创造,最着名的一种说法就是仓颉造字,据说是在皇帝的时候就命令仓颉造字,当时创造出来的文字并不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但是从古至今遗传下来之后,我们的汉字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开始的时候人们为了生活的方便,所以会用一些非常简单的图案来标记一些东西,来记录生活当中需要的东西,慢慢的通过时间的积累,把这些图案的使用情况做了总结之后,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最终演化成了文字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根据使用方法和结构总结出了几种字体。
汉字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仅是在写法上有了一定的改变,有的在读音上也增加了改变,但是汉字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有着很深的影响,承载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和兴衰,也给我们带来了中华民族的辉煌。
10. 汉字是怎么创造的,有什么独特的使用方法
汉字究竟是怎样创造的,最着名的说法当然是仓颉造字,故老相传,黄帝令仓颉造文字,文字既成,“天雨粟,鬼夜哭”。这样就有了这个传说了,也就是造字的由来。
虽然文字产生的源头没有定论,但创造文字的规律我们还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文字是原始人类长期生活的产物,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图案(标记),用以记事;人们通过已有图案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将其归纳,总结出规律;规律被提出并且被承认后,人们便根据这些规律,有意识地进行造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花更多,更大的精力去研究。它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每个国家,语言,可以说是每个国家的灵魂。汉子,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