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宋代哥瓷收藏 哥窑瓷器鉴定有何特征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宋代哥窑收藏价值相当高 在拍卖会上能拍到上千万
一,釉面呈龟子纹。内底裂纹开片的铁线纹,拟构筑的极其漂亮的百极碎,也可说是内底呈铁线纹隐现的似鱼子纹、聚沫攒珠,堪称完美!
二,牡丹纹饰深绿偏蓝,其茎显黑,叶片上绘有黄彩。实有浮雕工艺的美感。【此应为唐代唐三彩制瓷工艺。也可认为是最早的宫庭艺术,但也可作为鉴定是否是宋哥窑的表面特征的认定标志。它也可彻底否定做青窑的章生一兄弟俩为哥窑大师,而是另有一个正宗的唐三彩的传人,北宋哥窑瓷器宗师。】
三,【第1角度看】,笔洗釉面本底为淡黄色,上部开裂纹显金黄色,俗称‘金丝’。笔洗沿口呈褐黄色,俗称‘鳝血’。而逐渐向下黑色愈深,形成俗称黑色纹裂的‘铁线’。【第2角度看】,笔洗瓷釉上有两种主要元素,一种在加温后,变轻,逐渐向上使釉面越来越淡黄,上部面上的开裂纹形成‘金丝’。向上元素甚至冲上沿口,堆浮集成褐黄色的片云状,‘鳝血’型态。另一种元素在加温后,变重,并逐渐沉淀向下愈显愈黑,下面釉面开裂纹形成黑色‘铁线’。【我们也可从第3角度简单地去看】它的第三特征;上黄下带黑;由上到下排列为,鳝血、金丝、铁线的‘立式型态’
Ⅱ 怎样鉴定宋代哥窑瓷器的真假
真品宋代哥窑瓷器无需鉴定,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没有发现宋代的真品哥窑瓷器,人们见到的只是传世哥窑瓷器,现在我们见到的知识仿哥釉瓷器,所以宋代哥窑瓷器无需鉴别。谢谢
Ⅲ 宋代哥窑和定窑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着称。清代干隆皇帝曾写下十首赞颂哥窑瓷器的诗篇,其中《粉青葵瓣口盘》一诗中曰:“色暗纹彰质未经,哥窑因此得称名。”另一首《曝书亭集砚铭》赞道:“丛台澄泥邺官瓦,未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停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宋人文献没有哥窑的记载,元人孔齐首次提及哥哥洞窑,他在《至正直记》里有“乙未(1355年)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看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可见至晚自元未起,哥窑已被认定为宋代名窑,而且当作重要收藏对象。把哥窑列为宋代五大名窑,最早见于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该书有“内库所世故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由于哥窑窑址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的窑址,因此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是,我们的先辈们对宋代哥窑进行着不间断的探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我国的陶瓷界、考古界、科技界等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承前启后地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以已故的我国着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为代表,在不计其数的凡属哥窑类型的器物中,进行分类、排比、对照中筛选出为数极为稀少的器物,认定为传世哥窑瓷器。这种传世哥窑瓷器指的是元人孔齐在《至正直记》时所记载的“旧造”哥窑瓷器,而不是其他窑的产品,更不是后世各朝代的仿制品。
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这些传世哥窑瓷器造型有碗、盘、碟、洗、瓶、鱼耳炉、罐等。烧制时大多采用垫烧工艺,个别用支钉支烧。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呈黑灰、深灰有紫口铁足的现象,浅灰、土黄的没有紫口铁足。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砂米黄、浅灰青、米黄色等。釉面均有纹片,有大小纹片相结合,有纹片非常细小的鱼子纹,有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的全丝铁线,有的纹片仅为一色。纹片按颜色来区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有浅黄鱼子纹等。按开片的形状来区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百圾碎、鱼子纹等。
宋代哥窑瓷器自诞生之后,这种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盛烧不衰,赓续相继,历代文人雅士为文作诗,赞不绝口。特别是釉面那种层层叠叠、千奇百态的开片纹饰,不但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上审美的新情趣,而且确有“巧如范金,清比琢玉”之感,在宋代五大名窑中首屈一指。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考古资料显示,山西平定、阳城、介休等地也烧制定窑风格白瓷,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据《归潜志》记载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
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钢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图1),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这应看成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图2)飞龙纹位于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花卉纹以牡丹、莲花最常见,菊花次之。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这件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图3)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五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金代定窑器的上乘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Ⅳ 哥窑瓷器的鉴别方法
哥窑瓷器的鉴别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
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主要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瓷器特征
开裂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Ⅳ 怎样鉴定哥窑瓷器
瓷器鉴定
裂纹
哥窑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底足
哥窑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攒珠聚球
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Ⅵ 宋哥窑瓷器有什么鉴定方法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相对来说对于新手来说是这样的,鉴于现在的市场,我个人建议请专家老师看看,毕竟看古董得评经验, 这样收藏的放心,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Ⅶ 哥窑瓷器特点 瓷器鉴定收藏必看秘籍
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有五大瓷器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均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窑作为宋代重要瓷窑之一,它的产地至今还未被确认,仅仅在历代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窥见一斑。哥窑瓷器非常珍贵,现存于世的仅有一百余件,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元代的青花瓷器。哥窑能位列宋代五大瓷窑之一,其瓷器必有其独特之处。哥窑瓷器如此名贵,那么哥窑瓷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哥窑瓷器以炉、瓶、洗、盘、碗等仿古式样为主,其最显着的特征是大开片中套小裂纹,即所谓的“金丝铁线”。哥窑瓷器的釉属于无光釉,釉层极厚,有的地方厚到了与胎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哥窑瓷器的胎体多为紫黑色、铁黑色或黄棕色,说明胎料中含有较多的铁质和其他金属杂质,因此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作为一种变废为奇的名贵瓷器,从明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仿哥窑瓷器,到了清代发展到了顶峰,其逼真程度往往令人难以分辨真假。
哥窑瓷器特点
第一,瓷釉。哥窑瓷器上的釉属于无光釉,釉质非常厚,光泽莹润犹如酥油一般,手感细腻。颜色丰富多彩,有灰黄、灰青、米黄、粉青、月白、油灰等多种种瓷釉彩。
第二,开裂。哥窑瓷器的一个非常独特而且重要的特征就是瓷器的釉面开裂,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釉面开裂现象。釉面开裂本来是瓷器烧制的一个比较大的缺陷,但是后来人们掌握了釉面开裂的规律,认为那是一种美,并且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有意让其开裂。裂纹有的浅而黄被称为“金丝”,有的深而黑,则被称为“铁线”,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之说由此而来。哥窑瓷器的釉面开裂现象致使瓷器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裂纹,虽然釉面有开裂现象,但是对釉面没有其他的影响,釉面光泽仍显莹润,手感也非常细腻。
第三,气泡。哥窑瓷器表面所上的釉比寻常的瓷器厚,最厚的地方甚至能赶上瓷器胎质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瓷釉之中会产生气泡,像露珠一般若隐若现,这时候釉质不是显得很莹澈,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聚沫攒珠”。这是哥窑瓷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传统鉴别方法必不可少的一环。
第四,胎质。烧制哥窑瓷器的土含铁量非常高,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土质中所含的铁会还原,所以哥窑瓷器的胎质都是呈紫黑的铁色。在上釉时口部釉质较薄,底部一般是不用上釉的,所以没有上釉的瓷器的底部会显现胎质本来的颜色,即铁黑色,通常被称为“铁足”。而瓷器口釉质较薄胎质的颜色相对会比较淡,呈现紫黑色,所以被称为“紫口”。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之说由此而来,这也是鉴别哥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的名窑。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国际拍卖市场上,近两年每出现一件,一般成交价都在上百万美元。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哥窑瓷器,95%以上都是现代仿品。哥窑瓷器现存世量稀少,在市面上非常珍贵,造假者甚多,藏家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
Ⅷ 宋代哥窑传世绝品鉴定法则是什么
一、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二、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三、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四、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
可惜的是,在许多介绍哥窑的着作中却很少提到这个“攒珠”且“聚球”的特征。而这个特征又是历来仿哥器无法做到的,着名的雍乾时期最能乱真的仿哥制品,能做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却无法做到“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宋代古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Ⅸ 怎样鉴别宋代哥窑瓷器的真假
目前看到的哥釉都是仿哥窑的瓷器,真品宋朝的哥窑没有流传下来,高古哥窑都是传世哥窑,实际上人们说的哥窑都是传世哥窑,传世哥窑仅存于各大博物馆,我们现在见到的都是仿哥釉瓷器,所以不存在鉴别宋朝哥窑瓷器的问题,只不过是鉴别仿哥釉瓷器与宋朝哥釉瓷器的相差程度。谢谢
Ⅹ 专家如何鉴别一件瓷器是宋代哥窑的
您的问题,鉴别一件瓷器是宋代哥窑,具体是不是真品,补充图片或者链接看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