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说怎样叙述故事的答题技巧
常见设问方式:
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
高考题型示例:
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以赵仲的雅盗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情节起伏,悬念迭起。结尾赵仲的逃脱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
3.作品是怎样叙述路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4、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二.答题常见几个方面总结。
1.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 叙述人称及视角:
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
3.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4.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采用寓言的形式。
② 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记叙文 的六大要素,记叙文一般为写人或写事结合,有六大要素,分别是: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结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首先要知道记叙文的六大要素,记叙文一般为写人或写事结合,有六大要素,分别是: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结尾
二、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了解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同时看看记叙文的线索是什么,理解材料和中心的的关系:并列、承接、顺承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四、描写:
1、从角度看:正面还是侧面描写,虚的还是实得,动的还是静的,明的还是暗的,点面描写,远近描写,俯仰描写
2、从表现上看:是渲染还是白描
3、从情节上看:细节描写
五、抒情:
直抒还是间抒,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人事抒情,情景抒情
六、记叙文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双关,反复……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 答题时一般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2、排比、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3、对比、夸张:强调了……或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记叙文的表现方式:对比,象征
记叙文的艺术手法(写作特色):借景抒情,烘托
七、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适用于所有 文章 )
如果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段落的第一句: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段落的总扩句
如果这句话出现在中间:承上启下, 总结 上文,引领下文
如果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段落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全段),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2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 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揣摩中心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整体,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感所悟,他们往往就凝神结思,就会注重整个作品的谋篇布局,使之浑然天成,因此考生看到选文,整体感知非常重要,把文章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段与段之间的条理关系疏通清楚,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字词句或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需要的是通读全文一遍,因为现在的阅读题越来越重视联系全文的主旨,没有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很难解答试题。在阅读时考生要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主观能动性,边读边想。这是根据文体的行文特点来决定,看标题和开头很快就能辨别是什么体裁。头脑中迅速调出相关的文体知识,按文体的规律边读边边想。阅读记叙文时考生需要想到以下几点:
1.记叙文的线索是全文的主线。因此找寻记叙文的线索,一定注意研读文章的标题,有时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是线索,抓住了线索便能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2.记叙文的顺序,是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精心安排。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顺序,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常见的记叙文的顺序有倒序、插叙、补叙等。
第二步:速读全文,找出文中的金钥匙——“关键字词”
关键字词是作者有意留在文中的瑰宝,是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依据,也是考生打开阅读题宝库的金钥匙。理解文章的整体感知仅仅是对文章的初步了解,要想准确把握文意,还得再次速读一遍,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和表现作者情感的 句子 ,中考的阅读题许多都会联系到文章的主旨,这些句子可以说是答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堪称点睛之笔,它能深化文章的主题。一般来说,画龙点睛句就是文章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句子一般都会在文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出现,因此考生要多注意龙头首段和凤尾末段关键句。
其次,文中的优美的语句,堪称作者独具匠心之作。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文章的语言总是“浓妆淡抹总相宜”。因此文中优美的语句是文章的亮点,也是中考命题者设题的考点,考生在速读过程中,要留意这些画龙点睛的优美语句。
3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的方法
一、理清记叙顺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二、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2、作用: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3、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不用考虑结构上的);——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
4、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为(与)上(下)文的——作铺垫(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结构方面]。
5、段落的作用
基本题型: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两者必写):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结构上的作用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来灵活确定。
4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的技巧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a、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
b、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记叙特点:
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3).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人称:
1).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③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格式
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格式。
1.问题:
①根据语境,请你说说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含义;
②根据上下文,请你说说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2.答题技巧
①解释词语,最重要的是说出词语的语境义,因此整个句子的意思要先看懂,这方面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②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你的任务是让一个深奥的句子变得浅显明白。答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给出你的准确理解。有些句子之所以深奥,是因为句中某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了这些词语,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③语言总是暗含感情的,因此答完含义后,最好在后面加一点揭示其中感情的内容。
3.答题格式
①某词是……意思;在句中表示……意思。
②该句的含义是……,表达了作者……感情。
1.问题:文章是按照什么线索写的,作用是什么?
2.线索:
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
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答题格式:文章以……线索,中间写了……,表达了……,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④ 记叙文答题技巧,要比较全面的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
3.找主题句? (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26、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
⑤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最基本的是要通过阅读把文章想表达的意思理解透彻,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或整篇文章,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有些可以直接用原文作答、有些需要经过你处理之后用自己的话作答等等。
要做好阅读理解,首先要提高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整理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放方面。我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激发右脑潜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等的飞跃。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10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阅读较弱的朋友,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的速读记忆,对阅读几理解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⑥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记叙文是初中语文常考的一种文体,那么初中生在答记叙文时有什么答题技巧呢?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以上就是我为初中生总结的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⑦ 记叙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记叙文是初中语文阅读常考的一种文体,下面整理了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拟人: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3.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
4.夸张:更好地突出了事物的特征,给人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