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强迫症的表现及自我治疗的方法
强迫症的表现及自我治疗的方法
如今的社会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很多人因此患上强迫症。强迫症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暴躁的情绪。我们要如何解决墙皮症状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强迫症以及自我治疗的方法。
强迫症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 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①强迫观念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 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新得病的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健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
一:呼吸法呼吸法是一种快速的放强迫症松法,且可应用于让你感到焦虑和愤怒的几乎所有情境。其方法是通过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这意味着你会用全肺呼吸。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保持缓慢的呼吸。屏住呼吸2~3秒钟后,缓慢,均匀地将气从鼻子完全呼出,呼气时,让你的双肩和下颚下垂,使你的双手和双臂感到放松。
二:渐进性肌肉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要求对全身肌肉进行放松。进性肌肉放松的程序是:足部:把脚趾向后伸,收紧足部的肌肉,然后放松;腿部:伸直你的双腿,跷起脚趾指向你的脸,然后放松,弯起你的腿;腹部:向里向上收紧腹部肌肉,然后放松;肩与脖子:尽可能耸起你的双肩,头部向后压,放松;手臂部:伸出双臂,双手,放松,弯起手臂。重复;脸部:紧张前客和脸颊。皱起前额,皱起眉头,咬紧东关,放松;全身:紧张全身肌肉。
保持全身紧张几分钟。然后放松。重复做完后,若仍感到紧张,可以重复一次。如果是仅一部分身体还感到紧张,可重复此部分的练习。当你完成这一练习,且感到放松时,应休息一小会儿时间,放松你的心理。可想象一些让你最感舒适,宁静的情景。此时要注意呼吸,节奏缓慢,从鼻子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出来。持续1到2分钟后,睁开双眼。起身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结语: 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的人患上强迫症的几率是常人的数倍,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缺点及时的改正,保持一颗正常的心态面对事和物。
;② 强迫症是如何诊断的
当“洁癖”,“手机强迫症”,“晚睡强迫症”这些症状如同感冒一般飞入寻常百姓生活中时,想必大家对强迫症都不会再陌生,而强迫症状也已经以各种方式泛化到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很多人总会问起,我这样到底属不属于强迫症?那么到底是不是出现强迫症状就算强迫症,强迫症是如何诊断的,它又是否会被遗传呢?
对于我们来说,熬夜似乎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还有很多人说,似乎不够夜深的话他就会睡不着觉,总之身体都在不由自主地等着一个钟点,确认已经劳累到不行了,两点三点不止了,才会恋恋不舍地进入梦乡。很多熬夜者都有这样一种认知:早睡觉是浪费生命,好好的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很多该做的事实际上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夜猫子心态,但同时也是一种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但是不是出现强迫症状就代表着患上强迫症呢?王医生告诉我们,要判断是不是真的患强迫症,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通过检查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才能确诊。就算是患者通过一些强迫症自测表也并不能最终确诊,顶多只能通过测评结果了解是不是有强迫倾向,而有强迫倾向的人其实未必都会患强迫症。因此,大家不需要因为偶尔会出现强迫症状而惶恐。如果持续出现强迫症状,患者开始感觉到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强迫症是否属于精神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医学上强迫症是被定义为精神疾病的。但这类精神疾病并非传统意义上大家所想的“精神病”。民间的精神疾病一般是指重型的精神疾病,但在医学上,无论是心理障碍还是重型精神疾病通通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强迫症真正的定义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也就是说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虽然精神疾病的范畴,但患者大脑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在精神疾病中属于轻型精神疾病。因此,患者没有必要听到是“精神疾病”就惶恐不安,事实上这只是医学上的一种定义。
作为一种轻型的精神疾病,强迫症的治疗是应该偏重于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呢?王医生告诉我们,强迫症的治疗一般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互配合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目前用于治疗强迫症的还是抑郁药中对5-HT有强作用的药物,包括百优解、赛乐特、氯丙咪嗪等。而心理治疗,则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等来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逐步减少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并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那么强迫症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呢?王相兰医生解释,强迫症发病是有一定的人格基础的,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追求完美,注重细节,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酷爱清洁等。强迫症患者中,大约80%的患者都有强迫性人格。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强迫症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王医生强调,这里所说的“遗传”不仅仅指生物学上的遗传,有些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有强迫性人格的家庭,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会比较严格,这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父母的强迫型人格有可能会间接地“遗传”给孩子。
总的来说,强迫性人格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先天的因素没有办法改变,但后天的因素是父母通过转变教育方式可以改变的,因此,那些有强迫倾向的父母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尽量避免过分严格和刻板教育方式,从小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以避免强迫性人格以家庭教育的方式“遗传”给孩子。
强迫检查,比如患者常常反复检查已经做好的事情,不受控制的反复检查,比如检查已经写好的文稿,已经做好的账单等。
强迫计数,表现为不受控制的反复数电线杆,台阶等,患者感觉到这样非常痛苦,但是自己却无法解脱,没有办法停止下来。强迫仪式动作,比如睡觉以前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脱掉衣服鞋子等,一旦是出现了差错就要穿好重新脱。虽然知道这样不好,自己却无法控制。
强迫恐惧
比如患者因为害怕自己在某种场合会发生强迫行为,所以逃避出现在这种场合,这就是强迫恐惧。
强迫情绪
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强迫情绪,比如害怕自己会发疯,做出一些不利于别人的事情,所以产生恐惧情绪,这种恐惧情绪不同于恐惧症患者的恐惧,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往往有特殊的物体或者是恐惧情境。
强迫观念
强迫对立思维,脑海中经常会出现两种对立的词句或者是概念,患者自己感到苦恼与紧张。
强迫穷思竭虑,明明知道对某些现象或者是生活中的细节反复思考没有意义却无法控制自己。
强迫回忆,明明知道反复回忆自己做过的错事没有什么意义,却无法控制自己。
强迫联想,明明知道自己想一些无法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却无法控制自己,非常痛苦,自己无法解脱。
虽然强迫症的严重程度会不断加深,但是只要我们及时进行治疗,还是能够痊愈的。那,到底该怎么治疗呢?
第一、如果你没有非常肯定自己是否有强迫症,建议你还是到医院进行就诊比较好,不要因为怕别人取笑而不治疗,现代人谁没有心理问题呢?只是表现不同而已。要想及早治愈,我们须如实告诉医生实情,然后根据医生的指导配合治疗。
第二、强迫症的发作就是会强迫我们去做、去想一些不该的事情,因此当自己发作时,应该保持清醒,不要和自己的强迫思维进行斗争,我很肯定我们自己肯定是输的一方。这时候,建议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第三、网上有一种收森田疗法,听说有一部分反映感觉有点用处,好像自己能够逐步做到不管强迫思维,让强迫思维与我们同在,带着强迫思维去生活,自己就会发现强迫思维会慢慢消失。
第四、改变自己的陋习,不要总是胡思乱想,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让自己快乐起来。
很多人在上班前会反复锁门,看到一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事情就抑制不住自己想要去纠正,这些都属于强迫症的反应,患者自己也会比较痛苦,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这种病症的病因虽然一直都没有定论,但是从临床病例上来看是和患者的遗传因素、自身性格、内分泌情况等有关系的!
如果您发现自己总是无意识的反复做同一件事,如洗手、手术房屋、锁门甚至是有自杀冲动的症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纠正了,这种情况比较严重,患者有可能还会出现精神分裂等病症,建议患者到精神科进行详细检查,然后接受药物控制病情恶化,还需要和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治疗!
目前,治疗强迫症患者主要还是进行心理治疗,一般选择越有经验的医生其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放松精神,缓解压力,慢慢改善强迫症的反应,并且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但是药物不要吃过多,这类精神病类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精神病包括强迫症吧?虽然精神病包括强迫症,但是也有可能会同时存在多种精神类病症,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如果患者并没有配合治疗的话,只会导致这些病情的不断恶化,甚至患者会因为失去信心而出现轻生的思想!
③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的诊断方法:
一是可以去医院做心里检查确诊,二是可以对照强迫症症状自查,自查的方法如下:可以做一个《SCL-90症状自评量表》,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强迫症,量表是有信度和效度的,测量的结果是可信的,量表网上有下载的。也可以对照一下强迫症的症状,如果有下面的症状,同时有三个月以上,才可能是有强迫症。
强迫症的症状:
(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④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强迫思维的定义:
(1)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着的焦虑或痛苦烦恼。
(2)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3)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外界强加的。
强迫动作的定义:
(1)患者感到为了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按照应该僵硬执行的规则而不得不进行的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次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默默地重复字词);
(2)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痛苦烦恼或为了预防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景而进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作用,或者实际上是明显的过分。
在病程中的某一时,患者自己曾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产生了明显的痛苦烦恼,有时是费时的(一天花费1小时以上)或明显地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职业(或学生)功能、或平常的社交活动或关系。
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药物(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诊断标准仅作为参考,如需更为准确的诊断最好到医院或心理诊所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诊疗。
⑤ 强迫症怎么治疗以及强迫症的诊断方法
多数人会认为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表现都比较的荒唐、可笑,这些表现常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有些人会有晚睡强迫症的烦恼,究竟如何改掉晚睡强迫症呢?本文今天就从强迫症怎么治疗以及强迫症的诊断方法进行讲解。
在日常的生活中,正常人不时也会有一些强迫的行为表现,但若是长期的处于这种强迫状态会让人们受到很大的痛苦,下面就告诉大家强迫症怎么治疗。
得了强迫症应该怎么办
1、强调正面观点,减轻负面看法
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
2、将成功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
因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于你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帮助你建立信心。
记录这些事情可以帮助你在强迫的症状严重时“换档,训练自己可以记得过去做过什么。当成功的经验越多时,那么自己就可以受到越多的鼓励。
只记录成功的经验,而不纪录失败的经验。你必须学习自己支持自己,给自己一些鼓励,这对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
3、完美型的人不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计划上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
4、放松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有时候遇到明明知道不会发生的事,还总要去担心,还要不停的想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自己陷进去,多找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全身心地投入到喜欢的事情时, 心理 会莫名其妙,烦躁不安的心理就会从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比如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
为什么人们会患上强迫症
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
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
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
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
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晚睡强迫症跟什么有关
一、对白天生活的无声抗议
晚睡族往往是白天劳累了一天,压力很大,到了晚上需要依靠亢奋去除心理上的疲惫才能入睡。这类人多会沉溺在网络上,观看网络 视频 、泡论坛、聊天、流连夜店,或是在快节奏的强劲音乐中疏散压力。
二、对睡眠的认识形成了习惯性误区
强迫性晚睡与失眠有本质区别。失眠是想睡睡不着,强迫性晚睡则是逼着自己保持清醒。
三、是强迫性晚睡者并非被生理逼迫而是一种心理需要
做事情一定要等到夜深人静时,比如收拾房间、看杂志、写文章等。
如何改掉晚睡强迫症
1、抛开强迫症,跟自己对话
到了夜晚,明明应该上床睡觉时,你的大脑却通知你说:不能睡,你应该……这时候,你要判断一下:哦,这是我的强迫性思考!
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因为我患上了“晚睡强迫症!你可以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这样的话,能让你对强迫症带来的强迫思想和行为增加一些抵抗力。
但要记得,强迫症是你脑部的问题,绝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你需要长达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努力认识和面对它。
2、主动出击,对抗强迫症
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症状上转移开,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不睡,例如喝一杯热牛奶,洗一个热水澡,点一些助眠的香熏,任何能帮助你睡觉的事情都可以。
当大脑再次提醒你说,现在不能睡时,不要陷入习惯性的思考,必须告诉自己:“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我必须做其他的事。你可以决定“不要对强迫思考做出反应,你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强迫症的奴隶!
3、贬低、轻视,最终告别强迫症
当你完成了前面的步骤,你会发现,你已经接纳了自己的强迫症,接下来,你要做的是贬低它轻视它,才能最终告别它。
当“不该睡的信息再次来袭时,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你将知道:“那是我可笑的强迫想法,那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我的脑部障碍,不必注意它。
坚持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你会慢慢发现,自己能稍微早一点上床睡觉了。如此坚持下去你会渐渐恢复正常的睡眠时间。
自我催眠是一种简单易行又安全的心理自救方式,不妨尝试一下,即便你不是晚睡强迫症。这种自我催眠也能帮助你戒除一些坏习惯。它会帮助你催生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时间慢慢巩固效果。
4、放松
这种放松在任何环境下都可完成,比如在办公室小憩或者在回家的地铁上,清空头脑,尽可能排除心里的主观意识,才能接收自己向自己发送的指令。
5、发送指令
和自己默念的指令必须清晰准确,如:我今晚要在11点睡觉,绝对不拖延。要注意的是,指令需要发送21次。
因为在心理学范畴,这个次数是最有效的记录频度。自我指令一定要积极和诚恳,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抱着游戏的心态。
如何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
1、症状的评估
症状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二是对患病的个体做症状的评估。
包括症状特点、临床相、轻重程度、发作时是否有相应的背景因素、持续时间及是否伴有焦虑的情绪反应等等。
2、人格特点的评估
在相同的社会因素条件下,只有少部分人会发生强迫症,可见与特殊的人格基础有关系,对患者人格特点进行认真的评估,挖掘其人格的弱点,对治疗和护理有很大的帮助。
3、家庭教育方式的评估
强迫症的发生与患者幼年时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患者成人后的行为模式都不无关系,对这些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大多数学者认为,刻板的、教条的、严厉的不良教育方式,过分苛求自己,追求完美,过分的约束和不宽容都是强迫症发生的因素。
4、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
来自工作、家庭、经济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良刺激均可构成个人心理上的冲突,难以解决的困境和来自生理上的不适均可诱发强迫症,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评估,可明确诱发因素,帮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
强迫症该如何诊断呢
一、强迫症的诊断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强迫症的诊断方法。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强迫症的诊断还要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正常人的强迫表现区别于强迫症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出现时间短暂,断断续续,有时候出现而有时候没有。
2、正常人出现一些强迫现象表现比较轻松,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3、没有“反强迫心理,即从思想上主动的克制那些强迫的内容。
4、当事人做出一些强迫的行为并不感觉痛苦,也没有治疗的愿望。
结语: 看到这里,我希望大家通过上文的阅读可以对如何改掉晚睡强迫症有一些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强迫症的诊断也能够多一些了解,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对强迫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