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接种10u1无细菌生长是什么意思
血培养仪器报阳性, 培养却不见细菌;血培养仪器报阳性,涂片培养见细菌,却不是菌血症,您见过吗?
案例一:
血培养仪器上同一时间43个标本同时报阳性,经过逐个查看发现:这43个血培养瓶报阳的时间段不同,生长曲线平缓,曲线上报阳性点有凸起,凸起矮且短,曲线过凸起点回到原来水平,无明显对数生长期波峰现象,如图1示,出现大量曲线大致相同的情况,首先考虑是系统误差引起,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呢?温度?电源不稳定?查看室温是18度,符合血培养仪器室温要求范围(15-25度),难道是电源?从夜班同事那里得知昨晚有短暂断电情况,心中更加确定是假阳性,但为了结果准确性,我选择对标本进行盲转,我特地选20个生长曲线凸起较高的培养瓶进行盲转,按要求及时转种至血琼脂、巧克力琼脂、麦康凯琼脂,将血琼脂、巧克力琼脂、麦康凯琼脂置5%CO2培养箱进行培养。同时对这20个阳性瓶血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均未发现细菌。培养24 h后、48h后观察均未有细菌生长,经过逐一排查最终确定为电源不稳定引起的假阳性,结果报告为阴性。
图一
案例二:
血培养仪器上有一个血培养瓶报阳性,生长曲线出现明显波峰,如图二示。按要求对阳性血培养瓶进行转种培养,同时涂片染色镜检,但均未找到细菌,转种培养24h,48h,均未有细菌生长,这又是为什么呢?有明显对数生长期波峰现象,却找不到细菌?带着疑惑我迅速查阅该病人的其他检查及病历,发现其血常规结果WBC:329.41×109/L RBC:2.41×1012/L,HBG:74g/L,PLT:60×109/L,临床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来是WBC数太高,细胞呼吸代谢产生大量的CO2,而我们科室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 120培养仪检测原理正是与CO2产量有很大关联,BACT/ALERT 3D 120系统采用自动搜集整理和监测系统,其血培养瓶底部有特殊的CO2感应器 ,有半渗透性薄膜将培养基与感应器隔离 。系统则利用细菌生长产生的代谢产物 CO2 渗透至感应器 ,pH 改变使其颜色改变的原理进行连续检测,本案例是血液中大量WBC呼吸代谢产生CO2过多导致仪器报阳性反应,可见血培养仪器报阳性反应同时出现明显波峰曲线的情况不一定就是菌血症。
图二
案例三:
血培养仪器上有一个血瓶报阳性,生长曲线在培养约72h时出现明显波峰,如图三示,该血培养瓶涂片染色镜检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培养24h后血平板上见圆形凸起、湿润、黄色菌落,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为藤黄微球菌,该菌分布于空气、土壤、水及动植物体表,是条件致病菌,疑为污染菌,在郭健莲研究[1]中提到病原菌组阳性报警时间为(13.86±8.19)h,污染组的报阳时间(40.72 ±20.96)h,该细菌报阳性时间约为培养72h,可见污染的可能性大,联系临床了解到这位患者是脑出血病人,未有发热,寒战的情况,患者各项感染指标均未异常,医生不排除污染的可能性,重新抽双侧双瓶再次进行培养,7天后无细菌真菌生长,涂片染色镜检均未找到细菌、真菌。
图三
总结: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明确病原菌对临床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在朱成宾[2]研究中发现在3610份血培养标本中,发现7例假阳性,占1.7%,因此对血培养阳性报告必须谨慎,对真假阳性应加以鉴别。导致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有①血培养仪器环境的改变,实验室温度变化较大,仪器电压不稳定时,会造成血培养生长曲线的变化而导致仪器报阳性反应。②血液异常成分大量增多,见于白血病异常WBC数量大量升高,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细胞升高,严重感染者WBC大量升高等引起的新陈代谢旺盛,释放出大量CO2,导致仪器报阳性反应,在李超[3]研究的26例假阳性结果各种疾病的分布中,白血病占42.31%,恶性肿瘤占11.54%,严重感染占15.38%。③血培养污染,在吴增斌[4]研究中发现血培养假阳性的根本原因是血培养的污染,中心静脉导管和血管植入物的普遍应用使血培养的污染更为常态,同时标本不规范采集也是常见原因,见于采血量过多导致血瓶内白细胞富集,成人瓶采血量超过10ml,儿童瓶采血量超过4ml,采血消毒时间短,皮肤表面细菌污染血液,导致仪器报阳性反应。④其他特殊病人,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液中含有大量酸式盐超出培养液中预置缓冲系统的缓冲能力,从而使瓶内液体的PH值发生变化,导致假阳性。
结语:
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将会导致滥用抗生素,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因此辨别真假血培养阳性应引起重视,如何保证血培养质量辨别假阳性瓶呢?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有以下几点:①保持血培养环境稳定,实验室温度相对恒定,室温保持在15-25℃,仪器电压维持稳定,实验室应配置稳压电源,避免连接大功率的电器。②仪器报阳性反应的血培养瓶首先观察瓶底颜色和生长曲线以及仪器报阳性的时间,同时要转种,涂片染色镜检找细菌。这5方面相结合分析,如瓶底颜色变黄,生长曲线有对数生长期明显波峰提示有细菌生长,报警时间为(13.86±8.19)h疑为致病菌,报警时间在(40.72 ±20.96)h疑为污染菌,对鉴定疑为污染菌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是否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符,必要时重新抽血复查鉴别污染菌 ,如瓶底颜色不变,生长曲线上连续监测点有缺失或不规则波动见于仪器断电电流不稳定。③规范血液标本无菌采集,确定采集部位用70%的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至少30秒,培养瓶的瓶盖用70%的酒精消毒,接种前干燥1分钟④合理应用血培养:不符合血培养指征时不抽血培养,对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针对性做血培养,以提高血培养的阳性预测值,降低因污染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患者医疗开支。
血培养阳性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目前还没有金标准,控制好各个环节的质量,严格审核好每一项检验结果,注重实验室与临床密切沟通,检验结果与患者症状相结合是有效的鉴别方法。练就火眼金睛,发准确的检验报告,为临床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⑵ 有关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糖球菌等有关医疗监测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啊
检测原理:
大肠菌群是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2.仪器设备与器具:
2.1 恒温培养箱:36±1℃。
2.2 1000ml三角烧瓶、1ml、10ml移液管。
2.3 接种针。
2.4 显微镜。
2.5 超净工作台。
2.6 玻片、酒精灯、洗耳球、试管架。
2.7 天平:感量0.01g。
2.8 灭菌釜。
2.9 培养皿(直径为90mm)、试管,经121℃、30分钟灭菌。
2.10试管夹、酒精灯、秒表、载玻片 3.培养基及试剂:
3.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照制造厂家使用说明进行配制,灭菌。
3.2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 按照制造厂家使用说明进行配制,灭菌。
3.3 乳糖发酵管: 按照制造厂家使用说明进行配制,灭菌。
3.4 革兰氏染色液。
3.4.1 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 1g
95%乙醇 20ml
1%草酸铵水溶液 80ml
将结晶紫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3.4.2 革兰氏碘液:
碘 1g
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 ml。
3.4.3 沙黄复染液:
沙黄 0.25g
95%乙醇 10ml
蒸馏水 9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3.5 生理盐水。
4.检验程序:
检样
↓
稀释
↓
乳糖胆盐发酵管,36±1℃,24±2hr
↓ ↓
不产气 产气
↓ ↓
大肠菌群阴性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36±1℃,24±2hr
↓
报告 ↓ ↓
革兰氏染色 乳糖发酵管,36±1℃,24±2hr
↓
↓ ↓ ↓ ↓
G+ G-,无芽孢杆菌 产气 不产气
↓ ↓
大肠菌群阴性 大肠菌群阴性
↓ ↓ ↓
报告 大肠菌群阳性 报告
5.测定方法:
5.1 检样稀释:
5.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25g)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塑料烧杯中,经充分振摇成1:10均匀稀释液。
5.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 试管中,振摇成1:100稀释液。
5.1.3 重复5.1.2的操作,使成1:1000稀释液。
5.2乳糖胆盐发酵试验: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二个稀释度,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然后置于36±1 ℃培
养箱内,培养24±2hr,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
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5.3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接种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24hr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
5.4证实试验: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于36±1℃温箱内培养24±2hr,观察产气情况。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5.5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据报导,在正常人群中的带菌率可达30%~80%,其中皮肤带菌率为8~22%,鼻腔和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带菌率在40~50%以上,因此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经工作人员的手和上呼吸道而污染食品。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故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在上述这些国家中,每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有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惨重,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导,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
我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以国家标准GB.4789-10-84及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0172-92作为依据。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须时5天左右,既费时又费力,并造成货物积压,也影响货物的及时出运,并使货主的仓储成本提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多年来很多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都在探索和寻找一些准确性高,并快速的检测方法,最近我们分别从美国3M公司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获得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其名称为:
① Petrifilm RSA. Count Plate(由美国3M公司研制生产),是一种薄膜型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平板。
② Baird-parker + RPF Agar.(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研制生产的用Baird-Parker琼脂加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计数平板)。
原理:Petrifilm. RSA. 测试薄膜是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黄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片,此培养基中含有经修正的Barid-Parker,营养成分加上以冷水可溶解的胶质。第二部分是一种耐热核酸酶(TNase)反应片,含有DNA及甲苯胺兰 ( Toluidine Blue - O )及四唑指示剂 (Tetraeolium)。此指示剂有助于菌落的计数及确定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的存在。
耐热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cas Dnase)为产毒金葡菌之典型特征,此酶非常耐热,在100℃加热30min,不易丧失活性,在130℃之下,其D值为16.6min,此酶之分子量为16800,等电点PH为9.6,耐热去氧核糖酸与检测血浆凝固酶相似,是一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Petrifilm. RSA 检测片上,耐热DNA酶反应看起来,呈粉红色环带包围着一个红色或兰色的菌落。
Petrifilm.RSA检测片,必须与Peyrifilm耐热核酸酶反应片一起使用,单独使用将不会显示菌落,因为具有辅助计数菌落的指示剂是在反应片上,而不是在Petrifilm.RSA检测片上。
Baird-parker + RPF agar,这一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以氯化锂代替亚碲酸钾,使菌落颜色呈黑色,RPF补充有兔血浆和牛纤维蛋白原,以便检测凝固酶活力,胰酶可以抑制全部或部分围绕凝固酶阳性菌落周围沉淀晕环纤维蛋白的溶解,因此凡存在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在培养基中呈现有晕环的黑色菌落,即可确认,并作计数。
实验实施
材料和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以下3种试剂:
1. 美国3M公司提供的Petrifilm. Rapid. S. aureus Count Plate.
2.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Baird-Parker + RPF agar .
3. 实验室自配Baird-Park琼脂(英国Oxoid)及新鲜兔血浆。
菌种来自美国菌种保存中心(America TyP Culture Collection)。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0株菌株,其菌号分别为:
ATCC 27661 ATCC 27664 ATCC 13565 ATCC 51704
ATCC(K) 12600 ATCC(R) 65389 ATCC 25923 ATCC 29213
ATCC 8095 ATCC 12598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5株,其菌号分别为:
ATCC 51813 (大肠杆菌)、ATCC 624 (无乳链球菌)、ATCC 51816 (阴沟肠杆菌)、ATCC 6051 (枯草杆菌)、ATCC 49214 (肠炎沙门氏菌)、自然食品检样,任意购自市场。
本次实验是以同一测试样品经均质并通过无菌生理盐水作10倍递增稀释后取1至2个稀释度同时接种上述三种培养基作平行实验,在取得最终结果后相互进行比对。
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接种方法是按生产商所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另外Baird-Parker Agar 培养基是按SN0172-92标准进行操作。
A、 本次实验共测试已知标准菌种共15株,其中葡萄球菌10株,其他菌种5株(包括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和无乳链球菌)。
B、 测试自然食品检样共101只(其中包括肉11只、肉类14只、水产品17只、牛奶25只、蔬菜22只、豆制品12只)。
结果:
A、 被检菌种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三种培养基上都能检出生长情况良好,同一稀释度的菌液,除个别菌株外在3种培养基计数检测结果基本都在一个数量级上,无显着差异。而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在三种培养基上全部不能生长。
B、 自然食品检样共接种101只,每一检样同一稀释浓度分别同时种三种培养基,最终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只,占全部检样的44.5%,其中Petrifilm RSA 检出阳性结果为42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93.3%,Baird-Parker+RPF Agar. 检出阳性结果26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57.7%。Baird-Parker. Agar 检出阳性结果32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71.1%。
讨论
1. 用15株标准菌在3种培养基中的检测,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同一浓度接种,结果生长良好,其最终计数基本一致,定位在同一数量级,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上述三种培养基全部不长,说明上述三种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良好。
2. 以101只自然样品同一均质稀释液,同时接种三种培养基,从最终结果来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4.5%
3. 从检测程序来年,Petrifilm. RSA及Baird-Parker+RPF. Agar. 都在样品接种后28~30h观察结果,并不必再做证实试验,而如以Baird-Parker Agar检测,须在接种后48h观察平板,并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到营养肉汤中,在经18-24h后做血浆凝固酶或耐热DNA酶试验进行证实,最终计数,前后约须80h。
4. 从本次试验中观察,使用上述三种培养基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的直接计数检测,其样品接种液的含量拟控制在100个/ml以内,比较容易分清并计数,如菌量过浓,则将会影响最后的读数,因此对新送的被检样品,如在不了解污染的情况下一般必须要做2个以上的稀释度,同时分别接种,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而在Baird-Parker+RPF Agar及Baird-Parker. Agar接种时必须将1ml样液作三只平板涂布(0.3、0.3、0.4ml)这样就会造成手续繁琐试剂消耗较大,但Baird-Parker. RPF. 培养基也可以1ml样液作倾注培养,并作计数。
5.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按使用说明对Petrifilm. RSA. 及Barid-Parker+RPF. Agar,操作规定在接种24h后观察结果,此时往往由于菌落长得经较小,特征瓜不明显,但如果继续放置一夜以后金葡萄菌落特征明显,并可能会经第一天观察数量有所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6. 由于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的试用期间我们尚未获得供应商的报价,故无法测算每一样品的测试成本价格。但可以予计上述两面种快速检测培养基的耗材费用要高于常规经典方法(Baird-Parker Agar)的费用。
7.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感到使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Petrifilm. RSA Plate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利埃公司生产的Baird-Parker RPF. Agar培养基检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比目前常规检测方法时间可缩短一半。并可以明显节省大量人力。这完全符合实验室快速检测的要求,尤其是对基层较简陋的实验室条件中,更显其使用方便的优越性。
⑶ 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出现slashline是什么细菌
探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无锡市常见12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O139群霍乱弧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志贺菌、溶血性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按照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仪器说明书中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选择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常规法作为参照,同时与PCR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比对,以验证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符合性。[结果]从本试验结果来看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仪对无锡市常见12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鉴定结果与API鉴定系统鉴定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9.6%(223/224),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与API鉴定系统鉴定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7.3%(218/224)。[结论]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仪对无锡市常见11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鉴定的准确性极好,但对革兰阳性链球菌的鉴定还应结合细菌的其他生物学特性综合评定。
⑷ 梅里埃微生物鉴定仪与杜邦的微生物快速测定仪有何别
梅里埃微生物鉴定仪:
一、 系统的功能
1. 细菌鉴定:ATB系统的鉴定数据库源自于响誉全球的细菌鉴定金标准-API细菌鉴定系统,并将其20项生化反应增加到32项,这样ATB系统的鉴定范围更广,鉴定准确性更高。ATB系统的鉴定数据库有:
a.肠杆菌科细菌;
b.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c.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d.链球菌和肠球菌;
e.酵母样真菌;
f.厌氧菌等;
另外,本系统可以通过人工阅读方式鉴定棒状杆菌、弯曲菌、李斯特菌、奈瑟球菌和嗜血杆菌、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及乳酸杆菌等。鉴定的菌种在600以上。其中,肠杆菌科细菌、能快速生长的链球菌和肠球菌及厌氧菌有4小时就能出结果的快速鉴定试剂条。特别是厌氧菌鉴定试剂条,试剂条不用在厌氧环境中,而在普通的孵箱中4小时就能出结果。
2. 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不同的药敏试剂条其抗生素的种类及相应药物浓度符合NCCLS的抗生素选择和临界值判断标准。几乎所有的能在体外做药敏试验的致病菌都有其相应的药敏试剂条。
如:a.尿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
b.非尿道性肠杆菌科细菌;
c.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除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以外的非发酵菌);
d.葡萄球菌;
e.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
f.奈瑟菌和嗜血杆菌;
g.酵母样真菌;
h.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
i. 厌氧菌等,
其中,肠杆菌科的致病菌(包括尿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快速的鉴定试剂(条)和相应的药敏试验条,在培养阳性的当天就能出鉴定和药敏报告。
3. 读数器可自动阅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剂条的结果。
4. 系统可解释自动阅读和人工阅读的数据,并保存结果。
5. 随时打印样本管理资料和病人报告,并可随时查询。
6. 对储存的结果可进行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7. 药敏试验报告敏感(S)、中界度(I)和 耐药(R)结果并有专家系统进行审核。
杜邦的微生物快速测定仪:
产品综述:
BAX® System 全自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以病原微生物独特的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多重核酸检测(Multiplex PCR)结合的原理,对病原菌的多重靶标实现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扩增及检测,并针对各种食品、药品和环境样本的特点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以消除抑制并提高检测性能,从而对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做出定性和定量检测,相比传统方法具有准确、快速和标准化的优势。屡获大奖的BAX® 系统为食品、制药、第三方检测、政府监管技术部门的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同时又非常准确和标准化的食品、药品和环境样品的检测手段。
产品特点:
超过20种病原菌全自动快速检测,提供一站式采购体验,包括:产志贺毒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STEC)(包含致泻大肠筛查试剂盒及6大血清型鉴定试剂盒),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李斯特属,弧菌(副溶血、霍乱、创伤),弯曲杆菌(空肠、大肠、海鸥),克罗诺阪崎肠杆菌,霉菌和酵母等,以及不含探针和引物的开放试剂盒。
高灵敏度:检测限可达增菌后104 cfu/mL(部分检验项目可低至103 cfu/mL)。
高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双重特异性设计确保包容性(Inclusivity)和排他性(Exclusivity)≥99%,在高于AOAC International食品微生物检测指导法规要求的条件下,验证的包容性和排他性结果均高达100%,并且具有理想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高效率:高通量和高并行性,可进行1-96孔的同批次检测,多数检测上机时间为1小时,并可实现单孔检测多种目标微生物或同批次进行多个微生物项目检测。
高稳定性(Robustness)和重现性(Reprocibility):标准化流程,最大程度避免主观因素干扰和交叉污染。
无需核酸抽提即可上机检测,操作简便并减少污染风险。
专门为食品、药品和环境样本的检测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最大程度减少样品对PCR反应的抑制和干扰。
药片化试剂保质期为3年,更长的使用期,更省心的采购和库存管理流程。
预装IPC阳性质控内参,帮助正确判读阴性结果。
自动化程度极高,操作简单,标准化检测程序内设,结果自动判读,避免主观因素。
原厂试剂盒及标准检测法全部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AOAC International, AOAC Research Institute, AFNOR, NordVal etc.)和多国政府检验部门批准,获得30个以上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认可,并收入中国国标GB/T 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检测法,及行标SN/T 1869-2007 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
⑸ 快速检测生化反应的成套细菌鉴定系统有哪些
1、API板条
API板条是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一种快速微量的生化反应系统.
2、纸片法
纸片法已经列入了我们国家的国家标准,它是美国3M公司生产的产品。采用3M纸片可以鉴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沙门菌的鉴定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纸片的价格比较昂贵,因而限制了在基层单位的应用。
3、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
它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异性的生化反应底物、抗体、荧光反应底物、酶反应底物等,可使目标培养物的选择、分离、鉴定一次性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公司生产的显色培养基
(1)首先就是法国科玛嘉公司生产的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沙门菌培养基:用于鉴别包括伤寒杆菌在内的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产单核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和计数
O157:H7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O-157
大肠杆菌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鉴定和计数
ECC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的鉴定和计数
弧菌培养基:用于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和鉴别
(2)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P+RPF,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培养基,可以在24小时内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显色培养基。
(3)德国的Merk公司生产的chromocultColiformAgar培养基。大肠杆菌为墨绿色或者是大红色的菌落,沙门菌为淡绿色至蓝绿色菌落。柠檬酸杆菌和克雷伯菌为橙红色至红色菌落,其他肠道菌为无色菌落。
⑹ 龟头炎怎么治
龟头炎是龟头粘膜的炎症,是常见的男性疾病。日常生活中,龟头炎会引起诸多不适症状,虽然危害很大,但患有龟头炎也不必太紧张,只要科学施治、正规治疗便可快速痊愈。那么,那种方法治疗好呢?什么是龟头炎?包皮龟头炎的危害有哪些? 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的炎症。可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阴茎头等因素引起。分为包皮炎和龟头炎,有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两种类型,由于实际合并发作,所以临床多称为包皮龟头炎。1、危害生殖系统健康:包皮龟头炎易导致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已经输精管等器官的炎症。假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相互合并感染,对生殖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2、导致泌尿系统疾病:包皮龟头炎还易引起泌尿系统的上行感染,一般多见于膀胱炎,肾炎,肾盂肾炎等,尤其是慢性龟头炎久治不愈者最轻易导致泌尿系统疾病,急性期发病处理不当可危机生命。3、可导致性功能障碍:包皮龟头炎症期龟头部性感应神经处于敏感期,加之炎症的损伤,使得在性糊口中易早泄,长期可导致阳痿的发生。 患上龟头炎严重影响男性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患上龟头炎应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去正规的大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治疗龟头炎效果效果好、见效最快的方法是:基因芯片阻断系统。基因芯片病原体检测技术——快速精确检测 基因芯片阻断术运用国际先进的法国梅里埃公司金牌产品——基因芯片病菌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系统、DNA病菌检测设备、DPP微生物培养等全套尖端设备,能够精确的检测出病原体DNA序列,定性定量的分析出病原体种类数量,为疾病的精确分型诊治提供科学详细的数据结果。基因芯片阻断系统——针对基本,避免发作 郑州博大泌尿外科医院引进的基因芯片病原体检测技术采用世界领先的DNA免疫激活治疗方法,针对“病菌、病毒基因具有极强、极复杂的生物基因链”,通过药敏性实验,找到能破坏其复杂生物链的药物分子,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光导介入、磁能介入、微米波等国际高端男科治疗设备,迅速杀灭病原体,激活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及局部供氧,整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疾病得到全面的治疗。基因芯片阻断系统治疗生殖感染的四大突破1、定量定性检测,病毒精确分型 运用国际前沿的基因芯片病毒检测系统、DPP微生物培养全面排查,精确检测各类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避免误诊漏诊。2、快速清除病毒,疗效更有保障 根据致病菌的特点,将生物制剂、特效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处,在局部造成高浓度药离子,能够快速杀灭病毒,清除病毒产生的毒物,迅速消除病毒产生的症状,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的优点。 3、阻断基因生物链,避免再次发作 基因芯片阻断系统能有效的干扰病毒的基因表达过程,破坏病毒的生物链,导致病毒无法复制,避免了病毒的再生。另外,从病毒基因控制病毒的发展态势,有效的破坏了病毒感染途径,直接阻断和控制毒素发作和蔓延,从基本上保证了治疗痊愈后不再发作。4、恢复生理功能,全面修复免疫机制 基因强化技术激发人体免疫细胞活性能力,修复受损细胞,调节人体内环境,在应用先进技术治疗的同时,还很好的融合了中医精华,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选中草药,科学配伍,既能从整体上提升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又能从局部促使病灶痊愈,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避免病毒反复发作,实现标本兼治。【温馨提示】男科疾病大都为难于启齿的“隐疾”,要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辨别能力,一旦怀疑或发现异常,不应讳疾忌医,养痈成患,看男性疾病,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男人应该正确重视生殖健康,光明正大地到医院咨询和检查。
⑺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1 即用型纸片法
3M公司的perrifilmTM Plate系列微生物测试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由RCP Sci-entific Inc公司开发上市的Regdigel系列,除上述项目外还有检测乳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的产品 ,这两个系列的产品
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
2、PCR 技术
4 基因探针技术
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异性的生化反应底物、抗体、荧光反应
底物、酶反应底物等,可使目标培养物的选择、分离、鉴定一次
性完成。如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BP + RPF (兔血浆+纤维蛋
白原)培养基,可在24 h内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8 ] 。Merk公
司的chro2mocult Coliform Agar培养基上,大肠杆菌为墨绿色
至紫色菌落,沙门菌为淡绿色至蓝绿色菌落。柠檬酸杆菌和
克雷伯杆菌为橙红色至红色菌落, 其他肠道菌为无色菌
落[ 9 ]。
5 ATP生物发光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加
工设备洁净度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ATP生物发光分
析技术和体细胞清除技术,测量细菌ATP和体细胞ATP, 细
菌ATP的量与细菌数成正比,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
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状况或食品器具的现场卫生学检测,都能
够达到快速适时的目标[
6、 细菌直接计数法
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ry, FCM)和固相细胞
计数( solid phase cytometry, SPC)法。FCM通常以激光作为发
光源,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被荧光染
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光散射
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荧光信号的强度则代表
了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强度或其核内物质的浓度,由此可
通过仪器检测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来估计微生物的大小、
形状和数量。流式细胞计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同时对目
的菌进行定性和定量[ 18 ]。目前已经建立了细菌总数[ 19 ]、致
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 20 ]等的FCM检验方法。固相细
胞计数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对细菌进行快速检测[ 21 ]。滤过
样品后,存留的微生物在滤膜上进行荧光标记,采用激光扫描
设备自动计数。每个荧光点可直观地由通过计算机驱动的流
动台连接到ChemScan上的落射荧光显微镜来检测,尤其对于
生长缓慢的微生物,检测用时短使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平板
计数法
⑻ 求一篇环境污染造成人类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报告
2003年10月12日我市某学院的一食堂发生一起由下水
道滴漏污染餐具及食堂用具等,未及时清洗消毒引起多菌感
染的食物中毒, 144名在该食堂用餐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中
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
为多菌混合感染所致,由于诱发食物中毒的原因较特殊,其中
一些病原菌在国内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
分析、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症状
144名食物中毒病人中均有腹痛、腹泻症状,其他为恶心
123人,占85·4%;呕吐98人,占68·1%;发热(体温在38℃
左右)38人,占26·4%。腹痛多为阵发性疼痛或绞痛,部位为
上腹部和脐周,腹泻多为水样便,以黄色水样便为主,部分学
生有米泔样及洗肉水样便,腹泻最多6次,最少2次。临床诊
断为急性肠胃炎,病人经输液和抗生素治疗后1~3 d康复,无
死亡病例。
1·2 潜伏期
本次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的为2·25 h,最长为31 h,平均
潜伏期10·15 h,发病曲线有高峰无余波,符合细菌性食物中
毒发病曲线特征。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发病经过
该学院在校学生6 000多名,有教工和学生食堂5家。1
月12日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食堂,在正常情况下去那里就中
餐、晚餐的学生,据估计每天约有1 200余名学生在该食堂就
餐。由于在校学生较多,学生就餐的食堂相对固定,但具体就
餐人数难以统计,粗略估计发病当天去该食堂就中餐的约有
500余名学生,就晚餐的约有700余名。首例病人出现在当晚
5点,晚7点到次日早7点为发病高峰,次日21点后未新增病
人,其间陆续有144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等中毒症状,发病率约为12%。
2·2 现场情况
食堂的粗加工间荤、素食品未分池洗涤;餐厅和厨房未使
用防蝇设施,厨房切配区天花板、蒸饭区天花板下水管弯角、
热灶烹饪区右上方天花板处均可见从二楼下水管道处渗漏的
水滴,垃圾容器未加盖,待洗涤餐具容器杂乱堆放,引发原因
是二楼另一食堂于11日下午打扫卫生时,因下水管道堵塞捅
破了一楼食堂消毒间内上方下水道弯角,下水道中污水直接
滴入消毒间内的保洁柜、餐具和其他容器,而一楼食堂人员未
对受污染的餐具、容器予以重新清洗和消毒。
2·3 中毒餐次分析
选择不在该食堂用餐、无症状的学生142名与中毒病人配
对作相对危险度(OR)分析,确定其中毒餐次,由于中餐和晚
餐的菜肴一样,结果在该食堂吃中餐和晚餐的OR分别为
0·542(χ2=6·43,P<0·05)和2·487(χ2=7·14,P<0·01),暴
露组与非暴露组罹病率差异非常显着性,结合平均潜伏期,推
算本次食物中毒的中毒餐次应为10月12日中餐和晚餐,无明
确的致病原因食物。
3 实验室检查
3·1 标本来源
采集81名中毒学生肛拭、3份大便、1份呕吐物、10月12
日晚餐留样菜肴14份、米饭1份、其它食品2份(生咸肉、色拉
油各1份)和餐具15份,共117份样品。
3·2 检测方法及结果
检样按GB·4789 -1994[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
法[2]和文献方法[3]进行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从84份病人粪
便中检出副溶血弧菌7株,溶藻弧菌6株,威隆气单胞菌6株,
非O1群霍乱弧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2株,其中1人同时检出
溶藻弧菌和威隆气单胞菌。在14份菜肴中,笋烤排骨中检出
副溶血弧菌;炒鱼圆和清蒸鳊鱼中检出溶藻弧菌;带豆炒方
腿、油焖笋、肉末海带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韭菜茭白丝炒河
虾和青瓜炒蛋同时检出溶藻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1份米饭和
1份生咸肉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各种
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呕吐物等未检出沙门
菌、志贺菌、各种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气
单胞菌、致病性弧菌等。
3·3 食物中毒菌株鉴定
从各选择性平板上挑取的可疑菌落,分别用GNI+测试
卡,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VITEK-AMS仪(梅里埃公司生产)
上进行细菌的鉴定,其鉴定百分率(% id)在92% ~99%之
间,有8株细菌定为副溶血弧菌, 11株细菌定为溶藻弧菌, 6株
细菌定为威隆气单胞菌, 2株细菌定为非O1群霍乱弧菌、2株
细菌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7株细菌定为奇异变形杆菌。
3·4 药敏试验
用K-B法进行,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
司提供,在效期内使用。受检菌对氯霉素、丁安卡那、红霉素、
万古霉素、头孢唑啉、复达欣、先锋霉素Ⅴ、环丙沙星、氟哌酸、
强力霉素、菌必治、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均敏感,除嗜水气单胞
菌和威隆气单胞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外,其它菌株
对该两种抗生素敏感。
3·5 毒力试验
对8株副溶血弧菌, 11株溶藻弧菌, 6株威隆气单胞菌、2
株非O1群霍乱弧菌和2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小鼠急性毒性
试验,结果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肉汤培养物的小鼠,在6~7 h
内全部死亡,注射非O1群霍乱弧菌培养物的小鼠在24 h内全
部死亡;注射11株溶藻弧菌肉汤培养物的小鼠,其中3株培养
物接种的9只小鼠48 h内全部死亡,另5株培养物接种的小
鼠48 h内,每菌株有1~2只小鼠死亡,其余3株培养物接种
菌株的小鼠均未死亡; 3株注射威隆气单胞菌肉汤培养物的9
只小鼠在48 h内全部死亡,其余3株48 h内每株有1~2只
死亡; 1株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肉汤培养物的3只小鼠在48 h
内全部死亡,另1株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肉汤培养物的小鼠,在
48 h死亡2只。
3·6 Dienes现象测定
分别从菜肴、米饭、生咸肉中分离的7株奇异变形杆菌与
12例病人中检出的变形杆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来源于食物
的菌株与分离于病人的菌株产生拮抗现象,而分离于食物中
的菌株之间有明显的融合性,未发生拮抗现象,为具有同源
性。
4 讨论
本起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发病急,中毒症状重,病人与在
该食堂用过中、晚餐相关,相关危险度分别为OR=0·542和
OR=2·487,并从剩余食品中和某些原料中检出了与病人相同
的病原菌,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下水管道滴漏污染餐具,引起副溶血弧
菌、溶藻弧菌、威隆气单胞菌、非O1群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
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由于是多种病原
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复杂,从而给病因的确定以及预防、
治疗带来新的困难,而且近年来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食物中毒在本市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现场调查发现二楼下水道滴漏污染一楼食堂餐具,而食
堂工作人员未加以清洗、消毒等处理,是造成本起食物中毒的
主要原因,加上食物中毒发生在炎热的夏秋季节,食堂的卫生
状况很差,厨房内苍蝇密度较高,病原菌繁殖快,进一步增加
了食物中毒的危险性,从生食品(咸肉)中检出奇异变型杆菌
可见食品原料已受到污染,说明该食堂的污染严重程度,发生
本次食物中毒是必然的。食堂人员要以本起食物中毒为戒,
提高卫生意识,加强工作责任性,管理者应强化食堂的食品卫
生管理,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力
度,尽早发现,消除隐患,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杜绝此类事件的
发生。本起食物中毒看起来是一件偶然事件,但随着学校食
堂社会化经行,一些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为经济利益和度方便,
不遵守食品卫生等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起食物中毒病原复杂,菌种多,由此给实验室分析带来
困难。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嗜水气单
胞菌是国内外公认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单独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本市发生过多次,也曾有过多次报道,但从一起食物中毒标
本中检出6种食物中毒病原菌在国内较少见。毒力试验结果
显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
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因而可确定该4种细菌是引起本
次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奇异变形杆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
物中毒病原菌,常与食品的腐败有关,其致病性相对较弱,为
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分析其是否为同一菌型非常重要,但变形
杆菌的分型血清国内尚无供应,抗蔓延试验、交互凝集试验、
凝集吸收试验、双份血清试验等所需的检测时间较长一般不
常用,而该菌对动物试验的反应又不够典型,因此常用拮抗试
验来确定其同源性,食物中检出的7株奇异变形杆菌无拮抗
现象的结果,说明该些菌株具有同源性,因此,实验室将奇异
变形杆菌也确定为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威隆气单胞菌是
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个致病性气胞菌新种,由其引起的食物
中毒报道甚少,一般情况正常人群的肠道中很少携带该菌,从
食物中毒病人的粪便中检出该菌6株,数量不少,可确定该菌
也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之一。以前我市发生的食物中
毒中从未检出过该菌,因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今后的食
物中毒调查中应加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