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这些核算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则是结合实际来确定选择方法。
‘贰’ 怎样估算企业成本
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叁’ 三种项目成本估算方法
项目进度计划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规划,而项目成本估算则是从费用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规划。这里的费用应理解为一个抽象概念,它可以是工时、材料或人员等。
成本估算是对完成项目所需费用的估计和计划,是项目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成本控制,首先要进行成本估算。理想的是,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费用可根据历史标准估算。但对许多工业来说,由于项目和计划变化多端,把以前的活动与现实对比几乎是不可能的。费用的信息,不管是否根据历史标准,都只能将其作为一种估算。而且,在费时较长的大型项目中,还应考虑到今后几年的职工工资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今后几年原材料费用的上涨如何,经营基础以及管理费用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会不会变化等问题。所以,成本估算显然是在一个无法以高度可靠性预计的环境下进行。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使时间、费用和工作范围内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人们开发出了不少成本估算方法,以尽量得到较好的估算。这里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经验估算法
进行成本估计的人应有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这种方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方法,还称不上估算,只是一种近似的猜测。它对要求很快拿出一个大概数字的项目是可以的,但对要求详细的估算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2.因素估算法
这是比较科学的一种传统估算方法。它以过去为根据来预测未来,并利用数学知识。它的基本方法是利用规模和成本图。图上的线表示规模和成本的关系,图上的点是根据过去类似项目的资料而描绘,根据这些点描绘出的线体现了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基本关系。这里画的是直线,但也有可能是曲线。成本包括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材料、人工和运费等。这些都可以有不同的曲线。项目规模知道以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线找出成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近似数字。
这里要注意的是,找这些点要有一个“基准年度”,目的是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画在图上的点应该是经过调整的数字。例如以1980年为基准年,其他年份的数字都以1980年为准进行调整,然后才能描点划线。项目规模确定之后,从线上找出相应的点,但这个点是以1980年为基准的数字,还需要再调整到当年,才是估算出的成本数字。此外,如果项目周期较长,还应考虑到今后几年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材料涨价等因素。
做这种成本估算,前提是有过去类似项目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应在同一基础上,具有可比性。
3.WBS基础上的全面详细估算
这种方法即利用WBS方法(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分解结构),先把项目任务进行合理的细分,分到可以确认的程度,如某种材料,某种设备,某一活动单元等。然后估算每个WBS要素的费用。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或先决步骤是:
①对项目需求作出一个完整的限定。
②制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逻辑步骤。
③编制WBS表。
项目需求的完整限定应包括工作报告书、规格书以及总进度表。工作报告书是指实施项目所需的各项工作的叙述性说明,它应确认必须达到的目标。如果有资金等限制,该信息也应包括在内。规格书是对工时、设备以及材料标价的根据。它应该能使项目人员和用户了解工时、设备以及材料估价的依据。总进度表应明确项目实施的主要阶段和分界点,其中应包括长期定货、原型试验、设计评审会议以及其他任何关键的决策点。如果可能,用来指导成本估算的总进度表应含有项目开始和结束的日历时间。
一旦项目需求被勾划出来,就应制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逻辑步骤。在现代大型复杂项目中,通常是用箭头图来表明项目任务的逻辑程序,并以此作为下一步绘制CPM或PERT图以及WBS表的根据。
编制WBS表的最简单方法是依据箭头图。把箭头图上的每一项活动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再描绘分工作任务。
进度表和WBS表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成本估算了。在大型项目中,成本估算的结果最后应以下述的报告形式表述出来:
①对每个WBS要素的详细费用估算。还应有一个各项分工作、分任务的费用汇总表,以及项目和整个计划的累积报表。
②每个部门的计划工时曲线。如果部门工时曲线含有“峰”和“谷”,应考虑对进度表作若干改变,以得到工时的均衡性。
③逐月的工时费用总结。以便项目费用必须削减时,项目负责人能够利用此表和工时曲线作权衡性研究。
④逐年费用分配表。此表以WBS要素来划分,表明每年(或每季度)所需费用。此表实质上是每项活动的项目现金流量的总结。
⑤原料及支出预测,它表明供货商的供货时间、支付方式、承担义务以及支付原料的现金流量等。
采用这种方法估算成本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量较大,所以只计算本身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但这种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用这种方法作出的这些报表不仅仅是成本估算的表述,还可以用来作为项目控制的依据。最高管理层则可以用这些报表来选择和批准项目,评定项目的优先性。
以上介绍了三种成本估算的方法。
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还可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项目的主要部分进行详细估算,其他部分则按过去的经验或用因素估算法进行估算。
‘肆’ 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什么
几种成本计算的方法(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品种法。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分批法。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3、分步法。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
‘伍’ 核算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有:分步法、分类法、分批法、品种法、ABC成本法。
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类法是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成本法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
‘陆’ 项目成本估算的方法包括
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成本建模技术
2、专家判定技术
3、类比评估技术
4、Parkson法则
5、自上向下估算法
6、自下而上估算
7、盈利定价法
‘柒’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计算方法有6种,具体分为: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4、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5、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6、分类法是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7)快速估算成本的方法扩展阅读: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捌’ 成本估算的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
1.类比估算法:也叫自上而下估算法,他是使用相似项目的实际成本作为项目成本估算的根据。
2.自下而上估算法:是估计各个工作项或活动,并将单个工作项汇总成整体项目估算的一种方法,又是成为基于活动成本法(ABC法)。
3.工作分布估算法:使用项目阶段百分比来估算。
4.参数模型法:是在数学模型中应用项目特征(参数)估算项目成。
5.启发式估算:使用历史数据和统计关系来估算
6.分阶段估算:按阶段逐一估算项目(最适合高风险项目的估算技巧)
7.计算机化工具。
‘玖’ 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成本计算法、间接成本计算法、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 = 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3、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 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
1、品种法。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2、分批法。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
3、分步法。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4、分类法。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