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一致的。因世界观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二、工作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党的工作方法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一整套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主要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
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4、抓工作中心环节,统筹工作全局的方法;
5、抓典型带一般的工作方法。
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正确实现党的领导,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起了重要作用。当然,党的工作方法必须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应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推动党的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如何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说数学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或者起源于人类理智探索真理的需要,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伴随着数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更是体现数学本质的重要方面和评价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会有利于教师深刻地认识数学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来交流自己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认识和看法。
1.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因此,象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等等,都蕴含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之源是:一项工作、一个发现、一个规律、……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它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精炼的结论,而导致其诞生的那些思想方法却往往隐为内在形式,成为数学结构系统的具有潜在价值的“内河流”。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种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的活生生的教学“反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计算时的方法,再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从方法人手,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进行转化,归纳成已解决或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化归、极限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解题思路的探索中,恰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其实,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是对数学思想方法亲身体验和获得的过程,也是通过运用对其加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初读题目,有些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代替《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让学生探究整理,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方法;在梳理方法时,利用课件出示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算法等,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样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知识教学紧密地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灵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解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不仅通过解题掌握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而且由于数学解题重在解题的整个过程,所以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教师应对学生的解题活动加以指导,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而忽视对思维过程的展示,要在解题过程中揭示后续解题活动中解决类似问题的通用思想方法。因此,加强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镇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镇,而货车离乙镇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求甲、乙两镇相距多少千米?分析:由题意知,客车3小时行完全程一半,货车3小时行完全程的一半少30千米。如设甲乙两镇相距z千米,依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可得方程:多数学生都选用了这种方法。教学时不能停留在此,继续引导学生变换一种方式思考:将已知条件“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改变一种叙述方式“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3:4”,因行车时间相同,所以货车与客车所行路程比是3:4,即货车行3份,客车行了4份,货车比客车少行1份少行30千米,因此易知客车行了4份行了120千米,货车行了90千米,甲乙两镇相距240千米。这样,通过转化,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应用题也可采用整数解法,即可采用比例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答,从而巩固与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方法能变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呆板性。实际上,在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的还有诸如数形结合、化归、符号化等思想方法,恰当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创造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思路的探索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会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之前看到一本书里也是类似的案例
,书中介绍的解决方案是用系统思维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五大步骤:界定问题、构建框架、明晰关键、高效执行、检查调整。第一步:首先得对问题进行界定:我们要区分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与问题本身。但如何发现问题本质呢?这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5whys分析方法。第二步:构建框架:自上而下运用框架,需要平时积累框架。还有自下而上提炼框架,这是一个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考过程。第三步:明晰解决问题的关键:列好框架后,分析找出最关键点,合理分配利用时间和精力。第四步:立即行动,解决问题,优化方案,直至问题解决。如果有爱学习的小伙伴,想系统掌握这些方法,可以看下书和视频:《金字塔原理》、《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腾讯课堂视频课程:《五步,成为问题解决高手》
4. 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有哪几种
问题解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
5. 如何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从而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第二,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些矛盾许多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第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性,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第四,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6. 运用思想方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小学阶段最常用的化归的思想方法。利用化归法转化而得到的新问题与原问题相比较,为已解决的或较容易解决的。所以,黄秀贤王秀贤莫秀贤金秀贤化归的方向应该是化隐为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和化未知为已知。应当指出,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
7. 如何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何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是指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从全局、长远、根本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统揽全局、兼顾各方,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强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到把握全局、谋划全局、服从全局;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前瞻性。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形成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其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超越陈规、开拓进取,善于探求事物发展难题的多种解决办法和途径的能力。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入。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超越已有思维方式的局限,不迷信、不盲从,做到因时而动、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辩证思维,是指立足于客观事物的辩证性而展开的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善于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它要求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势、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显得尤为重要;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区别不同情况、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因地、因人、因时制宜,防止简单化;坚持一分为二,客观分析形势,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防止极端化;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努力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越是形势好越要看到问题、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越是困难多越要增强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和转机为绩,防止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防止片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