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缓解儿童咳嗽的推拿方法有哪些
可以通过小儿推拿来缓解,另外注意不要给小孩吃生冷的食物,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小孩闻到油烟闻到,小孩呼吸道比较敏感 ,可以用下下面的方法
1、点天突穴,位于喉咙口位置有个凹陷,叫天突穴。做的时候把中指稍微勾一点,不要直接垂直的按下去,因为垂直按下去反而会引起咳嗽,或压到气管、食管,有些小孩会呕吐,要勾着手指往下进行,做20次,具有止咳的作用;
2、揉膻中穴,具有化痰的作用。位于小孩两个乳头的正中,肺区所在的位置,用中指进行按揉,叫做揉膻中或柔膻中,具有化痰的作用;
3、具有温肺的作用,因为很多小儿的咳嗽都是因为受凉引起,背部有两个穴位叫肺俞穴,是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如果觉得找不准,就在上背部区域即可。可以站在小儿侧面,把手直接贴在小儿的皮肤表面,注意不要擦破,手法要轻柔,这样来回摩擦使皮肤产生一种热量,起到温肺的作用。
② 宝宝干咳,推荐这哪几个穴位,半小时后快速止咳
对于宝宝来说干咳是因为自己肺部出现了一些病症,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最好第一时间把他送到医院去就诊,不要耽误病情,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太低,如果延误了病情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本身很容易治愈,但是由于拖延也许就会变成重疾。
但是每一个人的身体其实不一样,尤其是对于孩子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方法,我一般都是自己使用,有时候感冒咳嗽的时候,吃一点这个就能有效的止咳。所以还是不要在孩子身上去做实验,以免达到反向的效果。
③ 如何通过推拿缓解孩子咳嗽
冬令气候严寒,小儿卫外功能差,肺感风寒之气而发生感冒、咳嗽,咳则纠缠不解,用一般止咳化痰药(指肆售中成药)无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认为这种咳嗽其本在于“肺虚”,其标在于“肺寒”(指肺中所受的风寒)。
肺虚和肺寒均可使肺的宣发(升)、肃降(降)功能失调,其气上逆而发生咳嗽,用一般的止咳化痰药,既不能收到(补益肺气)功效,也不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故无效。
注意这种咳嗽的症状表现:
1、孩子反复咳嗽而且有外感症状,比如时不时流清涕,或一不小心就受凉感冒
2、一般咳嗽无力,因为久咳必虚,咳声高亢,痰粘而黄者不适用
3、孩子脸上一般苍白或兼黄,肌肉松软,舌淡苔白或苔少
4、往往有长时间用清热药物的情况或输液过多伤及脾胃
对于有小儿推拿经验的家长可以选择下面穴位按摩治疗
组方:顺八卦、补脾、清补肺、补肾阳、清补肝、清天河、一窝风、揉肺俞、肾俞、正捏脊(早晨)
以下为部分重要穴位图,其他不会操作的穴位找;孙重三派小儿推拿微信
顺运内八卦49次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
01、补脾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大拇指桡侧,赤白肉交际处。
手法:补脾即从指尖到指根推之。(最好将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健脾胃、补血气,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一窝风:温阳,揉2分钟左右
注意是来回推(100次左右),与图例不同
注意是来回推(100次左右),与图例不同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点揉、分推、搓。
功效:止咳化痰、益气补肺、润燥通便。一般风寒外感通过点揉肺俞来宣肺止咳,如痰多,配合分推肩胛。平时此穴家长可以作为保健要穴,在晨起用手掌搓肺腧可以预防感冒咳嗽。
捏脊7-9遍
位置: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手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
④ 宝宝咳嗽中医按摩疗法是什么
如果宝贝感冒之初仅出现咳嗽症状,可喂药很困难,妈咪不妨采用中医的按摩手法来为宝贝进行辅助治疗。按摩手法可使宝贝免于吃药打针之苦,有时对消除咳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妈咪快来试试吧! 1.风热咳嗽 宝贝往往出现面红耳赤、口唇干红、咳嗽频繁、咳声尖锐、鼻流黄涕、发热有汗、舌质红、舌苔黄腻等种种表现。 按摩要点:清热解表、疏风散热、止咳化痰。 按摩方法: 直推天门穴24次; 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部位,成一条直线; 逆运太阳穴(逆时针揉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中间向后的洼陷中)20次; 揉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俞线上)50次。 2.风寒咳嗽 宝贝有明显着凉病史,表现出面色发白、寒战怕冷无汗、阵阵咳嗽、咳声重浊及痰涎清稀。白色泡沫痰可使鼻堵不通气,伴有流清水鼻涕;有的宝贝还会出现发热、口唇淡红、舌苔白。 按摩要点:疏风散寒、开腠发汗、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推坎宫50次(面部两条眉毛之上,自眉头至眉梢成一条直线); 推天门20次;推檀中胸部两个乳头的连线之中20-50次。 3.阴虚燥咳 多见于平素体弱多病或没有及时治疗的宝贝。往往咳嗽时间较长,经久不愈,咳嗽声音低微、气短息弱、精神倦怠喜卧、口唇淡白,手足心热。 按摩要点:补气养肺,敛肺止咳、补肾纳气、固本培元、增加体质。 按摩方法: 揉肺俞(食指第一指节横纹)30-50次; 推脾土50次; 顺运内八卦(顺时针揉内八卦穴,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 4.痰湿内阻 多见病久未愈的宝贝,或喜食肥甘厚味的肥胖宝贝。他们往往咳嗽频作,痰涎较多、喉中痰鸣,痰液清稀或吐泡沫样痰,伴舌质淡、舌苔白腻、食欲不振等不适。 按摩要点:健脾化湿、宣肺止咳、益脾健运,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推四横纹3-5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节横纹); 揉足三里100次(膝关节髌骨下,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 3个爱心提醒: 1.按摩手法要轻柔,要动作连续、节奏快速,这样疗效会更好。 2.按摩法适于感冒咳嗽之轻症,如果宝贝病情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3.每次按摩结束后,要给宝贝多喂食开水,加速毒素排出,以利早日康复。 专业的小儿推拿机构----上海康尧养身草堂是一家由祖传医技传人、有多年中医小儿推拿临床经验丰富的,持有国家认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执业医师主理,针对小儿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小儿痹证等方面疾病,如小儿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肺炎、腹痛、腹泻、便秘、呕吐、厌食、疳积、遗尿、夜啼、斜颈、脊椎侧弯、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脑瘫、近视、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采用中医推拿理疗方法实施保健的健康管理咨询连锁机构。他们的地址在长寿路1028弄15号,或者可以网络下康尧网站看看。
⑤ 小孩咳嗽按摩哪里止咳
1.板门穴
可以按摩孩子手掌的板门穴位,一次大约按摩一百次,用打圈的方式就可以。按摩板门穴是可以缓解小孩咳嗽的,尤其是如果宝宝夜间咳嗽严重,这时候宝妈可以给孩子按摩板门穴,这样宝宝睡得能够更好一些。
2.内劳宫穴
内劳宫穴的位置大致在手掌心的中间位置,可以通过握拳姿势来找内劳宫穴,握拳以后,中指部位对应的就是内劳宫穴。做旋转式的按摩,左手和右手分别一分钟。
3.天突穴和檀中穴
天突穴和檀中穴的位置离得比较近,二者都是止咳的穴位。天突穴位的大致位置在喉部正下方,胸骨切迹的上缘正中以上0.5寸的凹陷中,膻中穴位于胸骨上,也就是孩子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置,可以分别按摩这两个穴位,两分钟左右。
4.肺俞穴
按摩肺俞穴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俯卧,一般每次按摩两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也可以按照肩胛骨的内侧缘,由上至下的作八字式的分推,一次做30次。
⑥ 小儿咳嗽的推拿手法,应该怎么做
小儿咳嗽推拿手法主要有清肺经、分推肩胛骨、捏脊等。将拇指放在孩子无名指掌面上,将拇指腹部从指尖推至指根,无名指最后一节的肋面200-400次,即3分钟。具有润肺化痰、清喉止咳的功效。用双手沿着肩胛骨的接缝做一个新月形,从上到下推。
不同的病毒引起不同的症状。包括寒战、发热、乏力、厌食、肝肿大、脾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表现为受累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有些病毒感染可以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肺炎、肝炎、肠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大多数急性病毒感染可以自愈或治愈;少数病毒感染转为慢性感染,治疗困难,可能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急性病毒感染可以自愈或治愈;少数病毒感染转为慢性感染,治疗困难,可能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
⑦ 应付孩子咳嗽的小儿推拿手法都有哪些
小儿按摩网专家、小儿推拿名家王立新教授说: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擦肺枢跟擦檀中。肺枢的位置就在前胸两个乳头连线中点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稍微抹一点痱子粉,爽身粉作为推拿的介质,或者稍微抹点鸡蛋清,有一定润滑作用的就可以,为了方便好操作,用手掌的外侧缘,就是小鱼际的这个部分,把这个部分放在檀中穴上,左右或者上下快速的摩擦。多擦一会儿,一定要把他擦热,这有很好的止咳作用。第二个穴位对咳嗽比较有效的是天突穴,天突穴大家要注意不要向里面按,这么按小孩会有一种很不舒适的感觉,怎么办呢?我们就用这几个手指轻轻的掐,一下一下的掐,不要重了,重了小孩会被掐得很痛的,反复的轻轻的掐,掐一会儿以后就有点淤血了,这我们就达到目的了,要把它掐到皮下轻度淤血。
⑧ 按摩什么穴位止咳
一、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阴俞”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急性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会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二、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着。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三、人体止咳平喘化痰穴位之足少阴肾经神封穴!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仰卧位,在第四肋间隙中,膻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四、人体止咳平喘化痰穴位之灵墟穴!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仰卧位,在第三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五、人体止咳化痰平喘穴位之神藏穴!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仰卧位,在第二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六、人体止咳平喘化痰穴位之或中穴!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仰卧位,在第一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七、人体止咳平喘化痰穴位之俞府穴!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仰卧位,在锁骨下缘,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八、人体止咳平喘化痰穴位之定喘穴!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九、还有足阳明胃经的水突穴等;位于胸部的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任脉的玉堂穴,足阳明胃经的气户穴,足太阴脾经的天溪穴,足少阴经的解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