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描写刻舟的方法

如何描写刻舟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7 16:48:14

㈠ 选文对船尾舟子主要运用怎样的描写方法雕刻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的刻画舟子

神态 动作 刻画舟子的悠闲自在,烘托船头三位游者的气闲神定以体现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

这是《方法》后的参考答案

㈡ 核舟记中作者怎样刻画核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
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
陶醉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
出家人.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
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
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2.烘托三位游者;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
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3.《核舟记》这一课的第一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在文章的结构上是总起句,引导这一切入点说事
4.①桃花源记所记叙的是“桃花源”中景象以及桃花源内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否定,也说明了作者与广大劳动人民对光明安逸社会的向往.
核舟记叙述的是友人送给作者的“东坡泛赤壁”,重点表述核舟的外观及内在,突出王叔远手艺的精湛巧妙.
②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核舟记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而桃花源记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与描写.两者都暗含抒情.

㈢ 刻舟求剑短文故事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刻舟求剑》短文故事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手法。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剑落到江中了。船上的人都提醒他,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直至船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3)如何描写刻舟的方法扩展阅读

《刻舟求剑》的寓意:

《刻舟求剑》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

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㈣ 刻舟求剑刻画楚人有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他什么特点

1、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2、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此文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

(4)如何描写刻舟的方法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

吕不韦开始任丞相是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秦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夕。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作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为秦王政的相国,是当时较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吕不韦使他们各抒所闻,共着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号日《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吕氏春秋》文章大多,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组织严密,思想深刻,说理生动。

㈤ 刻舟求剑楚人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社会环境描写:楚人.
自然环境描写:涉江,舟中.
动作描写:涉江,契,入水求之.
心理描写:遽(急忙).
语言描写: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㈥ 刻舟求剑文言文描写方法及特点

楚人由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写出楚人的特点:更加具体地写出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描写刻舟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浏览:18
确定物体重心的常用试验方法有 浏览:834
快速缓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浏览:254
怎么去除积雪的方法 浏览:61
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浏览:528
小孩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50
骨密度计算方法公式骨矿骨面积 浏览:827
什么方法能让竹子的根死亡 浏览:195
热天猪掉料的解决方法 浏览:486
红米2指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22
戴胸罩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469
尾气不达标检测方法 浏览:149
带读属于什么方法 浏览:427
早产儿体重快速增长的方法 浏览:308
最佳怀孕姿势和方法 浏览:283
清明叠金元宝的简单方法 浏览:373
四胞胎记忆方法视频 浏览:465
煤气口漏气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1000
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方法步骤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