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政治万能答题公式是什么
初中政治答题公式:
1.初中政治每课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做每个习题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3.为什么的别名: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4.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国家怎么办: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6.青少年怎么办: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7.怎么办的别名:出主义+建议+办法+启示。
8.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9.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一、“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二、“认识”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三、“启示”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⑵ 初中政治考试技巧与方法
典型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把选择题的分数尽收囊中
第一步:审题干。要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题肢——通常采用“排除法”。即把题肢中明显的错误排除;对不能排除的选项可以进行比较看题肢与题干材料意思是否相关。有的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首先排除确定错误的题肢,再选出确定正确的题肢,然后把不确定的题肢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正确的组合。
二、让主观题在你的掌控之中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包括如下两步
第一步.审材料。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审设问。通过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包括大题范围(用哪部分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分值要求、设问关键词等。从而明确答题要求。
2、回归教材。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3、理清思路,准确作答。要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分点、分段排号;用语规范,学会用政治术语回答政治问题,避免口水话。
方法1:漫画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漫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察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玄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1):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
(2):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
(3):紧扣教材知识,分析并说出怎么办
方法2: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指用图(柱状、曲线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图表一般由标题、内容、注释三部分组成。分析此类材料,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审图表。包括:审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该表的主要内容
审图表的项目和内容,要对图表的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注”,“注”对图表起补充性解释作用,它对理解图表题大有好处。
第二步:看联系。包括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与教材的联系、图表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通过看联系找到图表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按设为要求作答。
方法3:观点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①.从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②.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蕴含的道理
解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审题,抓住中心意思。对所给文字要认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及其内在联系;对漫画要抓住它的标题,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的夸张之处及其相互联系;对图表要看清各项内容及有关数字的联系。
第二步:仔细思考,明确概括方向。概括题要求我们依据所给文字图表漫画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归纳提炼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概括方向有三个:
(1) “是什么”。指所给材料反映的基本事实或道理。
(2) “为什么”。即分析文字、漫画、图表等所反映的事实、观点存在或成立的原因
(3)“怎么样”。即以材料所反映的事实或观点作为原因,引申出结果或结论。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概括:针对材料中的原因,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针对材料所反应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即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回归教材,概括整理答案。在抓住文字、漫画、图表等材料的中心思想及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就可以回归教材联系相关知识,概括整理出答案。
方法四:认识、理解、看法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你如何理解、请谈谈你对……的看法、谈谈你对……的认识、你如何看待……
解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联系教材,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理出答案,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角度分别作答。
第三步:书写时注意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方法五:说明、反映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该材料说明了……该材料反映了……等
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回答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材料的表面意思,可以通过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得出)。
第二步:再联系教材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包括为什么和怎么样)
方法六:“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试题的解题技
设问关键词:你怎么做、如何学习他们的……如何践行……中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有何打算等
解题方法:
一是思想上树立什么观念
二是行动上能做些什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自己怎么做、对他人做些什么、同什么行为作斗争。
方法七:如何维权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办等
解题方法:
1.说理,侵犯什么权利或者什么权利被侵犯了。
2.协商,与具体的当事人进行协商。
3求助,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4. 起诉,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方法八:案例分析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
首先: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是否违法,是否侵权,侵犯什么权利)
其次:根据材料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再次:说明法律后果(是承担责任,还是受到道德的谴责)。
最后:谈具体该怎么办。
方法九:“说点什么”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请你对……说点什么、请你劝说……等。
解题方法:
首先:说说具体的法律知识或道理、观点(是什么)。
其次:谈谈为什么(影响或危害)
最后:说维权之路(或怎么办)
方法十:探究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等。
解题方法:先答这样做的必要性,再答这样做重要性。
方法十一:评析、辨析或判断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辨析、先判断后说理……
解题技巧:
第一步:判断正误。先分析材料或观点,然后判断材料中人物的言行或观点是正确或是错误,是违法,还是侵权
第二步:分析道理。就是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说明观点对或错的原因,
第三步:总结观点。就是要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对于材料中错误的观点,要拿出正确的做法。
方法十二:启示类试题是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解题方法
1. 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反映的现象或问题
2. 要弄清设问的指向,明确要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启示。
3. 要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或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正确的加以肯定,对于错误的指出正确的做法)
方法十三:谈感想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你的感受………
首先:答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并对材料中的行为加以简单的评价(是什么)
其次:答这样做的原因(为什么)
最后:下结论,表明我们要怎么做(怎么办)
方法十四:自问自答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针对某段材料,提问并回答;请你向某人提问;……
解题方法:
首先:要审清材料的中心思想。
其次:围绕中心思想,结合教材和材料,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角度提问,所提问题应该便于自己回答。
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回到你所提出的问题,回答是要用书面语,要有针对性。
方法十五:主题班会设计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主题班会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班会主题: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确定,要有启发性 ,号召力,简洁明快。
2.班会形式:如小品、朗诵、讨论、演讲比赛,专家讲座等
3. 班会准备:①让全班同学明确活动目的
②提前通知特约嘉宾
③确定主持人及其发言内容。
④收集相关资料
⑤布置会场
4.活动步骤:①主持人做发言
②展示相关影像或图片
③开展相关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④学生代表及特邀嘉宾发言
⑤总结发言
方法十六:活动方案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请你设计活动方案等
活动方案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活动主题:主题鲜明,紧扣材料中心,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 启发性和号召力
2. 活动目的:
3. 活动方式:知识竞赛、辩论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法律讲 座、图片展览、发倡议书、办黑板报、社会调查、召开主题班 会、视频观摩、模拟法庭。
4. 活动准备:
5. 活动步骤:
例.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请你简要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方案。
答案:1.活动主题:共创律师人居环境
2.活动目的: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曾强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活动方式:召开保护环境的主题班会。
4.活动步骤:①主持人做开场发言。
②观看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或图片。
③展开保护环境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
④学生代表以及特约嘉宾发言
⑤总结发言,落实环保行动。
方法十七:撰写倡议书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倡议书包括五个部分:
1. 标题:可只写“倡议书”,也可写“关于×××的倡议书 。即列出倡议书的具体内容
⑶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口诀
初中政治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简介:初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⑷ 初中政治历史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简介:初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万门)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⑸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初中政治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简介:初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⑹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1、练题。多做题,但是不是为了刷题而刷题,而是积累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词语,以及一些容易混淆意思的词语,做好笔记,打牢基础,语境+积累才是做好言语的关键。
2、提速。阅读一段文字、材料时,注重提高迅速而准确的理解能力,尤其在平时做题时,集中注意力,快速抓取信息点。
3、狂看。时评,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小说,申论材料,政府报告,反正就是多看,快速看,看完可以复述讲了什么就可以了。多关注到一些公考行测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如风暴羚羊、赵晓曦,基本也会定期发布一些好的素材信息,或者试题进行训练。
4、学会放弃。数量题有的题目确实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一些专业偏文科类的考生和一些艺术类的考生。
5、做题顺序。数量关系的题目,尽量放在前期做,后期做容易恐慌。也不要放在第一个部分做。言语提高文学素养,或许叫语感真的很重要,在犹豫二选一的情况下,两个选项之间的差异,就是你应该归纳的考点。如果不归纳,那还会错,平时用一个笔记本专门记一些常考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或成语,积累下来就会得到提高的。
⑺ 政治答题技巧初中
问答题技法一
观点一: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⑴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⑵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⑶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⑴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⑵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不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⑶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A.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a、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B.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
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观点二:非选择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1、审设问:审知识范围、审题型、审限制要求
2、审材料:分层、提炼、概括,提取有效信息,
联系教材知识
3、作答案:答案要点化、表述术语化、
结构逻辑化、书写整洁化
问答题技法二
观点一:意义类主观题答题对策:
1.根据主题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2.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
3.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思路
4.要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微观到宏观、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
观点二: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问答题技法三
观点一:为什么(原因)类: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初中思品一般按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答。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展开说明。
观点二: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问答题技法四
解演绎题要讲骨肉相连
演绎题是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之所以称为新题型,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是指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大多是作为高考题型。演绎题,实际上是相对于归纳型材料题而言的。归纳型材料题,往往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与此相反,演绎型材料题则是在设问中先呈现观点或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说明材料体现的观点,即说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演绎题在设同中最明显的标志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怎样得出”等字眼。此类题型的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主观题之一,特别是在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学生不是答不中要点、答不全面,就是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实际上,此类题型尽管“形散”(材料的选取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但“神”不散(答题的规律和套路不变),只要认识这种题型的设计思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通常情况下,包括演绎题在内的思想品德主观题大多使用“逆向推理”的思路设计,即先明确要考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整合。这样,材料的选择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也就使大多数呈现的材料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要考查的知识点,只不过有的材料对知识点的呈现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不易察觉。所以,告诉学生所给材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解决主观题的一个突破口。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发现,如果单纯用方法说明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每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学生又忘得一干二净了,而重新“炒冷饭”,学生能真正听进去的内容也不多。
这也是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明明讲了n次的题型,怎么一转眼就忘了”的原因所在。因此,解题方法除了要讲究科学性之外,还要注意趣味技巧,要让学生不容易忘记,最好能起到“一两拨千金”的效果,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骨肉相连”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解决演绎题的方法,实施下来,效果不错,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演绎题的解题方法,而且避免了“炒冷饭”的无奈,生动形象,简单易记。
所谓“骨”,就是指题目所给材料的中心句或者主旨旬,要抓住材料的“主心骨”,区别于题目所给的其他材料,因为有的材料是背景性、介绍性的,甚至有的材料是干扰性的;而“肉”是指设问中所要体现的观点或内容。严格来讲,演绎题必须有“骨”有“肉”,要“骨肉相连”,有“骨”无“肉”或者有“肉”无“骨”都不能得分。也就是说,只有材料呈现而没有观点说明,或者只有观点说明而无材料辅助都不能得分,只有将材料和观点对应才行。具体到解题步骤,我归纳为三步:第一步,知“肉”,即首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设问所体现的内容(这是相对于开卷考试而言的,而对于闭卷考试,则要求学生首先知晓设问所体现的观点的具体内容),即上文所说的“肉”;第二步,取“骨。’,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必要时还要对所给材料进行梳理、概括,;第三步,“骨肉相连”,即要将取好的“骨”与没问中的“肉”进行比对和联系,使“骨肉相连”,从而使材料能够体现并反映观点,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试题扫描】
(2011·江苏省苏州卷·3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召开一次关于“民族问题”的主题班会,他(她)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如下材料:
在新疆乌鲁术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期问,很多维吾尔族群众挺身而出,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问;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
【解析思路】
首先,在审题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此类题属于演绎型材料分析题,在设问中最明显的字眼就是“如何体现”,即要求说明材料如何体现所给观点。下面,我们用“骨肉相连”法来解析:
第一步:知“肉”。先让学生把设问中“肉”的部分(即所要体现的观点)写出来,也就是知晓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步:取“骨”。带着观点分析材料,找出能体现观点的材料之“骨”来,即找出材料的中心句、主旨句。如果还是觉得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材料是由几句话组成
的,讲了几层意思,删繁就筒,删去无足重轻的“枝叶”,剩下的大多就是材料中的主旨句。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反向推理”来找材料中的主旨句,即先明确观点,然后带着观点分析句子,找出材料的“主心骨”。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材料的“骨”是:(1)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步:“骨肉”相连。将从材料中取出的“骨”干句与“肉”观点进行剥比和联系,由此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什么“骨”干句对应什么观点。具体到本题,即“骨”一“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骨”“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
第四步:形成答案。在确认对应关系正确的情况下,形成本题答案。即:①材料中“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②材料中“新疆‘7·5’事件期问,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③材料中“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小试身手】
材料:2010年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这是我国第一次将醉
酒驾车行为列为犯罪,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尊重和保护;2011年5月,备受关注的高晓松醉酒驾驶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在同答网友“坚决到底”的问题时指出:“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
问:上述材料是怎样反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
【解析思路】
此题还是说明“材料与观点”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演绎题,解答此题的一般步骤有三:先列出设问之“肉”,再找材料之“骨”,最后对比使“骨肉相连”并形成答案。
本题之“肉”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体表现有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本题之“骨”是:(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2)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3)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
最后,进行“骨肉相连”,形成答案。①“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反映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把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反映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③“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反映了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例中的材料之“骨”相对比较简单直接,“肉”也是直截了当。但是,如果材料通过表格或者其他图形类形式呈现时,那么在找“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概括,此类题大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解题的方法,就能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的效果。
⑻ 初中政治题目类型和对应的解题技巧
初中政治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简介:初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