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华为手机怎么安装gms框架
华为手机GMS谷歌框架、谷歌服务安装教程而分享,纯手机端操作,无需下载安装包至U盘或使用电脑!
一、下载安装文件到手机上
1、下载安装包Huawei.zip至手机(网络搜索“华为GMS谷歌安装方法,纯手机操作!”,进到花粉论坛的帖子,下载安装包)。PS:此方法需要下载网络网盘APP
2、进入手机“文件管理”,在最上方搜索下载的压缩包“Huawei.zip”,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点击右下角“更多”-“解压至”-“选择目录”-“内部存储”-“确定”。解压至手机内部存储根目录(注意:最终解压后的目录层级必须为:内部存储>Huawei,不能存在目录层级:内部存储>Huawei>Huawei)
二、通过手机自带的备份恢复功能,恢复“谷歌服务助手”和“GO谷歌安装器”APK:
1、点击“设置”->“系统和更新”->“备份和恢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选择“从内部存储恢复”,会看到一个“2019年9月14日 05:50”的备份记录。
2、点击“2019年9月14日 05:50”的备份记录,进入下一级菜单,点击“全选”,点击“恢复”。
3、恢复完成后,会在手机桌面生成“谷歌服务助手”和“GO谷歌安装器”两个APP图标,至此完成安装工具恢复操作。
三、安装谷歌框架、谷歌服务、谷歌商店:
1、点击“谷歌服务助手”APP,打开后选择“激活”,点击激活后可退回桌面(如提示授予权限,请赋予对应权限)
注意:“谷歌服务助手”APP里面“开始下载”不用点,点了也没有用!
注意: 激活以后不要管谷歌安装助手的任何提示或者感叹号!
2、打开“GO谷歌安装器”APP,点击“GO”,开始下载“Google 服务框架”、“Google Play服务”、“Google Play商店”套件,下载完成后会自动弹出安装界面,请完成上述全部3个套件的安装。安装完成后,请重启一次手机。
注意:套件下载需连接海外网络,网络不稳定可能导致安装失败,请多尝试几
② 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骤
一、模型建立的方法
GMS软件有三种建立确定性模型的方法,包括概念模型法、网格法和Solids法。本书中所选择的方法为Solids法。不管是利用网格法或者概念模型法建模,对含水层结构进行合理的概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的正确判断。若轻视对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过多依赖模拟技术建立的模型,通常与实际问题相差甚远,也没有使用价值(魏加华等,2003)。当地层出现尖灭、垂向上具有多元结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前两种方法不能准确描述此类地层结构,也不能验证基于地质统计学插值求得的含水层顶底板高程是否与实际的钻孔资料相符。GMS中的实体模块Solids利用钻孔资料可以建立地层的三维结构可视化模型,Solids模型定义了地层结构的空间分布,可以切割生成三维显示任意方向的地层剖面(王丽霞等,2011)。
二、模型建立的步骤
利用Solids建模的步骤:
(1)在钻孔模块(borehole)中定义钻孔的坐标位置及垂向上的层位(horizon)。层位即不同地层的交线或岩性分界线。由于地层沉积通常是连续的,因此层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然而实际地层一般比较复杂,钻孔资料常出现地层缺失现象,遇到此种情况,将缺失的层位空出,使Solids得到的剖面和实际地层剖面相符合。
(2)根据实际的钻孔资料将相应的层位用弧线连接,同时注意地层尖灭的标示。层位连接后生成不同多边形,每个多边形表示相应的地层或岩性。
(3)在地图模块Maps中定义不规则三角网格TIN,来表示地层单元插值的表面边界。
(4)在实体模块Solids选择恰当的插值方法,由horizons生成其相应地层的Solids。如果有N个horizons则有N-1个Solids,Solids生成后即可以在模型上切割任意剖面来检验模型的三维空间结构。
(5)根据Solids数来确定所需网格的最小层数,生成三维网格并进行MODFLOW的初始化。将Solids记录的地层空间信息转成MODFLOW中含水层的顶底板标高,至此地下水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建立完成。
三、建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地下水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首先要基本查明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了解灌区的地貌、地质条件、构造发育、各地层厚度等信息,需要收集和整理地下水的相关资料,包括灌区水文地质报告、构造图、地质地貌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电子版地理底图、等高线图、含水层顶底板高程等值线图以及钻孔数据资料等。再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对含水层资料进行整理和概化。利用GMS建立地下水三维可视化模型时,尤其是在大区域建模中,可能出现3类问题(张永波等,2007;孙红梅等,2008)。
1.由于钻孔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地层缺失
在大区域建模中,由于研究区范围较大,各部分研究程度不同,一般会引起钻孔分布的不均匀。通过不均匀分布的钻孔资料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可能致使部分地层产生缺失,导致结构模型失真。另外,钻孔分布均匀程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地形平缓、地层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区,少量钻孔基本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地层结构;对于地形起伏较大、地层结构比较复杂、构造比较发育的地区,需要较多的有效钻孔,才可能准确揭示地层分布及构造发育状况,然而实际工作中完全实现是不可能的。对于此种问题,根据研究区的地质地貌图、构造分布图及前人绘制的剖面图,对已有的钻孔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在具有控制点作用的位置可以适当虚拟部分钻孔数据或者各层面的高程数据,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地层结构和构造。采用扩充后的钻孔数据资料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可以弥补由于钻孔资料缺乏而导致的部分地层的缺失。
2.由于钻孔不够深而引起的下伏地层抬升
在钻探工作中,往往有些钻孔深度不够,不能完整地揭露地层。根据这样的钻孔数据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时,系统默认将钻孔底部的标高作为上一层的底部界面。这样就造成下伏地层的抬升。对于这种情况,根据前人绘制的地层等厚度线及剖面图,结合四周钻孔数据对该钻孔资料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钻孔资料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地层结构。采用修正后的数据资料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下伏地层的抬升。
3.由于钻孔资料过细而引起的地层混杂
在野外纪录的钻孔资料中,局部有透镜体形成的地层,透镜体分布的连续性相对较差。采用过细的资料建模,计算机不能分辨透镜体及连续地层,容易出现地层混杂,即将某个钻孔的透镜体地层和另一个或其他几个钻孔的连续地层分界面相连接,导致生成错误的地层结构。对于这种情况,根据该区域剖面图整理资料时,将透镜体区分出来,忽略较小的透镜体,针对较大的透镜体则另外生成地层结构。
此外,在插值计算中,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许会有很大差异,这需要在进行插值计算时,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插值方法。
③ 华为手机怎么安装 GMS 框架和谷歌应用
华为手机gms谷歌框架安装方法,若是帮你解决了,记得采纳哦!
第一步:准备安装文件
1、下载安装包Huawei.zip至手机(可以去搜索:华为GMS谷歌安装方法,纯手机操作!有一篇花粉论坛的帖子),PS:此处需要下载网络网盘APP
2、进入手机“文件管理”,在最上方搜索下载的压缩包“Huawei.zip”,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点击右下角“更多”-“解压至”-“选择目录”-“内部存储”-“确定”,解压至手机内部存储根目录。(注意:最终解压后的目录层级必须为:内部存储>Huawei,不能存在目录层级:内部存储>Huawei>Huawei)
通过以上三步,可以在纯手机侧进行操作完成华为手机GMS谷歌安装,不依赖PC,U盘等诸多限制。
④ 小米怎样打开GMS服务
小米 红米 如何刷GMS?
1、正确选择GMS补丁包版本,为小米 红米 刷入GMS做准备。
针对于不同Android版本的系统,我们要选择不同版本的GMS补丁包,如果选择错误会导致不兼容或者系统报错的,首先我们要查看系统的版本(在小米 红米的“设置”--“关于手机”里面查看)。
⑤ 盆地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构建旨在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值模型。然而,几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地下水流动系统很多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构建出反映实际客观的地下水数值模型,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随着研究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盆地大区域地下水流问题主要特点是:区域面积大、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控制程度低、开采量时空分布信息少、观测孔密度不均。就山西六大盆地而言,主要特点如下。
1)具有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结构;
2)山间盆地,沉积层分布不稳定,透镜体多,难以划分连续的含水层或隔水层和弱透水层;
3)地下水开采量目前只能按水文地质单元或行政区域统计的年开采总量,以及水力部门统计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
针对山西六大盆地下水系统特征及资料情况,结合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基本理论方法,采取下述思路构建六大盆地地下水数值模型。
1)以各盆地结构模型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岩性分布结合岩性参数特征,采用网格属性参数粗化理论方法,建立数值模型网格参数模型。
2)由于六大盆地含水层分布不稳定,没有稳定分布的隔水层和弱透水层,地下水流表现出三维流;因此,采用三维不稳定流模型描述六大盆地地下水流动过程。
3)由于各盆地属于山间盆地,盆地边界基本上由基岩山区控制。因此,以盆地孔隙水系统为地下水流动单元建立数值模型,孔隙水系统与边山系统的关系由以上章节研究结果确定。
二、数值方法及模拟软件
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很多,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等。实际上,利用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建立的模型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于稳定流问题,在网格剖分和插值方法相同时,两者可以统一起来。张宏仁还证明了对于平面二维稳定流问题而言,两种方法是完全等价的;对于平面二维非稳定流问题,用有限元法导出来的代数方程,实质上是有严重缺陷的差分方程,在一定条件下会给出反常的计算结果,如反常的水位值。也就是说,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的非稳定的地下水流模型,在时间步长Δt较小的情况下,某些单元可能出现质量不守恒,因此会引起个别点的水头反常。使储量矩阵对角线化虽可消除反常现象,但却又使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完全等同起来,这表明,有限差分法比有限元法更实用。相比之下,有限差分法物理意义明确,容易理解,对于矩形单元法,其主要缺点是当对某些单元网格加密时,会增加许多额外不必要的计算单元;但如果利用基于三角形网格剖分的有限差分法,就具有有限单元法相同的优点。
对于大区域地下水流动问题计算,采用矩形网格有限单元法,计算简便,也能满足精度要求。因此,我们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数值模型。
根据任务书要求,山西六大盆地数值模型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下水三维渗流模拟软件GMS软件进行研究,该软件模块多,功能全,几乎可以用来模拟与地下水相关的所有水流和溶质运移问题。相比其他同类软件如ModIME、MODFLOW和Visual MODFLOW,GMS软件除模块更多之外,各模块的功能也更趋完善。GMS软件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模拟前后处理模块,其中模拟计算程序是采用矩形网格有限差分法,能够较好地处理地下水系统中各种常见的水文地质现象,如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湖泊水库及灌溉渠系渗漏、农田灌溉回渗、地面蒸发排泄以及人工开采等源汇项。
目前使用的GMS软件对多层含水层系统混合开采井或三维流系统中开采井以及混合观测孔水位等问题的处理与陈崇希教授提出的渗流-管流模型处理方法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过,根据山西六大盆地水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精度,用GM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是可以满足客观实际要求的。
三、基本方法与步骤
1)根据山西六大盆地钻孔资料研究各盆地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岩性结构、利用沉积构造资料和地下水流场信息研究各盆地孔隙水与周边基岩岩溶裂隙水水力联系,确定边界性质;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盆地深度超过300m的孔隙水对上部孔隙水的补给量进行估算,确定人为确定的底边界条件及相应的误差。
2)根据各地地形地貌和岩层构造资料,结合地下水统测和长观孔地下水动态资料,研究各盆地第四系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在系统研究区域内大气降水、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及渠系渗漏和灌溉回渗等对地下水系统的补给;以及地面蒸发排泄、人工开采地下水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盆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核实各盆地某些边界补给量。
3)根据各盆地岩性、构造及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特征,建立各盆地第四系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概念模型。
4)根据各盆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规范有关要求,利用GMS软件建立各盆地第四系地下水流动数值模型。
5)对地下水数值模型进行识别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各盆地地下水开采现状及调整方案进行模拟预测和评价。
⑥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
9.3.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1)含水层概化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和概化,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根据对研究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含水层主要是由第四系下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砂、砂砾石、卵石组成,含水层厚度为4~20m。该含水层在天然状态下,水力坡度均小于1‰,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常温压下地下水运动符合达西定律;地下水流从空间上看整体以水平运动为主,地下水运动可以概化为平面二维流;水文地质参数随空间变化,体现了系统的非均质性,可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介质。地下水水流的各要素随时间发生变化,为非稳定流。
(2)研究区边界概化
1)侧向边界概化。研究区北部、东部及西部为丘陵与阶地接触界限,属隔水边界;丘间谷地、河谷阶地上游以及波状台地是研究区的补给边界;松花江、温德河与牤牛河是研究区已知水头边界。
2)垂向边界概化。研究区的上部边界为潜水面,是水量交换边界。计算区通过上部的平面边界接受大气降水、灌溉水回渗补给;同时,通过上部边界地下水以垂直蒸发的形式排泄和人工开采进行排泄。综上所述,将上部边界定为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边界。下部边界为二叠系及侏罗系地层及岩浆岩等相对隔水层。
9.3.4.2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数学模型的建立
分析研究区含水层空间结构模型,确立地下水侧向、垂向边界,根据已掌握地下水与地表水动态特征,概化研究区为非均质各向同性非稳定流地下水系统,其数学模型为
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式中: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h为地下水位标高;B为含水层底板标高;W为源汇项;μ为含水层给水度;t为时间;qn为单位流量在垂直Г上的分量;h0为初始水位;Г1为已知水位边界(一类边界);Г2为已知流量边界(二类边界)。
(2)数学模型的求解
本次模拟计算采用美国BrighamYoung大学的环境模型研究试验室和美国军队排水工程试验工作站开发的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系统GMS软件,该软件除包含 Modflow、FEMWATER、MT3DMS、RT3D、SEAM3D、MODPATH、SEEP2D、NUFT等主要计算模块外,还包含PEST、UCODE、MAP、Borehole、TINs、Solid等辅助模块,是迄今为止功能最齐全的地下水模拟软件包之一,它具有良好的使用界面,强大的前处理、后处理功能及优良的三维可视效果[58~67]。
其求解方法是在计算区域内采用矩形剖分和线性插值,应用迦辽金有限差分法将上述数学模型离散为有限单元方程组,然后求解。
(3)空间离散
整个模拟研究区面积为137.55km2,计算剖分单元33128个,每个单元格长为63.84m,宽为65.55m,平均面积为4174.81m2,节点39783个(图9.34)。
(4)时间离散
本次研究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故选定2002年5月为模型的初始时间,2003年1月为终止时间,期间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用于识别参数,时间从2002年5月~2002年10月,第二时段用于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时间从2002年10月~2003年1月。以30d为一个时间段,5d为一个时间步长。
图9.34 研究区网格剖分图
(5)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模拟研究区的参数分区是综合考虑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的分区,综合分析确定的。将模拟研究区的含水层参数分为29个区(图9.35),各分区的具体参数值见表9.19。
表9.19 模拟研究区含水层参数分区取值表
续表
9.3.4.3 模型的识别
为检验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否合理,以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流场的特点,需对模型进行识别。模型识别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识别期为2002年5月到2002年10月。
(1)初始流场的确定
选择2002年5月的流场作为初始流场(图9.36)。
研究区天然情况下地下水流向均指向河流,人工开采情况下地下水流向开采区(或开采井)。阶地后缘含水层渗透性略差,径流条件较差,造成地下水水力坡度较陡;阶地前缘含水层渗透性强,径流条件良好,地下水水力坡度较缓,受人工开采影响,松花江近岸地段地下水流向复杂。短期的洪水季节,河水补给沿岸地下水,地下水受阻形成水位抬升现象,洪水过后,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图9.35 研究区含水层参数分区图
(2)源汇项的确定
1)补给量。识别期为丰水期,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项由大气降水入渗,灌溉回渗、侧向径流补给和河流侧渗量组成,
a.降水入渗补给量。识别期内各月均有降雨,计算公式采用(9.22)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9.20。
b.灌溉水回渗补给量。灌溉水回渗补给量主要接受菜田和水田回渗补给量,研究区内只在牤牛河北岸、温德河区和白山区有水田及菜田,在牤牛河南岸、江北和七家子只有菜田。计算公式采用(9.23)和(9.24)式,灌溉水回渗补给量的计算结果见表9.21。
图9.36 识别期地下水初始流场图(2002年5月)
表9.20 识别期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表(2002-05~2002-10)
续表
表9.21 别期灌溉水回渗补给量计算表(2002-05~2002-10)
c.侧向径流补给量。利用达西断面法计算
Q侧入=TBKIH/104 (9.32)
式中:Q侧入为侧向径流补给量,万m3;B为计算断面宽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 m/d;I为计算断面水力坡度;H为含水层厚度,m;T为计算时间,d。
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9.22。
表9.22 识别期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表(2002-05~2002-10)
续表
d.河流侧渗量。根据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识别期内研究区的河流侧渗量主要来源于牤牛河北岸、哈达湾。
本次计算,根据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以及各河道的水文特性及其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分析确定河道补给地下水的地段,分段计算河道补给量,然后进行汇总。利用达西公式计算:
Q河补=TKMIL10-4 (9.33)
式中:Q河补为河水侧渗量,万m3;K为河水渗漏断面的含水层渗透系数,m/d;M为含水层厚度,m;I为水力坡度,无因次;T为计算时间,d。
计算结果见表9.23。
表9.23 识别期河水侧渗量计算表(2002-05~2002-10)
2)排泄量。识别期为丰水期,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量由潜水蒸发量,河水排泄量和人工开采量组成。
a.潜水蒸发量。根据前人研究资料,潜水极限蒸发深度为4.95m,蒸发系数为0.07~0.01。水面蒸发量E。统一采用E601蒸发器观测值。根据研究区0~4.95m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可确定识别期内潜水蒸发排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牤牛河、温德河沿岸,七家子、江北、龙潭山、江南及白山阶地后缘。
潜水蒸发量采用潜水蒸发系数法计算。
E=0.1FE0C (9.34)
式中:E为潜水蒸发量,万m3;F为计算蒸发面积,km2;E0为计算时间内水面蒸发量,mm;C为潜水蒸发系数。
计算结果见表9.24
表9.24 识别期潜水蒸发量计算表(2002-05~2002-10)
b.河水排泄量。根据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识别期内研究区的河道排泄主要见于松花江沿岸、牤牛河南岸和温德河沿岸。
本次计算,根据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以及各河道的水文特性及其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分析确定河道排泄地下水的地段,分段计算河道排泄量,然后进行汇总。
利用达西公式计算
Q河排=TKMIL10-4 (9.35)
式中:Q河排为河水排泄量,万m3;K为河水排泄断面的含水层渗透系数,m/d;M为含水层厚度,m;I为水力坡度,无因次;T为计算时间,d。
计算结果见表9.25。
表9.25 识别期河水排泄量计算表(2002-05~2002-10)
c.人工开采量。识别期内研究区内地下水开采量主要是由农业灌溉用水、农村人畜用水、工业与生活用水、洗浴用水、基坑工程降水与基建工程用水组成(图9.37)。识别期内地下水开采量为996万m3。
图9.37 地下水现状开采量构成图
(3)模型识别结果
模型模拟期的初始流场采用2002年5月地下水流场,将计算得出的源汇项平均分配到天,并输入模型后,使模型运行153d,与2002年10月地下水的流场进行拟合。识别期拟合结果如图9.38所示。
从识别期地下水流场拟合图上看出,计算流场与实测流场的整体拟合程度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9.3.4.4 模型的验证
识别阶段初步确定了含水层各水文地质参数,但模型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章选用2002年10月~2003年1月作为模型的验证期。
(1)初始流场的确定
模型验证阶段选取2002年10月的流场作为初始流场。
(2)源汇项的确定
1)补给量。验证期为枯水期,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项由微弱的大气降水入渗,侧向径流补给量和河流侧渗量组成。
a.降水入渗补给量。验证期内只在10月有微弱的降雨,计算公式采用(9.22)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9.26。
图9.38 识别期地下水流场拟合图(2002-10)
表9.26 验证期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表0(2002-10~2003-01)
续表
b.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公式采用(9.32),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9.27。
表9.27 验证期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表(2002-10~2003-01)
c.河流侧渗量。根据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验证期内研究区的河流侧渗量主要来源于牤牛河北岸、哈达湾。计算公式采用(9.33),河流侧渗量计算结果见表9.28。
表9.28 验证期河流侧渗量计算表(2002-10~2003-01)
2)排泄量。验证期为枯水期,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量由潜水蒸发量,河水排泄量和人工开采量组成。
a.潜水蒸发量。根据研究区0~4.95m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可确定在验证期内潜水蒸发排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牤牛河、温德河沿岸,七家子、江北、龙潭山、江南及白山阶地后缘。
计算公式采用式(9.34),潜水蒸发量计算结果见表9.29。
表9.29 验证期潜水蒸发量计算表(2002-10~2003-01)
b.河水排泄量。根据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验证期内研究区的河道排泄主要来见于松花江沿岸、牤牛河南岸和温德河沿岸。
计算公式采用(9.35),河水排泄量计算结果见表9.30。
c.人工开采量。验证期内研究区内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由农业灌溉用水量、农村人畜用水、工业与生活用水、洗浴用水、基坑工程降水与基建工程用水(图9.37)。验证期内,研究区的人工开采量为597.6万m3。
表9.30 验证期河水排泄量计算表(2002-10~2003-01)
9.3.4.5 模型验证结果
从2003年1月的计算流场和实测流场的拟合图(图9.39),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等值线的整体拟合程度良好,说明含水层结构、边界条件概化、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及源汇项的选取都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较为真实地刻画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特征,仿真性强,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水位预报。
⑦ GMS认证是什么 GMS流程
GMS全称为GoogleMobile Service,即谷歌移动服务。在今年谷歌任性的一边加紧对这个认证强制的推广一边具然删除大部分国内MADA厂商,这让市场骤然紧张起来。MADA厂商是指具有此GMS认证的前置条件。这个认证首先要有7.0及以上版本的安卓系统,8pc样机和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及一笔不菲的费用,另一种如果是有mada那就只是测试相对容易太多,费用也只是没有mada的五分之一左右。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进一点咨询请网络我们即可~
⑧ GMS地层建模相关功能模块
GMS中Borehole模块为利用钻孔数据建立三维地层的模块,可以对钻孔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这些资料数据自动或手动生成地质体,以建立地质结构模型。由该模块建立的地质结构模型,依据钻孔资料进行插值计算,确定钻孔之间的地层展布情况。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地质结构。
2Dscatter Point是用来管理离散点数据的模块。可通过钻孔资料结合地质图和构造情况,分析、整理出某地层的高程点数据。将这些数据输入GMS中的2DScatter Point模块对其进行管理。在该模块中,可通过不同的插值方法生成该地层的高程数据。
TINs模块,即不规则三角剖分网格,主要功能是将需要插值计算的区域按要求进行三角剖分,地层分布的插值计算便按剖分的三角网格进行。TINs的剖分是可控的,可根据工作区的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剖分网格的大小。TINs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多个TIN,直接生成地质体,地质体的相互叠加就形成了地质结构模型
Solid是地质结构体模块,是GMS软件独有的模块。它可对由Borehole或TIN生成的地质结构体进行管理,通过体的相加、相减、相交运算生成新地质体。在Solid中可根据需要分解和组合不同的层,在任意层位、任意位置切剖面,查看剖面上地层的展布情况,并可对模型进行空间上的旋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模型的结构。
建模的基本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基本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