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与人交往中,怎么识人
如何识人,可从以下这两个过程来判断:
一、刚认识
①看他的外表。
如果要谈一段恋爱,建议在刚认识对方的时候,先看他的外表,看他的穿着是否整洁、手指甲和头发是否干净、是否用香水等细节,以此来判断对方的品味层次跟自己的是否接近。
②看他是否急于表达。
如果一个人总是给你一种“话赶话“的感觉,说明他比较急切地想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②看他与人的沟通是否“对流“。
意思是:你的语言,可以抵达到他的内心,他可以承接你的想法;他的语言可以抵达你的内心,让你可以承接住他的想法。这种对流,才是两个人顺畅地长期在一起的根本。
如果你在跟他说话的时候,总会感觉”卡壳、不舒服、被顶回来“,那说明他在他的内心建立了一堵高墙,你的言语被反弹回来了,他并没有伸开双手接住你的语言。
Ⅱ 如何快速识人和鉴别人
从眼神能看出是不是坦诚,从语言能看出是不是谦逊,从他对一些不相干的小事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准则。关键是你要细心观察。有人认为人与人的差距主要来自出身、学历、职业、头衔和地位等,其实人与人的差异的核心因素是认识导致的判断,人对事物的认识直接产生对其性质的判断,判断直接影响其行动,行动导致结果,人与人的差距就拉开了。难怪不少人埋怨道:某某人与我小学/中学/大学是同学,当时很不起眼,多年不见,现在已经不敢认识了,都成了xx企业家/xx科学家/xx局长了。
既然认识决定人对事物的判断,那看透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从何而来的呢?来自于生活/工作实践的日积月累,来自于对事物规律的总结,使认识能做到举一反三,透过斑驳陆离、零散琐碎的现象看清楚其本质。识别其本质,看透其性质,你就容易做出判断,采取适当的行动了,有助于你去达成目标。这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
上世纪末我到一家公司做总经理,这家企业面临现金流不足的危机,表面上看是销售能力不足,实质上是弱在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等能力上,要解决营销能力不足的瓶颈,就需改善人员能力结构,招聘具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人员。时间紧迫,我找到四达人才猎头公司,提出市场骨干人员的要求,它很快给我提供了不少市场人员的资料,资料很翔实,其中许多人都担任过市场部经理、市场总监等职务,我大喜,利用下班时间和星期天约见面试。我通过面试,很快发现许多人是水货,他们都只是销售人员,而不是市场人员。其差别是销售人员(seals)职责是销售渠道的维护管理和产品销售回款,是营销策略的执行者;市场人员(marking) 职责是市场规划、产品定位、渠道策略、广告策划和人员组织与激励等营销策划,是营销策略的制定者;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国内许多人区分不出其中的差异,经常这些名词混着使用。比如:企业大多设置市场部,其中大多数是产品销售部门,也就是说这个部门的人员只负责渠道维护和产品销售。
从简历中看,应聘者都有市场管理的经历,我需要通过这些表象看清楚其本质。我做过人力资源总监,在面试中总结出独到的识别人的方法。我除了要求应试者简要陈述其经历外(测试应试者现场仪态言语的表现能力),重点要求他们例举1-2个亲身的营销案例(测试应试者个人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看看他是如何做营销工作的。我随时插话,把话题引向深入,我的目的是要看清他到底是怎么做营销工作的,在营销工作中担当什么角色,积累了什么营销能力,掌握了什么营销工具方法。这种层层深挖的方法非常有效,假冒伪劣的水货很容易被识别出来。
又例如,我在企业客户那里帮助总经理识别人力资源人员,我也是让人力资源部的人员讲述他/她是如何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我随时插话,把话题引向深入,我很容易看清他/她到底是怎么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担当什么角色,积累了什么人力资源能力,掌握了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方法,是否有对人的洞察力。有个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来这个企业之前在南方的企业里做过人力资源部经理,我问:这个人力资源部在组织架构中处于什么位置? ——那是一个分公司;我问:分公司是什么性质、多少人员?是一个地区销售公司,二三十人;我问:人力资源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政策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是上级公司制定的;我问:分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员有调整绩效考核的权利吗?——没有;我问:绩效考核应用什么管理工具,应用的效果怎么样?——kpi考核,只考核销售量、销售额、回款额;我再问:你都掌握哪些人力资源工具方法,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是学习过,还没独立运用过;就此我就知道了这个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了。
当然,这个方法可以模仿,但是识别人员的能力的关键要素不是方法和形式,而是我的企业长时间积累的管理实践经验,没有经验的不断总结、举一反三的管理实践,简单模仿这种方法也未必能奏效。这反映出:管理的工具方法很容易学习,但它只占管理的20%,如何使用这些管理工具?如何在遇到企业难题时灵活运用?如何因地制宜地解决企业问题?这就需要管理经验了,也就是管理艺术,它占管理的80%,需要长时间时间和长期积累,不可能从学院毕业后就明白,更不用提掌握了。
Ⅲ 诸葛亮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用大是大非的事情来问他,让他判断,可以观察出这个人的志向,他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中观察而来。
2、穷之以辞观其变
“穷”指追问,“辞”指言辞。问他某一件事让他进行回答,然后接着问,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咨”就是咨询之意。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询问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如果犹豫不决,说明缺乏胆识或经验,不能堪以重任。
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告诉他这件事情很艰难,甚至会有灾难,以观察期勇气和胆识,看其是不是敢于承担。只有在危难时刻处变不惊,勇于面对现实,能够驾驭局面且转危为安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5、醉之以酒而观其行
酒后一般都是乱性的,用酒来醉之,可以观察其真性情。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说官话、假话,醉时才掏出真心话,真所谓“人生隔胸腔,对面万千里。惟有醉后言,谬误也真理。”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以利临之,观察他是否能经得起诱惑,从而辨识其是否廉洁。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劳动去获得利益和靠贪污受贿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秉持廉洁永远会赢得人们的钦佩和尊重。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让他去做某一件事情,可以观察出他的诚信度。言行一致、讲求信义之人才能恪尽职守、秉公办事。
简言之,就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考察,可谓是全面精到,颇有道理。
(3)识人的方法如何来的扩展阅读:
诸葛亮识人七法出自于诸葛亮写的一篇文言文《知人之道》,主要讲述了解人的本性的办法。
原文:夫知人之性,莫难查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自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
译文: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恭谦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
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
Ⅳ 曾国藩智慧,一看一个准,识人有哪三个方法
随意答应别人要求的人,如果这个人随意答应别人的要求,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这在以后中说不定也做到不自己的事情,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你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老吹牛逼的人,这种人只会嘴上说说不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