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该如何实现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逐渐的把一些传统的行业,碳排放非常多的项目逐渐的改变,使用新能源去发展一些碳排放相对非常多的行业。其实,中国想要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众所周知,现在的极端天气可谓是越来越多,对于民众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吹响号角的时候了。
在全世界保护环境上面,我国是首当其中的,保护环境这方面我国选择制定既定目标,去把碳排放降下来,不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了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前一个世纪我们为了发展,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但是现在我们为了保护环境,也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的。
环境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若是我们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待到冰川完全融化,待到海平面把沿海城市和国家淹没,待到我们的地球气温飙升,待到环境恶化,导致台风海啸等数不胜数,那个时候我们还会幸福的生活在地球上吗?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
Ⅱ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多措并举努力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随着2030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各行各业的碳中和路径规划也是越加清晰,这其中无不透露着目标管理的哲学。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人们的减碳积极性,从而保证碳中和。
基于目标构建企业碳管理习题
Ⅲ 建筑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电瓦特认为,实现碳中和之前,我们必须先认识什么是碳中和?
概念: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对于建筑行业,其在整个制造环节因为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及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又需要能源供给,因此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首先应当是建立能耗监测及碳计量平台,要准确客观地知道各个环节的耗能及碳排放,甚至做到碳足迹的追踪,然后再通过绿色能源、技术管理手段进行节能减排,最后再考虑所谓的碳汇交易,一步步不断朝着碳中和的目标靠近。
Ⅳ 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该如何从身边做起
我们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早在2020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甚至被列入中国在未来10年甚至40年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而想要实现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每个公民更是义不容辞。
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碳足迹,避免任何浪费现象,能重复利用的就再次废物利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说日常中做好垃圾分类,家里使用的白炽灯泡可以替换成节能灯泡,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如塑料餐具、塑料袋等等,将环保观念考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条件的话,在购买新车的时候可以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不管生活在哪里,一旦环境出现改变不仅仅是影响动物的生存,对人类更是造成着巨大的危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切身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Ⅳ 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碳。
专家指出,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一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手增加碳汇、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说,减缓措施产生效果需要很长时间,但眼下气候变化的很多影响已经发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必不可少。她举例说,现在光热水等条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中的种植调整、品种选择等提出要求,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
也有专家建议,未来10年,中国应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平均每年增长1亿千瓦,10年内要增加10亿千瓦以上。从行业看,在“十四五”期间,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要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和企业技术创新,引领社会投资向低碳绿色产业倾斜。
此外,还要在农业、林业、土地利用、草原、湿地等方面,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修复,强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碳汇。
Ⅵ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包括什么
碳达峰与碳中和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将碳排放来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林业和废弃物处理等五类。
碳中和实现措施
Ⅶ 谈一谈有哪些关键技术可以为碳中和提供助力
1、DACS技术
直接空气碳捕获和储存(Direct air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DACS,是少数可以从大气中直接清除二氧化碳的技术。DACS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工业光合作用。就像植物使用光合作用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一样,DACS系统使用电力通过风扇和过滤器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
2、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3、Oxycell(R)
这一新型系统的制冷性能要优于目前全球市场上其他所有型号,使得建筑物中用于制冷和通风的能源费用节省50%-60%。该系统通风率高达100%,为确保室内环境健康提供了保障。这些数据获得了位于美国科特兰市的全球领先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科学测试机构之一Intertek ETL Semko的测试认证。
美国政府的能源数据显示,美国总用电量中,16%用于空调。Oxycom首席执行官E. van der Ende表示:“在这16%的用电量中,采用Oxycell(R)的空调系统有望节能50%以上。”
4、新型发泡剂
不含氟、氯的聚氨酯发泡剂,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的,用这个技术可以保护大气臭氧层,每年可以减少数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对落实巴黎协定很重要。
这个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毕教授分享:从我们家里的床垫、枕头、冰箱、电器、冷库以及天然气的输送、保温、储存,到船舶,水上飞机,甚至航天等领域都需要泡沫材料,其中使用的发泡剂是重要原料。
Ⅷ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生产制造企业要实现碳中和的举措:首先:建立低碳体系,了解企业碳排放足迹。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一套自己的低碳体系,记录自己的碳足迹,进行碳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清理,以了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数据信息。其次:减少碳排放。通过对企业排放源清查,详细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源及排放量,相应地制定一系列的降碳技术和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最后:实现碳中和。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额的方式实现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为基本原则,即交易的中和方式。不同行业具体举措:钢铁行业;短期内,钢铁企业可以通过余热回收、废渣回收等工艺改进减排;中长期来看,应当依托技术转型和流程更新实现更大幅度的碳减排。煤化工行业;短期内,煤化工行业应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工艺和设备技术改进,提升原料煤和燃料煤的利用效率。长期来看,企业可借助工艺路线的转变以减少对原料煤的依赖。不过,目前颠覆性的技术路线仍未出现,相关企业与领导者需下更大力度进行探索。
法律依据:《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条 第十款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