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野外发生车祸,护士到场应该如何抢救(急急。。。。)
野外救护,第一是保命。如果救护车没有来之前,可以先这样:
1.如果出现心跳骤停,要就地行CPR(心肺复苏术),一手抬起伤员下颌,另一手手掌向下按住额头,食指拇指捏住鼻子,用口唇包裹住伤员口唇,用力吹气,放开捏鼻子的手,连吹两次;松解伤员腰带,跪于伤员右侧,双手上下重叠以掌跟置于伤员胸骨中下段2/3处,肩膀与手掌呈直线垂直于胸壁,向下按压30次,至此为一个循环。CPR应持续进行,直到高级救护人员到场。
2.如果有心跳没有呼吸,每分钟8—12次人工呼吸,吹气量以看到伤员胸廓起伏为准。
3.就地取材,能有包扎伤口的干净敷料更好,没有的话就用干净的手帕或者衣服对外部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止血,仍旧出血不止者,可用腰带或扎头发的橡皮绳勒住近心端距离伤口10—15厘米处,每隔3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1—2分钟。
4.如有腹部开放性损伤,尽可能的找到干净的容器扣住裸露在外的内脏器官。
5.因为不确定是否有脊椎损伤,所以不要轻易搬动伤员,骨折处可用木板或者粗树枝固定。
6.如伤员尚有意识,要不断与其交谈,安慰,使其尽量不要挣扎,保存体力,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如果是随救护车来到事故现场,很简单,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但是作为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救护还是要会的:
1.到达现场如果看见有人在给伤员行CPR,那么就配合医生继续心肺复苏术。
2.用救护车上无菌安全的用品为伤员止血包扎伤口。
3.大量失血的伤员要尽快建立静脉液路,遵医嘱大量快速输入液体,纠正休克,必要时可以建立多个静脉液路。
4.开放性损伤和骨折进行初步处理后三人搬运法将伤员移至救护车内,予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吸氧,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5.至于颜面外伤,如果没有大量出血,可简单清理消毒后以纱布覆盖,到达医院后由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清创缝合处理。
6..尚有意识的患者予心理安慰,返回医院途中可向伤员随行人员了解事故发生情况,患者基本信息等,并向院内急诊科进行报告,为急诊科医生接诊提前做好准备。
其他的没什么了吧,我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希望能帮得上忙。
Ⅱ 假如来了一休克患者,你作为一名护士应怎样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你好。患者是已经休克的。那么患者就一定是有人送来的。通知医生,(此刻开始记录时间。)安置在抢救室。(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得立即送入手术室。)同时给患者评估一下情况。打点滴,上氧。测量生命体征。遵医嘱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述给医生,核对无误方可执行。抢救时用药的瓶子全部都不能丢弃,要放在治疗盘内,等到抢救结束后,再次和参与的护士核对(或者是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丢弃)。再忙再急都得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
Ⅲ 急救患者到急诊室就诊,医生未到之前,护士根据病情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首先需要迅速取出家用吸氧瓶,以每分钟三升的高流量氧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病人吸入;并且在急救的同时,家属不要把病人围起来,要保持病人周围空气新鲜;同时,还要避免室内有煤油、烟雾等一些刺激性的气体。一定不能背送哮喘病人,这种做法会一定程度上加速病人死亡。如果背送病人,正好压迫到其胸腹部,而对胸腹式呼吸进行了限制,加重了全身缺氧,病情一旦加重,严重时可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后果是相当严重。
当医护来之前,一定要做好哮喘患者的急救措施,还有密切观察病情,指导病人吸入气雾剂、吸氧及服药。此外,如果是由家属护送去医院的人,要是哮喘的症状基本缓解,患者神志清楚,血压在安全范围内,不间断吸氧,并直接到急诊室请医生紧急处理就可以了。
Ⅳ 地震中护士的急救方法!
从地震废墟中救出的受伤者,应该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和救治?记者采访急救专家介绍,地震中的受伤者,通常要通过止血、固定、包扎、通气、搬运、基础生命支持等六个步骤进行急救。
据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曹义战介绍,地震造成大量山体滑坡和房屋垮塌,最有可能给受灾群众造成软组织伤、骨折及头部伤害。当伤者被救出后,应该迅速判断伤情,通常应根据受伤类别在患者身体上贴上识别标签,以便于进一步急救。有外伤造成出血的,应使用止血带、绳子等绑住受伤部位及时止血。若伤者被重物砸压造成骨折,则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等物品将受伤部位固定,如果是腿部骨折,可以将两条腿绑在一起进行固定。随后对伤口进行彻底清理以防止感染,并进行包扎。
Ⅳ 院前急救的步骤及流程
1.出车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救护车车厢空间有限,车厢内急救器械、药品及一次性医疗耗材是按常规出车情况配备的,如遇特殊情况,像大型车祸、食物中毒及临产妇等急救任务,急救护士则应根据现场情况增加相应医疗器械及药品,如骨折固定装置、外科急救包、洗胃夜及待产包等,做好有备之战。
2.指导现场自救
在出车的途中,院前急救护士可以通过车载电话及时正确指导现场报警人及早给伤病员进行一些救助,如外伤病人不要随便搬动,以防造成二次损伤;被强酸强碱烧伤的病人,应立即脱掉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冲洗;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则立即开门窗,把病人移至室外通风处,解开衣领等,为急救人员到达救治提供条件。
3.现场救治默契配合
由于现场情况难以预料,到达现场时院前急救护士应发挥其主动协助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严格遵守原则,默契配合院前急救医师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尽量使每位伤病员得到合理的救治。特殊情况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调整工作程序,及早开展施救,如快速开放气道、及早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包扎止血等。长期固定的一组急救单元成员,院前急救护士对院前急救医师的肢体语言领会如神,这为伤病员的救治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4.途中转运的监测
院前急救病人因其病种多,病情杂,且由于救护车诊疗设备少,现场急救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诊断不能明确,这就增加了病人转院途中监护难度。院前急救护士应认真负责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除注意监测病人的生命4大体征外,还应注意病人全身其他情况的变化,如面部表情及肤色等。如果发现心电监护的显示值与病情实际情况不符合时,则应立即进行手工监测,并报告院前急救医师,以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5.途中转运的心理护理
院前急救的伤病员有相当一部分家属都不在现场,转运途中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急救护士除认真做好护理操作,给病人安全感外,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指导,让病人有“家”的归属感。
如车祸断肢病人,急救护士此时就少言语,多用肢体语言安慰病人,像掖被、擦拭皮肤污垢;对于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痛患者,则应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质疑,向病人说明暂不用药,以便观察。情,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的重要性;对于心梗病人,应主动询问其生活习惯,告知自我保健及自救知识,减少心梗发生的概率。
6.病人的交接工作
病人被安全送到急诊科后,院前急救护士应与急诊科护士做好病人病情交接,包括病人的生命四大体征、用药情况,各种引导引流情况、外伤的部位及处置情况等,以便急诊科护士制定病人的护理方案。
Ⅵ 急诊室的护士应如何处理急危重症病人
护士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时候根据医生的医嘱、处方进行抢救就可。抢救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循环,维持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促进恢复健康 。
呼吸、心跳正常,但却昏迷的病人,应该让他以复原卧姿躺着。这种姿势可以维持伤病者呼吸道通畅,使舌根不致后坠。控制失血的原理是:限制血液流向伤口,使血凝块尽快形成。
Ⅶ 危重病人管理及抢救标准作业程序中规定的抢救措施有哪些
1、病情危重、抢救患者须安置在抢救室。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就地抢救。
2、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主要负责人组织和指挥。医生未到达前,护士应根据病情采取应急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CPR)。
3、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抢救人员要求有较强的抢救意识,技术熟练、动作敏捷、思想集中。
4、抢救程序严谨,明确分工,紧密配合。抢救室内有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
5、抢救药物及器材应做到“五定”:既定数量品种、定位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用后及时补充,有记录并保持备用状态。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准确无误,必须复述医嘱1遍,医师确认后再执行,保留安瓿至抢救结束。
7、在抢救过程中,做好口头医嘱记录,抢救结束后医护双方共同核对后签字确认。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客观书写抢救记录,补记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9、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0、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消毒、补充,急救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