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芙蓉膏如何使用方法

芙蓉膏如何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31 02:02:09

① 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用什么涂本人得了鼻窦炎然后医生开

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里面有U型棉签,把软膏涂抹在棉签两头,然后插进鼻孔中停留三到五分钟就可以了,效果很不错,三分钟就可以缓解症状,一个疗程就可以标本兼治,前提是需要遵嘱医生交待的注意事项,食物有些禁忌,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也是关键!

② 芙蓉膏能敷脸吗脸上诊断是过敏性皮炎,有点红肿,发热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③ 芙蓉云菱膏减肥药调节内分泌

吃减肥药对身体危害:
一、频繁上厕所。如果减肥药里面含有罗氏鲜,那么在服药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肚子胀痛、频繁上厕所的现象,而且大便里还会带有一层油。这种药物是肠胃道脂肪分解酵素的抑制剂,副作用较小,但需要控制好剂量。建议在正餐进行中或最迟在进餐后一小时内服用一颗120毫克的胶囊。如果不吃饭就不必服用,一天最多服用三次。
二、晚上睡不着。有些人在服用减肥药的过程中会出现晚上睡不着的情况,每天晚上都特别兴奋,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而且吃的东西也比以前少了。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减肥药里面含有安非他命,这是服用这种药的初期症状。随着身体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妄想、产生幻觉、睡眠出现障碍等症状。
三、呕吐、拉肚子。如果在服用减肥药的过程中出现狂拉狂吐的症状,那么减肥药中有可能含有番泻叶等泻剂。在医学临床上,“泻剂”是不属于减肥药物的,如果没有正确使用,所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长期服用番泻叶,轻者有可能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甚至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失调等。
四、口干舌燥。当减肥药中含有西布曲明的时候,服用期间就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神经传导物质的再吸收来达到抑制食欲的效果,口服吸收效果比较良好,6个月内就能看到明显的减重效果。但这种药物有可能导致记忆力受损,同时还会出现其它脑血管问题。
五、食欲下降。如果你在吃减肥药期间胃口变得很差,而且感觉头痛、目眩、嗜睡、心悸,那你所服用的减肥药中有很有可能含有芬芬,这是国际禁药,它的副作用很大,长期服用甚至会造成心脏瓣膜损伤及肺脏高血压等问题。建议立刻停止服用。
六、影响生育。减肥西药,主要通过作用于神经中枢,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目的。研究证明,长期或过量服用芬氟拉明可能引发心脏瓣膜疾病。若孕妇有心脏瓣膜疾病,会增加生育的危险。

④ 丹毒偏方能不能治疗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破损或从足癣处入侵,发病急,蔓延快,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并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橡皮腿。中医认为丹毒发病均与火毒密切相关,可由风湿热邪化火而致。
本病多经2~5天的潜伏期后,突然急性发病,伴有高烧、寒战、头痛及呕吐等全身症状。初起的皮疹为一个有灼热感的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为一片红色损害。局部红、热、肿有触痛。表面紧张而有光泽,轮廓鲜明可分,严重时患部可发生水疱和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皮肤由发红变成暗红及青黑色,以后皮肤组织坏死脱落,露出皮下组织;败血病可使病人短期内死亡。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是在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一般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其次为面部,反复发作后,患处组织往往肥厚成为慢性淋巴水肿。虽然婴儿也可发生丹毒(脐感染),但一般说来,青春期后发病率为高,在20~60岁之间有几个高峰,70岁以后发病较少。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
【方一】拔毒消肿膏【来源】路西明,王淑英,王学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43。
【组成】青黛300克,冰片100克,珍珠30克(研末过120目筛),优质香油3000克,红丹1600克(烘干,过120目筛)
【功用】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主治】丹毒。
【用法】将香油放入铁锅中加热,放入红丹不停搅拌,使其在油中充分化合,待熬至泡沫消退,滴水成珠(约2~3小时),继而将上述3味中药放入锅中搅拌均匀,趁热将锅中药膏缓慢倒入盛冷水的瓷盆内,待药膏冷却后弃上冷水,放置15天即可使用,用时将药膏摊在直径10~15厘米的圆形白布上,每张重8~10克,外敷时把药膏适度加热熔化,覆盖创面,4天换药1次。
【方解】拔毒消肿膏中青黛、冰片、珍珠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方二】苍术膏【来源】中医杂志,1988,29(8):26。
【组成】苍术1000克,蜂蜜250克【功用】健脾化湿。
【主治】慢性丹毒及预防反复发作之慢性丹毒。
【用法】先将苍术煎煮取汁,浓缩成稠膏,再加蜂蜜调匀,日服1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按】须待丹毒急性期红肿消退进入慢性期后,方可服苍术膏。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芳香燥烈,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故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方三】浮萍酊【来源】民间。
【组成】浮萍适量。
【功用】清热利湿,消炎散瘀。
【主治】丹毒。
【用法】将浮萍洗净,以75%乙醇浸泡20分钟,取出待干后放入消毒容器内加适量生理盐水浸泡10分钟,其后置钵内研磨成泥浆,装入消毒大口瓶中,密封备用。用时以纱布1块,涂上浮萍泥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按】浮萍辛寒,归肺经。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尿,有托毒外出之功效。
【方四】二石散【来源】民间。
【组成】生石膏100克,寒水石30克,桐油适量【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炎。
【主治】丹毒。
【用法】石膏、寒水石研细末,加桐油调匀备用。每日1~2次涂擦患处。
【按】桐油味甘辛寒,有毒,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和收敛作用,外用治疥癣、烫火伤、冻疮皲裂等。寒水石辛咸寒,可清热泻火,多用于丹毒。【方五】四黄散【来源】《中医外科学》【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各90克【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丹毒。
【用法】共研细末,蜜水调敷。
【方解】四者均苦寒,可清热解毒泻火;大黄还可凉血活血。
【方六】紫草油【来源】福建中医药,1985,16(5):25。
【组成】紫草30克,黄连3克,冰片0.3克,茶油500毫升【功用】清热凉血,消炎杀虫。
【主治】面部丹毒。
【用法】前3味共研细末,茶油调匀外敷,每日2~3次。
【方解】紫草甘寒,可凉血活血,解毒透疹;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按】茶油外用能消红、退肿,民间常外用野山茶油治疗烫伤、烧伤、疥疮、皮炎等。
【方七】木鳖子膏【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3,18(1):39。
【组成】木鳖子适量【功用】清热泻火,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下肢丹毒。
【方解】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用法】研末,醋适量调匀外敷,每日3次。
【按】治疗期间忌辛辣,鱼腥,宜清淡饮食。
【方八】马黛洗剂【来源】民间。
【组成】马齿苋30克,青黛30克【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主治】丹毒初起。
【用法】煎汤洗患处,每日2~3次。
【按】青黛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用消各种无名肿毒等。马齿苋性寒,味酸。可清热,解毒,止痢。
【方九】蜈蝎散【来源】《效方拾萃》【组成】蜈蚣、全蝎、冰片、樟脑各等份【功用】祛风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丹毒。
【用法】蜈蚣、全蝎瓦上焙酥,加冰片、樟脑,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取细末2~3克,用麻油适量调成稀糊状,患处皮肤经淡盐水洗净后,外敷本散,再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
【按】蜈蚣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可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樟脑辛温,外用治疥、癣、龋齿作痛。
【方十】芙蓉膏【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黄柏、黄芩、黄连、芙蓉叶、泽兰叶、大黄各250克【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丹毒(火丹),蜂窝织炎,疖、痈、乳腺炎初起等。
【用法】以上共研细面,过筛,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外敷患处。
【按】芙蓉叶与花的功用相似,一般常作外用,能消肿定痛,适用于热疖、疔疮、痈肿等。泽兰叶可活血化瘀,通经利尿,健胃舒气。
【方十一】消瘀膏【来源】中医药学报,1990,3:21。
【组成】栀子50克,木瓜100克,大黄250克,蒲公英100克,黄柏150克,姜黄100克【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术后丹毒,软组织损伤,未破溃之肿疡。
【方解】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木瓜性温,味酸。可平肝舒筋,祛湿和胃。大黄苦寒,可清热凉血活血。蒲公英苦甘寒,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姜黄辛苦,温。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用法】将上药研磨为细末,过筛去渣,用适量蜂蜜和水(蜂蜜、水比例为2:1)将药粉调匀成膏,装瓶备用。使用时把本膏均匀地摊涂在丹毒红肿部位,稍超出红肿边缘,厚度为2毫米即可,再用敷料盖其上,1日或2日换药一次。
【按语】此药剧毒,不可内服。局部外用可有轻度痒感,或微热感,但无其他不良反应。捣膏时不可使用铁器。

⑤ 木芙蓉叶的药用价值

木芙蓉叶(《纲目》)
【异名】芙蓉叶、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
【采集】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性味:辛,平。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1、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2、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3、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4、缠身蛇丹:缠身蛇丹即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5、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
6、赤眼肿痛:芙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7、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8、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9、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
10、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1、局部化脓性感染: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2、烫伤: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3、流行性腮腺炎: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1、体外抑虫、抑菌:林浩然等运用木芙蓉叶水煎剂及粉剂对滴虫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40g·L-1管中滴虫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80g·L-1管中未见活动的虫体,经传代培养48h也未见活动虫体,说明木芙蓉对滴虫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也显示,木芙蓉对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1∶2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1∶4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
2、抗非特异性炎症:木芙蓉叶中有效组分为总黄酮,张凤华等经过大鼠鹿角菜致肿实验、大鼠蛋清致肿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耳肿胀实验,对木芙蓉叶有效组分抗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于鹿角菜及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于二甲苯造成的小鼠非特异性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意义(P<0.05) ,与阳性对照组(盐酸表藤碱)相比有同样的抗炎消肿作用。林浩然等研究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切除大鼠双侧肾上腺后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仍有显着抑制作用,说明木芙蓉具有明确的抗非特异性炎症作用。
3、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观察大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状态下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李孝鹏等研究木芙蓉叶有效成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灌注24h后,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BUN和SCr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升高,肾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ECHM治疗组大鼠血BUN和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肾脏恢复血流灌注的1、3h,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均较手术组明显升高,且ECHM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相应的时间点,ECHM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也明显较对照组为低。

⑥ 芙蓉叶子外敷患处多久有效

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⑦ 芙蓉膏涂在头皮上的红肿处好痛啊是副作用么还是正常现象,没涂药膏前没这么痛,涂上之后好痛啊,

赶紧停止用,真正合适的产品涂上去会感觉舒服和清凉

⑧ 治疗火疖子最有效的药物最好是外用。

火疖子疗法

三种人要特别注意,第一是幼儿,第二是老人,第三是体弱多病者。小孩与老人本身的免疫力差,小孩子又好动,经常会碰到局部皮肤擦伤等情况,都可导致疖的发生。预防秋疖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洗去皮肤上的污垢和致病菌。其次要搞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第三,加强饮食调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绿豆、冬瓜、海带等性味甘、凉,具有清火明目、清暑止渴、疏解热毒等功效,可让孩子适当多吃些。第四,疖子早期,可采用热敷,或外涂1%~2%碘酒等,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忌针刺或手挤,因为手挤会使疖肿细菌随血流而扩散,致使感染加重。至于疖肿晚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疖子,夏天尤其多见,俗称“暑疖”。中医认为是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随处都可发生,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了那里又发,顽固难愈;特别是当病人正气虚弱,或挤压疖子,还会引起“疮疡内陷”,“疔毒走黄”,也就是败血症。所以,不能忽视对疖子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疖子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肤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4次,对尚未化脓的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在疖子初起时,要及时热敷,周围皮肤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疖子的局限化;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中药芙蓉膏外敷;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软,并出现波动感时,可以切开排脓,排脓后,再上复方新霉素软膏至痊愈;但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若发生疖病,疼痛显着,并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时,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五味消毒饮。对一些疖病患儿,还应检查有无糖尿病,并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⑨ 芙蓉膏治疗乳腺炎每次敷多长时间

乳腺炎治疗首先输液抗感染治疗,局部热敷,

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各60克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

阅读全文

与芙蓉膏如何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孩斜疝治疗方法 浏览:381
早醒型失眠治疗方法手术价格 浏览:674
魅蓝3手机设置呼叫转移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6
苹果xe卡顿掉帧解决方法 浏览: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联系人的方法 浏览:89
如何引出论点的方法 浏览:638
常用手术器材辨认及使用方法 浏览:959
青毛豆怎么腌制方法 浏览:812
w7开机运行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1
新买的平板电脑正确的充电方法 浏览:88
电缆桥架快速连接方法 浏览:781
农村扎发简单方法 浏览:514
彩钢大棚安装方法 浏览:40
简述婴儿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浏览:39
测定亚硫酸盐的常用方法 浏览:494
缩阴哑铃怎样使用方法 浏览:971
快速练好萨克斯的方法 浏览:995
切线钓鱼的正确方法 浏览:475
铁路工程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浏览:289
548除以72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