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检验某种物质时如何选择测定方法

检验某种物质时如何选择测定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30 09:45:03

Ⅰ 种未知物质一种未知物质,一般通过什么方法检测

通常通过飞秒检测方法进行鉴定。飞秒检测主要利用飞秒激光研究各种化学过程和物质组成,包括化学键断裂,新键形成,质子传递和电子转移,化合物异构化,分子解离,反应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速度、角度和态分布,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以及溶剂的作用,分子中的振动和转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等。可以很方便的判断物质组成和含量。用于未知物分析、配方分析还原、工业诊断、卫星遥感、超级计算、痕量检测分析等方面。

Ⅱ 化学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检测方法

鉴定金属由哪些元素所组成的试验方法称定性分析,测定各组分间量的关系(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的试验方法称定量分析。若基本上采用化学方法达到分析目的,称为化学分析。若主要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特别是最后的测定阶段常应用物理方法),一般采用仪器来获得分析结果,称为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根据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独特化学性质,利用化学反应,对金属材料进行定性或定t分析。定量化学分析按最后的测定方法可分为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和气体容积法等三种。重量分析法是使被测元素转化为一定的化合物或单质与试样中的其他组分分离,最后用天平称重方法测定该元素的含量。滴定分析法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元素进行完全化学反应,根据所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用滴定管测量)和浓度计算被测元素的含量。气体容积法是用量气管测量待测气体(或将待测元素转化成气体形式)被吸收(或发生)的容积,来计算待测元素的含量。由于化学分析具有适用范围广和易于推广的特点,所以至今仍为很多标准分析方法所采用。仪器分析根据被测金属成分中的元素或其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或物理与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有些仪器分析仍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一定的化学预处理和必要的化学反应来完成。金属化学分析常用的仪器分析法有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两种。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与电磁波(包括从丫射线至无线电波的整个波谱范围)的相互关系,或者利用物质的光学性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吸光光度法(红外、可见和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看谱分析)、浊度法、火焰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以及放射化学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被测金属中元素或其化合物的浓度与电位、电流、电导、电容或电量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法、电解法、电流法、极谱法、库仑(电量)法、电导法以及离子选择电极法等。仪器分析的特点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可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和减少环境污染。但试验装工通常较庞大复杂,价格昂贵,有些大型、复杂、精密的仪器只适用于大批量和成分较复杂的试样分析工作。

Ⅲ 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

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大体有:物理量测定、不可见光检验、荧光检验、吸附与转移。

1、度量衡检验法:几何形状及尺寸精度、质量、密度、粒度、粘度等。

2、光学检验法:利用光学原理采用各种光学仪器检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组分。

3、电性能检验法:利用电工原理采用电工、电子仪器检测材料的各项电性能和电参数。

4、机械性能试验法: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这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如拉伸强度、疲劳强度、硬度等。

5、无损检测:在不损坏被检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缺陷、性能、状态、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有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涡流等探伤方法。

Ⅳ 化学中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

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笼统地讲有:物理法、化学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质检验,如颜色、气味、水溶性。
化学法就是利用特征反应检验。
具体举例如下:
一、离子的检验
1、钠离子、钾离子,用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分别呈黄色、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
2、镁离子,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3、铝离子,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
4、铁离子,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Fe(SCN)3。或者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5、亚铁离子,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6、NH4+,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7、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8、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9、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黄色沉淀。
10、硫酸根,能与Ba(OH)2及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11、碳酸根,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气体物质的检验
1、观察法:对于有特殊颜色的气体如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红棕色)、碘蒸气(紫红)可根据颜色检验。
2、溶解法:根据溶于水现象检验。例如红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液无色,红棕色溴蒸汽溶于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气氧化看变化,例如NO的检验。
5、试纸法:如石蕊试纸,醋酸铅试纸。
6、星火法:适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气体。例如O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甲烷、乙炔的检验可点燃看现象;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则可根据其燃烧产物来判断。
还有一些方法,如闻气味等,但一般不用。

Ⅳ 如何检测物质的功能和特性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定、鉴别和推断等类型。

鉴定: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检验它是不是这种物质。若是离子化合物,必须检验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鉴别: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推断:推断是根据已知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判断被检验的样品是什么物质。或样品中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物质等。

2、物质检验的方法

物质的检验一般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

①“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③要“先现象,后结论”,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3、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最关键的是掌握有关阳离子、阴离子的检验。

Ⅵ 检测物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从精确度来分,有定性和定量,定性一般只能粗略测出材料的成份,常用的设备有红外光谱仪,XRF等,定量又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常用也是XRF,可以精确到PPM,不过这个需要材料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准确度才高,否则可能会误判,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药品,使样品溶解或破坏,最终以游离态的方式存在,再以高精密的设备进行分析,测定其含量,常用设备有ICP,GC,GC-MS等,可以精确到PPM,PPT级。

Ⅶ 检验物质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

按照酸的化学性质来说,有五条,再加pH试纸就六种了,如果按你说的就只剩四种了。
一,加紫色石蕊试剂,若变红则为酸性。
二,向其加入金属活动顺序之前的活泼金属如锌粒等,若冒气泡则呈酸性。
三,向待测液体加入足量氧化铁(Fe2O3)即生锈铁钉,若溶液中红色物质消失,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溶液呈酸性。
四,向待测液体加入澄清石灰水Cu(OH)2,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溶液呈酸性。
五,向待测液体加入碳酸钠(Na2CO3)若冒气泡,则溶液呈酸性。
我的目的不是要分,是为了大家查的时候更方便一点,一样都要中考了,这个基本上没错的,有人发现错误就帮忙纠个错,服务大家一下。
你要懒得给分也无所谓,我没有那个专门要分的意思哈。

Ⅷ 化学分析法中较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1) 化学分析法:目前常规的糖类检测方法如斐林氏法、高锰酸钾法等化学分析方法只能测定总还原糖,不能测定其他糖含量。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也可用于糖类测定,但由于糖类本身不具挥发性,须进行衍生化处理后才能用气相色谱检测。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更适用于糖类检测,样品无需衍生化,分辨率高,重现性好,特别适用于某些热敏性糖类和多糖分子量的检测。迪信泰检测平台提供HPLC、LC-MS检测多种糖类服务。

检测器

(1) 示差折光检测器:可直接测定,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

(2) 紫外检测器或光检测器:灵敏度较高,但由于糖类本身在紫外区没有吸收或不产生荧光,因此样品需提前进行衍生化,操作较复杂。

(3)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于没有紫外吸收、不产生荧光或电活性的物质均能检测,通用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梯度洗脱。

流动相

一般为水、乙腈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影响流动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配比:由糖类的组分含量、分子量范围、结构组成等决定,且有研究表明水的比例越高,分离速度越快,但若出现果糖和葡萄糖色谱峰重叠,分离效果则会下降。

(2) 流速:也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流速增大,保留时间缩短但分离效果下降,若流速过快,则会缩短色谱柱的使用寿命,不同的色谱柱,其配合柱效的最佳流速也不同。

(3) 检测温度:会影响色谱的检测结果,有研究发现提高温度,可以缩短保留时间,但分离效果下降,降低温度更有利于峰分离。

(4) pH:一般使用中性的有机溶剂或水进行提取。为了避免离子化,检测物质呈碱性时,可以增大流动相pH,检测物质呈弱酸性时,可以降低流动相pH。

Ⅸ 检验某种物质是否存在,有哪些方法啊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分别呈黄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2)
,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该沉淀能溶于酸溶液。
(3)
,能与适量的
溶液或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
(4)
,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的
,还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
沉淀。
(5)
,与
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
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沉淀。或向
的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6)

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3)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4)
,能与氢氧化钡及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5)
,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
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气体物质的检验
检验气体是根据气体的特性。一般从(1)气体的颜色和气味;(2)水溶液的酸碱性;(3)助燃、可燃及燃烧现象和产物;(4)遇空气的变化;(5)其他特性去考虑。
方法有:
(1)观察法:对于特殊颜色的气体如
(黄绿色)、
(红棕色)、
蒸气(紫色)可据色辨之。
(2)溶解法:根据溶于水现象不同区分。如

蒸气均为红棕色,但溶于水后
形成无色溶液,
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如

可用品红溶液区分。
(4)氧化法:被空气氧化看变化,如NO的检验。
(5)试纸法:如石蕊试纸、KI—淀粉试纸等。
(6)星火法:适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气体检验。如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的检验可点燃看现象;
则可根据其燃烧产物来判断。还有一些方法如闻气味等,但一般不采用。
若几种气体在某些检验方法上显出共性(如红棕色的溴蒸气和二氧化氮气体都可以使
—淀粉试纸变蓝,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点燃时,火焰都呈淡蓝色),则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用其他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Ⅹ 药物中测定某物质含量的常用方法有那些(3种以上)

方法的验证:
订入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法不同于一般质量考察的方法,须经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不同原理的测定法具有不同的验证内容及要求:
(1)容量分析法的验证:①精密度:用原料药精制品考察方法精密度,平行试验5个样本的RSD≤0.2%;②准确度:以测定原料精制品(含量>99.5%)的回收率(测定值与理论值的比值)计算,应在99.7%~100.3%之间(n=5,RSD≤0.1%);③滴定终点确定的依据:包括滴定曲线的绘制,如用指示剂法确定终点,应用电位法校准终点颜色,提供指示剂颜色与电位变化情况的对比结果;④耐用性:考察测定条件(供试液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如测试条件要求苛刻时则应在方法中注明。
(2)HPLC法的验证:①精密度:RSD≤2%(n=5);②准确度:用于制剂时,要考察辅料的影响,将一定量药物加到按处方比例配制的辅料中(为标示量的80%~120%)制成高、中、低三个剂量,混合均匀后,每个剂量取三份样品,按拟定方法测定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n=9,
RSD≤2%)。③线性范围:用已知含量的精制品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溶液(n=5~7),用浓度C对峰面积A或峰高h或被测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回归处理,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截距应趋于零,并提供线性关系图;④专属性: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峰对主药峰应无干扰;⑤耐用性:考察测定条件(供试液稳定性、流动相组成和pH值、不同品牌或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柱温、流速、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如测试条件要求苛刻时则应在方法中注明;⑥灵敏度:作为常量分析法,此项可不作主要要求。
(3)UV法的验证:①精密度:RSD≤1%(n=5);②准确度:方法同HPLC法,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n=9,
RSD≤2%),同时要求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③线性范围:用已知含量的精制品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溶液(n=5~7,吸收度A在0.2~0.7间),用浓度C对峰面积A或峰高h或被测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回归处理,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应≥0.999,截距应趋于零,并提供线性关系图;④耐用性:考察测定条件(供试液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比色法中显色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如测试条件要求苛刻时则应在方法中注明;⑤灵敏度:作为常量分析法,此项可不作主要要求。
吸收度A在0.2~0.8间其线形关系好,利用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后,受测溶液做适当的稀释,使其吸收度在0.2~0.8,如果太小或太大,都将影响测定的准确性的。

阅读全文

与检验某种物质时如何选择测定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浏览:139
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分析电影 浏览:870
雾化药图片使用方法w 浏览:467
地脚螺栓简易安装方法 浏览:248
cnmr是什么检测方法 浏览:229
目前发达国家治癌方法是哪些 浏览:817
如何控制类风湿方法 浏览:922
葡萄量筒测量方法 浏览:995
统计研究运用各种方法 浏览:283
寻找研究生硕士老师的方法 浏览:704
苹果平板按键音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79
快速减小腿肚的方法 浏览:143
牛排肉怎么腌制的方法 浏览:880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决方法 浏览:263
杜仲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816
压小胯训练方法 浏览:546
苹果手机相机有水印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
空气开关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浏览:172
骑自行车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英文 浏览:946
防弹玻璃成分测量方法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