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分辨标点符号在引号里面还是外面
第一,引文不完整,独立,位于停顿处。此时引号内无点号,引号外有点号。
第二,引文完整,独立,位于停顿处。此时引号内有点号,引号外无点号。
第三,引文不完整,独立,非位于停顿处。这种情况实际上不 存在,因为既然是独立使用,则一定处于句子停顿处。
第四,引文完整,独立,非位于停顿处。这种情况实际上也不 存在。
第五,引文不完整,不独立,位于停顿处。此时引号内无点 号引号外有点号。
第六,引文完整,不独立,位于停顿处。此时引号内无点号(问号、叹号保留),引号外有点号。
第七,引文不完整,不独立,非位于停顿处。此时引号内、外均无点号。
第八,引文完整,不独立,非位于停顿处。此时引号内无点号、问号、叹号保留广引号外无点号。
(1)如何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引号应用
中国大陆地区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然而,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台湾地区标准: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三月台湾学术网络三版。)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注:由于 “‘’、“””横排一般只在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使用,但是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分别为双引号和单引号,所以在港澳台使用“‘’、“””时应遵守当地的标准。但在日本,“”是引号,而‘’是书名号。
1. 表示引用。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引号注意事项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或“表示)和引回号(用”或”表示)两部分。
参考资料:网络-引号
⑵ 请问如何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最好给出几个例子,特别是逗号和分号比如说三四,他们之间需要加分号吗
逗号是表示一句话没说完,语气上的停顿,例如:早上吃过早饭,小明背着书包上学了。“早饭”后面的逗号,就是语气上的停顿。分号要用在几个并列的句子之间。而顿号则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三和四是两个并列的词语,所以它们之间应该用顿号。
⑶ 如何分辨标点符号在引号里面还是外面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标点符号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
二、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1、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从以上用法中,可以看出直接引用标点符号在引号内,间接引用标点符号在引号外。
(3)如何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一、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
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二、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2、说她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三、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⑷ 怎么判断逗号或者句号是在引号里面还是外面
引号和句号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引号在句号内,一种是引号在句号外。
当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也就是不成句、不独立的引用,引号是放在句号里边的;反之,当引用的是独立的句子时,引号要放在句号外。
例如: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例句中引号内的句子是不成句、不独立的引用,因此引号不能放在句号外。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
(4)如何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
其中‘’和“”为曲尺形的引号,在“”‘’西式引号中不方便使用的时候使用,最早来自日本的钩括号(日语的“钩括号”在日语中不全是引号)。但是港澳台地区已经习惯在横排时使用‘’和“”。
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引号的作用是:
(1)表示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⑸ 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略)详见引号、括号。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8:“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9:“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略)例2:(略)例30:请稍等一下。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叹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例32: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34:“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例35: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问号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36: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37: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38: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区分连续问。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39: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0: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1: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2:怎么了,你?
例43:出来吧,你们!
例44: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应该是这样,我想。
引号
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5: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例46: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
例47: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
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例48: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
例49: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哈雷慧星”/“拿来主义”/“希望工程”
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例50:我过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定州“北雁商城”
括号
1、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51: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例52: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例53: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2、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例54: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55: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例56: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破折号
1、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例57: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例58: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如注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
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例59: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例20: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例60: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例: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
例61: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书名号
1、 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例62:《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标点符号用法》/“东方时空”/“理想”主题班会要区分引号和书名号。/封面、书脊、书刊版权页、正文标题等都不用书名号。
2、书名内的书名用单书名号;注意书名和篇名连用。
例63:《<宽容>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范围。如:“《求是》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
说明:问号、叹号兼有标号作用,破折号、省略号兼有点号作用,其特殊用法本表不涉及;
⑹ 怎么区分用句号还是逗号
一、句号的用法:
1、用在一般单句的末尾。例:武松把那只老虎打死了。
2、用在无主句的句末尾。
(1)用来叙述生活实际情况和说明自然现象的。例:“下雪了。”,“开车了。”等等。
(2)表示一般禁止和要求的。例:请勿乱丢果皮杂物。(表示强烈感情时也用感叹号“!”)
(3)表示格言警句的。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用在省略句末尾。例:谁来了?他。
4、用在文末署名及着作日期后面。
5、用在某些非主谓句(这类句多出现在剧本的舞台说明中)的后面。
6、用在置于段首,相当与标题的语句后。
7、用在复句的末尾。例: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二、逗号的用法: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性质: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
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说法,有助于了解逗号的主要功能。
句号是一个“出勤率”很高的标点符号,在许许多多的情况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下列情况: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这里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法书上讲的一个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
说话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某种语气,句和句之间有较大的停顿;写成了文章,句子的后面要用句号做结尾。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⑺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也就是符号在作文本里的地方,如标点不能在第一个之类的,请把他们一一说出来
使用标点符号,一般一个标点符号占一个格,写在空格的左下方。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一行字写完,没有空格了,又恰巧需要使用标点符号,就把标点符号写在这一行最后一个字的右下方,不要写在下面一行第一格内。作文开头的标点不占一格。
标点符号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语言自然的停顿。还有一个作用,有助于表达思想感情。由于标点符号具有上述作用,作文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不仅可以使语言有节奏,叙述有条理,而且,也可以使文章为之增色。语文课本中选学的名篇,都是运用标点符号的典范。
学习正确运用标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关于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形状及用法。同学们可以制作一张学习标点符号的卡片,卡片上绘制一个标明名称、形状、用法等项目的图表,把每一种标点符号逐项一一填写清楚。经常翻翻这张简明的卡片,可以帮助记忆。
二、认真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例如,掌握了关于句子结构的知识,可以从分析句子成份入手,判断一句话的意思是否讲完,从而正确使用句号、逗号,不至于发生句逗不分的错误。再如掌握了复句中关于并列复句的知识,就可以正确运用分号,而不会把该用分号的地方写成了句号。总之,认真学习语法,对于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有好处的。
三、要养成自觉运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不仅作文课上写作文注意运用标点符号,就是写日记、写信、写假条以及完成各科书面作业,也都要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同时,还要养成一边作文一边书写标点符号的习惯,不要写完了作文,最后再补充。
四、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及格式。标点符号要书写规范,写得不规范,会发生混淆。句号要画个小圆圈(。),逗号象个小蝌蚪(,),顿号笔尖要向下顿(、),冒号是上下两个小圆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力求书写规范。
⑻ 求问如何判断标点符号正确与否
考查标点符号历来是中考中的保留题目。标点符号种类繁多,运用情况又很复杂,对学生来说,要做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实,无论哪种标点符号都是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运用,所以要从句子本身去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子语气
一般来说,陈述事情的句子,尾末用句号;疑问句、反问句的末尾用问号;感情、语气强烈的句子,末尾用叹号。不能单纯从句子的形式来判断。(1)比赛失败后,他伤心极了!
该句只是在记述行为,不在于表现情感,所以叹号应改为句号。(2)身旁的小李早已沉不住气了,大声地嚷着:“分队长,分队长,……”
从形式上看,该句似乎是个问句,但并不要求回答,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末尾不能用问号,应用句号。
二、句子结构
结构完整的句子,末尾才能用句末标点,结构不完整只能用句中标点。(1)她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我呀”只作后一个部分内容的主语,它后面的叹号应改为逗号。(2)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04年湖北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仅仅是句子的一部分,是“这句话“的同位语,在句中作定语,它的后面不能用句号。(3)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2004年天津卷)“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只是一个选择分句,它末尾的问号应改作逗号。
三、句子内容1、从语意结合紧密程度来分析(1)虽然有人说在场子里,远远看了一下,又没有一个闲人。(他想不到农会主席还能做起活来。)
破折号和括号都可表示注释。破折号注释的语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连正文读出来。括号注释的内容一般和正文没有密切的关系,不属于文章整体一部分,可以不读出来。该句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前文一个有力的补充,不能不读,所以括号应改为破折号。(2)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的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2004年重庆试题)
括号里的内容分别是对“瓜果、蔬菜”,“作物”的补充说明,因此,括号内容应移到相应词语的后面。(3)省委负责同志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介绍了我省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
句中“二、三线”有两个意思,即“二线”和“三线”,这里的顿号不能少。2、从标点符号管辖的内容范围来判断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引用的内容不包括“嘛”,引号应放在“怪”之后。
四、句子逻辑
有些作用相近标点符号的使用因在句中的层次不同而不同。(1)今年全公司要继续走“少投入、多产出;以适用技术服务于农”的路子。(2)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顿号、逗号、分号都可表并列关系,词语之间的并列一般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相连,其中大的并列用逗号,小的并列用顿号。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则用分号。因此(1)句中引号里的内容是三个短语并列,顿号、分号都要改为逗号,(2)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并列的小分句,应用逗号,两个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⑼ 语文中,经常有逗号与顿号通用的现象,怎样区分它们的用法呢
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的时候较多,相对来说,逗号的用法也比较复杂。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较长的主语后面,或虽不长但有必要强调的主语后面,或带着语气词的主语后面,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柳州铁路工程建筑公司,日前被柳州铁路法院宣告破产。”“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 如果宾语较长,特别是当宾语是主谓短语时,动词和宾语之间常用逗号。例如:“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3. 全句开头的状语后面,一般要用逗号表示停顿;主语后谓语前的状语,如果较长,需要停顿,后面也用逗号。例如:“八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型电视系列剧《东周列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加深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4. 称呼语、插入语等特殊成分同句子中一般成分之间,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对这种人,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诉诸法律。”“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老王”是称呼语,“毫无疑问”“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插入成分,后面都用了逗号。
5. 句子成分不在通常位置上的时候,这个成分后面一般要用逗号。例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挺好看的,他画得。”谓语动词“起来”因放在主语之前,补语“挺好看的”因放在主语和动词之前,所以后面都用了逗号,表示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停顿。
6. 并列的短语如果较长或者有两层的并列关系,第二层已经用了顿号,第一层就要用逗号,以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影片散文式的结构,如诗如画的景色,简洁、纯朴的对白,以及那深长的、带着淡淡忧伤的笛声,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7. 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第一、其次、最后”等之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首先,要加快开发、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搞好加工。第二,要搞好产销衔接工作。第三,……”
8.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恒星有各种各样,但全都是发光发热的气球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9. 关联词语如“所以、可是、然而、否则、那么”等后面所引领的分句如果较长,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的多少,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不能说是根本的方面。”“化石为人们认识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证据。然而,化石在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相对的,它为人们认识地球上生物不断进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1、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2、习惯上不须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一般单节的并列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例,兄弟要敬重父母。
3、多个并列词语,前面的之间用顿号,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和”或“及”等。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例,义理、考据和辞章。
4、并列词语之间有问号或叹号的,不再用顿号。
5、句中概数的中间不用顿号。
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上例中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7、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8、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9、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10、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11、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12、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1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⑩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分句之间停顿较大,不应用顿号。
例(1)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上例中有两个错误。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油料”后边 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如:她笑得那样天真、自然、 充满了纯情的爱,更让观众为她即将降临的危机充满忧虑。
练习:1.教室里有五、六个人。
2.每逢三五日,她都要去赶集,在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她采购时讨价还价的身影。
3.语文课本第三册四五单元是小说,同学们学习得很有兴趣。
4.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答案:1.顿号去掉。2.“三五”间加顿号。3.“四五”间加顿号。4.“三四”间顿号去掉。
顿号和逗号
有时候逗号可以代顿号来用
但是顿号不一定可以代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