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获得改进的方法

如何获得改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4 16:04:48

1. 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能够注意工作方法,在一个工作中,我们的方法如何对工作会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首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对工作的方法和流程多进行研究和思考,先了解基本的方法。
其次,我们在了解一个工作流程以后,应该多思考其中的待改进的地方,找到这些问题。
第三,我们还应该在发现问题以后,必须要先研究一下如何改进的方法,有一个基础想法。
第四,我们在找到改进方法以后,必须积极研究,在实践中改进一些方法,做到效能提升。
第五,我们还应该做到,改进工作方法是基于一些原有瑕疵的地方,不能人为创新。

2. 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1.问清楚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可避免重复作业与减少错误的机会;

2.懂得拒绝别人,不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

3.主动提醒老板排定优先级,可大幅减轻工作负担;

4.报告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只需少量的信息即可让老板感到满意;

5.演示文稿时增加互动的机会,可缩短演示文稿的内容与报告的时间;

6.有效过滤邮件,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讯息上;

7.邮件内容尽量精简,节省写信的时间并增加对方响应的机会;

8.当没有沟通的可能时,不要浪费时间想要改变;

9.只要取得信任,不需要反复的沟通,同样可争取到你要的资源;

10.专注工作本身,而不是绩效评量的名目,才能真正有好的表现;

给你一个提升工作效率的最简单方法

3. 如何进行绩效持续改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持续改善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起源于TWI (Training Within Instries)和MT(Management Training),TWI二战后被美国军火工业广泛采用的“工业内部培训”, 4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当TWI在许多国家被引进时,在日本产生的影响最大,至少有一千万的日本企业界的领导、专业人员及员工都受了TWI培训,对日本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深远的影响。
TWI包含三部分标准的培训内容:
首先,JIT(Job Instructional Training)让领导者认识到使员工得到足够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这些培训;
其次,JMT(Job Methods Training)是关于如何获得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的思路并将其实践;
第三,JRT(Job Relations Training)是关于上下级关系和领导方法的。在日本,这些培训工作是由不同的专业组织如日本工业培训协会来完成的。同时,许多领先的日本大公司将TWI根据需要作适当变动后用来培训自己的潜在领导者。
MT是美国空军发明的,二战后也被日本引进,在日本工业和国际贸易部近50年不懈的努力下,截止1994年底已有300多万日本企业界的领导人接受过MT的培训,在日本,为了进入企业中上领导层,获得MT的培训结业证书几乎是一种必须手段。
MT培训使日本企业界的领导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认识员工相互之间关系和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不断对工艺和产品进行完善和改进的方法及价值
把人和工作方法相结合,科学合理地使用“计划——执行——检查”的益处
总之,日本企业界通过对TWI和MT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并结合日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先后发展了一些管理理论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体制(JIT)等,逐渐形成了完整的KAIZEN体系。

持续改善遵循原则
1、丢掉对工艺原有的僵化的看法
2、考虑怎样可以做事情,而不是找出不做的理由
3、不找借口,对现有方法质疑
4、不要追求完美,马上付诸实施,尽管只达到约定目标的5%
5、立即纠正错误
6、不要对Kaizen活动花钱
7、排除障碍,寻找解决方法
8、问上五次“为什么?”,并寻找真正的原因
9、集合大家的意见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主意
10、Kaizen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持续改善程序
1、选择工作任务
首先要阐明选择这个项目或工作任务的理由。这些任务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的,但有时企业的现状也会影响这种选择—依据其重要性、紧迫性或经济性。
2、弄清当前的情况
在项目开始前必须要弄清项目当前情况的本质,并予以分析。这需要人们去现场了解情况,运用KAIZEN的五个“金”原则,或收集数据。
3、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弄清事情的真正背景及原因。
4、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策。
5、导入、执行对策。
6、观察并记录采用对策后的影响。
7、修改或重新制订标准,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8、检查从步骤1到7的整个过程,据以引入下一步的行动。
这种程序也和PDCA循环的原则相一致:从步骤1到4主要是计划(P),步骤5是做、执行(D),步骤6是检查(C),步骤7和8是调整(A)。这种程序是一种借助于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的通用做法。另外,将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可视化以及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极交流,并建立起高效的记录文档资料,也有助于 Kaizen活动的推动。

4. 怎样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对争分夺秒、全力备战中考的各位考生来说,熬夜是家常便饭。而很多时候,熬夜却并没有出成果,反而导致了第二天的哈欠连天,学习没有效率,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有哪些学习法可以让你不熬夜,让疲劳的大脑得到休息呢?本文请转给身边正在熬夜的孩子!

01

熬夜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

1. 学习抓不住重点,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一些意义不大的地方

比如做作业,就机械地照抄课堂上做的笔记,我觉得那一刻她很轻松,脑子基本放空,只剩下眼部动作,找到对应点;手部动作,抄写下来。至于需要总结牢记的一二三四点,以后再说。还有嘴上反复读概念,把书反复地看却没有深入思考,都属此类。

2. 和难题较劲,给自己下命令必须要做出来

有时候她会花大量时间跟一道题较劲,看似给出了寻根究底的态度,却失去了寻求帮助、巧妙化解等走捷径的智慧。最终落得个时间浪费掉、方法没找到、自信被打击、睡眠也失去的下场。

3. 偏科严重,任性学习喜欢科目,弱科避而远之

一个偏文科的孩子,她坐在书桌旁第一个拿出来的永远是语文作业,对于一直学不好的物理和数学,留到最后再拉出来互相折磨。

4. 不断变换学习方法,无法持续深入学习

短短几天里,尝试了早起读英语、制定计划逐个落实、“八管理”学习法等,但都是浅尝辄止,试过几次觉得太难深入,就放弃了。

但凡压缩睡眠时间苦学,却最终在考试中折戟而归、无功而返的孩子,观察下来无外乎落入以上几个学习陷阱中。

一位老师观察了班里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的孩子的日常后,也发现了这样一条连锁反应链:

不按时睡觉——不按时起床——没有时间整理内务而被扣分、没有时间吃早饭——买零食,有损身体健康,污染教室环境——影响成绩的提高。

“确实是这样的,”一位学生说,“有时熬夜学习时,我第二天在课堂上就更难掌握学习内容。最终,我不得不在晚上重新自学。”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开始的。

熬夜还有一个坏处是,学生抵抗力下降,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02

学习要讲究方法,这些建议可以试试

学习时间并不限于白天,晚上继续学习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如果不能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能不熬夜,咱们还是尽量不去熬夜!

晚上学习的时候,试试这10个方法,可以让你的学习效率翻倍哦~

1. 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学习之前,一定要用笔在纸上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至于手忙脚乱。如果目标没完成就睡觉会充满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不失为逼迫我们快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2. 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

在学习之前上网到处逛逛或看会电影,经常不知不觉中就花很长的时间。不妨自己给自己定下来一个规则,先完成当晚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再上网、看电影或玩游戏。

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况,不得不上网,给自己找个定时的软件或者使用手机上的闹钟功能,定下时间,时间到了之后,坚决断线,开始学习。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睡觉的时间又提前了不少。

3. 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在使用电脑学习时,不要开微信之类的聊天工具,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干扰。手机最好也关掉或改为静音,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清理桌面,把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收起来。

4. 比较烦的时候,试着马上开始学习

有时候自己情绪受到干扰,经常觉得做题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你会发现,当强迫自己开始学习之后,很快就会进入状态。

当然,如果你遇到状态特别不好比较极端的时候,心情一直静不下来,那你还是睡觉吧,这种时候就是学习估计也学不进去。

5. 晚饭不宜过饱,少荤腥多素食

很多同学午餐在学校食堂吃,不合口味,晚上就在家大吃一顿。时间长了不仅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犯困,效率很差,对肠胃也不好。

不如试着晚上吃得简单一些,尽量吃些青菜,也可减少肠胃负担。

6. 少喝饮料多喝水,不宜喝咖啡、茶或吃糖

一般晚上学习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对提升学习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效果。

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热的,浓度不要太高的饮品。糖也是一样,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最好多喝水。

7. 选择好一点的台灯

合适的灯光会让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同时充足的光线,也不容易犯困。

8. 利用好最开始的15分钟

这个时间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心猿意马,看东看西自然是不行的。只要专心致志学习15分钟之后,你就开始步入正轨了,之后的学习都会是一帆风顺,你也会信心大增地继续学习了。

9. 实在很困的时候,活动一下

可以站起来,到处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凉水洗脸,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脸和耳朵,冲个澡,听一些节奏很强的音乐也会有帮助。

10. 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

学习时间太长会造成疲劳状态,学到40分钟左右可以偷一会懒,休息几分钟,但最好不要上网、聊天或打开微信,一定记得控制时间,用闹钟定时。

记得要做个聪明的人,与其压榨睡眠的时间去学习,不如高效率地去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好,而且还能省出休息的时间,这不是很好吗?

03

做7件事,让大脑“充电”

伸个懒腰、闭眼眯一会儿、深呼吸几次……这些短暂的休息,能让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1.抽10分钟就够了

如果学校没有午休时间,那就抽出10分钟午睡。这样做就能使人保持至少2小时以上精神活跃。如何用10分钟时间,打造一个完美的小憩?

选对时间。这10分钟最好在饭后,而且在11:00—13:00之间。

睡前设闹钟。许多人因担心睡过头,结果很难入睡,而设好闹钟会使人消除这一担忧。

听着“白噪音”。为了完美的午睡,应该找一个黑暗、安静的场所。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使用眼罩、耳塞,或者下载一些海浪声、风声等“白噪声”来排除干扰。

2.认真伸一个懒腰

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伸懒腰时保持身体放松,将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头顶,脚尖交替伸直和上钩,四肢伸展的同时,还可以向左右转体,大约持续30秒钟。

3.发呆5分钟

专家研究显示,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

研究者发现,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得到加强。这种特殊的脑电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载,让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从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不安,还能加强记忆力,缓解疼痛,并提高免疫力。

另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儿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

4.做个头部按摩

简单的头部按摩自己就能做,比如梳头疗法。选择个人比较能接受的力度,用十指指肚或指尖,从双眼眼眶上沿开始顺着往后梳头,梳至颈后风池穴,反复数次,也可以用牛角或实木梳子代替手指。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和经穴,有效松弛头部神经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天坚持梳头3~5分钟,对于解除疲劳和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大有好处。

5.吃点健康零食

在两餐之间或餐前吃点健康零食,既可以让你得到身心的放松,还有助于补充营养。

不妨在教室储备些零食,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给自己来个短暂的“茶歇”,酸奶、水果、坚果等都是比较健康的零食选择。

6.出门晒晒太阳

晒太阳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国人晒太阳的时间仍远远不够。不妨在你感到疲倦时,把晒太阳这个功课补上。

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此时可以散散步。可以多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15~20分钟为宜。

7.和别人分享一件趣事

欢笑是最好的减压良药。学习一两个小时后,和同学或家人分享一件趣事,或看看漫画书、搞笑视频等,都可以瞬间降低体内的压力激素。也可以走动一下,与同学聊聊天,身体也能得到放松。

5. 如何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计划好你的时间。以一星期为单位,列一张事件清单,然后制作一张时间表,填上必要的事件,如吃饭、睡觉、上课等。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同时为运动、娱乐留有一定的时间也很重要,劳逸结合。计划好时间可以让你有效的完成学习计划,也能知道自己把时间花在哪儿了。

找到适合的地方学习。可以去自习室或泡图书馆,宿舍这类有干扰性的地方就不适合啦,学习要有良好的氛围,学习时要全身心投入,注重效率。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能让你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会知道哪些知识点比较重要,至于比较不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选择性的略过。课前预习还会增强你对知识点的理解。

利用好上课时间。认真听老师授课,及时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认真听讲意味着课后少花时间。

课后及时复习。也许课上你觉得自己掌握的差不多了,课后也别忘了及时复习知识点和你所做的笔记,人的记忆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记住的东西就越少,因此要及时复习。

对考试持良好的态度。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后,考试时就可以验收你的学习成果了。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要灰心,考试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到底对知识点掌握了多少,只是个手段而已,它会让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怎么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也叫PDCA。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运用与流程:

创新是把一种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中存在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结合PDCA循环在制造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作用,按照“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创新过程中PDCA循环的运用可以参考图1所示来完成。在实施中应注意任何结论的获得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合理的分析。

步骤一:选择课题

新产品设计开发所选择的课题范围应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企业获利为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来确定开发方向。 课题是本次研究活动的切入点,课题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有可能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后造成设计开发的失败。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对市场发展动态信息缺少灵敏性,可能花大力气开发的新产品,在另一个企业已经是普通产品,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课题可以减少研发的失败率,降低新产品投资的风险。选择课题时可以使用调查表、排列图、水平对比等方法,使头脑风暴能够结构化呈现较直观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步骤二:设定目标

明确了研究活动的主题后,需要设定一个活动目标,也就是规定活动所要做到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目标可以是定性+定量化的,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也要明确。目标是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所以设定应该有依据,要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和比较来获得。例如:一种新药的开发必须掌握了解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新药审批政策和标准。制订目标时可以使用关联图、因果图来系统化的揭示各种可能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甘特图来制定计划时间表,从而可以确定研究进度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创新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创新产品,还可以包括产品革新、产品改进和产品仿制等。其过程就是设立假说,然后去验证假说,目的是从影响产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去寻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和工艺路线。然而现实条件中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施,所以提出各种方案后优选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较有效率的方法。

筛选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统计质量工具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矩阵图都是进行多方案设计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步骤四:制定对策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步骤五:实施对策

对策制定完成后就进人了实验、验证阶段也就是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和方案实施外,还必须要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 3.C检查效果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步骤六:效果检查。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步骤七:标准化。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步骤八:问题总结。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着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例如:设计一个新型红外滤光膜,完成一轮循环后,进行效果检查时发现其中一项的光学性能指标未达到标准要求,总结经验后进人第二轮PDCA循环,按计划重新实施后达到了目标值。

7. 绩效改进要点与措施 拟采用什么方法改进不足

一、绩效改进要点:

绩效改善计划旨在让员工改变他们的行为。为了使变化得以实现,符合以下四点:

1、愿意

员工自身对变革的渴望。

2、知识和技术

员工必须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3、气氛

员工必须在一个鼓励他们提高绩效的环境中工作。而营造这种工作氛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管。员工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主管应该帮助员工建立信心。

4、奖励

如果员工知道这样做会得到奖励,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物质条件包括加薪、奖金或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包括自我满足,赞扬,增加的责任,更多的自由和授权。

二、绩效改善措施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各级主管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1、对各级主管进行广泛的培训和关注:

在绩效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普遍反映不了解绩效管理四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推进。对考绩结果的应用也是如此。

各级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绩效改进的操作流程也不清楚。因此,不能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绩效管理停留在表面。有鉴于此,需要进行广泛的培训,重点是各级的主管。培训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流程和应用技能。

培训的目的是澄清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错误和模糊认识,绩效管理不是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工作,而是更好地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不是要在员工之间制造差距,而是要找出并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能力,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改进。

虽然在绩效指导和沟通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在未来扼杀,并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通过培训,首先提高管理者对绩效改进等内容的理解。

2、通过绩效管理制度的公布,明确相关奖惩措施,确保绩效改进的制度化实施: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敷衍了事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那些能够为员工着想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管理者明确奖惩制度,对那些培训后仍然敷衍的管理者进行惩罚。同时,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意管理的员工,可以进行工作调动。

(7)如何获得改进的方法扩展阅读:

绩效改进方法:

一、分析工作绩效差距:

1、客观比较法

将员工在考核期间的实际表现与绩效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工作绩效差距和不足之处的方法。

2、水平比较法

将员工在评价期间的实际表现与上一阶段的实际表现进行比较,衡量并比较其进度或差距的方法。

3、横向比较法

在每个部门或单位中,每个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法。

二、提高工作表现的策略:

1、预防战略和威慑战略

预防策略是在分配任务前明确告诉员工该如何表现。

威慑策略是及时跟踪员工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积极激励策略和消极激励策略

积极激励策略主要采取激励方式,而消极激励策略主要采取惩罚方式。

3、组织变革战略和人员调整战略

针对考核中体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人员配置等方面。

三、绩效管理中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1、员工自我矛盾

员工一方面想得到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又想得到表扬。

2、主管自我矛盾

过于松散无法完成改善的目的,过于严格的影响关系。

3、组织目标矛盾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阅读全文

与如何获得改进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白醋祛痣的正确方法 浏览:248
老疤怎么去除最有效方法 浏览:660
cfoutofmemory解决方法 浏览:705
惠普m436打印机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22
c型钢的安装方法 浏览:491
中医治湿疹有哪些方法治疗 浏览:356
小乌龟怎么养在家的方法 浏览:309
联想的设备中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99
双电机顺序控制接线方法图片 浏览:309
扣费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83
腰疼什么方法治疗快 浏览:660
化学药物分析评价方法 浏览:544
资源税计算方法 浏览:525
海蜇头的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861
如何做腰背肌锻炼方法 浏览:544
用什么方法教大班二十内加减法 浏览:974
土壤doc的计算方法 浏览:454
毛巾折的方法视频 浏览:149
快速治疗宝宝便秘的最佳方法 浏览:14
如何判断议论文论证方法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