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评价型题目有什么解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评价型题目解题技巧:
相似结构型的题目常见的问法形式为:下列与上述推理最为类似的是;以下哪项中的推理形式与题干中的推理形式相同;以下哪项与上述论证方式不一样……通过问法,我们会发现这类型的题目需要重点关注题干的推理结构、论证方式。也就是说,题干论述的本身正确与否无关紧要。我们做题思路是需要寻找一个选项其论证形式和题干类似。
考点一:题干概念比较清楚,有重复性的概念词,可以通过标注字母的形式进行结构分析。
【例题】所有向日葵都是向阳的,这棵植物是向阴的,所以这棵植物不是向日葵。
上述推理的形式结构与以下哪项最为类似?
A.所有职业短跑运动员都穿钉鞋,小李不是职业短跑运动员,所以小李不穿钉鞋
B.所有纳税人都有存款,这位姑娘有存款,所以这位姑娘是纳税人
C.所有法警都在法院工作,小王在法院工作,所以小王是法警
D.所有铅笔的外壳都是木头做的,这支笔是铝做的,所以这支笔不是铅笔
【答案】D。中公解析:将题干的论证结构通过字母转换可以写成“所有A是B,C非B,所以C非A。”四个选项的形式结构分别是A项为“所有A是B,C非A,所以C非B”,和题干形式不一致,排除;B项为“所有A是B,C是B,所以C是A。”和题干结构不一致,排除;C项为“所有A是B,C是B,所以C是A。”和题干结构不一致,排除;D项为“所有A是B,C非B,所以C非A。”和题干结构一致,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二:题干存在复言命题(如: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例题】只有巧干加实干,才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可见该业务经理实践了巧干加实干。
下列哪个推理结构与上述推理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A.如果一个人犯了罪,那么他就会受到刑事处罚,张某受到了刑事处罚,可见张某犯了罪。
B.这种植物只有开花,才能结出果实,今年这种植物没有开花,所以不会结出果实。
C.只有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人才能从事律师职业。小李从事律师职业,所以小李已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
D.只有在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这种葡萄才能获得好收成。现在这种葡萄没有获得好收成,说明这里没有这种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
【答案】C。中公解析: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形式。用符号形式表示为:只有 P,才 Q,Q,所以 P。
A 项的推理形式是:如果 P,那么 Q,Q,所以 P,与题干不同;
B 项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非 P,所以非 Q,与题干不同;
C 项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Q,所以 P,与题干相同;
D 项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非 Q,所以非 P,与题干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三:题干不是以命题形式呈现,感受题干内在的逻辑关系
【例题】司马光出身贫寒;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与题干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最相似的是:
A.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C.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可见,没有苦痛的挣扎,便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答案】D。中公解析:题干先列举一部分名人都具有某种相同的属性,最后得出结论。A项是由结论来列举事例;B项属于类比推理;C项只是说这些作品都是圣贤们发奋所作,并未对例证进行归纳。D项由例证中主人公都是经历艰难而收获成功,进而得出结论,与题干论证相似。故答案为D。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做行测可能性推理评价型题目时,一定要细心,把握准确题干的论证形式,选项认真分析,和题干一一对应,通过比较最终确定答案。
‘贰’ 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答题技巧
对于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我们通常是更习惯的去阅读理解有着大篇幅的定义解释部分,而往往忽视被定义项,那什么叫做被定义项呢?所谓被定义项,就是题干中被解释的对象,针对一些被定义项相对简单而定义项却相对比较抽象复杂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抓住被定义项这条“漏网之鱼”有限提取被定义项的内容,它往往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有利于我们做题的信息。
举个例子:
【公务员考试例1】自然淘汰育种法,指在良种筛选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尽量通过被筛选对象的自然生长,确定所需良种的育种方法。下列属于自然淘汰育种法的是:A.甲鱼养殖场为了选育出抗病力强的种鱼,在甲鱼接连死亡的情况下,不施加任何药物任其发展,存活到最后的则作为种鱼。
B. 锦鲤养殖户从幼鱼开始分拣最有经济价值的鱼苗,经过三次人工选鱼后,最终只有不到10%的幼鱼成了精品锦鲤。
C. 石斛养殖户爬上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采集野生石斛,挑选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种苗,精心培育出多个新品种。
D. 生长在同一片山坡上的某种植物,有些长势非常茂盛,有些则弱小枯黄,正是“物竞天择”的形象说明。
【参考解析】答案:A。
结合被定义项理解定义,“自然淘汰育种法”从本质上理解为是一种培育种子的方法,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方式去淘汰掉不好的种子。而只有选项A符合定义,B、C是人工筛选的方式,D未体现育种。
【公务员考试例2】法律的当然解释是指法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该事项应当被解释为适用这一法律规定。其解释方法有举重以明轻和举轻以明重。前者是指对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严重而被允许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允许。后者是指对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禁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园采摘树叶,依据举轻以明重,在公园攀折树枝的行为应当被禁止
B. 唐律规定主人打死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依据举轻以明重,主人打伤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
C. 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小型动物,依据举重以明轻,携带大型动物的行为应当被禁止
D. 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依据举重以明轻,15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参考解析】答案:A。
“举重以明轻”的定义要点是“举一个情节比其严重而被允许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允许”;“举轻以明重”的定义要点是“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允许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禁止”观察四个选项,A项“在公园采摘树叶”比“在公园攀折树枝的行为应当被禁止”符合“举轻以明重”的定义,而B项说的是“举重以明轻”C项的依据是“举轻以明重”,D项不符合任何定义要点。
提醒各位公务员考试考生:对于定义判断中被定义项好理解或者定义项抽象难理解的,可以更多的关注被定义项,提取有限的要点,再结合选项可迅速解题。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更新。
‘叁’ 公务员行测答题有什么诀窍吗
公务员行测答题诀窍:
1、做题时建议考生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做会的,再做不会的。
2、五大板块有一些重点部分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准备并且取得好成绩的,资料分析要去重点复习,资料分析正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考试有优势;
3、言语理解当中片段阅读需要重点复习,同时也是需要拿分的部分,正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考试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4、判断推理当中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对于考生正确率的要求比较高,正确率百分之八十以上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5、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中的片段阅读和判断推理当中的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建议考生们可以先去做,有助于拿分和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
6、对于数量关系建议不擅长的考生可以拿出十分钟时间把自己会的类型认认真真的做完。
(3)省考判断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准备
一、了解考试:通过参加模考或者自己掐时间做试题来对省考整体有宏观认识,也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了解。
二、基础理论学习:自制力强的小可爱可以尝试自己在家闭关修炼.
三、专题专练:注意此阶段并非大量刷题阶段,只是要配合题目去理解消化理论知识。
四、理论回顾:将一些在做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没有理解的理论拿出来重点做突破,并且结合本省考情的重点也要做突破和提升。
五、计时训练:不掐时间的做题就像耍流氓。所以在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时候,就真的该开始进入大量刷题阶段了。
六、模考实战:最后这个时刻要留给考前半个月。这个时候重在调节生物钟,整合归纳各部分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对于行测考试的宏观把握,查漏补缺,保持状态,迎接考试。
‘肆’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
包括两部分:规律推理和空间重构。
规律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从题干要求可知,图形推理就是让考生观察规律,进而找规律。规律推理重在思维体系的建立,如何找规律?考生在找规律时需建立自己的整体思维,多从宏观上去把控已知图形的共性,根据每种题型(位置类-图形组成相同、样式类-图形组成相似、属性类-图形乱、功能类-某种元素频繁出现、数量类-整体乱)的特征,从而快速判定寻找规律的方向。
重构推理:包含六面体、四面体、截面图、三视图和立体拼接等,此类题型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准确掌握做题技巧的基础上,训练自己的眼力至关重要。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要做好此类题,需准确理解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与选项进行比对,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两种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可以保证大家的速度,理解能力(通过扣取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主体、客体、修饰词、原因、目的、结果等)可以保证大家的正确率。另外,注意“一一对比”思维(将关键信息和选项做匹配)和“选项对比”(即找选项的差异性)思维的应用。
类比推理
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参考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和相似的词。从类比推理的题干要求可知,类比推理也是让考生去做比对,谨记类比四大关系(外延关系、内涵关系、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此外,常识的增加也让这种题有了一定的运气成分,所以考生需做生活有心人,把生活学习中所见的常识可以多做积累。
逻辑判断
包含模块较多(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日常推理和论证),相对难度也较大。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这三类属于形式逻辑,即针对一些公式口诀法则(翻译推理:四大句式翻译和五大推理法则;真假推理:6对矛盾关系和2对反对关系;分析推理:排除法、确定信息法、假设法、代入法等),在详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熟练应用即可。日常推理类似于言语理解,考生需加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考生谨记四大做题原则(话题一致、优选可能、整体优先和敏感词汇)。论证模块是省考中的重头戏,题量大,占5道甚至以上,考生需额外注意,只有深入理解“加强”和“削弱”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加强形式(加强论点、加强论据、搭桥、补充前提)和削弱形式(削弱论点、削弱论据、拆桥、削弱前提),另外,培养自己的语感也尤为关键。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考生也需控制自己的做题时间,图推建议40秒,定义判断60秒,类比推理20秒,逻辑判断70秒左右。
总体来说,判断推理模块上手较为容易,是省考行测模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考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刷题,将做题步骤从外而内,转变成自己的做题思维,方可提高做题的效率。
‘伍’ 公务员行测科目考试有什么技巧
曾经多次参加公考行测分数从40多分到70分左右,最后也是以逆袭的姿态拿到总分第一成功上岸。大神算不上,但是每一次参加公考行测分数的提高,个人还是有些体会的,也摸索出认为比较好的一点答题技巧,所以,愿意分享一二与君交流。
公考
‘陆’ 2020省考行测常识做题技巧
2020省考行测常识做题技巧:
一、找特例
如果选不正确的,那么在四个选项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该选项一般为正确答案。如果选正确的,先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先排除该项,然后在其他三个选项间再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与另外两个不同,则这个与另外两个选项不同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二、找矛盾
观察四个选项,并对选项进行横向比较。如果出现两个选项的说法自相矛盾,则可以将其他选项排除,答案锁定在这两个自相矛盾的选项。同时,被排除的选项则可以用来辅助解题。
三、找程度
在常识判断的选项中,特别是涉及一些法律题目的时候,有一些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例如出现“必须”“禁止”“所有”“只有”等词语,一般情况下该说法错误。而相反如果出现“可以”“一般”“可能”“正常情况下”等词语,一般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为正确选项。
(6)省考判断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2020省考行测常识技巧例子:
例1: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升值 B.欧元区经济低迷
C.巨额财政赤字 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解析:纵观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A选项是正面信息,其余选项均为负面信息,因而选择A选项。
例2: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再贴现率 B.降低央行基准利率
C.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解析:四个选项中C是个税起征点,其余三项均为率,说明实行该政策的主体不同,C排除,在剩余三个选项中,A、B项均为降低,只有D为提高,故选D。
‘柒’ 省考图形推理技巧
地方公务员考试(省考)行测判断推理之图形推理题解题技巧,或参考:
先形后量
先考虑“形”的规律(如对称性、直曲性、凹凸性、位置关系、组合叠加等体现在图形自身特点的规律),再考虑“量”的规律(数量关系)。
比较原则
当找出一种规律,只能排除一个或两个选项时,结合题干和选项再找出一种规律,依次下去直到选出正确选项。
同中求异
1)通过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寻找图形推理规律。“求异”建立在“求同”基础上,即“求异”之前应先“求同”。
2)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题干图形间的转化方式。
异中求同
对图形的求同:图形的特征属性和图形的构成元素。
1)先整体把握所给图形,寻找图形间外部整体特征的相同点。
2)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分析,考虑所有的共同点,再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捌’ 怎样做省考国考的判断推理
行测判断推理部分题型较多,不同的题型解题技巧不同,掌握技巧的前提是多做题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判断推理解题技巧简单总结如下:
一、图形推理
1、对于图形拆分与重组题:运用实物找关键特征
2、对于多组图形题:找变化规律(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形状关系)。
3、基本思路:
①简单图形看笔画多少、构成要素的增减、交点线段数目变化、图形种类数变化。
②复杂图形看大小变化、曲直情况、旋转方向、组合顺序、叠加状况(求同、去同)及对成性。
③上述方法无法判断时看路径状况、受力情况、或看半边。
④有多个选择时,选择自己最确定的,不可多选
二、定义判断解题技巧
1、先看选项再看题干,对照选项看题干中对应内容。注意:是否要一一对应关系。
2、抓住提干定义中的关键词,尤其是要抓住与选项相关的关键词。
3、常见的关键词:
“主体”、“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
三、类比推理题解答“九字”技巧
1、记常识。如各省市简称、称谓、作品、节日等。
2、想词性。通过词语的本质词性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1-2个选项,甚至直接选出答案。这种方法是可以在5秒内做出一道题。
3、造句子。造的句子必须是有效的,句子需要蕴含一定的逻辑关系。
四、机械推理解题技巧
复习并理解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基本概念
熟记基本公式和定律
回忆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五、逻辑推理解题技巧
1、逻辑推理部分中反对关系的应用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为反对关系。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为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两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
因此,在做逻辑推理题时,可依据命题之间的反对及下关系的实质进行解题,并需要牢记各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例如:某办公室包括主人在内10人,有关这10人的说法,以下三个只有一个是真的:
1、 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
2、 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
3、 主任会使用五笔打字
以下哪项为真?( )
A.10人都会使用五笔打字
B.10人都不会用五笔打字
C.只有一人不会用五笔打字
D.只有一人会用五笔打字
该题答案选B
解析:由题意可知1、2命题为下反对关系,即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题只有一个为真,则第3个命题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接着又可推出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即命题2为真,命题1为假,即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为假,则这10人都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故答案为B。
通过例题可以发现,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在较短时间内解答题目,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加练习,从而达到熟练快速解题的目的,这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2、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了解命题存在着矛盾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直言命题之间除了矛盾关系外,还存在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等,但矛盾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他的在解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了。
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
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
“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
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智力测验试题中,当题干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要把这个既定条件做为解题的开端,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切入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再推,丝丝入扣,直至水落石出。
这样的方法称作“关联推演法”。
例: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个出生在北京市,一个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出生在广州市,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外语。已知:
①乙不是学外语的。
②乙不出生在广州市。
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
④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
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 金融 B. 管理 C. 外语 D. 推不出
答案C。
(1)问:甲所学专业?题干中确定的条件只有: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2)与条件⑤相关的词项是:外语、北京。
(3)条件中涉及“外语”和“北京”的是①和③。
(4)根据条件①知道“乙不学外语”,根据条件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推知丙也不学外语。既然乙、丙都不学外语,于是推出:甲学外语。
注意:
每推演出一个确定的结论,都要搜索选项对照,力争尽早完成解答。
应试实战中,只要依据某一步得出的结论能断定选项,即停止推演,不提倡尽善尽美地把所有结论都推演出来。
4、逻辑判断题解答五个原则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要摆脱烦琐细节和冗余文字的干扰,理清问题的逻辑思路,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必须遵循5个原则。
(1)问题先于题干原则
先看问题再读题干陈述,逻辑判断题根据题目中问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几大类。
因此,阅读题干前先看问题,根据问题判断属于哪一类题型,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陈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2)紧扣题干答题原则。
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答题原则,不可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
因此,应试者在答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陈述假设来进行推理,不能因觉得给出的陈述假设不太合乎常理,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偏差而忽视题目中所陈述的事实,并随意掺入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很容易选错答案。
(3)题干前提为主原则。
当试题的备选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时,每个选项看起来都有道理,令应试者很难做答时,应试者应坚持“题干前提为主”的原则。
选项看起来有道理并不等于与题目给出的前提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选项应该从前提陈述直接推出,当某个选项的论述是正确的,但不能从短文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时,应排除这个选项。
(4)化繁为简原则。
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题的时候,可以把需要推理的内容借助符号、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化,可以帮助应试者快速、准确进行选择。
例如:做三段论题型时用画圈的方法(即欧拉图);做关系推理题时可以画表格等。
(5)巧用方法原则。
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充分利用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代入法。
因为利用这两种方法很多时候都无须让推理进行到底,很多情况下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已经排除掉了三项,这样在帮助考生选择出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另外,当逻辑判断涉及数学问题时,思路要拓宽,要敢于借用数学方法(例如:计算法)来解题,不要认为逻辑判断题就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题。
——逻辑判断快读快解十二招——
01、条件不确定 假设是关键
02、条件能确定 相关做推演
03、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
04、确定条件多 排除做首选
05、阅读必弄清 论据和论点
06、选项要证据 直观是答案
07、可能不推“必” 部分不推“全”
08、具体有疑问 概括选宏观
09、概念有内涵 当心被偷换
10、强弱相比较 选“最”才保险
11、发现关联词 规则用在先
12、分析数据比 谨防基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