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蜡切片机操作注意事项
1.刮净组织包埋盒周边的余蜡,以防切片过程中样品松动影响切片质量。
2.切片前,把切片机上相关锁杆或螺旋拧紧,否则可能出现跳片、切片厚薄不均现象。
3.先粗修,修片厚度大约设置在15-30微米,质地较硬的组织或较小的组织应再薄一些。粗修至组织全暴露后再细修。
4.切片时轻握手轮,用力均匀轻柔,摇速不宜过快或过慢。过快会导致切片厚薄不均,切片难以展开;过慢会使切片增厚。切片要求完整、薄、均匀。
实验室现在用的瑞沃德全自动切片机S700A,挺好用的
‘贰’ 制石蜡切片时,哪几步可以停顿并保存标本
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法:
这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材、固定、脱
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叁’ 谁能告诉我石蜡封片怎样操作
是经典的石蜡切片还是石蜡封片呢?
石蜡切片的最后一步就是封片
我们做的步骤是用中性树胶封片
封片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中性树胶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过多会溢出来,过少会出现空隙;详细的量就要自己经验掌握了。
另一个就是在放盖玻片的时候动作要慢,不要有气泡,如果有少量的气泡,可以用解剖针较粗的那头轻轻按压盖玻片赶出气泡,如果气泡过多,那就没办法了。
‘肆’ 如何制作石蜡切片
[1]请教丁老师如何制作皮肤的石蜡切片
一 皮肤组织标本制作及常用染色方法概述
皮肤组织标本常规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皮肤组织的制片及染色技术与普通病理相同:标本固定-水洗-硬化、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但皮肤组织亦有其自身特点,如表皮细胞层次多,纤维及脂肪组织丰富,在取材及固定方面有其特殊性,制片及染色过程也应注意其特点,以提高制片质量。
二 取材
a取材要足够大,应包括一小部分正常组织,以便与病理组织对照,因许多皮肤病的典型病变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故还应包括皮下组织,
b多数情况下应选择充分发展的损害,早期损害常为非特异性,晚期损害的病变大都处于恢复或变性、坏死阶段,充分发展的损害容易找到典型病变而明确诊断,还应尽量选择损害的活动边缘部分,中央部分可能病变已趋向于消退而找不出典型病变。对于水疱性、脓疱性以及含有病原体的损害应取早期损害,否则,若发生继发性改变(如变性、再生或继发性感染)可能隐蔽了重要病变的组织形态,同时,很难辨别病变形成的过程,
c尽量避免切除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皮肤组织,因该处皮肤由于磨擦,搔抓等常有萎缩,
d如疑有血管性或血液性疾患,最好不要取下肢标本,因下肢常有血液停滞或其它肢端血管病,皮内可能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e对某些肿瘤,如角化棘皮瘤,Spitz痣等,应尽可能将肿瘤全部切除,若不能全部切除,则最好自肿瘤中心至边缘取一楔形标本,以供组织学检查。
三 固定
切下皮肤愈早固定愈好,夏天超过4小时,冬天超过24小时,标本体积就要收缩变形或发生自溶。常用固定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其总体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7~10倍,用10%福尔马林固定小块组织(1.5 cm×1.5 cm×0.2cm)数小时即可,时间稍长对制片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增高可缩短固定时间,对固定时间过长的标本,可在制作切片时,用流水冲洗24小时,甚至48小时,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四 脱水、包埋、切片及染色
皮肤组织常用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一般为5μm~7μm,与普通病理切片操作程序相同。HE染色法方便、经济,结果稳定,95%以上的组织切片都可以在HE染色下作出诊断,是皮肤组织病理最常用的方法。
[2]http://www.pathology-home.com/html/pathology/20051207_1.asp
自己点进去看吧,太多了 复制不了
‘伍’ 石蜡切片制作过程有哪些步骤
石蜡切片操作步骤:
1、取材
2、固定
3、脱水:30%--50%---70%(每步60分钟)---85%---95%--100%---100%(每步30钟)。
4、透明:转入1/2二甲苯+1/2无水酒精混合液20ml透明1h,纯二甲苯20ml透明1h,再用纯二甲苯20ml透明40min,并回收各液。
5、浸蜡:
(1)将材料分别放入25%、50%、75%的石蜡-二甲苯溶液中,每级30分钟。该过程在高于石蜡熔点3℃的温箱中进行;
(2)将材料放入溶解的纯蜡中,时间为30分钟,该过程再重复两次。在高于石蜡熔点3℃的温箱中进行。
6、包埋
(1)将溶解好的石蜡在加入预先折好的纸船中,石蜡溶解后应过滤后使用,以免含杂质影响切片;
(2)材料放入纸船,并摆好在蜡中的位置,如果包埋的组织块较多,应进行编号;
(3)将纸船放置在冷水上加速冷却过程。
7、切片
(1)修整:用刀片修成方形或长方形蜡块;
(2)以少许热蜡液,将蜡块底部粘附于小木块上,以少许石蜡融化在蜡块边缘,加强粘附的强度;
(3)木块粘附于切片机上,调整切片机,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
(4)切成连续的蜡带,切片刀的锐利度、蜡块的硬度都会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适当改变石蜡的硬度,也可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时间;
(5)分割蜡带,分开的蜡片放在45℃温水上,使蜡片展开。
8、粘片与烤片
(1)可用粘片剂防止蜡片滑脱,但粘附剂通常容易被染色而使切片背景有颜色,影响观察,实验表明,载玻片洗的足够干净,一般不会滑片;
(2)用载玻片捞取展开后的蜡片,调整蜡片的位置使位于载玻片中央,自然干燥。
9、脱蜡与醇化
(1)将切片放入纯二甲苯溶液中10分钟,使石蜡完全溶解,共2次;
(2)溶去石蜡的切片依次放入75%、50%、25%二甲苯-乙醇溶液中,每级10分钟;
(3)再将切片依次放入100%、95%、90%、80%、70%、60%、5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醇化,每级10分钟。
10、染色
(1)将切片放入番红染液中30分钟,番红染色后,将切片依次放入50%、60%、70%、80%的乙醇溶液中分级洗脱,每级10分钟;
(2)洗脱后的切片放入固绿染液中染色1分钟;
11、脱水、透明与封片
(1)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放入90%、90%、95%、100%乙醇溶液中分级洗脱,每级10分钟;
(2)洗脱后的切片依次放入25%、50%、75%、100%、100%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每级10分钟,出现浑浊表示脱水不彻底,需重来;
(3)滴1-2滴中性树胶,将洁净的盖玻片倾斜放下,封片,镜检,选择好的贴上标签,性切片制作完成。
、
‘陆’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方法是什么
1 、载玻片的处理: 抗原修复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脱片。为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可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01 APES、ZLI-9003 HistogripTM或ZLI-9005 Poly-L-Lysine等几种试剂,对已清洗的载玻片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1 APES:现用现配。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APES中,停留20~30秒钟,取出稍停片刻,再入纯丙酮溶液或蒸馏水中涮去未结合的APES,置通风橱中晾干即可。用此载玻片捞片时应注意组织要一步到位,并尽量减少气泡的存在,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1.2 HistogripTM: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Histogrip液中,停留1~2分钟,然后用双蒸水快速清洗三次,室温干燥或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装盒备用。 1.3 Poly-L-Lysine:将洗净、干燥的载玻片放入以1:10比例去离子水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或室温过夜干燥。装盒备用。试验中使用的器具均为非玻璃制品。 2 、常用酶消化: 2.1 胰蛋白酶:一般使用浓度为0.05%~0.1%,消化时间为37℃、10~4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内抗原的显示。 2.2 胃蛋白酶:一般使用浓度为0.4%,消化时间为37℃、30~18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间质抗原的显示,如:Laminin(层粘蛋白),Collagen IV(IV型胶原)等。 2.3 皂素(Saponin):一般使用浓度为2~10g/ml的saponin溶液,消化时间为室温孵育30分钟。 3 、抗原热修复: 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用微波炉抗原修复、高压锅抗原修复或水浴高温抗原修复。抗原热修复可选用各种缓冲液,如TBS、PBS、重金属盐溶液等,但实验证明,以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效果最好。请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64 枸橼酸盐缓冲液(粉剂)配制,取该粉剂一包溶于1000ml的蒸馏水中,混匀,其pH值在6.0 ± 0.1,如因蒸馏水本身造成的pH值偏差,请自行调整。 ……………… 详细资料请参考:on 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immunology/228697.html
满意请采纳
‘柒’ 200分求科研实验切片的操作
石蜡切片法 :
石蜡切片法是以石蜡作包埋剂,用旋转切片机将材料切成薄片,经一系列处理制成永久制片的方法.在研究植物的细胞,组织,胚胎以及形态等方面石蜡切片法是最理想的制片方法.
石蜡切片法的一般流程为:取材→固定→抽气→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粘片→染色→封片.
取材
用锋利的刀片切取新鲜的植物材料,选定适宜的材料,立即固定.
取材的注意事项如下:
(1)取材料要新鲜.动作要迅速,以免挤压损坏组织;取病理材料时,应设置对照材料.
(2)所取材料大小要适当:根和茎一般直径≤5mm,切取成5-10mm小段;叶片一般取过中脉处,切成2-5mm宽,5-8mm长.在切材料时,必须注意刀片与中轴成直角,两切面平行,否则制成的切片细胞是斜的. 雌,雄蕊一般不需分割.
(3)取材时间可根据切片要求有所区别.如:在进行植物发育的研究过程时,需要找到细胞分裂相,一般在晴天的早晨9:00-10:00时取材,此时植物细胞分裂活动较明显.
(4)取材不易过老,否则制片有难度(过老的材料须在滑走切片机上进行);对纵切的材料适当多取材,如根尖,茎尖等,因为切到材料正中的概率较低.
(二)固定
将已切好的材料尽快地浸入相当于材料10-15倍体积的固定液中.借助固定液的作用,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并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构造及其内含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使组织变硬从而便于切片,增强内含物的折光度,令细胞易于着色的目的,同时具有防腐作用.以新鲜配制固定液效果较好.固定的时间依材料的种类,性质,大小等而定.材料固定完毕,保存于加盖的容器内,贴上标签.
良好的固定剂,应是穿透力强,使细胞立刻致死,原生质全部凝固;不发生任何变形,增强折光率,并且不妨碍染色.
常用固定液:
简单固定液 以一种化学药品配制的固定液.
⑴ 乙醇 为凝固型固定剂.常用无水乙醇或95%乙醇.
⑵ 甲醛 为非凝固性固定剂.具强烈刺激性气味.纯净的甲醛为无色透明液体.固定用的浓度为4%-10%.
⑶ 醋酸 为凝固型固定剂.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刺激性极强,低温下凝结成冰,故又名冰醋酸.
2. 混合固定液:
由几种试剂,适量配制而成.混合遵循原则:① 优缺点互补;② 膨胀与收缩相互平衡;③ 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应分别配置.
常用混合固定液有下列几种:
⑴ FAA 固定液(福尔马林-冰醋酸-乙醇) 广泛适用于根,茎,叶,花药,子房的组织切片,所以又称为万能固定液.一般固定时间不低于24 h.该固定液优点是在较低温度下(10℃左右)适用于材料的长期保存,可兼作保存液.并且固定的材料,不妨碍染色,但用于细胞学上的固定效果较差.
⑵ 纳瓦兴(Navaschjn's)固定液 1912年首创.适用于细胞学与组织学研究的切片观察.但渗透慢,不能长期保存;主要用于显示分裂相.
(三)抽气
植物材料内部多由于含有空气,导致固定液不能完全深入.材料投入固定液后需要立即抽气.以便让固定液有效透入材料组织中,并排除材料内气泡的干扰.
一般抽气时间为20-30 min.抽过气的材料在停止抽气,应沉入底部.
(四)洗涤
固定液中的成分有可能会妨碍染色或发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有的还会继续作用,使材料变质等.因此,在使用材料时,需根据固定液的种类,用水,缓冲液或70%乙醇洗去渗入细胞内部的固定液.如:用FAA固定的材料在脱水时用70%乙醇反复洗涤数次.如用水洗涤,可将材料自固定液中取出,放入指形管,加入半管水,用纱布将管口扎紧,置于水槽内,进行流水冲洗.流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2-24 h.
(五)脱水
材料经洗涤后含有部分水分,会使材料分解.而且透明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不利于材料的透明和包埋等后期处理.因此需用脱水剂逐渐除去材料中的水分,以便让石蜡渗透进细胞.所以,脱水是制片的关键环节.脱水剂要求能与水混合,而且能与其他有机溶剂互相替代.
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器皿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材料.
(六)透明
透明剂要具有既能与脱水剂相混合又能和石蜡相混合的性质,可以将材料中的脱水剂置换出来,使石蜡能顺利进入材料中.
二甲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透明剂,作用迅速,但易使材料变脆..
(七)浸蜡
是指逐步清除材料中的透明剂,以使石蜡充分渗透于材料内部的过程.这样,材料的各部分都能保持原来的结构与位置,切片不致发生破裂或其他变形.
浸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用的正丁醇.
每次浸蜡的时间,视材料大小而调节.
(八)包埋
材料经过足够时间的浸蜡后,需包入蜡块,以备切片.
操作方法:根据切片材料大小,确定所需纸盒的尺寸,用表面光滑的磅纸预先叠好纸盒.
(九)切片
即将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
(十)贴片
是用黏贴剂把切片平铺贴在载玻片上,以便于染色和观察.
常用的粘片剂有下列二种:
(1) 明胶黏片剂
(2) 蛋清黏片剂
(十一) 染色
即根据植物细胞中不同的化学性质,用染料分别进行染色,以利于观察切片中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构造及其内含物等.染色基本程序为脱蜡,染色,分色封片.
染色方法可分为下列几类:
① 单染 只用一种染料染色.
② 双重染色 两种染料染色,如番红--固绿;苏木精---曙红.
③ 多重染色 多种染料染色,如番红—固绿—桔红G;酸性品红—苯胺蓝—桔红G等.
(十二) 封藏
封藏于中性树胶中,使材料能在显微镜下清晰地显示出来,并能长期保存.
方法:将含材料的载玻片放在吸水纸上(切片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必须在二甲苯干燥前进行),用右手持小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微倾斜使其左侧与封藏剂接触,然后再缓慢地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冷冻切片法:
冷冻切片的制作方法
(1)低温恒冷箱冷冻切片制作法
1.本室现有Shandon As 620 E型恒温箱冷冻切片机的主要性能。该机的箱面上有电子控制板,装有即时冷冻键和除霜键,启动即时冷冻键,机器马上进行工作状态,并可持续10mins。启动即时除霜键,可将工作间顶部后面的制冷栅上的霜除掉,并可持续15mins。有照明键一个,启动该键可照明工作间,有利工作及观察组织的冰冻状况。配有消毒键一个,当进行一周的工作或者一天的工作后,启动该键,可对工作间进行消毒。当每天工作完毕时,可启动密锁键,锁住工作间。除此之外,箱面的左边有四个按键,两个为快速自动进退键,两个为微小进退键,还有一个手动旋钮,调节修组织块时的进退。
冷冻箱内左边的冷冻台,温度可达-60℃左右,冷冻箱的中间为一台切片机,工作间的温度在0-30℃间可任意调节,并在箱面上的荧屏显示出来。
2.操作方法及步骤:
①取材,未能固定的组织取材,不能太大太厚,厚者冰冻费时,大者难以切完整,最好为24×24×2mm。
②取出组织支承器,放平摆好组织,周边滴上包埋剂,速放于冷冻台上,冰冻。小组织的应先取一支承器,滴上包埋剂让其冷冻,形成一个小台后,再放上细小组织,滴上包埋剂。
③将冷冻好的组织块,夹紧于切片机持承器上,启动粗进退键,转动旋钮,将组织修平。
④调好欲切的厚度,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原则上是细胞密集的薄切,纤维多细胞稀的可稍为厚切,一般在5~10um间。
⑤调好防卷板。制作冰冻切片,关键在于防卷板的调节上,这就要求操作者要细心,准确地将其调较好,调校至适当的位置。切片时,切出的切片能在第一时间顺利地通过刀防卷板间的通道,平整地躺在持刀器的铁板上。这时便可掀起防卷板,取一载玻片,将其附贴上即可。
⑥应视不同的组织选择不同的冷冻度。冷冻箱中冷冻度的高低,主要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切未经固定的脑组织,肝组织和淋巴结时,冷冻箱中的温度不能调太低,在-10- -15℃左右,切甲状腺、脾、肾、肌肉等组织时,可调在-15~20℃左右,切带脂肪的组织时,应调至-25℃左右,切含大量的脂肪时,应调至-30℃。
3.冰冻切片时的注意事项:
①防卷板及切片刀和持刀架上的板块应保持干净,需经常用毛笔挑除切片残余和用柔软的纸张擦。有时需要每切完一张切片后就用纸擦一次。因为这个地方是切片通过和附贴的地方,如果有残余的包埋剂粘于刀或板上,将会破坏甚至撕裂切片,便切片不能完整切出。
②多例多块组织同时需做冰冻切片时,可各自放于不同的支承器上,于冷冻台上冻起来,然后依据不同的编号,依序切片,这样做既不费时也不会乱。
③放置组织冰冻前,应视组织的形状及走势来放置,所谓“砍柴看柴势”,切片也是如此,如果胡乱放置,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④组织块不须经各种固定液固定,尤其是含水的固定液,在未达到固定前,更不能使用。临床快速冰冻切片,不须要预先固定,一是为了争取时间,二是固定了的组织,反而增加了切片的难度。如果使用未完全固定的组织做冰冻切片,就会出现冰晶。这是因为含水的固定液在组织未经固定前,其中的水份也可渗入到组织中去,当冰冻发生时,这些水份就存留于组织中,形成了冰晶。
⑤当切片时,如果发现冰冻过度时,可将冰冻的组织连同支承器取出来,在室温停留片刻,再行切片,或者用口中哈气,或者用大拇指按压组织块,以此来软化组织,再行切片。另者,调高冰冻点。
⑥用于附贴切片的载玻片,不能存放于冷冻处,于室温存放即可。因为当附贴切片时,从室温中取出的载玻片与冷冻箱中的切片有一种温度差,当温度较高的载玻片附贴上温度较低的切片时,由于两种物质间温度的差别,当它们碰撞在一起时,分子彼此间发生转移而产生了一种吸附力,使切片与载玻片牢固地附贴在一起。如果使用冷藏的载玻片来附贴切片,由于温度相同,没有发生上述的现象。
4.冰冻切片的快速染色法
冰冻切片附贴于载玻片后,立即放入恒冷箱中的固定液固定1分钟后即可染色。以往,为了防止切片脱落,当切片附贴于载玻片后,即用电吹风吹干后再固定。根据实验对比认为这种做法欠妥未经固定的切片,强热作用后,蛋白发生变性,核内含有的物质由于热的作用融合在一起,染色后镜下分辨不出核内的各种物质。冰冻切片附贴于载玻片后,立即放入恒冷箱中的固定液固定,这样可以使切片中细胞内各种物质都在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被固定起来,经一年多来1000例冰冻切片的制作实践认为这样制作固定切片好,核染色质清晰,核仁明显,其他物质都完好保存。
方法:
① 切片固定30秒-1分钟。
② 水洗。
③ 染苏木素3-5分钟。
④分化。
⑤ 于碱水中返蓝20秒。
⑥ 伊红染色10-20秒。
⑦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冰冻组织1-2分钟,切片1分钟,固定1分钟,染色共五分钟。总共在10分钟内完成快速制片过程,结果与石蜡切片不相上下。
冰冻切片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甲醇循环的半导体冰冻切片法,二氧化碳冰冻切片法,半导体冰冻切片法和氯乙烷冰冻切片法等,这些方法在目前来说已很少使用,因此在这里不作阐述。
‘捌’ 做石蜡切片的染色步骤,自己配的1%番红酒精染液,需要放置多久氧化,可以使用
石蜡切片操作步骤: 1、取材 2、固定 3、脱水:30%--50%---70%(每步60分钟)---85%---95%--100%---100%(每步30钟)。 4、透明:转入1/2二甲苯+1/2无水酒精混合液20ml透明1h,纯二甲苯20ml透明1h,再用纯二甲苯20ml透明40min,并回收各液。 5、浸蜡:(1)将材料分别放入25%、50%、75%的石蜡-二甲苯溶液中,每级30分钟。该过程在高于石蜡熔点3℃的温箱中进行;(2)将材料放入溶解的纯蜡中,时间为30分钟,该过程再重复两次。在高于石蜡熔点3℃的温箱中进行。 6、包埋(1)将溶解好的石蜡在加入预先折好的纸船中,石蜡溶解后应过滤后使用,以免含杂质影响切片;(2)材料放入纸船,并摆好在蜡中的位置,如果包埋的组织块较多,应进行编号;(3)将纸船放置在冷水上加速冷却过程。 7、切片(1)修整:用刀片修成方形或长方形蜡块;(2)以少许热蜡液,将蜡块底部粘附于小木块上,以少许石蜡融化在蜡块边缘,加强粘附的强度;(3)木块粘附于切片机上,调整切片机,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4)切成连续的蜡带,切片刀的锐利度、蜡块的硬度都会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适当改变石蜡的硬度,也可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时间;(5)分割蜡带,分开的蜡片放在45℃温水上,使蜡片展开。 8、粘片与烤片(1)可用粘片剂防止蜡片滑脱,但粘附剂通常容易被染色而使切片背景有颜色,影响观察,实验表明,载玻片洗的足够干净,一般不会滑片;(2)用载玻片捞取展开后的蜡片,调整蜡片的位置使位于载玻片中央,自然干燥。 9、脱蜡与醇化(1)将切片放入纯二甲苯溶液中10分钟,使石蜡完全溶解,共2次;(2)溶去石蜡的切片依次放入75%、50%、25%二甲苯-乙醇溶液中,每级10分钟;(3)再将切片依次放入100%、95%、90%、80%、70%、60%、5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醇化,每级10分钟。 10、染色(1)将切片放入番红染液中30分钟,番红染色后,将切片依次放入50%、60%、70%、80%的乙醇溶液中分级洗脱,每级10分钟;(2)洗脱后的切片放入固绿染液中染色1分钟; 11、脱水、透明与封片(1)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放入90%、90%、95%、100%乙醇溶液中分级洗脱,每级10分钟;(2)洗脱后的切片依次放入25%、50%、75%、100%、100%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每级10分钟,出现浑浊表示脱水不彻底,需重来;(3)滴1-2滴中性树胶,将洁净的盖玻片倾斜放下,封片,镜检,选择好的贴上标签,性切片制作完成。、
‘玖’ 快速冰冻切片制作方法及经验
全部实验步骤
1取新鲜组织于4%多聚甲醛固定24小时
230%蔗糖脱水48小时以上
3-250C包埋(冰冻切片机内)
4冰冻切片
冰冻切片步骤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冰冻切片4~8μm,室温放置30分钟后,入4℃丙酮固定10分钟,PBS洗,5分钟×3次。用3%过氧化氢孵育5~1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5分钟×2次。下接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见我发的前面的帖子)
你确定你是冰冻切片吗???冰冻切片不能用热修复啊!!!以下是我的步骤:1冰冻切片室温放置30分钟后,入4℃丙酮固定10分钟,PBS洗,5分钟×3。用3%过氧化氢孵育5~10分钟,PBS洗,5分钟×2。2 5~10%正常山羊血清(PBS稀释)封闭,室温孵育10分钟。倾去血清,勿洗,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小时或4℃过夜。3 PBS冲洗,5分钟×3次。4滴加滴加第二代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30分钟。PBS冲洗,5分钟×3次。5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30分钟。6 PBS冲洗,5分钟×3次。7显色剂显色(DAB)。8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封片。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用的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最好是用3%H2O2/甲醇溶液,室温20分钟。此配方不易产生脱片。配制方法是在9ml甲醇中加30%H2O2 1ml,混匀后使用,每次新鲜配制。
‘拾’ 在进行石蜡切片时,切片机是如何使用的
手动石蜡切片机操作时左边手轮是修片,右边手轮是切片!再详细点就得看说明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