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何调理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何调理

发布时间:2022-07-21 19:57:15

① 蛋白尿,怎么治、怎么调养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如何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要明确诱发蛋白尿的病因,可能是肾病综合征,或者是肾炎导致,可以使用抗炎,以及消肿利尿的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要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取,还可以配合激素治疗。

③ 尿蛋白怎么控制,及治疗方法怎样

尿蛋白升高一般考虑是肾脏的疾病,单纯的食疗反而会加重肾脏的损伤,应该积极治疗,食疗可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尽量避免暴饮暴食比如:吃自助烤肉,过量吃肉食。

④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进步,反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而肾病就是当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尿蛋白偏高就说明肾的过滤功能变差,是检测是否患有肾病的指标之一。在检测中发现尿蛋白偏高,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治疗方法——控制饮食、监测血压血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三、监测血糖血压

部分尿蛋白偏高的患者会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血糖。建议这类患者购买相关监测仪器,放置家中,每天定时监测自己的血糖血压变化。如若发现血糖过高或者血压过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在家胡乱吃降血压药或降血糖药降压降糖,以免治疗不及时,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尿蛋白偏高往往会伴随着身体许多器官的疾病。所以,患有此种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仅需要在家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和血压,还需要定期到医院用专门的检测仪器复检复查,确保并未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⑤ 蛋白尿是怎么引起的,怎么治

大多数时候肉眼是无法分辨蛋白尿的,蛋白尿一般是无色透明的,只有采用化学的方法才能检出是否含有蛋白。
尿液中出现白色浑浊,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结晶尿,即尿液中盐类如磷酸盐等含量增高,处于饱和曾晶体析出;二是白细胞尿,尿路感染是尿液中白细胞增多,使尿液外观曾浑浊状;三是菌尿,尿路细菌性感染时,细菌大量繁殖也可使尿液浑浊。

蛋白尿 【概述】

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之蛋白尿(proteinuria)。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有时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此外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正常值】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小儿尿中蛋白量常以≤4mg/(m2·h)计算。各年龄组正常上限值如下表27-12。

表27-12尿蛋白正常上限值

年龄 正常上限mg/24h
2~12月 155
3~4岁 140
4~10岁 190
10~16岁 250

一般无性别差异,青春前期女孩尿中排出较多蛋白。当超过正常上限时即为异常。当≥40mg/(m2·h)有人称之为肾病范围蛋白尿。

鉴于小儿定时留尿困难,近年有人以随机一次测定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来代替,如以mg/mg比值计算,其正常上限值为0.2。并可依之估计尿蛋白排出总量,其计算公式为:

尿蛋白〔g/(m2·h)〕=0.63×尿蛋白(mg/dl)/尿肌酐(mg/dl)

【分型说明】

依前述发生机理及原发病的部位,蛋白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一是蛋白量常较大,排出范围1~30g/d;二是其成分以白蛋白为主,或是以白蛋白及比其分子量更大的蛋白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是由于肾小管对滤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碍所致。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低钾肾病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为尿蛋白总量通常较少,一般<1g/d;且仅含少量白蛋白,并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等为主。

3.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此类蛋白尿早期并无肾本身病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①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血症的原发病;②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特殊蛋白质;③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

4.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secretaryand histuria proteinuria) 是由于肾及泌尿道本身结构的蛋白质或其分泌排泄的蛋白质混入尿中由尿中排出而致。如由髓袢升支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肾及尿路感染时的IgA、某些肾炎时尿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补体成分、肾小球基膜成分等可由尿中排出而致蛋白尿。

临床上区别上述类型的蛋白尿很重要,因其预后、治疗等不同。区别尿中蛋白类型最简单的方法是同时以磺柳酸法及试纸法检测进行初筛。因尿试纸对白蛋白敏感,磺柳酸法对各种蛋白均敏感;如为低分子量蛋白则二者均阳性;如试纸法阴性而磺柳酸法呈(十十+)或(++++)则提示有非白蛋白的蛋白质存在,如需要可进一步以免疫电泳法确定。

【小儿时期蛋白尿的常见病因】

1.暂时性 见于运动、发热或脱水。

2.姿势性蛋白尿 分为暂时性或持续性。

3.持续性良性蛋白尿(constent orpersistent benign proteinuria)。

4.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肾炎、紫癜肾炎等。

5.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如反流肾病、肾发育不良、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单纯性蛋白尿】

指缺乏泌尿道或肾脏疾病的确切病史及临床表现,尿沉渣检查基本正常、仅尿蛋白排出量逾于正常者而言。单纯性蛋白尿这一名称与国外所称的"孤立性蛋白尿"(isolated proteinuria)大致相当。本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据我国21省市224291例小儿尿筛查的报告,以试纸法初筛尿蛋白阳性者5180例(2.31%),经2次检查及磺柳酸法检测,最后确诊为无症状蛋白尿者182例(0.81‰)。

1.暂时性或一过性蛋白尿(transientproteinuria) 系指肾脏正常,但于发热、心力衰竭或脱水时出现暂时性蛋白尿。运动后也可有暂时尿蛋白排出增多,尤多见于青少年长距离赛跑、游泳、足球、篮球等运动后,尿中蛋白一过性增多,通常持续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此类蛋白尿于原发诱因去除后,尿中蛋白即阴转,蛋白也很少超过(十十),但当尿浓缩、尿比重为1.030时,蛋白定量可更高。

2.姿势性或直立性蛋白尿(orthostaticproteinria) 本症是指仅于直立位或采取脊柱前突姿势时尿蛋白排出增加,而卧位时尿蛋白排量正常。又可根据直立位尿蛋白是否经常出现而分为暂时性(或间歇性)及固定性两种,前者指直立位时尿蛋白不一定每次都增加,后者指凡直立位尿蛋白排量都超过正常。直立性蛋白尿比较常见,可见于2%~5%的青春前期的青少年,30岁以后少见。在人群普查中发现的无症状蛋白尿多属此类。其中暂时性者70%~80%,固定性者15%~20%。

临床上此类患者多系体检或尿筛查中偶然发现,本人无确切既往肾脏病史、及阳性家族史,患儿肾功能、血生化、B型超声波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项检查均于正常范围。其主要表现即直立位排逾量尿蛋白,但卧位时正常,可借直立试验予以证实。其方法如下:夜卧床前排尿弃去,次晨起床排尿送检,此夜间形成的尿液蛋白定性检查阴性,定量<50mg/8h。起床后活动2小时再排尿送检,尿蛋白(+)~(++)以上即为阳性。如腰椎前突位站立,有时20分钟后可达(十十十)以上,但24小时尿蛋白多为1g以下。

本症发病机理不详,一般认为是由于直立位时肾局部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肾静脉回流障碍或肾动脉过度收缩而致,还有人认为系因直立位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引起,近年还有人认为此类患儿常有肾小球轻微免疫损伤的基础加之直立时肾血液动力学变化而引起。

因暂时性直立性蛋白尿很少行肾活检,故对其病理变化所知甚少。固定性直立性蛋白尿亦少特异性病变。Sinniah等报道30%病例肾组织正常或仅有轻微肾小球改变,70%呈轻度系膜增生,偶有Ig或C3沉积。Robinson等报道47%未见异常,45%有轻度肾小球改变但无明确的肾小球基膜改变,8%有较明确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变。

本症预后好,经长期随访呈良性过程。间歇性者于青春期后大多数尿蛋白排出正常。持续性者预后可能略逊于间歇性者,但一般认为多数可恢复正常,少数有持续性蛋白尿,和/或高血压。

本症虽大多数属上述暂时性良性过程,但也可能是某些肾脏病的早期表现或是肾脏病恢复期(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恢复期),应引起注意。常需长期随访观察并予以鉴别。本症不需特殊治疗,饮食、活动可如常,平时应注意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并应作好随访管理。

3.持续性良性蛋白尿 此类患者蛋白尿与体位无关,即直立位及卧位时均排出逾量的尿蛋白,但也可于直立位时加重。一般无其他症状,血沉、血液化学、肾功能及肾组织学均属正常范围。在普查中此类可占无症状蛋白尿患者的5%~10%。临床上对持续性蛋白尿诊为"良性"应十分慎重,因某些肾小球疾病或其早期可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如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肾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常需加强随访及进一步检查。

【发病机制】

蛋白尿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及肾小管处的再吸收。

1.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滤过 肾小球处滤过膜自内而外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膜及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组成。其对于血浆蛋白的通透性一方面取决于此滤过膜各层上筛孔的大小(分子筛作用),另一方面与滤过膜上的电荷状态有关(静电屏障作用)。

滤过膜的分子筛作用,系指单纯机械滤过而言。依其各层筛孔大小,以内皮细胞处最大,内皮细胞窗孔约(5~10)×10-8m,可允许血浆中很多可溶性物质(包括可溶性免疫复合物)通过。肾小球基膜为一粗滤器,能阻止高分子蛋白(分子量>15万,如IgM分子量90万)通过,但可允许转铁蛋白(分子量8.9万)、部分白蛋白(分子量6.9万)通过。上皮细胞足突裂隙处为一细滤器,也能阻止白蛋白通过,但对分子量更小(1~5万)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则基膜、上皮细胞均无屏障作用。因此血浆中某一蛋白成分是否能通过此分子筛与其分子大小及形状有关。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质仅有极少量由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入原尿,但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如溶菌酶(分子量1.5万)、β2-微球蛋白(分子量1.18万)、免疫球蛋白轻链(分子量2~2.5万)则可通过;而大分子的α1-脂蛋白(分子量19.5万、43万)、β-脂蛋白(分子量300万)及α2-巨球蛋白(分子量82万)则不见于原尿。

就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而言,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处的氨基多糖(硫酸类肝素)及涎酸构成一阴电荷层,因之阻止血循环中带阴电荷的物质通过。白蛋白的等电点(PI)为4.5~5.2,在血清pH7.42条件下乃呈阴电荷状态,这样通过同性相斥的原理而难于通过滤过膜的静电屏障。

此外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时滤过与否还受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时,基膜对白蛋白的通透性相对增高。

2.肾小管的重吸收 用微穿刺技术,对肾小球滤出之原尿、近曲小管内之尿液进行分析,发现其蛋白含量远高于最终排出的尿液,由此证明经肾小球滤出的少量蛋白,几乎99%被回吸收。回吸收主要在近曲小管进行。此为一需能量的主动吸收过程。通过胞饮作用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胞浆中水解为多肽、氨基酸,再转回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由于肾小管回吸收。故尿中通常蛋白含量甚微。当肾脏疾患时无论是肾小球滤过蛋白过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或肾小管功能障碍回吸收能力下降,均可致蛋白尿。
参考资料:http://aya168.vicp.net/lcyl/ek/200505/12677.htm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那么,怎样治疗顽固性蛋白尿呢?我们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的“搜风、化瘀、固摄”之法,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何谓“搜风”呢?我们知道,慢性肾炎患者蛋尿白的加重是感冒引起的,外感可以引起变态反应,而变态反应是肾损害出现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反复外感风邪,由表入里,深伏络脉,损害肾络,就会出现顽固性蛋白尿,须用具有深搜络脉功能的虫类药,如我们研制的药物可以通过搜风通络、抑制变态反应而消除顽固性蛋白尿。“化瘀”即活血化瘀之法,中医认为“瘀血”阻滞能影响肾脏开合功能,肾失开合,也就是说肾脏只开不合,造成蛋白漏出,导致顽固性蛋白尿,现代医学的病理研究也表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动脉壁上的沉积是肾脏病的基本病理之一,也是导致某些顽固性蛋白尿的原因,活血化瘀中药,能很好地消除肾小球动脉壁上的免疫沉积物,恢复肾小球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蛋白尿的目的。固摄疗法,是指采用补肾固摄的中药护肾固本、益气摄精。肾病久延不愈,脾肾亏损,而出现顽固性蛋白尿。所以,临床上对那些病程长,而又无明显感染、瘀血表现者或其他原因的顽固性蛋白尿患者,采用固摄疗法,可以达到强肾健脾,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⑥ 尿蛋白偏高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尿蛋白一般以加号表示,加号越多,患者病情越严重。尿蛋白3+,如果出现尿频,可能是肾脏问题。肾脏的作用是排除体内的一些废物和毒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一旦肾脏出现问题,使肾小球内蛋白质的滤过增加,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⑦ 蛋白尿的原因

当人体的肾小管出现问题的时候,它在过滤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将大分子的蛋白质给过滤出体外,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出现蛋白尿,因此身体出现了蛋白尿多半与肾脏功能异常有关。在平时要注意多养护肾脏的健康,对于血压偏高的人来说,在平时要注意稳定身体内的血压水平,肾脏部位的毛细血管非常多,如果人体内长期血压偏高,肾脏的过滤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对于血压偏高的人来说,在平时要注意少吃盐,当人体内盐分摄入太多,就会引发血压升高,同时肾脏部位的负担也会加重,人体容易出现水分流失的情况。想要保护肾脏的健康,在平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少吃盐,每天的盐分摄入在6克左右,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毫升,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内的水分循环。在平时不要憋尿,如果身体出现了尿意要及时去厕所解决,防止影响肾脏的功能,日常要避免久坐,多进行一些运动。

⑧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哪些

你好!我是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专家:
这种情况应该及早进行治疗,因为蛋白尿是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如果出现蛋白尿症状应及早进行治疗。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非固醇类消炎药:此类药物(消炎痛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2产生,减少肾脏局部炎症性、通透性,有较肯定的减轻尿蛋白作用。但由于PGE2减少,影响肾内血流分布,肾皮质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故不提倡应用此类药降尿蛋白。而且此类药物降尿蛋白效果很不稳定,停药后数周即反复。
2、免疫抑制剂:国内有介绍应用卡介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者,不仅临床疗效明显,而且可改善淋巴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3、静脉免疫球蛋白:此药作用机理可能在于免疫球蛋白与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改变其晶体状态,从而促其溶解,或封闭了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Fc受体,从而抑制了B
淋巴细胞合成抗体。
上面具体为大家介绍了几种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何进行治疗建议您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⑨ 蛋白尿怎么办

依据蛋白尿情况,结合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肝肾等情况,确定病因,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病因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斟酌语句]具体治疗应在明确病因后,根据患者蛋白尿的多少,结合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其他症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根据病因的不同,蛋白尿分为以下几种: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肥胖相关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早期以及IgA肾病导致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蛋白尿。

阅读全文

与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何调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赵丽颖如何瘦脸方法 浏览:233
北京铜铝暖气片安装方法 浏览:135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浏览:260
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图示 浏览: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视频 浏览:356
K平均算法属于什么分析方法 浏览:9
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好方法 浏览:535
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音量 浏览:46
电信手机测网速的方法 浏览:652
宽带解决卡顿方法 浏览:299
鸭蛋用什么方法不破 浏览:47
抗血管新生治疗方法 浏览:939
电脑上的打印机使用方法 浏览:152
泡沫轴放松方法图片 浏览:604
t恤的折叠方法有哪些 浏览:617
熬夜预防方法有哪些 浏览:533
电脑键盘字符使用方法 浏览:625
瘤胃鼓气的治疗方法 浏览:760
无保护分娩接产方法研究目标 浏览:430
29x55的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