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说明文的技巧和方法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例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二、指出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⑤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的××特点。
⑧下定义: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⑨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⑩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三、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四、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作用: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② 说明文写作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写作技巧
1、交代清楚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及特点
一般在开头完成。方式:可以开门见山式;可以引用名句等引出;可以故事带出;可以由生活现象拎出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安排好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
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③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
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3.安排好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①“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②并列式、③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①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②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③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4.使用恰当的丰富的说明方法:要掌握几种的说明方法,发挥其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逐一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③.列数字: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客观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理的。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说明的具体浅显,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文学性、趣味性。
⑦.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③ 写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
写说明书只需要简单清楚鸣鸟的介绍,外观可以看到的所有内容及功能,同时包括使用注意事项等。
④ 说明文的技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使之浅显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2、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打了……比方,体现了事物的……特点)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4、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画图表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5、作诠释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6、作比较①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②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注:学校大多不提倡这个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8、引用说明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据。11、引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用诗歌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⑤ 请问写说明文有什么诀窍吗 各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着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⑥ 说明文有什么写作技巧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着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⑦ 写说明文的技巧和方法
写说明文和写其它文章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要求之外,说明文的写作还有如下要求:
(一)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方面的特征,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因此,要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如:《漫活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的说明文。文章题为“漫话”,并没有漫无边际地随意堆砌关于圆周率的材料,而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必须在写作前对被 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 针对具体情况,选好写作角度
写说明文也是要求有的放矢的。写什么、怎样写,要从读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往往读者对象不同,写的角度也不同。如阐述吸烟有害的说明文很多,有的是针对老年人的,有的是对妇女而言的,的有是对青少年而言的,角度不同,说明的内容则各有侧重。《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文章从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高度介绍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青少年接触毒性物质比成年人吸收快、排除慢、毒害大的情况,指出“吸烟对青少年是绝对有害而无一利的”。这样说明目的清楚,针对性强。
写说明文选取什么角度要依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介绍牛的知识,如果是为饲养者写的,要侧重介绍牛的生活习惯和特性;如果是为使用者写的,要侧重介绍牛的功能和力气;如果是为兽医写的,则主要介绍它的身体构造;如果是为食用者写的,可以主要介绍它的营养价值。当然,作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妨全面一点为好。
(三) 务求解说清楚、做到条理分明
写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知识的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注意结构的安排,着力语言的运用。关于说明的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着重讲讲结构安排的条理性问题。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的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安排说明文的结构首先要注意条理性。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要求,介绍产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往往按照产品生产工序来安排结构,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手工工艺品景泰蓝的说明文。它按照制作工艺的程序,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工序依次作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全篇言之有序,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这一类安排,以时间变化为序,着重写事物的过程。
(四)语言准确简明,文字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相反,语言不准确就会失去知识的科学性。
明代学者徐光启笔译古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其中的一节:
凡论度必始于一体。自点引之而为线,自线广之而为面,自面积之而为体,各自三大纲。是心有长而无阔者谓之线,有长与阔而无厚者谓之面,长与阔厚俱全者谓之体。唯点无长阔厚薄,其间不能容,不可以数度,然线之两端即点,而线面体皆由此生。点虽不入于数,实为从数之本。
这节解说数学基本概念的说明文,把什么是点、线、面、体,点与数度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确切的阐释,语言也很精当。
此外,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些内容是带有专门化的科学知识,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中特别要求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使读者便于领会。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得到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要精当。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蝉的幼虫脱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先出来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翅膀,只留下尾边尖儿还在那层旧皮里。这时候,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部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脚的爪子钩住那层旧皮。这个动作使它的尾巴尖儿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不了。那层旧皮就只剩下空壳,成了蝉蜕,。从开始到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
这段文字不到二百个字,具体说明了蝉的幼虫脱皮的整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把幼虫脱皮的复杂动作细致而真切地写出来了。文字不枝不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很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要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和一些内容,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人,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章用拟人化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把它赋予假定的人类行为,读起来生动风趣,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人们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趣味性。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应该注意克服几种常见的毛病。这就是:
第一,防止知识性的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由于写作者对有关牛的知识了解不够,有些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写起来造成知识性的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它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第二避免文体性的错误。如有篇说明文题为《蚯蚓》,其中写道:“……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讲住的,不讲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精神。
我愿作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
显而易见,这篇习作把一篇说明文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散文了。
第三,克服片面性的论述。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定是片面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只写它营养价值高,不宣传要保护它,饲养它,必然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片面性是不利普及科学知识的。
⑧ 说明文的写法技巧 说明文要怎么写
一、弄清说明的对象。
阅读一篇文章,要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需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整体看一篇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二是从部分看说明的是这一事物的哪一个方面,即一篇文章的具体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例如《笑》,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笑,并从生理功能入手,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到的作用,接着将笑的“功能”扩大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这是一篇以抽象事物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如《善待家园》一文,文章说明了地质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生命与财产的威胁,并揭示了“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这个道理,是说明事理的。
二、抓住对象的特征。
要准确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只找到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还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篇说明文是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例如《善待家园》一文,作者在文中使用大量的数字和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三、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要有一个清楚而又合理的条理,这就是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阅读文章或语段时要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顺序。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概括到具体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如何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呢?一般地说,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都有表明顺序的语言标志,如方位词、时间词等。理清逻辑顺序,要先概括每段的说明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理清说明顺序。有些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全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先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再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而在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时,则按照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
四、掌握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列图表等。明确常见的8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判断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还要能结合文章,分析它的作用。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灵活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的运用,不仅揭示了荔枝的种种特征,把事物说明得更明白,把知识介绍得更具体、更易理解;而且加强了科学性,给人以言之有据的深刻印象,加强了文艺性,使文章增添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
五、体会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这是说明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准确,就是要按照被说明事物的实际情况,运用最确切的词句,恰如其分地介绍和说明。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理解那些选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分析它们在文中或句中的作用。如“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透明”一句中,“大多数”是个概数,说明了荔枝肉的颜色以白色透明的为主,但也不排除有少数的荔枝肉是其它颜色,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语言都要求准确,当然,在准确的前提下也不排除生动的说明,特别是科学小品更是如此。
六、了解说明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结构关系。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如《龙永图趣说WTO》一文。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当然,针对某一篇文章或某一具体段落,几种结构形式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替使用,有时大层次之间按照一种结构形式安排,而其中的某一小层次采取另一种结构形式。
说明文一般不仅有关于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介绍,而且融入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抓住了以上六个方面,就可以轻轻松松解读说明文。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从中学到科学的知识,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了解社会的进步,关注世界、关注环境、关注特定人群的生活状况,培养就科学的精神、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⑨ 说明方法有哪些并举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着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2、弄清顺序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
1、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包括作解释)、引资料、列图表等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⑩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初中
说明文阅读相对简单,记住说明文的主要特征,能找出说明对象,判断说明方法,记住不同说明方法的不同作用一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