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4式太极拳详细步骤
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1、两脚开立,2、两臂前举,3、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1、收脚抱球,2、左转出步,3、弓步分手。
B.1、后坐撇脚,2、跟步抱球,3、右转出步,4、弓步分手。
C.1、后坐撇脚,2、跟步抱球,3、左转出步,4、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1、跟半步胸前抱球,2、后坐举臂,3、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1、左转落手,2、右转收脚举臂,3、出步屈肘, 4、弓步搂推。
B、1、后坐撇脚,2、跟步举臂,3、出步屈肘,4、弓步搂推。
C、1、后坐撇脚,2、跟步举臂,3、出步屈肘,4、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手,2、后坐挑掌,3、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1、两手展开,2、提膝屈肘,3、撤步错手,4、后坐推掌。(重复四次)
七、左揽雀尾
1、右转收脚抱球,2、左转出步,3、弓步棚臂,4、左转随臂展掌,5、后坐右转下捋,6、左转出步搭腕,7、弓步前挤,8、后坐分手屈肘收掌,9、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1、后坐扣脚、右转分手,2、回体重收脚抱球,3、右转出步,4、弓步棚臂,5、右转随臂展掌,6、后坐左转下捋,7、右转出步搭手,8、弓步前挤,9、后坐分手屈肘收掌,10、弓步推掌。
九、单鞭
1、左转扣脚,2、右转收脚展臂,3、出步勾手,4、弓步推举。
十、云手
1、右转落手,2、左转云手,3、并步按掌,4、右转云手、5、出步按掌。(注:重复三次)
十一、单鞭
1、斜落步右转举臂,2、出步勾手,3、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后坐展手,2、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1、收脚收手,2、左转出步,3、弓步划弧,4、合抱提膝,5、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落手,2、出步收手,3、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后坐扣脚,2、左转展手,3、回体重合抱提膝,4、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1、收脚勾手,2、蹲身仆步,3、穿掌下势,4、撇脚弓腿,5、扣脚转身,6、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左转勾手,2、蹲身仆步,3、穿掌下势,4、撇脚弓腿,5、扣脚转身,6、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落步落手,2、跟步抱球,3、右转出步,4、弓步推架。
5、后坐落手,6、跟步抱球,7、左转出步,8、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1、跟步落手,2、后坐提手,3、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1、收脚举臂,2、出步翻掌,3、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1、后坐扣脚右转摆掌,2、收脚握拳,3、垫步搬捶,4、跟步旋臂,5、出步裹拳拦掌,6、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1、穿臂翻掌,2、后坐收掌,3、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1、后坐扣脚,2、右转撇脚分手,3、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1、收脚合抱,2、旋臂分手,3、下落收势。
(1)太极快速演练方法扩展阅读:
演练注意事项
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
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十四式太极拳
②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招式名称
招式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独立17.右下式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24.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拓展资料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③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步法及动作要领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连贯均匀
整套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圆活自然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协调完整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四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三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同从事其他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不仅开始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要坚持练下去。
练习时应注意:
用意不用力,力随心动,心由意动,舍己随人,处处螺旋,螺旋处处
悬顶正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正背
上下相随,运动圆活,用心感悟,日久必成
④ 怎么练好太极拳
内功太极拳,有三个学练步骤:第一步骤,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形的关系,由开始的不能相融进入到阴阳互孕;第二步骤,通过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来感悟;第三步骤,感受含三为一,使套路招式、内功心法、太极思维融合一起。一开始不好融合,但到最后,必须融合到一起。
从水性太极拳的角度来看,亦有三个学练阶段:第一阶段,初级,小乘着熟阶段,即太极拳的有为法,世间法(智),强调为拳日益,一法生万法,明了太极拳的名和相——学架子、入架子。第二阶段,太极拳中乘懂劲阶段二、中级,太极拳中乘懂劲阶段,即太极拳无为法,属于出世间法(智)。强调为道日损,万法归一法——悟架子,出架子。第三阶段,太极拳大乘神明阶段,明了流体、无力、无为、无根、无量、无形、无相、无住等太极思维——进入了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阶段。
综合起来,可勉强划分出为以下七个进步阶梯。
第一个进步阶梯:
打基础
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的时候,全日制学练时,最初的10多天最为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连个参照物都没有。但是,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否则光顾得尽快学会动作,然后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这样学练太极拳几年、十几年,只能练太极拳套路——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而太极拳丰富的内涵之滋味就无从品尝。所以,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融进行拳走架的过程中。
第二个进步阶梯:
内外相合
着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就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工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这段话所说的内涵,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其中以腰气圈为主,上支配肩气圈,下支配胯气圈,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从而形成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个境界养生益寿的效果突出,补充体内精力的效益明显。
第三个进步阶梯:
上下相随
一般来说,三道气圈有了基础后,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就要多体会上下相随了。关于上下相随,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这是有关上下相随重要性的论述,这是拳理。但是,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下肢的足也如何动。”在内功太极拳秘传的方法中,还有特殊的练法,那就是三道气圈平行散出之后,肩气圈主引领两臂的运行;胯气圈主引领两腿的起落与移动;腰气圈是肩、胯气圈的主导与媒介。此外,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过程心意和躯体散乱,从而使平行的三道气圈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一定要在三道气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条身中垂直线(想象的思维线),这时,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全凭这条身中垂直线的引领与操纵,由此就可求达在内外相合的基础上做到上下相随。
修炼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脉之说,其实,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也有与此说法相类似的身中垂直线修炼的内容。在上下相随的进展阶梯阶段,此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衡量身中垂直线的修养水平标准有三:第一,垂直线软而活,自然而灵动;第二,把身中垂直线与钟锤融为一体,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转;第三,让身中垂直线粗而且膨胀力强,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不能使之混乱。以上三个标志不是传授出来招式方法,而是内功修为的自然体现。
第四个进步阶梯:
融进内功
许多人仅仅满足于演练拳架子套路,以为一门心思的天天演练就可以功夫上身;岂不知太极拳还必须经历修拳阶段的身心锤炼,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揉碎了,让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都融入内功之术。
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是把每个式子的应用法作为此阶段的内容,比如,白鹤亮翅、高探马、扇通背等等是对付什么招式的;而内功太极拳此阶段的重点,必须放在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的催发下自动运行。虽然学内功太极拳之始就必须内功心法和拳架套路一起学练,但一般人并不容易出来内功,所以,此阶段一定要纠正并逐渐杜绝只运动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逐渐达到“招中有术,术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为下一步进入揉手的应用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如何做到融进内功呢?关键是把每个拳架都拆开来默识揣摩,从而能从心所欲地把这个式子去僵硬而柔韧,去招法而内功劲法,去刻意烦琐而简洁明了。
第五个进步阶梯:
内在充实
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抱虎归山、肘底锤、十字手等等特定姿势的漂亮与否,练习者往往将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思维关注姿势的弊病始终改不了,浑身僵硬也就很不容易去掉,进而形成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有的人甚至会因之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必须从“松散通空”进入到“松空圆满”。
盘练太极拳架时,梢节的松开、松散、通空尤为重要。松开就是松开身体的各大关节,使之形成流体、弹簧状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就是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心中、眼中、感觉中逐渐淡化手的存在,直至最终忘却双手,达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一般来说,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等动作。特别是单鞭中“一身背五弓”,关于“空四梢”的内在的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要伴“通空”,“通空”之后必然要进入“松空圆满”——松沉、松净、松柔、松化,内在里像是充满内气的气球,充实饱满;好象旋转门、跷跷板,动作之间的转化、自然轻松,不露痕迹;继而周身内外成为混元整体,从而神意灵敏、元气充沛、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答案补充 第六个进步阶梯:
过河扔船
社会上练学太极拳,很多人往往越学越多。学会24式,学42式、48式、88式等等。结果,每天早晨练拳为了不忘记套路,则要把这些套路都打一遍。但是,这样学练的结果,往往精力付出得很大,效果却不理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拳架研习熟练后,往往抱着拳法套路不放,一辈子在拳套上下工夫,其实,拳架只是帮助理解太极拳真谛的一个渡河之舟,目的是抵达太极功夫的彼岸。过了河,船是要扔掉的。
为学日益,初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学学,多练练,到了一定阶段,则必须“损之又损”,动作招法越来越自然随意,内功心法简洁明了,不复杂烦琐——脱离太极拳门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缚,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然实现了。答案补充 第七个进步阶梯:
自然无为
传说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有一描述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标志着师祖杨禄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排在第五层,少侯公排在第四层……”这图画中第一层的意思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这个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自然无为,全体透空,空中起妙有的境界。这和道家粉碎虚空和佛家“四大皆空”的境界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自然无为的境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境界。如果表述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此时,太极拳拳架中每一招、每一势、每一种内劲走法都已经没有了,太极拳的独特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已成为自觉意识,一身舒适、无我无为、无形无相、万法自通、圆融无碍的境界已经呈现。
⑤ 40式太极拳背向演练带口令内容是什么
40式太极拳背向演练带口令有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撇身捶、捋挤势、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开合手、右单鞭、肘底捶、转身推掌、玉女穿梭、右左蹬腿、掩手肱捶、野马分鬃。
还有云手、独立打虎、双峰贯耳、左分脚、转身拍脚、阳明势烈、进步栽锤、斜飞式、单鞭下势、金鸡独立、退步穿掌、虚歩压掌、独立托掌、马步靠、转身大捋、歇步擒打、穿掌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太阳势收、弯弓射虎、左揽雀尾、收势。
(5)太极快速演练方法扩展阅读:
技术要求
太极拳技术是指充分合理、有效地完成太极拳动作的方法。这里合理是指合哲、拳、医等传统原理以及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等现代科学;有效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身心潜能,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健身、技击效果。根据太极拳运动状态和动作组成要素分为相对静止的静态(阴性)身型技术与动态(阳性)的运动技术。
共同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从太极拳的技术本质来看,太极拳是以技击动作为主体,其核心是劲,由此产生了逐项技术要求,具有技击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一种拳术。从运动表现来看一种比较柔和缓慢、重意,练内的拳术,是吸收各家拳法,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经络和阴阳学而形成的一种拳术。
⑥ 28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如何演练
二十八式太极拳带口令有起式、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肘底看锤、倒撵猴、高探马、右分脚左蹬脚、左右打虎式、云手、玉女穿梭、野马分鬃、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下式、金鸡独立、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式。
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单脚站立的动作也是经常有的,经常用到腿部做动作,这就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的协调性要好,还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敏性。
注意事项
练拳时衣服要穿得舒服,腰带要宽紧适度。练拳后如觉口干,只宜喝开水润喉,不宜大量喝水。
晚间练完拳后,稍平气息,即可就寝,容易入睡。饥饿时和饱食后都不宜练拳,饱食后一个小时方可练拳。
患病者在户外练习时,要避浓雾、烈风、阵雨。练拳后,由于毛细血管开张,要当心受风寒,以免日久发病。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太极拳
⑦ 24式太极拳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24式太极拳的主要学习方法如下:
1、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
3、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太极拳24式基本功要领知识太极拳24式基本功要领知识。
学习24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以内养外,练太极拳要练内功,让内气充盈,所以练习好太极拳聚气的方法也很重要。开始动作多做练习,慢慢感受内气的自然流动,时间久了,会感到全身发热,手心发热。
刚开始练习时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感觉,需要耐心,时间长了肯定有,时间长了还没有,那就是方法不对,学习24式太极拳学习必须心静自然。
对于一些复杂的招式,例如下势独立招式,如果做不了不用太勉强,可以点到而止,比如做下蹬脚动作,灵活根据自己的柔韧性,去练习24式太极拳。但要记住每次热身时多压压腿,做好热身动作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⑧ 初学者如何练太极
永远要记住:拳无止境。德行有了,功夫才能有,要靠你的品行,实力去赢得大众的口碑。
⑨ 太极拳八法五步演练特点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内容便是八法五步。那么什么是太极拳八法五步呢?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如何练呢?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如下:
1、掤——像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掤”也有化解按劲。“掤”不代表只有向前,“掤”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掤”劲。
2、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随波逐流。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3、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4、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就如水下瀑布一样。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5、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6、挒——有带一点缠劲。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牵动时以腰发力。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7、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讲究要有爆发力,寸劲。力道充沛饱满。
8、靠:运用任何一个部位来靠敌人,有肩靠,背靠,胸靠,胯靠。。等。此须静持机会,一旦得机,就猛力一靠。中心要十分留意。不能靠而失其中心。靠须用上全身之力,集于一处。
在八法里,每一法都有属于他的卦位,五步则是五行。掤属坎、捋属离、挤属震、按属兑、采属乾、挒属坤、肘属艮、靠属巽。进属水,退属火,顾属木,盼属金,中属土。乾、表示刚,硬和力量。坤、柔,曲折。艮、表示庄功,内守,浑厚。巽、运化,外架。坎、外实内虚。离、迅猛,快速。震、发劲,刚决,攻进。兑、表示防守,引进。进如涛(如滔滔大浪)。退如火(比喻火速)。顾如木(如木在树林里,好似在观察,照应,而且站似树立于地)。盼如金(有呼应之意,眼随身走,活而不飘)。定如岳(不管任何情况,都稳如山岳,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