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中,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低声教育”呢
有很多的家长在碰到孩子犯错的时候,通常都是会选择责骂孩子,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只会导致:孩子被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又或者是孩子被家长的责骂激怒了,只想大吼大叫回击,也不考虑错在哪了。但是,如果家长可以换种方式,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冷静处理,这样的话,孩子也会认真地听你说的话,也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抵触,反而可能达到教育作用。而这种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声教育”。
3、把你的期望解释给他们听
有的时候,父母还可以使用平静的语气去告诉孩子关于你对他的期望,比如说:妈妈想让你怎么做,这样做会比较好……一系列的语句都是可以的,并且可以适当地告诉孩子,如果他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等等。
4、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之后,就会对孩子产生人身攻击,不是说孩子笨就是会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但是这种伤自尊的话对孩子说出来是很不好的,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养成。对于每个孩子而言,都会希望自己得到别人包括爸爸妈妈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会使孩子产生自信。
肯定每一个爸妈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恨铁不成钢也不是进行打骂教育,所以父母要学着用平静的心情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② 如何做到“轻声教育”,这几招让父母们更好的教育孩子
1.
缓和你的怒气
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
但是,如果你尝试着忍一忍怒气,压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说话的声调,你会发现你会变得稍微冷静、理智一些,最起码不会让你更加愤怒。
2.
给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学者说,你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你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觉你不信任他;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就能感觉到你的信任!
事实就是这么神奇,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这时候,其实你在内心是默认孩子会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
③ 轻声细语对孩子教育有什么好处
教师要学会轻声对孩子说话,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轻声说话,会有许多好处——
1.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大声斥责会使孩子觉得有失面子,只会想着如何摆脱当时的难看,而不去思考事情的对错,不利于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
2.消除孩子的对立情绪和对抗心理。
教师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尊重教师,缩短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的话甚至批评就更易入耳了。
3.有助于创设一种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
轻声细语地谈话与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使孩子在感到教师沉着、威严的同时,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从而在感情上更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
4.轻声说话,特别是轻声对待孩子的过错,更能反映教师的心胸、性情、涵养和人格,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那么,如何开展轻声教育?什么时候宜用轻声进行教育,让活动更为有效呢?
1.需要孩子安静的集体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采用轻声教育。
如:午睡时,孩子一窝蜂地被赶进午睡室,开始脱鞋、脱衣、整理被子。这些琐事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自然有些难度,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求助:“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帮我……”,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会“趁火打劫”——滚地板、蚂蚁爬等。而这时的教师往往疲于应付,而忽略了在此时需要给孩子创设一种安静的午睡氛围。此时,教师切忌大声要求孩子不可高声讲话,想将自己的声音盖过孩子,这样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最妙的方法就是教师以身作则的轻声语言与轻声手势了,用手势及语言轻声提示孩子小声说话,需要帮助的请安静等待等等。如此,你就会从烦躁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你会发觉原来孩子午睡时竟是那么的可爱!
又如:集体活动之前,教师往往需要等孩子安静后才能组织活动,但综观教师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老师仍在选择用“一、二、三,静下来”,“比比谁坐的最好!”等之类的一刀切的方法。其实,轻声教育就可以在此时尝试,轻声的手势,摸摸还未安静的孩子的头等等,这些方法一定会让孩子更宜于接受。
2.个别交流宜用轻声教育。
正如先前提到的那个故事一样,当我们评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当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轻声地和孩子一起探讨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要给孩子温暖,放松孩子的心情。如果声音太大,情绪不好,孩子会感到恐惧、紧张,反而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各种方法并用,帮助孩子建立轻声说话的习惯。
对于思维直观、形象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了解轻声说话的好处、竖立愿意轻声说话的意识是帮助孩子建立轻声说话习惯的关键。因此,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法、情境表演等直观的方法让孩子了解轻声说话的好处,采用榜样示范、精神鼓励、趣味竞赛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而且,教师必须牢记,轻声说话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因此,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坚持。
4.成人也呼唤“轻声细语”。
“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食堂用餐时不大声交谈”、“轻声、简短、语言亲切的与人交谈”,这是社会文明礼仪对成人所提出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为孩子树立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轻声细语的谈话、打电话等等,充分展现幼儿教师的礼仪风采,同时也为逐渐在我国形成良好文明礼仪氛围献份微薄之力。
总之,轻声教育既能保护我们的嗓子,又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愿我们更多的幼教工作者能了解它、关注它、运用它。
④ 孩子顶嘴或沉默皆有所指,父母要制定教育方式,你做到了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去约束、去制定规则、去引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从完全依赖父母成长为独立的个体,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想法都不一样,家长一定不要一概而论,用别人成功的教育案例,完完全全应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
孩子从10岁后慢慢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思想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让家长猝不及防,孩子会突然变得易怒暴躁、经常反驳父母说的话,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这样,还有一部分孩子面对父母的说教,即使有反对的意思也会憋在心里,不发一言,而形成这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原因,与父母的教育,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你家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青春期是爱“顶嘴”还是多数“沉默”?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充满惊喜的过程,跟我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吧,如果你也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好的教育方式,不妨把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做有思想的父母。
⑤ 中学生怎样做到轻声细语、轻声漫步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要自我规范,做到言行举止文明有礼。比如:进校门时,见了老师要面带微笑,行礼问候,见到同学要互相致意;有事要进入老师办公室,知道先轻声敲门,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与老师谈话时,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说话要轻声细语,尽量不影响别人;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行进途中要做到不推搡,不拥挤,不奔跑,遇到老师或客人时主动问好,并向右侧避让,请老师和客人先行;放学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说“再见”,不无故在校内或校园周边区域逗留,及时回家
⑥ 家长该如何做到低声教育孩子呢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大声呵斥,这其实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毕竟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所以父母应该学会低声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孩子才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千万不能用一种高压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总是对孩子大吵大闹。
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毕竟有时候孩子对这个社会认识不清,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所以家长应该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看待,不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无条件的放纵,要学会就事论事,不要随意的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孩子的身上,同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用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低声教育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绪。
⑦ 小学生如何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轻声调
拼音王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iNm7KWrw1yq8KWaEG77EGQ
拼音是打好小学语文基础的第一步,一年级语文老师们就开始教拼音课了,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上课不敢发言、怕出错……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
教孩子学拼音也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一件事,23个声母、24个韵母、还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晕!家长不仅要有耐心、更要有大把的时间才能帮助孩子理解。
王芳老师带来独一无二的“拼音课”,用公主和王子的组合让孩子们通俗易懂的学拼音。
⑧ 急,请大家帮忙-教师怎样让幼儿养成轻声细语说话的习惯引导方式或方法(教育策略)
尝试自己一直对孩子们轻声细语说话,潜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这样即使孩子们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也会了解轻声细语说话是正确的,在需要他们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时他们会想到轻声细语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