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马立克快速检测方法

马立克快速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1 01:55:34

⑴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有哪些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为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它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2,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3,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点:
1,生产环境的检验
车间用水,空气,地面,墙壁等.
2,原辅料检验
包括食用动物,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3,食品加工,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
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加工工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
4,食品的检验
重要的是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
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3,致病菌
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4,霉菌及其毒素
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
5,其它指标
微生物指标还应包括病毒,肝炎病毒,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猪水泡病毒等;另外,从食品检验的角度考虑,寄生虫也被很多学者列为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四 食品微生物检验染色法
微生物中细菌,致病菌是很小的生物体,必须通过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并且还可以通过染色的方法鉴别革兰氏染色特性,以及是否长有鞭毛,周毛,荚膜和芽孢等.

⑵ 临床上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有哪几种

主要有沉淀试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与标记抗体有关的试验。

(1)凝集试验

包括玻板凝集法、全血平板凝集法、试管凝集法和琼脂扩散法。

①全血平板凝集反应

此法常用于传染性鼻炎、鸡白痢、鸡伤寒、鸡慢性呼吸道病等禽病的检疫和监测。

②琼脂扩散反应

当适当比例的抗原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琼脂网状基质中自由扩散相遇时,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此法常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禽脑脊髓炎、禽腺病毒感染等病的诊断,还常用于抗体监测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2)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试验原理:某些病毒能够与人或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称为血凝反应(HA)。这种凝集反应可被加入的特异性血清所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即血凝抑制反应(HI)。

此方法常用于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病毒的诊断和血清学监测。

⑶ 学习免疫学的 重要性

免疫的应用

免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各个领域。
一、疾病诊断
用免疫血清学方法对人和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诊断,是免疫技术最突出的应用。尤其是酶标抗体技术,已成为多种传染病的常规诊断方法,如已有人各型肝炎、猪瘟等ELISA试剂盒,它们简便、快速,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二、动植物生理活动研究
动物、植物体中存在一些活性物质,如激素、维生素等,它们在体内含量极微少,但在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过分析测定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变化来研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生长、生殖等)。由于这些物质含量极低,用常规化验方法不能准确测出。目前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技术已能精确测出ng(10-9g)及pg((10-12g)水平的物质,它们已成为测定动物、植物、昆虫体内微量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植物生理和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三、物种及微生物鉴定
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都可表现在抗原性不同,物种种源越远,抗原性差异越大,因此可用区分抗原性的血清学反应进行物种鉴定,物种的分类等工作。血清学反应在细胞、病毒等微生物鉴定和血清型及亚型的分析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动物种源、植物和昆虫分类方面还是一个新领域。
四、动物、植物性状的免疫标记
通过分析动物、植物一些优良性状(如高产、优质、抗逆性等)的特异性抗原,然后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标记选择育种,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它比分子遗传标记选择育种简便。目前已用血清学反应分析找到了鸡抗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标记(B21抗原)。
五、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研究
疫苗研究中需用血清学反应和细胞免疫技术测定免疫的效果。在研究一些免疫增强药物,尤其研究抗肿瘤药物时,需用细胞免疫技术分析测定它们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因为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抗病毒后个重要机制。
六、发病机理研究
传染病的病原从机体特定部位感染,并在特定组织细胞内增殖,引起发病。以荧光抗体染色或免疫酶组化染色,可在细胞水平上确定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细胞,还可用免疫电镜方法在亚细胞水平上进行抗原的定位。还可用于研究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如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部位的分析。
七、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在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分离、表达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达产物的纯化等均涉及到免疫技术。如通常用免疫沉淀方法分离mRNA基因、酶标抗体核酸探针(地高辛核酸探针)检测筛选克隆、免疫转印技术分析表达产物的分子量、ELISA或RIA分析表达量、免疫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免疫方法分析表达产物的性质如免疫原性。由此可见,免疫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免疫技术发展趋向

免疫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向一直是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精密的分辨能力、高水平的定位、试验电脑化、反应微量化、方法标准化和试剂商品化以及方法简便快速。
用单抗替代多克隆血清抗体以提高特异性;用各种标记技术提高敏感性;结合各种电泳技术提高对抗原分析的分辨能力;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进行亚细胞水平、染色体,甚至分子水平上的定位;一些血清学技术,如放射免疫测定、酶标抗体测定,在专门仪器上配备有电脑,使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处理和记录自动化;以免疫学技术为基础的蛋白质芯片技术,使血清学检测技术向更加微量化、自动化和规模化集成方向发展。无论是标记抗体技术,还是常规的血清学反应目前都倾向于采用的微量反应板孔中进行,即节省材料,又提高工作效率;研制各种诊断试剂盒,其中备有各种标准抗原和参考血清,使其标准化和商品化,这是血清学试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因为它将大大促进血清学技术的普及应用。
细胞免疫技术,目前除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淋巴细胞功能性测定方法外,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与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进行分型和免疫信号等研究,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种淋巴因子(与免疫有关的一类细胞因子),即细胞免疫技术与血清学技术融合为一体是一个发展趋向。
免疫制备技术中,制备单克隆抗体和研制单抗检测试剂,以代替多克隆血清抗体及其试剂,是现在和今后的发展趋向。

如何防控鸡马立克氏病

(1)概述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皮肤发生单独的或多发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大。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于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B群,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常温下可存活几个月至数年,但常规消毒药可以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

鸡及火鸡对本病最易感;近年来,发现雉、鸽、鸭、鹅、鹧鸪、天鹅、猫头鹰等多种禽类可感染带毒或可观察到病变。

2~5月龄的鸡最易感,近年来,发现肉仔鸡屠宰时可检出内脏器官有肿瘤样病变。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传播途径。存在羽髓中的MDV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带毒鸡舍的皮屑、羽毛、尘埃、工作人员、衣服、鞋帽、笼具、车辆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发病和死亡率差异较大,10%~60%不等。

(3)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因感染毒株、毒量、途径、鸡的易感性和环境的不同而异,短的3~4周,长的4~5个月。人工感染的1日龄雏鸡,2周开始排毒,3~4周出现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眼型、皮肤型和混合型。

(4)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性麻痹症状、剖检所见神经侵害及内脏肿瘤等综合分析,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实验室诊断本病常用琼扩试验法,用已知该病阳性血清测定病鸡羽髓病毒,也可以从已知病毒抗原测定被检鸡的血清抗体。

(5)防控要点

①加强饲养管理体制和卫生管理

a.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实行网上饲养和笼养,杜绝鸡与羽毛及粪便接触,选用生产能力良好的商品鸡抗病品系。

b.严格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孵化室、出雏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最好选用熏蒸消毒。减少应激因素,注意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淋巴白血病和网上内皮增生症的免疫和预防。

②疫苗接种

本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预防依靠疫苗接种。

a.在尚未存在超强毒的鸡场,使用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对1日龄的雏鸡接种。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可适当提高免疫剂量。

b.在存在超强毒株的鸡场,应该使用血清Ⅰ型疫苗如CV1988和二价苗(由Ⅱ型、Ⅲ型组成)。

③加强检疫

定期对鸡群进行疫情监测,发现病鸡及阳性鸡,立即淘汰,病鸡作焚烧深埋。凡出现病鸡或血清学检测阳性的鸡群,一律不能留作种用。被污染过的场地、鸡舍、笼具、用器,应严格打扫、清洗、消毒后,鸡舍再作熏蒸消毒,其他污染物(如垫料、饲料等)、分泌物、粪便、羽毛、皮屑、尘埃等,应打扫集中,作焚烧处理和堆积发酵处理。发病严重的鸡场,在全鸡群淘汰处理和严格消毒后应间隔净化一段时间(如3个月或半年)后再进行饲养。

⑸ 马立克疫苗稀释液的成分

BIO MAREK’SDISEASE VACCINE CVI988 Rispens strain
主要成分与含量:含鸡马立克氏病病毒CVI988/Rispens 株,抗原含量不低于3000PFU/羽份。
性状:本品为均一的淡红色细胞悬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接种1 日龄雏鸡,预防鸡马立克氏病。
用法与用量:1 每1000 羽份疫苗用200ml 无菌稀释液稀释。2 每次从液氮罐中取出1 安瓿疫苗,置27�0�2C 水中,使疫苗快速解冻。3 用无菌注射器将解冻的疫苗慢慢注入适量的稀释液中,通过旋转或倒转容器使疫苗液。充分混匀,切勿剧烈振荡。4 对雏鸡颈背部皮下注射,每只0.2ml,针头不可伤及颈部肌肉或骨头。5 疫苗稀释后应于1 小时内用完。
注意事项:1 应将接种器械于121�0�2C 高压灭菌至少15 分钟或置沸水浴中消毒至少20 分钟。不要让接种器械接触化学消毒剂。2 本品仅用于接种健康鸡。3 在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应避免使鸡群处于应激状态。4 疫苗开瓶后应一次用完。5 疫苗容器及未用完的疫苗要及时焚毁。6 屠宰前21 日内禁止使用。
规格:1000 羽份/瓶、2000 羽份/瓶。
贮藏与有效期:在液氮中保存,有效期为1 年6 个月。稀释液须室温(+25℃)保存 望采纳谢谢

⑹ 大骨鸡主要以散养为主,常见病有哪些

大骨鸡抗病能力强,以散养为主,很少生病。摘要:为了做好大骨鸡的养殖管理,加强疾病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大骨鸡的几种常见疾病,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养鸡户重视防控。

是寄生虫病,也是影响大骨鸡的另一种重要疾病。由于大骨鸡特殊的饲养条件和长期接触土壤,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情况下最容易感染,可导致大量鸡死亡,有时死亡率高达80%。预防是球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所有鸡只应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粪便和湿垫应及时清除。食槽和饮水器具应经常清洗和消毒。药物治疗方面,应使用扑尔敏、秋林灵、马杜霉素、盐霉素等预防性药物。治疗性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喹恶啉(饮用水或混合喂养)、磺胺甲氧嘧啶(饮用水)、磺胺甲氧嘧啶(饮用水)、磺胺二甲嘧啶(混合喂养或饮用水)。

⑺ 马立克病病毒的诊断方法有什么

确诊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病毒分离
样品采自肿瘤细胞、肾细胞及脾或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以及病鸡羽毛囊髓后,经过无菌处理接种雏鸡进行分离,观察雏鸡发病和死亡情况,或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
应用组织培养分离病毒,用鸭胚成纤维细胞或鸡肾细胞的培养物,在37℃培养,形成单层进行接种培养。最适宜的接种物是白细胞、肿瘤细胞、胰酶消化的肾细胞或者血液。24~48h后,洗去接种物继续培养。在5~14d内出现典型蚀斑,电镜检查培养物可见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
鸡胚接种:将样品接种4日龄鸡胚,通过卵黄囊膜或绒毛尿囊膜,分别于接种后4~6d或10~11d,可在绒毛尿囊膜上出现均匀分布的痘斑,这是干扰马立克病病毒的标志。
(2)血清学试验
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以及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等。还可用MDHV抗血清确定鸡羽毛囊中有无MDHV的存在。
火鸡疱疹病毒1型
火鸡疱疹病毒呈广泛性分布。虽然该病毒对鸡并不致病,但是可以引起针对1型马立克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感染火鸡疱疹病毒1型的鸡表现为持续感染,并且维持长期的保护力。火鸡疱疹病毒在鸡皮肤中的复制能力要比1型马立克病毒弱,因此鸡群相互之间的感染情况要比马立克氏病毒显得轻微。
病毒基因组长159160bp,G+C含量为47、5mol%。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其他甲型疱疹病毒相似。病毒基因组有397个开放阅读框,其中有99个可能与基因编码有关。

⑻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生物学检查和理化检查。生物学检查又包括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它们分别确定传染病的病原和寄生虫病的病原;理化检查是确定由中毒或者代谢原因导致的疾病理化因素。以下简单介绍有关的主要实验室检查内容。
(1)微生物学检查。
病料涂片镜检:对于一些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病原体,比如曲霉菌、巴氏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取有显着病变的特定组织器官作的涂片和染色镜检作出初步诊断。
用病料直接制作触片或涂片镜检的方法较简单,但因为细菌太少,常难以观察到。有条件时应将病料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用培养物涂片镜检。这样不仅能观察到大量细菌,还可根据培养后细菌菌落大小、形态、颜色来鉴别细菌。
分离培养和鉴定: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如用鸡胚、组织培养及人工培养基培养等,将病原体从病料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对所分离的病原体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检查和动物接种以及血清学检查等作出准确的鉴定。
动物接种实验:将分离或可疑的病料接种于易感的实验动物,如雏鸡,小白鼠,豚鼠等,根据接种动物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特征来进行诊断。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疾病确诊。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测未知的抗体或抗原,是传染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凝集反应、琼脂扩散反应、中和试验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等。
(2)寄生虫学检查。鸡体内的寄生虫,如球虫、滴虫、蛔虫和绦虫等大都寄生于消化道内,它们的虫卵、卵囊、虫体和幼虫一般都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所以采其粪便进行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浮卵、饱和盐水浮卵和水洗沉淀等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
(3)病理组织学检查。一些疾病的组织器官有特征性典型病变,比如马立克氏病、白血病、包涵体肝炎等均可选取这些病变组织器官,通过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
(4)理化检查。主要是毒理学检查,鸡的中毒性疾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并结合病因的调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根据家禽中毒的类型,如农药、饲料和药物等,选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实验室检验。

⑼ 鸡脸上长瘤子怎么办,我家养了500左右只鸡,现在有200多只脸上长了瘤子,然后眼睛就看不到东西而绝食而死

鸡的肿瘤性疫病几乎在实行规模化养殖的国家都有发生,肿瘤性疾病一般都在1月龄以后才开始发生,发病初期死亡率并不高,只是导致鸡发育缓慢,增重减慢,是一种消耗性疾
病,都在饲养一定时期后机体营养消耗性死亡,并且死亡率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一般常见的鸡肿瘤性疫病包括: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三种传染性肿瘤性疾病。由于是三种不同的疫病,所以采用不同的防制方案。所以对肿瘤的确诊非常重要。三种肿瘤性疾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有许多相似之处,需要进行综合诊断才能确诊。下面对三种疾病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防制方法加以阐述。

一、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外周神经及性腺、眼虹膜、各种脏器、肌肉、皮肤等组织发生增生性肿瘤病变特征。
肿瘤病变以大小不一、种类多样的淋巴细胞、马立克氏细胞增生为病变特征病变。
(一)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
1.确诊马立克氏病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1)本病最早发病可见于3~4周龄的鸡,一般在8~9周龄发病最严重。马立克氏病毒可以在羽囊上皮细胞中繁殖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可以随羽毛和皮屑脱落在环境中,鸡只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发病,一般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鸡可以不断排毒和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是造成本病流行的原因。
(2)本病在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
神经型侵害神经部位不同,症状不同;一般侵害坐骨神经最为常见,病鸡步态不稳,一侧神经麻痹,严重的不能站立,蹲伏或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内脏型:机体消瘦,精神萎靡不振。眼型视力减退,虹膜无正常色素,呈同心斑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散的灰白色,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的瞳孔只有针尖大小的孔。
2.确诊马立克氏病时必须做病理学检验才能确诊
(1)眼观病理变化:受侵害的神经增粗,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横纹消失。
一般侵害单侧神经,诊断时和另一侧神经比较,可以看见颜色变化和增粗现象。内脏肿瘤,卵巢肿瘤常见,在肾脏、肝脏、腺胃、心脏、肌肉肿瘤增生多见,肿瘤结节大小不一,呈灰白色,质地坚硬致密。有的毛囊形成白色结节 法氏囊萎缩。(2)病理组织(H—E染色)显微病变: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肿瘤组织呈浸润性增生,肿瘤组织细胞以多样性细胞组成,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马立克氏细胞。
3.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马立克氏病抗原检测(MD—AGP、ELISA、FA等):方法略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离:方法略马立克氏病抗体检测:(包括AGP、ELISA、FA等):方法略
4.马立克氏病的综合判定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即可确诊。在3~4周龄发病,8、9月死亡最多,有神经受损病变 内脏有肿瘤结节, 有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病变,检测有病原存在即可判定确诊。

(二)马立克氏病的防制方法
1.预防:疫苗接种免疫是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关键作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在1日龄进行免疫注射,在7天以后有保护力,注意“免疫空白期”时的疫病控制。科学的饲养管
理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程序, 消灭环境中的病原,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病的流行。
2.治疗: 本病以预防为主,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对于感染发病的鸡进行尽早淘汰处理,降低经济损失。

二、淋巴白血病
淋巴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引起的,以机体器官组织产生淋巴肿瘤、产蛋下降、机体消瘦为特征。肿瘤病变以B细胞增生为主,病变组织与正常组
织界限明显,肿瘤呈膨胀性增生为病变特征疾病。
(一)淋巴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1.确诊淋巴白血病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
(1)本病最早发病可见于3月龄的鸡,一般在4—10月龄发病最严重,主要经卵垂直传播,感染的鸡蛋孵化的雏鸡终生带毒,有免疫耐受性,但不产生抗体。可以发生淋巴白血
病。
(2)本病在临床上症状不明显:病鸡机体消瘦,冠子苍白,由于肝脏肿大导致腹部增大,用手指触摸泄殖腔可摸到法氏囊肿大。产蛋下降。

2.确诊淋巴白血病时必须做病理学检验才能确诊
(1)眼观病理变化:肝脏、脾脏显着肿大,有的达正常的3—4倍,肝肾等组织有白色或灰白色的肿瘤,法氏囊切开后有小结节病灶。
(2)病理组织(H—E染色)显微病变: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边界明显,肿瘤组织呈膨胀性挤压样增生,肿瘤组织细胞以单一B细胞组成。
5 淋巴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1)淋巴白血病抗原检测(MD—AGP、ELISA等):方法略
(2)淋巴白血病病毒分离:方法略
(3)淋巴白血病抗体检测:(包括AGP、ELISA、FA等):方法略
4.淋巴白血病的综合判定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即可确诊。在3月龄发病, 4~ l0月死亡最多,有内脏有肿瘤结节, 以B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典型病理组织学病变,检测有病原存在即可判定确诊。
(二)淋巴白血病的防制方法
本病以预防为主,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感染发病的鸡进行尽早淘汰处理,降低经济损失。
对种禽场进行检疫净化,淘汰检测阳性鸡,建立不携带病原的种群,提供优质鸡雏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三、网状内皮增生症
网状内皮增生病(RE)是由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内脏器官发生网状细胞弥散性和结节增生性肿瘤性疾病。
(一)网状内皮皮增生症病的诊断方法
1.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
(1)本病最早发病可见于1月龄的鸡,一般在2~6月龄发病最严重,主要是由于使用被REV污染的疫苗引发。建议疫苗厂家使用SPF蛋生产疫苗。
(2)本病在临床上症状不明显:病鸡机体消瘦,生长停滞,羽毛生长不正常。
2.确诊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时必须做病理学检验才能确诊。
(1)眼观病理变化: 法氏囊、胸腺萎缩,肝脏、脾、腺胃等发生网状细胞肿瘤。
(2)病理组织(H—E染色)显微病变:形成结节性或弥散性的网状细胞增生。
3.网状内皮增生症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
4.网状内皮增生症病的综合判定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即可确诊。在1月龄发病,2~6月死亡最多,有内脏有肿瘤结节,以网状细胞增生为主的典型病理组织学病变,检测有病原存在即可判定确诊。
(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的防制方法 本病以预防为主,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使用没有被污染的疫苗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对于感染发病的鸡进行尽早淘汰处理,降低经
济损失。

四、三种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阅读全文

与马立克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经纬仪快速安装方法 浏览:361
egg摩丝洗面奶使用方法 浏览:260
故障码读取与清除方法常用万用表 浏览:751
流量共享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375
滚筒洗衣机摇晃怎么解决方法 浏览:509
半水调漂方法视频 浏览:373
kindle使用方法说明书 浏览:854
油画无痕挂钩使用方法 浏览:839
幼儿贴肚脐贴的正确方法 浏览:47
内开窗安装方法 浏览:565
质性研究主题分析方法 浏览:448
汽车提速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489
科三有什么方法定好油门 浏览:743
电脑表格打印方法 浏览:454
泡脚片的使用方法 浏览:904
滚动手机屏保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898
3d图片黑斑处理方法 浏览:809
应用方法研究 浏览: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浏览:1000
提高游戏帧数最快的方法手机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