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养蜜蜂技巧
检查蜂群要在天气暖和,最好气温在15℃以上,检查人员站在蜂箱一旁,检查蜂群时动作要轻,如有蜂胶粘住处,可用起刮刀轻轻撬动一下,再进行操作。检查蜂群提脾方法,是用双手捏住左右框耳,轻轻垂直提出蜂箱,查看正面蜜蜂等情况,如要看另一面时,用双手延着巢脾平面方向,转动90度,这时一手在上,另一手在下,再以框梁为轴转动180度后,双手延着巢脾平面方向,转回90度,这时整张巢脾转到框梁上方。这样操作主要是防止巢房内的蜂蜜外流和花粉外落。
在繁殖季节,一般情况下一星期左右,检查一次即可,但在夏季3-4天检查一次,如缺少蜜源时,应减少检查或早、晚检查,以免造成盗蜂。
1.全面检查:对蜂群内的逐框进行检查,仔细了解蜂群内全部情况,包括巢脾、蜜蜂、蜂子、蜂王和有无疾病情况等。在分蜂季节,查看有无王台。有问题,随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局部检查:是为了解蜂群某种特定情况,主要为了省时、少打扰蜂群。如饲料够不够用,这时可抽边脾或第三脾上两角有封盖蜜,说明贮蜜短期够用;框梁上和巢脾上部分出现白色新蜡,表明外界有蜜源,可考虑加脾或加继箱;盖布下、边脾上充满蜜蜂,表明可以加脾,(但早春蜜蜂要密集一些,要根据具体处理),反之蜜蜂很少就要考虑抽脾。
3.箱外观察:越冬蜂群的箱内和巢门口有碎蜂尸、蜡渣,说明箱内有老鼠害,要开箱处理;在越冬后期,蜜蜂不断飞出或爬出、爬进,巢门前有较多死蜂而腹部缩小,喙伸出,蜂箱很轻,表示箱内缺饲料;巢门前有大量死蜂,翅散开,喙伸出,腹勾曲,大部是采集蜂,这是中毒的症状;早春蜜蜂排泄时,巢门附近到处有棕黑色粪便,表明蜂群下痢的症状;巢门前不断发现体弱小、翅残缺的蜜蜂,说明有螨害;分蜂季节,很少蜂出去采集,而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有的蜜蜂在咬巢门,说明蜂群在准备自然分蜂;蜜源稀少时,巢门前有抱团厮打,进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这是发生盗蜂的迹象;天气晴暖,在中午后有数十只幼年蜂在箱前旋转飞舞,这是幼蜂在试飞。
二.蜂群的合并
蜂群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蜂群过弱或失王等,需要把两群或多群蜜蜂合并组成一个大群。强群是高产的基础,在采蜜季节前,也采取合并的方法组织强群采蜜。
1.合并蜂群的原则
无王群合并到有王群,小群合并到大群,两个有王群,则在前一天捉去质量差的蜂王再合并,一般在傍晚合并较安全。
2.合并蜂群的方法
A.直接合并:主要在大流蜜期,浓烈的蜜味各蜂群相同,都忙于工作,蜜蜂放松了警惕,容易合并成功。早春刚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易合并。
把有王群的巢脾调整到箱内一侧,将被合并的蜂脾放在另一侧,两部份蜂脾中间留一框的距离或中间插一隔离板。合并时喷一些烟或蜜水等。次日把两部份蜂脾靠拢即可。
B.间接合并:在有王群的巢箱上,铺一张打有许多小孔的报纸,再加上空继箱,把被合并的蜂脾放入继箱内,盖好覆布、副盖、箱盖。等两群蜜蜂咬穿报纸,互相来往,就可调整蜂脾即可。炎热夏天继箱要注意通风。
三.蜂王的诱入
蜂群的蜂王衰老、丧失、更换优良种王时或组织新蜂群等,要诱入蜂王。工蜂能识别陌生蜂王,而会受到攻击,因此诱入蜂王要保证安全。更换蜂王时,先要把淘汰蜂王取出或无王蜂群,要把王台毁除干净后,再诱入蜂王。诱入蜂王前两天最好对被诱入蜂群进行奖励饲喂,诱入蜂王后不要急于开箱检查。
1.间接诱入:把有蜂王的蜂脾,上面要有些贮蜜,放入全框诱入器内,关上上盖板,放进无王群内,过3-4天后,撒去诱入器即可。另外也可把蜂王和数只幼蜂放入安全诱入器内,放在子脾上有些蜜的地方,抽出底板扣在脾上,过2-3天后,没有蜜蜂紧围器外,并有蜜蜂饲喂蜂王,就可把蜂王放出。
2.直接诱入:在大流蜜期间的傍晚,朝蜂王喷少许蜜水,把它慢慢放在无王群的巢门前或框梁上即可。也可从无王群中提出两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蜜蜂中间一起爬进蜂箱。
3.围王的解救:在诱入蜂王后或其它原因造成围王。从箱外观察,蜜蜂秩序混乱,应立刻开箱检查,如看到有蜂团,就是蜂王被围。可将蜂团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住蜂王查看,如没有伤残,可用安全诱入器重新诱入。否则将蜂王淘汰。
四.巢脾的修造
1.巢础装框:在巢框的两边条的中心线上各打4个等距的小孔,横穿4道25-26细铁丝,两端要拉得很紧并用小钉固定。巢础上边要插入上梁的框沟里,沟缝化蜡灌住,然后放在巢础埋线板上,用齿轮埋线把框线埋入巢础。巢础埋线板是一块比巢框内围略小的厚板(约15毫米厚),下面各两端横向各钉一条152×5毫米的木条做成。
2.修造和保管巢脾:一般在分蜂季节,把装好巢础的巢框放入新分出蜂群内造脾。只要平均温度在15℃左右,蜜源件条好的其他季节也能造脾。造好的巢脾要保管好,否则很易被巢虫咬毁或招引盗蜂等。巢虫最易发生,可用二硫化碳、冰乙酸和硫磺熏蒸。
五.蜂群的饲喂
人们为了加快蜂群的发展、多生产蜂王浆和蜂巢内饲不足时要进饲喂,另外越冬前一般都要饲喂越冬饲料。
1.饲喂蜜或糖
A.补助饲喂:早春、越冬和长期阴雨蜜蜂不能出巢采集等原因,造成饲料不够消耗,在短期内进行大量饲喂。要浓稠饲料饲喂,即4份蜜加1份开水或2份白砂糖加1份水,文火化开。
B.奖励饲喂:在春季繁殖期、大流蜜期前和秋季培养越冬蜂等原因,需要饲喂少量进行奖励饲喂,来剌激蜂王产卵。要稀稠饲料饲喂,即1份蜜加1份开水或1份白砂糖加2份水,搅拌化开。
C.蜜粉混合饲喂:在生产王浆和造脾时,需用10份蜜溶在10份开水中,放温后加1份花粉混合。来饲喂蜂群,促进蜜蜂多分泌王浆和加速蜂群造脾。
2.喂花粉
在花粉源丰富时,可从蜂群中提出花粉脾,集中起来放在少数蜂群的继箱中保存。
B.花粉糖饼:4千克花粉加7.5千克浓糖浆混合均匀,制成糖饼摊放在蜂群的框梁上,花粉糖饼上盖一张塑料薄膜即可,每次喂100-300克,以一星期食完为度。
3.喂水
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早春和夏天干燥时期,更需要给蜂群喂水。在蜂场设置饮水器,也可巢门式喂水器从巢门喂水。喂水时可加0.1%左右的食盐更好。
六.人工养王
人 工养王有利于培育种王,可以准确地掌握蜂王出房日期,避免自然分蜂。
1.人工育王的用具
蜡碗棒(蘸蜡碗的模子)是用木纹较细木棒制成,长100毫米,蘸蜡碗一端十分园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棒可蘸出蜡碗,蜡碗是育王的台基。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成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移虫针是用来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鹅毛管自制,一头呈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
2.移虫
在育王框上的每一蜡碗内,放上少量不很稠的蜂王浆,再取一框适龄的幼虫脾,抖去和扫净脾上的蜂,用移虫针伸到半园形幼虫背部,轻轻挑起,又轻轻把幼虫放到蜡碗的王浆上,每一碗都放上幼虫后,先放到无王群做接受,然后移到大群哺育。
3.移虫方式
单式移虫,是一次取24小时内的小幼虫而育成蜂王。为了提高蜂王的质量,要采取复式移虫。即是第一次取24小时外的大幼虫接受后,把大幼虫去掉换上24小时内的小幼虫而育成蜂王。
二次移虫后,经12天蜂王羽化出房,在蜂王出房前2天组织好交尾群,前1天将成熟的王台分配到交尾群内,蜂王交尾成功后,即育成一只新蜂王了
⑵ 3月份蜂箱可以加浅继箱吗
蜂箱可以加浅继箱。
在主箱的一边和继箱的一边来布局蜂群,我们这里就以蜂箱的左右来距离。方法是在继箱的左边放一张糖脾、封盖子脾2到三张、大幼虫脾一张,一张糖脾,以这个方式来进行排列放在继箱中。我们对应上面的放法,下面最左放一张糖脾、一张空脾、三到四张子脾、边上装上隔板,中间加上隔王板,这样我们这个蜂群的继箱就算是加完了。这就是一般单王群继箱的加法。
⑶ 两箱蜂怎么合在一起养
一、蜜水并群法
蜜水并群法是最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具体操作是先给两群蜂都喷洒些稀蜂蜜水,然后用囚王笼等工具将有王群蜂王保护起来,接着迅速将两群蜂合并在一起并喷洒稀蜂蜜水加速群味混淆,等两个蜂群成功合并后再将蜂王放出来。
合并蜂群
二、隔板并群法
隔板并群法是最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具体操作是先用隔板在被并入群蜂箱中隔出一个无蜂区域,然后将并入群(已失王1~2天的蜂群)连脾带蜂一起搬移到无蜂区域,等两群蜂的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抽掉隔板即可自行合并成一群蜂。
合并蜂群
三、白酒并群法
白酒并群法是最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原理和蜜水并群法完全一样,具体操作是先给两群蜂都喷洒些白酒,然后用囚王笼将蜂王暂时保护起来,接着迅速将两群蜂合并在一起并喷白酒加速群味混淆,等并群成功后再将蜂王放出来。
合并蜂群
四、搬箱并群法
搬箱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具体操作是将两群蜂逐渐向中间靠拢,直至巢门挨在一起且工蜂不打架时便可直接将两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两群蜂相距较近时使用,若两群蜂相距较远要用其他方法合并蜂群。
合并蜂群
五、抖蜂并群法
抖蜂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具体操作是先给两个蜂群都喷洒些稀蜂蜜水或稀糖浆,然后用囚王笼将被并入群蜂王保护起来,最后将两群蜂都抖落在并入群蜂箱的巢门口,此时两群蜂便会一起爬进蜂箱中自行合并成一群蜂。
合并蜂群
六、报纸并群法
报纸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原理和隔板并群法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操作是先用报纸在被并入群蜂箱中隔出一个无蜂区域,然后将并入群连脾带蜂一起搬移到无蜂的一侧,用不了多久工蜂便会咬破报纸并自行合并成一群蜂。
合并蜂群
七、纱袋并群法
纱袋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原理和隔板并群法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操作是先将并入群连脾带蜂一起装入用木条等支撑的沙袋中,然后将沙袋放入被并入群蜂箱的一侧,等两个蜂群的群味混淆后再将并入群从沙袋中放出来。
合并蜂群
八、继箱并群法
继箱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原理和隔板并群法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操作是先用隔板将巢箱和继箱隔开,然后将并入群连脾带蜂一起放入继箱中,等两群蜂的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继箱和隔板让两个蜂群自行合并成一群蜂。
合并蜂群
九、喷烟并群法
喷烟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向两群蜂都喷少量烟将其驱赶到蜂箱一侧,然后将被并入群蜂王暂时用囚王笼保护起来,最后迅速将并入群连脾带蜂一起提到被并入群无蜂的一侧,等并群成功后再将蜂王放出来。
合并蜂群
十、治螨并群法
治螨并群法是常用的合并蜂群方法,原理和蜜水并群法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操作是防治蜂螨时先给两个蜂群都喷施杀螨药物,然后用囚王笼将蜂王保护起来并迅速将两个蜂群合并在一起,等两个蜂群成功合并后再才将蜂王放出来。
综上所述,合并蜂群是养蜂生产中常用的操作,原理是蜜蜂靠群味来识别是不是同巢蜂,因此合并蜂群的核心是混淆两群蜂的群味,对蜜蜂而言只要群味相同就是一群蜂。
⑷ 怎样箱养养蜜蜂
笼蜂饲养管理
笼蜂饲养管理包括:笼蜂的饲养方式,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笼蜂的运输,笼蜂饲养技术。
笼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带巢脾和蜂箱,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欧美养蜂发达国家的蜜蜂繁殖场出售的笼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计算的,所以过去称为磅蜂。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
在北方饲养笼蜂,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单产,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国南方春季有油菜、紫云英、蚕豆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时间长,饲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
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还可以取得蜜蜂虫蛹。将蜂箱、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妥善保存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是蜂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蜜蜂健康无病虫害。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3~7日的长途运输,蜂群容易受闷死亡。如果采取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飞出。
5.为农作物授粉
利用笼蜂给植物授粉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养蜂场互助合作或者联营从事笼蜂饲养是理想的办法。这样可以减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损失和蜂蜜的消耗,并且节约非生产期的人工开支。
(二)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
生产笼蜂的蜂场除去在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场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种繁育技术,不断选育高产、抗病的蜂种;掌握人工育王技术,及时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术,使蜂群尽早、尽快地发展壮大,以便提早供、多供应笼蜂。
饲养笼蜂的地方,同样需要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丰富的辅助蜜粉源。由于笼蜂是不带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蜂箱、巢脾、巢础框和饲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购入笼蜂以前,要掌握笼蜂的运输、过箱和饲养技术。
(三) 蜂笼的构造
装运蜜蜂的蜂笼,通常是用木板钉成长方形四框,两面钉上铅丝纱制成的。长度不超过440毫米,高度不超过240毫米,可以放人标准蜂箱内,便利于过箱操作。蜂笼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厚木板钉成的,顶板正中开一个直径100毫米左右的圆洞,以供放饲料罐或者饲料罩,同时也是装进蜜蜂的入口。如果采用蜂蜜等液体饲料,就在此处安装饲料罐;采用炼糖等固体饲料时,在此处安装饲料罩。饲料罩是用8~10目铅丝纱制作,直径95毫米,高100~130毫米,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
蜂笼的大小根据装蜂多少而定。装1.5千克蜜蜂的蜂笼,外围尺寸为长440毫米、高240毫米、宽160毫米。每增加或者减少0.5千克蜜蜂,蜂笼的长度和高度不变,宽度增加或者 减少20毫米。然后在四框的前后两面钉上铅丝纱,铅丝纱要卷边,用鞋钉钉严密,不能让蜜蜂钻出。在顶板的圆洞一侧锯一条长10毫米的锯缝,旁边钉一小钉。在这里用铅丝吊着固定邮寄蜂王笼。
圆筒蜂笼是用瓦楞纸或者纤维板制造的,长350~400毫米,大头口径200毫米,小头口径180毫米。筒内安一个Z字形铅丝纱网,在其中部捆扎饲料罐和蜂王笼,让蜜蜂攀附在铅丝纱上。蜂筒两头安装铅丝纱网和由数根25毫米宽的通风鳍片组成的塑料筒塞,以防止蜜蜂飞出和防止通风不畅。
(四)饲料的配制
空运笼蜂使用固体饲料,铁路或卡车运输使用液体饲料。
1.炼糖
笼蜂运输期间的饲料与邮寄蜂王使用的炼糖相同。配制的炼糖软硬度和含水量要适宜,以在15℃时不干不硬,在37℃时不流动为宜。用优质的白砂糖和蜂蜜配制。普通粉状白糖含有微量的矾,红色原糖含杂质多,均不宜做炼糖,更不能用有铁锈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制炼糖。
(1)加热法
优质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热,搅拌,使糖完全溶化,双层纱布过滤。蜂蜜l份加热到60℃,过滤。将清 洁的糖汁加热到112℃,对入蜂蜜混合均匀,继续加热并且不停地搅拌,直到118℃时撤火,放温到70℃左右,继续搅拌到成为乳白色的糖团为止。调制好的炼糖装入容器,密封,放于凉爽、干燥处储藏。
(2)研磨法
将优质白砂糖研磨成细粉,经80~100目细筛筛过,粗粉再研磨、过筛,直到全部成为细粉。先取70%的糖粉,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加入25%的蜂蜜(蜂蜜经过加热、过滤),然后来回进行揉搓,如同和面一样,揉时逐渐加入剩余的糖粉,直到揉成白色的糖团,不软不硬,不粘手,放置不变形为止。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约为4比1。
1.5千克的笼蜂在运输期间平均每天约消耗固体饲料100克,通常每笼加入炼糖500克。如果个别蜂群在运输途中吃完了饲料,可以随时添加。
可以采用转化糖代替蜂蜜调制炼糖。转化糖的制法是:1千克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煮沸30~45分钟。
2.液体饲料
利用火车、卡车、轮船运输笼蜂,使用液体饲料效果好。将蜂蜜装入玻璃瓶或者马口铁听内,盖上钻2~3个小孔,盖朝下倒放于蜂笼顶板的圆洞里,固定好。空运笼蜂时不能使用液体饲料,因为飞机飞行时气压变化大,容易使瓶内的蜂蜜流出。
(五)笼蜂蜂王的培养
笼蜂使用的蜂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预先按需要数量作好计划,按计划培养,以便能够及时地满足供应。 保证蜂王是人工培育的当年的或者日龄不超过6个月的产卵王,符合种性要求,蜂王产卵力强,其后代蜜蜂采集力强,分蜂性弱,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力。为了在3月份能够提早供应笼蜂,需提前1个月培育蜂王,提前1个半月培养雄蜂。这时由于气温低、蜜源少、蜂群还没有进入发展强盛时期,人工育王有困难,需要在头一年秋季培养一批蜂王,储存起来,在供应第一批笼蜂时应用。4月份及以后供应的笼蜂,使用当年培育的蜂王。培育蜂王的数量,按提供笼蜂的多少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培育蜂王时,移虫的数量要比需要蜂王的数量多1倍左右,因为移虫的接受率为80%~90%,处女王交尾成功率在50%~80%, 蜂王产卵以后还要淘汰一部分。
(六)笼蜂的生产
生产笼蜂的工作应在前一年的秋季开始,除去培养一批蜂王以外,还要彻底治螨,培育健康的越冬蜂,作到强群越冬。在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有蜜粉源的地方,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促进和加速蜂群的发展。
根据当地的气候蜂群和蜜源条件提出适宜的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法,可使蜂群尽快发展强壮。现有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在12月底或者1月初检查蜂群,了解并详细记录蜂群的情况,将3框蜂以上的蜂群列为大群,3框蜂以下的列为小群。小群组成双王群,采取双群同箱的管理方法,可以两群群势相当,也可以一强一弱。提出巢内空脾使蜜蜂密集,即第一次“密”,3~4框蜂的单王群留2个脾,放于箱内中央,两侧加隔板和保温物(保温框或者草卷),盖布上加盖20张草纸,既保温又吸潮。蜂箱巢门留10~15毫米宽,面朝南或者西南,背靠墙;各蜂箱之间间隔10~15厘米;箱底垫10厘米厚干草,箱背后和各箱之间空隙填上千草;箱上盖上草帘和塑料薄膜。晴天翻晒保温物。双王群的中间闸板要十分严密,两群的蜜蜂不能在箱内互通;闸板两侧的两个群各留2个脾,巢脾紧靠闸板和外侧隔板,使蜜蜂集中在两脾之间的一条蜂路内,箱内外保温与上述相同。紧脾当天傍晚开始喂蜂,在3日内喂足,使每个脾上有500克以上的饲料储备。在糖浆中加磺胺类药物(每框蜂0.2片)或者抗生素(每框蜂5000单位)。以后每日进行奖励饲喂牛乳糖浆。500克白砂糖和250克水加热溶解,再加250克牛(羊)奶和1克食盐,放温后喂。奖励饲喂不间断,开始时小群每次喂50克牛乳糖浆,以后逐日增加10%。寒潮期可在早晚各喂1次。
8~10天以后,巢内有整框子脾时开始加脾。第一次加空脾时加在蜂巢中央。4~5天后第二次加脾,加在最外侧巢脾的里面,即边2位置,以后再加脾时同样加在边2位置。同时将新封盖子脾调到外侧,把老封盖子脾调到中间,新蜂出房后蜂王能在其中产卵。经过几次加脾以后,每脾上的蜜蜂减少到七成蜂左右,但是子脾数量增加了,这是第一次“稀”。当蜂群发展到占用8~9个脾时,暂缓加脾,这时采用割开子脾上的蜜房封盖和调动巢脾的办法扩大蜂王产卵面积。由于蜜蜂大量出房,蜜蜂数量增加,逐步达到蜂脾相称(平均每个巢脾有 2000只蜜蜂),或者蜂多于脾(每脾有2000只以上蜜蜂),达到第二次“密”。当群势发展到9框蜂以上时,加上继箱,调到继箱1个蜜脾和2个子脾,并补加2个空脾,巢箱也补加2个空脾。经过这样处理,巢脾上的蜜蜂又稀了,即第二次“稀”。但是巢内有6~8个子脾,新蜂陆续出房,青幼年蜂多,哺育力强,同时气温已经升高,蜜粉源增多,可以进一步促进蜂王产卵,可为笼蜂培育提供大量的蜜蜂。
七)装笼工作
根据交蜂日期,事先准备好用具、饲料,按步骤将蜜蜂装入蜂笼。
1.用 具
使用的用具有蜂笼、蜂王邮寄笼、饲料罩或者饲料罐、台秤、漏斗、铁钉、 铁纱、钉锤、钳子等。 抖蜂漏斗,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10厘米、上段长55厘米为圆筒形,下段长35厘米呈漏斗状。用镀锌铁皮制作,也可以用塑料薄膜制作。大量装笼时,在一空继箱下钉上一块隔王板,箱下连接一个上口与继箱同样大的漏斗,既可提高抖蜂效率,又可避免将蜂王和雄蜂装入蜂笼。
2.装笼时间
在流蜜期装笼,要在蜜蜂大量出巢采集以前进行,以免蜜蜂到达目的地以后失重太多。在蜜源缺乏时,容易发生盗蜂,装笼工作困难,装笼时间需安排在清晨或者黄昏蜜蜂很少飞翔时进行。一旦发生盗蜂,立刻停止,等蜜蜂安静后再继续。
3.装蜂王
打开蜂王邮寄笼上的铁纱,在饲料室内装上炼糖,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炼糖干燥或者潮解,再将铁纱固定好。将蜂王和7~10只蜜蜂从蜂王笼侧面的圆孔装入,用软木塞或者蜂蜡把出入孔塞住,称出重量。用铅丝将蜂王笼从蜂笼的圆孔放人笼内,铅丝卡在锯缝里固定在顶板上,使饲料室位于下方。
4.抖蜂装笼
将蜂笼放在台秤上,抖蜂,漏斗插在蜂笼上。打开蜂箱,找到有蜂王的巢脾放在一边;提出其他青幼年蜂多的巢脾,将蜜蜂抖入漏斗,再将巢脾放回原箱。依次提脾抖蜂,直到笼内蜜蜂重量少许超过要求,立刻抽出漏斗,盖好圆洞。纱盖、隔板和边脾上附着的蜜蜂大多是日龄较大的,不要将它们抖入笼内。更不要把蜜蜂抖入塑料带内过秤以后再装入蜂笼,因为蜜蜂在塑料带内聚集在一起,气温高时只要几分钟就会伤热而脱水,伤亡很大。在无蜜源时,不要将几群蜜蜂混合装入一笼,以免互相咬杀。
5.加饲料
将预定数量的笼蜂装好以后,把附着在蜂笼外面的蜜蜂扫干净,搬离蜂场,将饲料罩装在圆洞内,罩口上沿每隔3~4厘米钉一图钉或者鞋钉把它固定住。再将一定重量的炼糖或者液体饲料罐放入饲料罩内,然后用薄木板钉在顶板上把上口封住。将饲料重量记录在登记卡上。把封装好的笼蜂放在树荫下或者凉爽通风的室内,使蜜蜂保持安静。
(八)笼蜂的运输
可用卡车、火车或者飞机运输笼蜂。注意做好蜂笼的固定和途中管理。
1.固定蜂笼
为了使笼蜂通风、散热和便于搬运,将每3~4笼用4根木条或者竹板钉连在一起,各笼的纱窗与纱窗相对,间距70~80毫米,木条钉在蜂笼侧壁的上下两端,一面两根。木条或者竹板的长度根据蜂笼的数量和宽度而定,两头还要长出30毫米。
2.途中管理
卡车或火车运输,途中时间较长,必须有人押运,照看笼蜂和联系有关事项。飞机运输时间短,两边电报联系,有人接送就可以。装运或者途中停留时,将蜂笼叠放整齐,对齐空隙,使蜂笼保持空气畅通;并且用绳子捆扎固定,防止互相碰撞。用喷气式飞机运输,将笼蜂装在前舱,螺旋桨飞机则装在后舱,以减少震动。火车要装在棚车内通风良好的门窗附近。 押运人员应随身带面网、钉子、锤子、钳子和炼糖饲料,沿途指导笼蜂的装卸和安放等工作。不能将笼蜂倒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运输途中,每天喂水2~3次,察看饲料消耗情况,及时给予补充。
(九)笼蜂的饲养技术
饲养笼蜂要预先做好计划,与笼蜂生产场签订购销合同,订购所需数量的笼蜂,约定交蜂日期。笼蜂群过入蜂箱饲养,大约经过1个月才能恢复到原有的蜂数,经过2个月才能发展强壮。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源情况确定交蜂日期。笼蜂能够在当地最早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时或者开花以前半个月运到最理想。
(4)中蜂标准箱
中蜂标准箱是专为科学饲养中蜂设计的蜂箱。它使用高135毫米的浅继箱,继箱外围长420毫米,高125毫米。
(5)简便转运蜂箱
浙江农业大学设计的转运蜂箱,特别适合转地饲养,结构基本上和10框标准蜂箱相同。特殊结构是:
①前后箱壁内侧承框槽60~100毫米处,装设巢脾快速固定器;
②两侧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上钉上盖板,关上巢门,翻板时,又可作为蜜蜂的栖息走廊;
③箱底距前缘120~220毫米处开一底气窗,有滑板,可开闭;
2.蜂箱的巢门档
在巢箱与箱底之间设有巢门,供饲养时蜜蜂出入。在不同季节蜜蜂出入口的大小不同,这就需要用巢门档来更好地调节巢门的大小。对活动箱底的蜂箱,一般用方条木巢门档,其长为380毫米,宽与高都是22毫米。在方条木的不同方向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缺口,大缺口宽165毫米、高9毫米,小缺口宽50毫米、高8毫米,这样可组成蜜蜂三种不同的出人口。盛花期需要大的出入口,可将整个巢门口成为出入口;在准盛花期酌情选择巢门档上的一大一小两个缺口其中之一做为蜜蜂的出入口。对固定箱底,巢门档一般用复式巢门档,即长380毫米,厚10毫米,高30毫米的长方形木条。木条放在巢门踏板上,高度部分盖住巢门的。木条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凹槽,凹槽高9毫米,宽度是60毫米和40毫米,使凹槽对着巢门踏板,凹槽之内各嵌人大小与凹槽一样的小板条,小板条用钉子穿在木条的凹槽内,使小板条能活动自如。其巢门口大小的调节,一是调节整个巢门档与巢门踏板的距离;二是固定好巢门档,仅调节两活动板条的高度来控制开口大小。
3.隔板与隔离板
用于隔离蜜蜂的为隔板,它可切断蜂路。当在蜂箱中需要饲养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独立蜂群时,就要求在一个蜂箱内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空间,这时就应用隔离板,使其插入蜂箱中,作为“墙壁”。将空间隔开,切断前、后、上、下的蜂路,使各群的蜜蜂不能来往。
⑸ 什么叫多箱体养蜂怎样组织和管理多箱体蜂群
多箱体养蜂是全年用2~3个箱体供蜂王产卵、蜂群育儿和贮存饲料,进入流蜜期再加上贮蜜继箱的饲养方式。它是以生产蜂蜜为主,适合大规模蜂场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强群,产蜜量高,管理简便,便于机械化作业。
饲养多箱体蜂群要从秋季抓起,多繁适龄越冬蜂,使蜂群有7足框蜂以上,加继箱越冬。巢箱放脾5~6框,以半蜜脾为主,继箱放脾5~6张,以大蜜脾为主,使越冬蜂团,从继箱逐渐移至巢继箱之间,这样越冬蜜蜂交流方便,越冬安全。
多箱体养蜂是以箱体为单位增减,采用活底10框标准箱饲养,早春多以两个箱体繁殖,蜂王先在继箱繁殖,1个月后,继箱满子,将巢继箱对调,蜂王继续到继箱里产卵。主要流蜜期到来时,在上面加第3个箱体,并加上隔王板,待继箱贮蜜八分满时,在隔王板之上,再加一继箱,流蜜结束时,一次取蜜。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中后期,适时撤去贮蜜继箱,使蜂群在育虫箱装足越冬蜜,并从贮蜜继箱选留质量好的封盖蜜贮藏起来,作为越冬饲料。
⑹ 蜜蜂养殖技术
春繁期,将每两个蜂箱并列放在一起,在无风的傍晚,给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兑水蜂蜜250~300ml,2小时后,待蜜蜂兴奋散团,箱内温度升高,即可进行抖蜂紧脾。
紧脾时,只选留1张脾即可,多余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产卵。这样可防止早春低温多寒潮的袭击,使产卵圈不受冻,蜂子健康发育,同时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长寿命。
将紧脾后的1张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时蜂足以保护巢脾。靠近邻箱的一侧放1隔板,另一侧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温物。箱外保温的做法是:箱底垫草,两蜂箱之间填杂草,用塑料布防湿保温,在阴雨天或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将蜂箱全部覆盖,谨防堵死巢门。傍晚视气温隋况,可关闭巢门。
(6)养蜂如何加继箱的方法扩展阅读:
蜜蜂的主要分类:
1、中华蜜蜂
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有褐黄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
2、意大利蜜蜂
体形较黑蜂小,腹部细长,吻较长,因此可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腹节背板第2~4节的前部具黄色环带。性情温顺,在提脾检查时,能保持安静。抗病力弱,对蜂螨的抵抗力弱。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体形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节通常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红棕色环带,几丁质黑色,覆毛短而密,体表绒毛灰色,雄蜂绒毛灰至灰棕色,吻长与喙长均6.6mm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蜜蜂
⑺ 养蜂技术指导
一、蜂箱的使用,蜂群的更新
1.蜂箱的使用春季繁蜂用的12框平箱,中间用立式隔王板隔开,两边各开一个巢门。春季用这种蜂箱的好处是,蜂王隔开,工蜂互通,保温好,不怕工蜂偏集而影响繁殖,比用纱隔板繁蜂快,好管理。生产期加继箱,巢箱中间用一块不透气的木质隔堵板隔开,一边开一个巢门,一边放一只王,巢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加继箱、纱盖。生产期用的是双箱体,巢箱一边只放3个巢脾,外加隔板,继箱内放6个巢脾不加隔板,上下对称。两侧都有空隙,有利于通风散热。整个生产期不用调脾,蜂群不会减弱,好管理效益高。
2.蜂路巢箱繁蜂,春季、夏季、秋季都用12毫米的蜂路,不得随意改变。如果夏季蜂路超过20毫米就会出现白毛蜂,低于10毫米也会出现。12毫米的蜂路也就是本人食指指甲平着放人即可。蜂群越冬期用25毫米的蜂路,即本人拇指指甲横着放进蜂路里,也就是每张巢脾一面有两层蜂。
3.举手之劳常消毒每次换箱,蜂箱要用0.05%百毒杀液喷洒消毒。每次加进的巢脾也要经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后再用。
4.定期治蜡不能误春繁幼虫未封盖前,隔日治蜡3次。8月1日秋繁前治蜻,10月下旬蜂出完,彻底治蜻3次。用水剂喷洒治蜡,效果好,药物在蜂群中均匀分布。
5.养杂交蜂种我引进吉林省蜜蜂育种场的松丹1号双交种蜂王,用其作母本育王和当地本意雄蜂杂交,更新全场蜂群。
二、根据节令,巧管蜂
1.春季管理的重要性春季是全年养蜂的黄金季节,蜂王的产卵力、工蜂的哺育力均高于夏秋。蜂群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蜜蜂夏季之前的积累,蜂群从春季就为采集主要蜜源进行大量准备工作。所以说,春季是关系到全年蜜浆生产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好。
2.立春排泄立春后,气温回升,当气温超过8、C时,越冬蜂会自发涌出蜂巢,飞翔抖泄。这是调整蜂巢的信号,也是早期蜂群管理的开始。立春后换箱整群,用平箱换下越冬继箱,进行箱外包装,巢门喂水,防止工蜂外出采水而被冻死。
3.雨水开繁雨水前5之6天,每个平箱放出两只王,每只王带3脾足蜂。并在靠隔王板的两侧巢脾的后下方,用王笼各挂Z只储备蜂王。雨水是七九的第六天,我们这里有句谚语“九尽花粉到”。雨水到九尽正是一个繁殖周期,是蜂群的恢复期。抓好蜂群恢复期,对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大量饲喂花粉,巢门喂水,箱内不做内包装。采用分区布巢法,单脾开繁,有王区为繁殖区,无王区为饲料储备区,放1张大蜜脾。箱内两群分成主副群,雨水过后,每隔5、6天,用副群的子脾带蜂补给主群,注意不要把蜂王提过去。副群加脾,副群补助主群两次后,当新蜂快出房时,用主群的蛹脾带蜂补助副群,然后平衡群势。
双王同箱,分区管理,主副群互补繁殖的好处有,能够充分发挥每只蜂王的产卵力,有利于扩大产卵圈,可以有效地利用主群蜂多、保温好、哺育力强的优势,培育出的工蜂健康,能够顺利度过恢复期。
4.惊蛰奖励惊蛰之后,气温趋向稳定,榆树、毛白杨等相继开花上粉,但粉量不足,要饲喂花粉。开始奖励饲喂蜂群,隔日一次,标准是巢脾必须发白,蜂王成片产子,每隔5天加1张巢脾。3月18日左右柳树开花,粉涌,往往会出现粉压子现象,蜂王产卵积极,蜂群兴奋,进人繁殖旺盛期。越冬蜂的哺育力是1:1.2,而春季出房的新蜂哺育力是1:3.85,所以要及时松脾,巢脾上有五六成蜂即可。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蜂群发展起来。
5.春分分群春分蜂群正处在快速繁殖阶段,增加1只蜂王产卵,使第一批过剩的幼蜂投人哺育工作。这时平箱已达到10脾,把原箱向左或向右挪半个巢箱的位置,紧挨着它放一平箱,把原箱内的两只蜂王各带1蛹脾、1幼虫脾和1张蜜脾放人平箱。原箱的两边各留1蛹脾、1幼虫脾,再加进1大蜜脾,放出两只储备蜂王。这样分群,不但不浪费蜂群的哺育力,而且能使蜂群的哺育力处于饱和状态,要比春季培育新蜂王分群提前1、2个繁殖周期。充分利用早期的蜜粉源,提高工蜂的质量和数量,为夺取全年蜜浆高产奠定基础。
6.清明育王清明前后,油菜盛开,雄蜂大量出房,此时着手培育新蜂王。组织好哺育群和交尾群是培育新蜂王的关键。怎样组织交尾群,又不影响蜂群繁殖?在移虫育王的第11天,把强群的蛹脾或蜜脾带蜂提出2、3脾,抖蜂到50kg装糖空袋内,能得到工蜂5,0006,000只,可组织8、9个微型交尾群(根据交尾群的数量抖蜂数)。然后,把袋内的蜂运到距蜂场2、3公里的地方,在白砂糖袋的左下或右下角剪一个小口放出蜜蜂,进行分群。新王交尾产卵后,运回蜂场。选优去劣,把优良的蜂王带蜂放到巢箱内,两王1箱。根据新王的数量,从老王群提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脾,提够补新王所需的蜂脾后,将脾全部放人平箱,隔一夜让蜂群有失王感,用酒水喷湿新王和补进的蜂脾。每只新王一次只补1张蛹脾,隔4、5天再补一次,补两次后,新王有3脾蜂,即可独立发展。
7.谷雨上继箱谷雨过后,在新蜂王群巢箱上面加纱盖,堵住巢门,移到一个平箱位置,把平箱内的2蛹脾,2幼虫脾,2张蜜脾加到巢箱上的继箱内,平箱带王带蜂搬走继续繁殖。继箱下边开巢门,24小时后再打开巢箱的巢门,过48小时用平面隔王板换下纱盖,新王生产群就组织好了。这样的新王生产群全年很少发生分蜂,生产期不调脾,好管理,蜜浆产量高。
三、巧喂蜂
1.巧喂蜂多收益我地区油菜不多,桐树、洋槐较少。每年受气候的影响,产蜜很少,一般只能维持繁殖不好取蜜。而我们这里枣树很多,枣花是铁杆蜜源,十年九收。盛花期从5月25日至6月巧日左右。所以必须集中力量,夺取枣花丰收。新王组织为生产群后,5月巧日左右扣王,7天后放王,以减轻蜂群的内勤负担,工蜂集中力量采集枣花。枣花期,只要天气适宜,3、4天就可以取一次蜜。一个枣花蜜源,一般的群势可取50kg蜜。枣树要开九茬花,盛花期只开80%的花,6月15日之后,仍有20%的枣花未开,蜂群很少上蜜,这时连续3天喂糖5kg,可增收枣花蜜5一10kg,得到枣花封盖蜜脾4、5张,为越夏、越冬提供优质饲料。
2.蜂群越夏7月份气温有时高达40℃左右,必须垫高箱底,扩大巢门,箱盖上的草帘要用10厘米粗的木棍垫起,并且草帘前伸能遮住巢门,避免阳光暴晒。有条件的可把蜂箱搬到树荫下,或用遮阳网,多功能保蜂罩,遮盖蜂箱,降温保蜂。
3.培育适龄越冬蜂和喂越冬饲料同时进行8月15日停止取浆,恢复下6上6的蜂群格局。在我地8月巧日蜂王产的卵孵出的就是适龄越冬蜂。为了促进蜂王多产子,8月巧日从继箱抽出两个封盖三分之二的大蜜脾,从巢箱内提出2张蛹脾加到继箱里,巢箱加进两个灌满60%糖浆(2kg)的巢脾,让蜜蜂酿制越冬饲料,又能起到激发工蜂哺育的积极性,促进蜂王多产卵。另外,隔日还得奖励60%糖浆0.5kgo隔5天再从继箱提出2张大蜜脾,从巢箱提2张蛹脾加到继箱内,往巢箱加进2张60%糖浆(2kg)的巢脾。秋繁期可从继箱内抽出6张大蜜脾,喂糖15kgo
4.巧育王在培育越冬蜂的同时,9月9日再培育一批秋王。9月19日扣王停产时,组织交尾群。新王交尾成功后,可换掉老劣蜂王,其余的按1:1储备越冬。这批蜂王刚产子就被囚起来,所以来年产卵特别积极,繁蜂快,利于蜂群快速春繁。
5.断子治蜂蜡9月19日扣王断子,24日检查有无王台。10月10日蜂子出完后,用水剂治蜡药隔日连喷3次,彻底治蜡,治蜡后组织越冬群势。
6.定越冬群势双箱体下6上6蜂脾相称,蜂数不足的要补足,也就是12框蜂为1个越冬群。
四、组织蜂群巧越冬
1.组织越冬蜂群霜降过后,用抽出的有三分之二封盖蜜的6张大蜜脾,换下越冬12脾蜂的群势。下2上4,蜂路25毫米,并且把要储备的蜂王放在继箱。继箱内的4张蜜脾,中间巢脾用铁纱王笼储备蜂王,巢箱放2张大蜜脾,1脾1只王,这样每个巢脾上有两层蜂,蜂群结团之后,蜂团占巢脾的三分之二。越冬蜂不酿制加工越冬饲料,减少越冬蜂的劳损,保存实力,越冬蜂寿命长,越冬安全。
2.冻蜂立冬以后,蜂群开始结团,箱底铺上塑料布再坐上10厘米厚的碎干草。为防止鼠害,把巢门用铁皮钉成高5毫米、长3、5厘米的低巢门,覆布全部换成纱盖。倒转箱体,使巢门朝后,一般倒转箱体后,巢门应朝西北方向,为了防阳光照射巢温升高,要用草帘遮住蜂箱的后壁。立冬到冬至是冻蜂阶段,昼暖夜凉,巢温应控制在25℃以下。越冬蜂团结在巢继箱之间,通风干燥,比较安静,巢门朝西北方向,不受阳光照射的刺激,工蜂很少出人,能够顺利度过冻蜂阶段。
3.蜂群越冬从冬至到立春是蜂群的越冬阶段。冬至以后,最高温度在6℃以下,纱盖要换成覆布,折起后边两角通风。继箱的边脾要加隔板,当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时,继箱的覆布上再加上棉垫,箱外进行包装,用草帘和塑料布包住箱体的上边、后边、左右侧。箱体包装在白昼内升温慢,黑夜和低温时起到保温作用,大大减少巢箱温度的变幅和蜂群的活动,保持蜂团安定,节省饲料,寿命工蜂延长,死亡减少,蜂群越冬安全。
⑻ 什么情况下需要给蜂群加继箱怎样加继箱
外界蜜粉源丰富,气候温暖稳定,蜂群群势较强,在7~8框蜂,6~7张子脾时就应加继箱。如气温尚不稳定,要等蜂群强壮一点再加继箱。通过加继箱可以扩大蜂巢,增大蜂王产卵面积,加快蜂群的繁殖。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温,以免子脾受凉。
继箱的加法是:抽取巢箱内2张老蛹脾,1~2张卵虫脾放入继箱,同时加进2张蜜粉脾作边脾,巢箱保留3~4张卵虫脾或新蛹脾,加入1张空产卵脾,1张蜜粉脾。随着气温的升高,蜂群不断壮大,逐渐增加巢脾的数量。
⑼ 养中蜂可以加继箱吗
中蜂可加继箱,但是,群势不强就没必要,一般要在标准箱至少4框及以上,(4)下2继2、、、(5)下2继3等。GN箱至少要5框以上,如(5)下2继3、、、(7)下3继4 ,(8)下3继5、(12)下3继4继5 等
可分区用平面隔王板将王隔在巢箱产子,继箱工蜂产蜜,也可不用隔王板让其自由产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