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快速记忆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方法

快速记忆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8 19:44:43

A.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回乐蜂:指回乐县的烽火台。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芦管:乐嚣名,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孔,下端有铜喇叭嘴。

【解释】沙白似雪,白了回乐峰,月色如霜,茫茫受降城,是何处响起芦笛声,唤起征人的悲伤,整夜把家乡盼望。

【解析】本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荒凉的边寒景象。在这样的背境下,传来悲凉的芦笛声,怎能不揪起征人的思乡之情。

本诗真切地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感人至深。

B.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望采纳!

C.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带拼音版

1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带拼音版

shànɡ
shòu
xiáng
chénɡ
wén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huí

fēnɡ
qián
shā

xuě
回乐峰前沙似雪,
shòu
xiáng
chénɡ
wai
yuè

shuānɡ
受降城外月如霜。

zhī

chǔ
chuí

ɡuǎn
不知何处吹芦管,


zhēnɡ
rén
jìn
wànɡ
xiān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翻译
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2

D.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古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E. 《塞上听吹笛》和《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古诗鉴赏

你找的是这个吧!!
例:
塞上听吹笛
高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水到渠成。(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①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漾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②修辞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③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④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抒将士心志。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思乡悲凉。点拨:对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无论哪一种分析都不能脱离诗句,手法的表现技巧在诗句之中,关键在于抒情。
除了比较不同之外,两首诗还可以比较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总之,题不一定多,但要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宽思维,深挖要点,学有所获。

F.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类别: 七言绝句
体裁: 诗
年代: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陈志明)
本诗的注解是旧注,对“受降城”的解释与“解析”有矛盾。其实,本诗中的“受降城”不是指张仁愿筑的“三受降城”,而是指回乐城(唐灵州城)。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646年)曾亲自到灵州(回乐)接受11个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归附,史称“灵州受降”,所以,灵州城(回乐城)又叫受降城。当时,唐太宗李世民高兴地写了好几首诗以记其盛,其中有一首诗还被刻成石碑,竖立在灵州城内,诗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解析部分对了,注释部分沿用旧说,错了。唐代回乐(灵州城)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今宁夏吴忠市。
(1).前两句用"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作者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的什么感情?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G. 《夜上受降城闻笛》全文汉字加拼音

《yè shàng shòu jiàng chéng wén dí 》

《夜上受降城闻笛》

táng dài :lǐ yì

唐代:李益

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shòu jià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ú zhī hé chù chuī lú guǎn ,yī yè zhēng rén jìn wàng xiāng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阅读全文

与快速记忆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脱毛纸使用方法 浏览:582
薯仔酿酒方法和步骤 浏览:661
月嫂培训方法与技巧学习 浏览:840
冲米粉的正确方法玉米饼的做法 浏览:480
口风琴吹管使用方法 浏览:748
航空电缆对接插头包扎的方法步骤 浏览:620
积分电路计算方法 浏览:350
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做仓鼠窝 浏览:395
办公软件使用方法 浏览:679
如何知道车辆转向灯的使用方法 浏览:241
用什么方法化解尿酸 浏览:321
hiv抗体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51
摩托真空胎安装方法 浏览:591
有什么方法比较快入眠 浏览:416
研究一般课题的科学方法 浏览:454
女生自助购物正确方法 浏览:155
急性鼻炎咽喉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927
大金过桥检测方法 浏览:756
碳酸钠和硫酸铵鉴别方法 浏览:209
如何区分家长类型和沟通方法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