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气相质谱联用仪如何进行方法开发

气相质谱联用仪如何进行方法开发

发布时间:2022-07-07 18:46:47

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

简单地说,用色谱分离混合物,利用质谱做为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没一个化合物都是什么。这样就不用做标准样了。

如何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内加(增量)内标法、外标法。
1、面积归一化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宜于分析多组分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但是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因此,此法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2、外标法是用纯物质配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或直接购买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体积,注入色谱仪,根据峰面积和浓度做标准曲线。在分析未知样时按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操作条件和方法,由标准曲线查出所需组分的浓度(现在在工作站上直接就能求出浓度)。此法要求进样准确,操作条件稳定,分析样品和标准曲线条件必须一致。
3、内标法是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此法。内标法是在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的标准物质(内标物),根据内标物和试样的质量以及色谱图上的相应峰面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物质与被测物质相近,能溶于样品中,但不能于样品发生反应。此法比较费事,一般不使用于快速分析。

㈢ 如何进行液相分析方法开发

一、方法验证简介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是一个整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先开发分析方法,经过适当的优化以后再做方法验证。所谓方法验证是指为了保证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分析测试的目的和要求。方法验证在质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产品生产工艺变更、配方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二、方法验证内容包括
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耐用性等。

三、方法验证成熟仪器项目
色谱类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LC-MS、三重四级杆串联液质仪UPLC-MS-MS;
元素类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ICP-MS、离子色谱仪IC、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

四、方法验证成熟分析项目
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微量助剂(如增塑剂、抗氧剂等助剂)的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溶剂残留、元素测定、离子测定等。

㈣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常规步骤有哪些

楼主你好: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常规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食品检测标准物质 http://www.rmhot.com/plist_1/plist_1_12_0_1.html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10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4、分离条件优化 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5、定性鉴定 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 6、定量分析 要确定用什么定量方法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又叫叠加法)。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最简单,但最不准确。只有样品由同系物组成、或者只是为了粗略地定量时该法才是可选择的。相比而言,内标法的定量精度最高,因为它是用相对于标准物(叫内标物)的响应值来定量的,而内标物要分别加到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中,这样就可抵消由于操作条件(包括进样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至于标准加入法,是在未知样品中定量加入待测物的标准品,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增加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样品制备过程与内标法类似但计算原理则完全是来自外标法。标准加入法定量精度应该介于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 7、方法的验证 所谓的方法验证,就是要证明所开发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一般指所用仪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为商品购得,样品处理方法是否简单易操作,分析时间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可靠性则包括定量的线性范围、检测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重现性和准确度等。

㈤ 对质谱联用仪(气质联用或液质联用)标准的看法和见解或理解

目前,在分析仪器中,色谱仪器具有重要地位。由于色谱仪的色谱柱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把物质按保留时间大小进行分离,然后通过与标样保留时间进行对比的方法确定物质性质,因此对未知样品很难定性分析。而质谱仪是直接测定物质的质量数与电荷的比值(m/z)在定性分析方面既准确又快速。把色谱与质谱联合起来使用,实际上是把质谱仪作为色谱仪的一个通用检测器来使用。色谱仪有很多检测器,如TCD、FID、ECD、FPD、NPD等,每种检测器只有一定限度的适用范围,不能通用,造成使用不便。而质谱仪作为质量检测器可以取代色谱仪的多种检测器,通用性强,使用极其方便。所以说色—质联用仪器把色谱的高效分离作用与质谱计对未知样品的准确鉴别能力相结合,把分析仪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凡是能使用色谱仪的地方,均可以使用色—质联用仪器。目前,国际上公认,色—质联用仪器在当前仪器分析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色—质联用仪器是色谱技术、质谱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三种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由于技术难度大,我国一直不能生产,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据统计,2005年我国进口的各种色—质联用仪约600台。每台平均售价60~100万人民币。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成功GC-MS310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这是我国第一台商品化色—质联用仪器,各项技术指标接近于当前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可配置国外谱图库,如NIST、WILEY、DRUG…等实现自动检索。 应用范围 1、凡是需要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的场合,特别是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的地方 2、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有害物质泄漏、重大环境灾害等 3、反恐斗争、禁毒缉毒、爆炸物品分析等 主要技术指标 1、质量数范围:1.5~1100amu (0-300,0-500,0-800,1.5-1100,根据用户需要确定) 2、检出限:1pg 八氟萘 S/N 100:1 3、扫描速度:全程可调,最高10000amu/sec 4、离子源:标准配置EI电子轰击源,独立加热系统120~350℃可控 (根据用户需要可提供化学电离源CI及相关接口) 5、检测器:带高压转换打拿级的电子倍增器 6、真空系统:(标准配置)110L/s涡轮分子与旋片或真空泵,可选70L/S,150L/S,240L/s涡轮分子泵 7、色谱配置:GC-4000A系列,毛细管分流不分流进样系统,全自动气路系统,AFC,APC自动控制质量流量计 8、计算机系统:全中文数据处理系统,自动控制GC-MS工作过程。 9、直接进样口DIP-P100(选配件):控温 室温~500℃, 室温~800℃两种。冷却气:氮气。 10、使用环境:温度15~30℃ ,湿度:40~70%(不结露),供电电源:单相220V,3千瓦,载气:He(纯度:99.995%以上) 11、仪器尺寸重量(mm):915(宽)X 550(高)X 610(深) ,重量113公斤。 基本工作原理 为了质谱仪器的正常工作,必须要组成高真空系统的真空室。仪器使用了高性能的涡轮分子泵与前级真空泵构成两级真空机组以确保所需的真空。被分析样品经毛细管柱分离,进入离子源。采用电子电力标准配置(EI),产生正离子,在推斥、聚焦、引出电极的作用下将正离子送入四极杆系统。四极杆在高频电压与正负电压联合作用下形成高频电场,在扫描电压作用下,只有符合四极场运动方程的离子才能通过四极杆对称中心到达离子检测器,再经离子流放大器放大,产生质谱信号。得到了质谱图,通过解释谱图或进行谱库检索以识别未知样品的组成。

㈥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一.工作原理该仪器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来分离、鉴别和测量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样品从取样口进入气相层析系统,气相色谱仪执行样品化合物的时间分离(滞留时间分离次序主要基于递增的化合物沸点),再被高能量的电子(70eV)轰击成为离子碎片,气流被导入质谱仪,质谱仪基于四级杆原理检测和鉴别淘析化合物,再与谱库对比来识别化合物。二.仪器构成

此仪器由取样系统、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真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5部分组成。

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方法

仪器名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仪器型号:Agilent GC6890-5975I MS
生产厂家:美国Agilent 公司
使用方法:气相配有顶空进样器、FID检测器;
质谱为最新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具体使用方法:
一、开、关机顺序:
开机:通氮气 开电源 设置温度 (柱箱、汽化) 加热 通空气、氢气 点火
调准基线 进样
关机:关氢气、空气 关掉加热器 通者氮气降温至室温 关电源
关氮气
二、温度设定
1、柱温设定(范围:-99℃~399℃)
例如:设置温度为50℃,命令如下
COL/AUX.1 I.TEMP 50 ENT

进样器温度设定(范围:0~99℃)
例如:设置温度为120℃,命令如下
INJ/AUX.2 120 ENT

2、了解温度设定情况
柱温:
COL/AUX.1 I.TEMP ENT
进样器:
INJ/AUX.2 ENT

3、监测实际温度
柱箱:
MONI COL/AUX.1
进样器:
MONI INJ/AUX.2

4、设定温度的启动和停止
柱箱温度和汽化室温度设定好后,按START键,开始升温。(要执行程序升温,接着按START键。)
要设定温度控制自动停止,命令如下:
如设定STOPTIME 为5小时 (单位:分钟)
SHIFT.D 2/STOP.T 300 ENT
三、检测器
1 选择检测器,依次按 DET 1 ENT ,选择了检测器1 。如果了解现用检测器的编号,依次按 DET ENT 。
了解与编号相对应的检测器类型时,命令为:
MONI DET 1 ENT

2 设置检测器量程:
如设置量程1: RANG 1 ENT
显示目前使用量程: RANG ENT
四 分析
当柱温、汽化室温度设定好后,按START
键,开始升温到设定的温度。当柱室温度达到所设定温度±1℃以内时,READY灯亮。但因温度稳定达到所设定值之前,会略有波动,REDAY
灯会闪烁一、二次,但很快就会稳定。当柱箱和汽化室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就可以进样分析了。
五 数据处理
1 接通电源开关 全部指示灯点亮约需1秒钟,其后,指示灯的闪烁约持续30秒钟。其间,如果没有不良情况,READY的指示灯点亮。
2 设定记录器的灵敏度 如设定灵敏度为8时:ATTEN 3 ENTER (对照表见说明书31页)。 设定送纸速度10:
SPEED 10 ENTER。
3 划出色谱仪的基线 操作 SHIFT DOWN PLOT ENTER 键,一直等到色谱仪的基线稳定为止。 再一次操作
SHIFT DOWN PLOT ENTER 键,则作图停止。
4 打印色谱仪的零点的偏离(单位:uV) 按动 PRINT 键,再按着 CTRL 键,按动 LEVEL 键。放开 LEVEL
键后,再放开CTRL 键。接着按动 ENTER 键。(注意:CTRL键必须比目的键LEVEL先按,比目的键后放开。)
5 调整色谱仪的零点,使之进入-1000uV到+5000uV 之间的范围。
反复进行4~5项操作。
6 记录笔移至原点 操作 ZERO ENTER 键。
7 进样分析 在色谱分析仪中注入试样,同时按动 START 键。

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得到的数据如何分析 说明

一是全扫描模式(SCAN),还有一个是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前者主要用来做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后者主要用于目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全扫描模式(SCAN)和选择离子模式(SIM),二者均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但是SIM模式需要SCAN模式提供定性和定量离子,且灵敏度更高。


(8)气相质谱联用仪如何进行方法开发扩展阅读:

色谱仪有很多检测器,如TCD、FID、ECD、FPD、NPD等,每种检测器只有一定限度的适用范围,不能通用,造成使用不便。而质谱仪作为质量检测器可以取代色谱仪的多种检测器,通用性强,使用极其方便。

所以说色—质联用仪器把色谱的高效分离作用与质谱计对未知样品的准确鉴别能力相结合,把分析仪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凡是能使用色谱仪的地方,均可以使用色—质联用仪器。

目前,国际上公认,色—质联用仪器在当前仪器分析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色—质联用仪器是色谱技术、质谱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三种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四极杆在高频电压与正负电压联合作用下形成高频电场,在扫描电压作用下,只有符合四极场运动方程的离子才能通过四极杆对称中心到达离子检测器,再经离子流放大器放大,产生质谱信号。得到了质谱图,通过解释谱图或进行谱库检索以识别未知样品的组成。

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质谱原理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 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阅读全文

与气相质谱联用仪如何进行方法开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评价教师方法有哪些 浏览:115
餐后2小时血糖时间计算方法 浏览:43
藏红花修复原液使用方法 浏览:956
如何用参数方程求导的方法消参 浏览:412
语文大纲分析的三个方法 浏览:152
华三路由器复位方法用手机 浏览:547
爱心的教学方法 浏览:632
清洗头皮屑的方法简单 浏览:208
java如何调用js中的eval方法 浏览:801
草缸戊二醛使用方法 浏览:126
社会研究方法参考书是谁的 浏览:106
幼儿园去除甲醛方法是什么 浏览:791
买苹果的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13
讲述模式对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169
如何写广告文案的方法 浏览:388
腌制咸鸭蛋最简单的方法视频 浏览:130
对苯醌的含量分析方法 浏览:437
训练宽背的方法 浏览:526
纠正孩子骨盆前倾的锻炼方法 浏览:317
急性大脑中血管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