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
(实话实说,纳豆这东西的味道(口味加气味)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有些人光闻就能吐出来,当然也有人对它趋之若鹜,所以最好不要多买,以免浪费。)
(1)纳豆联系着中日两国。纳豆源于中国。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鼓。
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着,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日本也曾称纳豆为“鼓”,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鼓”宇。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鼓相同。
由于豆鼓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日本将其作为营养食品和调味品,中国人把豆豉用锅炒后或蒸后作为调味料。
纳豆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风土发展了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鼓汁。而且由于系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例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均成为地方上寺庙的有名特产。
日本人喜欢食用纳豆。他们主要食用咸纳豆与拉丝纳豆,关西人喜欢前者,关东人则爱吃后者。拉丝纳豆由于发酵方法不同,而出现一种黏丝,是不放盐的。
至于拉丝纳豆是否来自中国,日本学者有不同看法。不过中国也有不放盐的纳豆,系大豆发酵食品。当然除中国外,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也有。但来自何方?也许日本土生土长?尚无定论。不过无论盐纳豆还是拉丝纳豆,都是使大豆发酵制成。大豆原产中国,而且大豆的发酵加工方法远在4000多年前巳在中国大地出现,说两种纳豆均与中国有关,井非无道理。
(2)纳豆的营养价值。近年来,经日本的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酵素会由于纳豆菌及关联细菌产生,帮助肠胃消化吸收。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炭水化合物6.09的%、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丰富。纳豆系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型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身体科学》杂志1994年1月号,日本评论社出版,第4页)。
纳豆适合日本的风土。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一般以粒状食用。纳豆也是粒状,使日本人备感亲切,而且食用纳豆帮助消化米饭,并使爱食用精白米饭的日本人不易得脑血管病。
食用纳豆前方法很多。在买回的纳豆中,一般都附有芥末和调味料,搅拌一下,即可食用,多和大米饭一起吃。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加些葱末、紫菜等食用。由于其营养价值被揭晓,食用者日益增多。
如今由于食品加工技术越来越发达,纳豆也被制成许多不同的口味,个人可以根据口味和需要选择购买。
B. 纳豆怎么做的
做法一,自制纳豆
材料
黄豆 200g 味精 1茶匙
白糖 1茶匙 纳豆菌粉 1颗
水 适量
做法
1. 将黄豆泡透,加适量水、1茶匙味精、1茶匙白糖(喂给菌粉吃的)用饭煲煮粥档煮软、水干,黄豆至一搓就烂、但形整的样子
2. 菌粉从胶囊中倒入碗内用2茶匙凉白开冲开
3. 菌粉水倒入黄豆中拌匀
4. 酸奶机中倒入适量水
5. 开水消毒透气高腿的折叠蒸笼
6. 将纳豆放入蒸笼中间弄深一点的凹洞(便于纳豆菌呼吸),入酸奶机
7. 把酸奶机外盖稍漏缝儿盖上
8. 因为纳豆菌是嗜氧菌~
9. 发酵至纳豆起白膜即可
10. 这个温度的青岛的夏天,我用了一夜半个白天就得了~
11. 搅动有白丝出现也是发酵好的一个征状~
12. 取出晾冷,入保鲜盒冷藏
小诀窍
1、这是加了点水和调味料的纳豆,可以搅出丰富的丝~据说这个丝就是纳豆激酶主要存在的地方哦~
2、黄豆如果怕煮时水量不好掌握,用蒸的也可以,以前用电高压锅,蒸40分钟就可以了
做法二,用酸奶机自制纳豆
材料
原料:黄豆1.5杯(越小粒越好),买来的日本纳豆一小盒(用来提供菌种)
工具:酸奶机,高压锅
做法
1.黄豆浸水过夜,略清洗后沥出。
2.发好的黄豆另外加4杯水用高压锅煮,上汽后煮15分钟左右。需要煮到豆子绵软,用勺子能压烂那种程度。
3.煮好的豆子冷却到不烫手,从煮豆子的水中沥出,尽量把多余的水沥干,放入买来的日本纳豆混匀。
4.放入酸奶机容器,按酸奶机的操作程序连续发酵24小时。(我家的酸奶机是不能自己定时的,按下开关等24小时拔电源即可。)
5.24小时后,豆粒就发酵成纳豆了,豆粒之间有粘粘的丝丝,并有纳豆那种特殊的气味。
6. 把纳豆放入干净玻璃瓶盖好盖子,在冰箱里存放24小时以上再食用。吃的时候用干净的勺子把需要的舀出,再盖好盖,存放两个星期没问题。
做法三 纳豆银鲈
材料
"安永银鲈 1尾","纳豆 1盒","咖哩粉 适量","面包粉 适量","巴西利 少许","洛神花丁 少许","蛋 1颗",
做法
1:将食材准备好
2:鱼解冻
3:贴心的将鱼鳃,鱼肚都清的很干净
4:混合鸡蛋.面包粉.咖哩粉分为二部分,其一备用
5:取一半4.份量将纳豆调入混合填入银鲈肚中,将作法4的份量涂在上方鱼背,烤出来的鱼皮吃起来超Q弹唷!
6:烤好后装饰即可美味上桌
做法四,纳豆煎蛋
材料
"纳豆 1盒","鸡蛋 2颗","葱花 适量","纳豆酱汁 适量",
做法
1:依序加入蛋、纳豆,及纳豆附的酱汁
2:搅拌均匀后,撒入葱花
3:起锅热油,倒入蛋液
4:小火慢煎,当蛋的底部可以移动时,就能翻面
5:我的蛋比较大,不好翻,用对折的方式
6:当内部没有流汤汁出来,就代表可以上桌罗~
C. 如何制作纳豆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字。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秦汉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制作方式编辑
传统包裹在稻草中的水户纳豆
传统包裹在稻草中的水户纳豆
传统制法将蒸熟的黄豆用稻草包裹起来,稻草浸泡在100度的沸水中以杀菌消毒,并保持在摄氏40度放置一日,稻草上常见的枯草杆菌(纳豆菌)因可产生芽孢而耐热度高,杀菌过程不受破坏,高温培养速度快也能抑制其他菌种,并使黄豆发酵后产生黏稠的丝状物,这种黏稠外观主要来自成分中的谷氨酸,被认为是纳豆美味的来源。
二十世纪后期高品质稻草取得不易,多已改用保丽龙或纸制容器盛装贩售。因此现代的制作方式,是利用蒸过的黄豆加上人工培养出的纳豆菌混合后,直接放在容器中使之发酵,黄豆以外之某些食品亦能制成纳豆。
现代在工厂制作的纳豆
现代在工厂制作的纳豆
而制作清酒时,原料的米中若不慎受纳豆菌沾染,以其快速的繁殖速度,将抑制酿酒所需的酵母菌。酿清酒处所不可出现纳豆,其他发酵食品可能也有类似情况,制程需多加留意。
纳豆菌属于弱酸性,会阻碍乳酸菌制造的乳酸。在技术上已经开发出气味较弱的纳豆,但由于使用了活发性较低的纳豆菌种,容易造成其他细菌的增殖空间。此外,纳豆菌的天敌是会寄生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病毒,在噬菌体开始作用后会降低纳豆菌的活动力,并可能造成其他细菌开始繁殖,因此应避免食用超过保存期限的纳豆。
食用方式编辑
传统上先将纳豆加上酱油或日式芥末(一般在百货所卖的盒装纳豆,使用的是日式淡酱油还有黄芥末),搅拌至丝状物出现,置于白饭上食用,是为纳豆饭。也有人将纳豆和生鸡蛋、葱、茗荷、萝卜、柴鱼等各种食材一起混合。在北海道、东北地方有时也将纳豆和砂糖混合。亦有加上蛋黄酱的创意吃法。若未经搅拌便加入酱料会使水分过多,粘性也会有所消减,葱和芥末则能抑制“纳豆氨”刺鼻的气味。不习惯吃纳豆者则以为是腐坏的水煮黄豆。
营养成分编辑
纳豆含有黄豆全部营养和发酵后增加的特殊养份,含有皂素,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叶酸,食用纤维,钙,铁,钾,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矿物质,适合长期食用维护健康。
经日本的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酵素会由于纳豆菌及关联细菌产生,帮助肠胃消化吸收。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植物性食品,它的粗蛋白、脂肪最丰富。纳豆系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含有的酶,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型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
D. 纳豆其实是什么怎么做的谁详细介绍一下
本有关纳豆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距今约900多年前(西元 1053年),日本人藤原明衡所写的一本书‘新猿乐记’,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纳豆”二字。根据这本书里的描述,纳豆就是纳所之豆。所谓“纳所”就是寺庙厨房的意思。亦即在古代日本的寺院被僧侣们广为食用的发酵食品,因此纳豆也叫做“寺纳豆”。当时纳豆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黄豆接触空气中纳豆菌后发酵,再用盐水浸泡熟成后干燥保存食用。因此利用豆类所制成之纳豆为当时僧侣们的主要蛋白质摄取的来源。后来纳豆之制作方法经过演变,日本人将黄豆煮熟后以稻草包起来,借由稻草上之纳豆菌来充分发酵黄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纳豆就像现在我们看到,风味独特、外表粘稠,筷子夹起来会拖着长长细丝的纳豆。而现代纳豆的制作已是利用生物高科技方法,在无杂菌卫生条件控制下,将蒸熟黄豆以优良纯种纳豆菌发酵,品质稳定及功效显着之生物科技产品。 一、使用器皿和材料①大豆500g②纳豆菌0.3g或纳豆半盒(25g)③高压锅④不锈钢盆⑤泡沫饭盒等浅容器⑥泡沫箱子⑦2立升长方形塑胶瓶子或暖水袋⑧温度计 二、蒸大豆大豆充分洗净后,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后,倒掉水放进高压锅内蒸到大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约45分钟。如没有高压锅煮也行,但煮时水一次不要放得太多。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 三、接种纳豆菌纳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30分钟就能增殖2倍左右。所以500g干大豆,纳豆菌的使用量只需0.3g。把它用50ml热水溶解后,均匀地加入到热大豆中,迅速搅拌均匀,分装在7个泡沫饭盒里,厚度大约2cm,上面苫上纱布或者在饭盒与饭盒盖之间架上一双筷子,使其充分接触空气。因纳豆菌是嗜氧菌,接触空气是很重要的。但发酵好以后,要盖好盖,用胶带封住口。如用纳豆制做,则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那种商标的大豆,把它冷冻起来,做为菌种使用。500g干大豆纳豆菌的使用量为半盒(一盒50g)。把它加入到热的大豆中,方法同上。 四、在恒温下发酵14—15小时在干净的大泡沫箱内放入几瓶装满50℃热水的长方形塑胶瓶子,把已接种上纳豆菌的泡沫饭盒摆在瓶子上。箱内理想温度是42℃。如箱内温度降到37℃时,瓶内重新换入50℃的热水。如此反复更换瓶内热水,发酵14—15小时,大豆表面产生了白膜,有粘丝出现后,大豆就变成了纳豆。盖严盖,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如没有泡沫箱子,也可使用大纸盒,四周包上棉被和电褥子,或者箱内插入一只45℃的电灯泡等方法来保持箱内恒温。注意多接触空气。 五、后熟在40℃—42℃的恒温下发酵14—15小时,然后放在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后,做好的纳豆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会更好。因此建议纳豆做好后,先放入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以后再食用。 六、纳豆菌的保存粉末纳豆菌因处于孢子状态特别稳定,只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就能长期保存。但开封后一定要放在冰箱内低温保存。 七、制作关键①注意保持40℃—42℃的恒温。②纳豆菌要接种到热热的大豆中。 八、注意事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剂新香豆素时,v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药效,所以不要食用纳豆。 科学的食用方法纳豆虽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因它特有的臭味及粘丝,使一部分人对它敬而远之。那么怎样吃,臭味消失粘丝减少呢?对于讨厌纳豆臭味的人,可以用一些香味大的食品如:圆葱、大葱、虾皮、小鱼等来中和纳豆的臭味,同时还能提高抗酸化能力。讨厌纳豆粘丝的人,可以把纳豆加水稀释1—2倍后,再加入酱油等调料一起吃。还可以把纳豆切碎后,加入到凉汤中一起喝。纳豆的最佳科学组合:1.纳豆+圆葱2.纳豆+大白萝卜末3.纳豆+朝鲜辣白菜4.纳豆+生蛋黄5.纳豆+海带6.纳豆+芝麻+蜂蜜 怎样提高纳豆的保健效果 1.晚餐吃纳豆效果最好。通过实验,须见洋行教授认为:食用纳豆1小时至12小时之间纳豆致活酶发挥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据统计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种血栓病,发病时间多为清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 2.尽可能不加热吃。纳豆致活酶不耐热,加热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 3.必须坚持每天吃。纳豆致活酶进入体内后,其活性维持半天左右。所以尽可能每天吃30g,100g最理想。 4.保质期稍过也能吃。纳豆的保质期为一周,它在冰箱内低温保存过程中,还在进行着缓慢的低温熟成发酵,纳豆致活酶和vk2也在不断增加。但保质期过后虽然也能吃,只是纳豆菌为了生存不断分解蛋白质,其结果臭味逐渐增加。
E. 纳豆是怎么做的
纳豆的做法:
1、黄豆提前一晚泡上;泡发后的黄豆,比原来大出2倍;
2、黄豆放入电压力锅中,放入清水盖过黄豆;用煮豆的功能,约50分钟;
3、做纳豆的容器、工具用沸水消毒;
4、蒸好的黄豆沥掉水分放入容器中;
5、一小包菌粉放入汤匙中;放一点煮豆子的水,把菌粉调拌均匀;调好的菌粉倒入黄豆中,用汤匙翻拌均匀;
6、容器上附上一层保鲜膜,用牙签扎上眼;
7、把容器放在暖气上,上面盖一块干布或毛巾;
8、大约20个小时之后,变成这样;此时不能吃,要冷藏之后才能吃;
9、冷藏一夜后,用汤匙搅拌一下,会有很多拉丝;
10、把生抽、糖、味精,一汤匙清水拌在一起,淋在黑纳豆上就可以食用;可以放海苔拌着吃。
F. 纳豆是怎么做出来的
日本有关纳豆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距今约900多年前(西元 1053年),日本人藤原明衡所写的一本书‘新猿乐记’,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纳豆”二字。根据这本书里的描述,纳豆就是纳所之豆。所谓“纳所”就是寺庙厨房的意思。亦即在古代日本的寺院被僧侣们广为食用的发酵食品,因此纳豆也叫做“寺纳豆”。当时纳豆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黄豆接触空气中纳豆菌后发酵,再用盐水浸泡熟成后干燥保存食用。因此利用豆类所制成之纳豆为当时僧侣们的主要蛋白质摄取的来源。后来纳豆之制作方法经过演变,日本人将黄豆煮熟后以稻草包起来,借由稻草上之纳豆菌来充分发酵黄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纳豆就像现在我们看到,风味独特、外表粘稠,筷子夹起来会拖着长长细丝的纳豆。而现代纳豆的制作已是利用生物高科技方法,在无杂菌卫生条件控制下,将蒸熟黄豆以优良纯种纳豆菌发酵,品质稳定及功效显着之生物科技产品。
一、使用器皿和材料①大豆500g②纳豆菌0.3g或纳豆半盒(25g)③高压锅④不锈钢盆⑤泡沫饭盒等浅容器⑥泡沫箱子⑦2立升长方形塑胶瓶子或暖水袋⑧温度计二、蒸大豆大豆充分洗净后,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后,倒掉水放进高压锅内蒸到大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约45分钟。如没有高压锅煮也行,但煮时水一次不要放得太多。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三、接种纳豆菌纳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30分钟就能增殖2倍左右。所以500g干大豆,纳豆菌的使用量只需0.3g。把它用50ml热水溶解后,均匀地加入到热大豆中,迅速搅拌均匀,分装在7个泡沫饭盒里,厚度大约2cm,上面苫上纱布或者在饭盒与饭盒盖之间架上一双筷子,使其充分接触空气。因纳豆菌是嗜氧菌,接触空气是很重要的。但发酵好以后,要盖好盖,用胶带封住口。如用纳豆制做,则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那种商标的大豆,把它冷冻起来,做为菌种使用。500g干大豆纳豆菌的使用量为半盒(一盒50g)。把它加入到热的大豆中,方法同上。四、在恒温下发酵14—15小时在干净的大泡沫箱内放入几瓶装满50℃热水的长方形塑胶瓶子,把已接种上纳豆菌的泡沫饭盒摆在瓶子上。箱内理想温度是42℃。如箱内温度降到37℃时,瓶内重新换入50℃的热水。如此反复更换瓶内热水,发酵14—15小时,大豆表面产生了白膜,有粘丝出现后,大豆就变成了纳豆。盖严盖,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如没有泡沫箱子,也可使用大纸盒,四周包上棉被和电褥子,或者箱内插入一只45℃的电灯泡等方法来保持箱内恒温。注意多接触空气。五、后熟在40℃—42℃的恒温下发酵14—15小时,然后放在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后,做好的纳豆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会更好。因此建议纳豆做好后,先放入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以后再食用。六、纳豆菌的保存粉末纳豆菌因处于孢子状态特别稳定,只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就能长期保存。但开封后一定要放在冰箱内低温保存。七、制作关键①注意保持40℃—42℃的恒温。②纳豆菌要接种到热热的大豆中。八、注意事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剂新香豆素时,v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药效,所以不要食用纳豆。科学的食用方法纳豆虽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因它特有的臭味及粘丝,使一部分人对它敬而远之。那么怎样吃,臭味消失粘丝减少呢?对于讨厌纳豆臭味的人,可以用一些香味大的食品如:圆葱、大葱、虾皮、小鱼等来中和纳豆的臭味,同时还能提高抗酸化能力。讨厌纳豆粘丝的人,可以把纳豆加水稀释1—2倍后,再加入酱油等调料一起吃。还可以把纳豆切碎后,加入到凉汤中一起喝。纳豆的最佳科学组合:1.纳豆+圆葱2.纳豆+大白萝卜末3.纳豆+朝鲜辣白菜4.纳豆+生蛋黄5.纳豆+海带6.纳豆+芝麻+蜂蜜怎样提高纳豆的保健效果1.晚餐吃纳豆效果最好。通过实验,须见洋行教授认为:食用纳豆1小时至12小时之间纳豆致活酶发挥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据统计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种血栓病,发病时间多为清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2.尽可能不加热吃。纳豆致活酶不耐热,加热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3.必须坚持每天吃。纳豆致活酶进入体内后,其活性维持半天左右。所以尽可能每天吃30g,100g最理想。4.保质期稍过也能吃。纳豆的保质期为一周,它在冰箱内低温保存过程中,还在进行着缓慢的低温熟成发酵,纳豆致活酶和vk2也在不断增加。但保质期过后虽然也能吃,只是纳豆菌为了生存不断分解蛋白质,其结果臭味逐渐增加。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纳豆菌纳豆(natto),学名枯草菌。它是煮熟的大豆与稻草偶然接触而产生的。日本传统的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趁热装在用稻草做成的器皿里,利用稻草上附着的纳豆菌自然发酵而做成的。用这种方法做成的纳豆中,除了纳豆菌以外,还含有其他杂菌,不仅卫生不过关,而且品质也不好。
G. 纳豆的制作方法
纳豆 [1] ,起源于中国古代 [1] ,自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富含多种营养素,常吃可以预防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双向调节血压,溶解陈旧血栓斑块,调节血脂,能消除疲劳,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力。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字。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秦汉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制作方式编辑
传统包裹在稻草中的水户纳豆
传统包裹在稻草中的水户纳豆
传统制法将蒸熟的黄豆用稻草包裹起来,稻草浸泡在100度的沸水中以杀菌消毒,并保持在摄氏40度放置一日,稻草上常见的枯草杆菌(纳豆菌)因可产生芽孢而耐热度高,杀菌过程不受破坏,高温培养速度快也能抑制其他菌种,并使黄豆发酵后产生黏稠的丝状物,这种黏稠外观主要来自成分中的谷氨酸,被认为是纳豆美味的来源。
二十世纪后期高品质稻草取得不易,多已改用保丽龙或纸制容器盛装贩售。因此现代的制作方式,是利用蒸过的黄豆加上人工培养出的纳豆菌混合后,直接放在容器中使之发酵,黄豆以外之某些食品亦能制成纳豆。
现代在工厂制作的纳豆
现代在工厂制作的纳豆
而制作清酒时,原料的米中若不慎受纳豆菌沾染,以其快速的繁殖速度,将抑制酿酒所需的酵母菌。酿清酒处所不可出现纳豆,其他发酵食品可能也有类似情况,制程需多加留意。
纳豆菌属于弱酸性,会阻碍乳酸菌制造的乳酸。在技术上已经开发出气味较弱的纳豆,但由于使用了活发性较低的纳豆菌种,容易造成其他细菌的增殖空间。此外,纳豆菌的天敌是会寄生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病毒,在噬菌体开始作用后会降低纳豆菌的活动力,并可能造成其他细菌开始繁殖,因此应避免食用超过保存期限的纳豆。
食用方式编辑
传统上先将纳豆加上酱油或日式芥末(一般在百货所卖的盒装纳豆,使用的是日式淡酱油还有黄芥末),搅拌至丝状物出现,置于白饭上食用,是为纳豆饭。也有人将纳豆和生鸡蛋、葱、茗荷、萝卜、柴鱼等各种食材一起混合。在北海道、东北地方有时也将纳豆和砂糖混合。亦有加上蛋黄酱的创意吃法。若未经搅拌便加入酱料会使水分过多,粘性也会有所消减,葱和芥末则能抑制“纳豆氨”刺鼻的气味。不习惯吃纳豆者则以为是腐坏的水煮黄豆。
H. 纳豆怎么制作
日本有关纳豆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距今约900多年前(西元 1053年),日本人藤原明衡所写的一本书‘新猿乐记’,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纳豆”二字。根据这本书里的描述,纳豆就是纳所之豆。所谓“纳所”就是寺庙厨房的意思。亦即在古代日本的寺院被僧侣们广为食用的发酵食品,因此纳豆也叫做“寺纳豆”。当时纳豆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黄豆接触空气中纳豆菌后发酵,再用盐水浸泡熟成后干燥保存食用。因此利用豆类所制成之纳豆为当时僧侣们的主要蛋白质摄取的来源。后来纳豆之制作方法经过演变,日本人将黄豆煮熟后以稻草包起来,借由稻草上之纳豆菌来充分发酵黄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纳豆就像现在我们看到,风味独特、外表粘稠,筷子夹起来会拖着长长细丝的纳豆。而现代纳豆的制作已是利用生物高科技方法,在无杂菌卫生条件控制下,将蒸熟黄豆以优良纯种纳豆菌发酵,品质稳定及功效显着之生物科技产品。%D%A一、使用器皿和材料①大豆500g②纳豆菌0.3g或纳豆半盒(25g)③高压锅④不锈钢盆⑤泡沫饭盒等浅容器⑥泡沫箱子⑦2立升长方形塑胶瓶子或暖水袋⑧温度计二、蒸大豆大豆充分洗净后,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后,倒掉水放进高压锅内蒸到大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约45分钟。如没有高压锅煮也行,但煮时水一次不要放得太多。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三、接种纳豆菌纳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30分钟就能增殖2倍左右。所以500g干大豆,纳豆菌的使用量只需0.3g。把它用50ml热水溶解后,均匀地加入到热大豆中,迅速搅拌均匀,分装在7个泡沫饭盒里,厚度大约2cm,上面苫上纱布或者在饭盒与饭盒盖之间架上一双筷子,使其充分接触空气。因纳豆菌是嗜氧菌,接触空气是很重要的。但发酵好以后,要盖好盖,用胶带封住口。如用纳豆制做,则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那种商标的大豆,把它冷冻起来,做为菌种使用。500g干大豆纳豆菌的使用量为半盒(一盒50g)。把它加入到热的大豆中,方法同上。四、在恒温下发酵14—15小时在干净的大泡沫箱内放入几瓶装满50℃热水的长方形塑胶瓶子,把已接种上纳豆菌的泡沫饭盒摆在瓶子上。箱内理想温度是42℃。如箱内温度降到37℃时,瓶内重新换入50℃的热水。如此反复更换瓶内热水,发酵14—15小时,大豆表面产生了白膜,有粘丝出现后,大豆就变成了纳豆。盖严盖,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如没有泡沫箱子,也可使用大纸盒,四周包上棉被和电褥子,或者箱内插入一只45℃的电灯泡等方法来保持箱内恒温。注意多接触空气。五、后熟在40℃—42℃的恒温下发酵14—15小时,然后放在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后,做好的纳豆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会更好。因此建议纳豆做好后,先放入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以后再食用。六、纳豆菌的保存粉末纳豆菌因处于孢子状态特别稳定,只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就能长期保存。但开封后一定要放在冰箱内低温保存。七、制作关键①注意保持40℃—42℃的恒温。②纳豆菌要接种到热热的大豆中。八、注意事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剂新香豆素时,v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药效,所以不要食用纳豆。科学的食用方法纳豆虽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因它特有的臭味及粘丝,使一部分人对它敬而远之。那么怎样吃,臭味消失粘丝减少呢?对于讨厌纳豆臭味的人,可以用一些香味大的食品如:圆葱、大葱、虾皮、小鱼等来中和纳豆的臭味,同时还能提高抗酸化能力。讨厌纳豆粘丝的人,可以把纳豆加水稀释1—2倍后,再加入酱油等调料一起吃。还可以把纳豆切碎后,加入到凉汤中一起喝。纳豆的最佳科学组合:1.纳豆+圆葱2.纳豆+大白萝卜末3.纳豆+朝鲜辣白菜4.纳豆+生蛋黄5.纳豆+海带6.纳豆+芝麻+蜂蜜怎样提高纳豆的保健效果1.晚餐吃纳豆效果最好。通过实验,须见洋行教授认为:食用纳豆1小时至12小时之间纳豆致活酶发挥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据统计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种血栓病,发病时间多为清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2.尽可能不加热吃。纳豆致活酶不耐热,加热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3.必须坚持每天吃。纳豆致活酶进入体内后,其活性维持半天左右。所以尽可能每天吃30g,100g最理想。4.保质期稍过也能吃。纳豆的保质期为一周,它在冰箱内低温保存过程中,还在进行着缓慢的低温熟成发酵,纳豆致活酶和vk2也在不断增加。但保质期过后虽然也能吃,只是纳豆菌为了生存不断分解蛋白质,其结果臭味逐渐增加。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纳豆菌纳豆(natto),学名枯草菌。它是煮熟的大豆与稻草偶然接触而产生的。日本传统的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趁热装在用稻草做成的器皿里,利用稻草上附着的纳豆菌自然发酵而做成的。用这种方法做成的纳豆中,除了纳豆菌以外,还含有其他杂菌,不仅卫生不过关,而且品质也不好。
I. 纳豆 是如何制作的
豆和豆豉是一类食品,纳豆的发明似乎和中国的豆豉有点关系,不管怎么说,两这都是人类最早利用微生物繁殖过程制作出来的食物。第一个制作出豆豉的人已经无可查考,想必是哪家吝啬的财主豆子放霉了,舍不得扔,误打误撞发明了豆豉,又或是财主自己不吃把它给了穷人,穷人想方设法吃这霉豆子,反而发现发了霉的豆子有股特殊的香味。早在公元25年时,中国的一个叫刘熙的人就在他的‘释夕’一书中就有“豉因嗜而调五味”。“豉”就是豆豉了,是纳豆的原形,这说明中国在约2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食用这一类食品了。做纳豆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的原产国是中国,所以当大豆被传到日本后,就被日本人加以发酵后食用了。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在公元754年到达日本时,也曾在他的‘东征传’里有带了30石甜豉到日本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说是他带了一种干燥制法的纳豆到了日本,这种叫豆豉的食物就是现在仍然是很多中国人喜爱吃的东西。
在日本有关纳豆最早的记载是在900多年前的1053年,一个叫藤原明衡的日本人写了一本叫‘新猿乐记’的书,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纳豆”二字。从这本书里我们算是找到了为什么豆豉会被称做“纳豆”。因为按照这本书里的记述,纳豆,就是纳所之豆。那什么叫“纳所”呢?纳所就是寺庙的厨房的意思。这也和大和尚鉴真带豆豉来的传说相一致。我们可以推想鉴真不仅带来了甜豉,也把田豉的制法传到了日本的寺庙。纳豆很有可能原来就是日本化了的豆豉。蒸熟后的大豆接触酵母菌成为麴豆,再用盐水浸泡发酵后干燥保存就可以食用了。这种做法在古代日本的寺院被僧侣们广为使用,所以纳豆也叫做“寺纳豆”。豆类是讲究持戒时代僧侣们的主要蛋白质摄取源。至明治维新前日本几乎是一个佛教国家,所以,有关豆类食品的制法和食用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后来,日本人把大豆煮熟后用稻草包起来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而大量繁殖纳豆菌并充分发酵,就制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干燥也不咸的,用筷子夹起来时拖着长长的细丝的纳豆。纳豆不象豆豉那样易于保存,由于纳豆的湿度比较高,很容易产生杂菌,所以保鲜期很短。在没有冷库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阻止已经做好的纳豆继续发酵,结果,往往吃了臭纳豆拉肚子。
虽然有不少的日本人不喜欢吃纳豆,但日本仍然有全国纳豆协同组合联合会这样的组织,宣传食用纳豆的各种好处,推广各种纳豆的食用方法,促进纳豆的销售。按照这个组织的统计,1999年日本人平均每一户家庭每月的纳豆消费金额为3400日元左右。如果按我们现在在任何一个超市都能以110日元买到3小盒纳豆的价格计算,那么3400日元就可以买90多盒,由此也就不难看出日本人的纳豆消费量是多么的可观了。
从健康学,营养学,生物学等等方面考察纳豆都有很高的价值。虽然这里无法逐一介绍,但还可以简单地说上一两个例子。1996年,病源性大肠菌O-157在日本肆虐时,吃纳豆的人就安然无恙,这是日本的纳豆博士--须见洋行教授大量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还有,吃纳豆可以溶解血管中的血栓,促进血液正常流通。另外,全日本纳豆消费量第一的茨城县,在全日本各都道府县中,骨折率最低,而纳豆消费量只有茨城县的6分之1的和歌山县的骨折率在全日本各都道府县中却名列榜首,这是日本厚生劳动省有关机构的调查结论。
纳豆有如此多的功效,自然也就有了专门的纪念日。按照日语发音的谐音,每年的7月10日就被称做“纳豆日”了。纳豆对健康有利,大家不妨也吃吃看,吃惯了就会喜欢的。
J. 纳豆的原始做法
自制纳豆做法一,
材料
黄豆 200g味精 1茶匙
白糖 1茶匙纳豆菌粉 1颗
水 适量
做法
1. 将黄豆泡透,加适量水、1茶匙味精、1茶匙白糖(喂给菌粉吃的)用饭煲煮粥档煮软、水干,黄豆至一搓就烂、但形整的样子
2. 菌粉从胶囊中倒入碗内用2茶匙凉白开冲开
3. 菌粉水倒入黄豆中拌匀
4. 酸奶机中倒入适量水
5. 开水消毒透气高腿的折叠蒸笼
6. 将纳豆放入蒸笼中间弄深一点的凹洞(便于纳豆菌呼吸),入酸奶机
7. 把酸奶机外盖稍漏缝儿盖上
8. 因为纳豆菌是嗜氧菌~
9. 发酵至纳豆起白膜即可
10. 这个温度的青岛的夏天,我用了一夜半个白天就得了~
11. 搅动有白丝出现也是发酵好的一个征状~
12. 取出晾冷,入保鲜盒冷藏
小诀窍
1、这是加了点水和调味料的纳豆,可以搅出丰富的丝~据说这个丝就是纳豆激酶主要存在的地方哦~
2、黄豆如果怕煮时水量不好掌握,用蒸的也可以,以前猫妈用电高压锅,蒸40分钟就可以了。
3、再就是,发酵时,要放在通风的地方,因为纳豆发酵时会发出。。。那个味道。。。
做法二,纳豆(快速制作)
材料
"黄豆 200g","纳豆菌粉 1包","蒸锅 1","发酵密封罐或桶或机器 1"
做法
1: 准备器材,黄豆200g,蒸锅,酵素桶,盆,纳豆架,发酵盒,压膜器,保鲜膜,勺子,小杯,一次性手套。
2: 泡豆,先把坏豆挑拣出来,将豆清洗干净,倒入酵素桶内,加入3倍的水浸泡。(春秋两季浸泡12小时,冬季18小时,夏季8小时)
3: 蒸豆,将泡好的黄豆清洗干净捞出放入蒸碗,再置于蒸锅内的蒸架上隔水蒸。(注:豆子要蒸熟、蒸软、蒸透,以手指能捏烂为准。)
4: 开机预热,净化空气,提前1小时接通酵素机电源,启动负离子净化空气及臭氧灭菌功能,并关闭门窗,养护良好的制作环境。(若无机体,在良好的环境下制作)
5: 纳豆菌接种工具消毒,将纳豆托架、发酵盒、保鲜膜、一次性手套、盆=勺子和小杯等接种及分装时所使用器具用热开水冲烫消毒。
6: 分装,把接种好的黄豆用勺子均匀的分装到发酵盒中。每一盒不要太满,装到发酵盒的三分之二的位置即可;将消毒过的保鲜膜,盖在发酵盒上面,再用压膜器把保鲜膜压覆在黄豆表面上,然后盖上发酵盒盖。
7: 接种纳豆菌,1.取一小包纳豆菌打开后将菌粉倒入小杯,用5-10毫升纯净水或凉开水化开。2.把蒸好的黄豆滤干水倒入盆中,再将菌液加入热豆中,同时用勺子不停搅拌,使黄豆受菌更均匀。(1.热豆最好在70度以上温热状态下接种菌粉液;2.操作时请带上一次性手套)
8: 入机.发酵.养护,将分装好的发酵盒放托架上,每层3盒,共3层,依序放入机体内,盖上机体上盖。关闭上盖的排气阀。(若无机体跳过8-9,在恒温32度的环境下,等待一天24小时)
9: 开始制作,按功能键选择纳豆功能,再按一下开始键,酵素机开始工作,液晶显示开始正计时,直到显示24小时发酵结束。温馨提示;12小时关闭排气阀,12小时后需要打开排气阀。18-24小时,纳豆发酵完成,可取出。
10: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盒从机体中取出降至常温后,放到冰箱保鲜层低温存放,低温储存24小时后,食用口感更佳。
11: 发酵好的纳豆,每一克纳豆中生存的纳豆菌多达10亿,纳豆菌产出的酶类大量积蓄,假若置于常温环境,纳豆会继续发酵,颜色变深,将出现氨臭味,表面产生氨基酸结晶,如果味道刺鼻就不能食用了。纳豆在0-10度的温度下可存放一个月。零下10度的冷冻环境中可存放一年,吃的时候提前拿出来自然解冻,切忌用微波炉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