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沥青路面裂缝怎么处理
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措施:
1、表面封闭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在2MM以下的轻微裂缝。
对平整度要求不高的沥青路面可在高温季节采用喷洒沥青撒料压入方法维修或微表处处理,在低温季节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对平整度要求高的沥青路面,可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在低温潮湿季节宜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
2、开槽灌缝法 :较常用,适用于裂缝宽度在2MM以上的纵向或横向裂缝。
沥青路面是将沥青混凝土加以摊铺、碾压成型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混凝土是用具有一定黏度和适当用量的沥青材料与一定级配的矿物集料,经过充分拌合形成的混合物。
沥青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行使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所以沥青混凝土在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
施工方法
洒布法路面面层施工
用洒布法施工的沥青路面面层有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两种,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细料矿料分层铺筑成厚度不超过3cm的薄层路面面层,通常采用层铺法施工,按照洒布沥青及铺撒矿料的层次的多少,可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和三层式三种,单层式和双层式为三层式的一部分。
三层式表面处治施工
清理基层,在表面处治施工前,应将路面基层清扫干净,使基层的矿料大部分外露,并保持干燥;若基层整体强度不足时,则应先予以补强。
洒透层(或粘层)沥青,洒布第一层沥青要洒布均匀,当发现洒布沥青后有空白、缺边时,应立即用入工补洒,有积聚时应立即刮除。施工时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其洒布长度应与矿料撒布能力相协调。
2. 路面工程,沥青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呢
一、原因分析:
①气温骤降和反复的温度变化产生温缩裂缝。
②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和冷缩开裂形成沥青路面反射性裂缝。
③纵向裂缝一般为荷载型裂缝,由路基产生滑移、不均匀沉降和纵向施工缝不规范所致。
二、防治措施:
①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温度应满足要求,防止气温骤降的现象出现;对沥青混合料组成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骨架密实级配并适当增大沥青用量,改善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②优化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加强水泥混合料的压实和含水率控制,突出轮胎压路机的搓揉压实作用,并加强洒水养生工作,有效降低干缩和冷缩开裂形成的沥青路面反射性裂缝。
③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防止路基产生滑移、不均匀沉降,施工接缝应按规范设置。
3. 沥青路面的裂缝要怎么办呢
我觉得除了现在市场通用的灌缝胶之外,另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就是贴缝带了。施工便捷、不用大型机械;无需开槽直接简单清扫即可常温施工,一般裂缝小于10mm的都是直接黏贴,大于10mmm的可先进行小范围填充然后继续粘贴,可保通车1-2年。比较不错的选择。
1.首先要开槽机对路面裂缝进行扩缝。2.使用马路吹风机吹净裂缝中的灰尘3.最后使用灌缝机将道路专用密封胶注入到裂缝中,完美整洁,工程轻松搞定。缝宽在以内的,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缝宽在以上的,应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粒式或细料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随即撒砂、扫匀;也可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4.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一、原因:
1、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
2、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产生的裂缝。
二、处理措施:
1、在路面出现微小裂缝时就必须及时处理整治。
2、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
3、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配料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沥青与矿粉形成的胶结料的粘结力;另一是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矿粉细颗粒(大多小于0.074毫米)的巨大表面积使沥青材料形成薄膜,从而提高了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温度稳定性;而锁结力则主要在粗集料颗粒之间产生。
选择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要兼顾两者,以达到加入适量沥青后混合料能形成密实、稳定、粗糙度适宜、经久耐用的路面。配合矿料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公式计算,也可以凭经验规定级配范围,中国目前采用经验曲线的级配范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沥青混凝土路面
5. 沥青路面该怎么维护
1、在老化的沥青路面上喷洒软化剂,使老化发脆的沥青重新变软,多用于贯入式和表面处治路面的再生。
2、将老化了的旧沥青层挖出,重新轧碎,必要时加入“再生剂”使沥青质量改进,并加入部分新的集料和沥青,重新加工回用。可以就地粉碎拌和,也可以集中到工厂拌和,以厂拌热法加工者质量较好。
3、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和回用可节约沥青、集料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已引起各国筑路部门的注意和推广使用。
(5)沥青路面龟裂如何防治方法扩展阅读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可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内在因素主要反映在材料本身的质量上,如沥青的用量,沥青的黏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形态以及沥青混合料摊铺面积等。
外部条件则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当外部条件与材料本身的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对沥青路面产生综合影响。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改善措施 由于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出现的车辙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快速性,而且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应针对下面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材料方面:
集料:集料应首选高质量的集料,特别是表面两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坚硬、表面粗糙、破催、颗粒接近立方体的集料。
沥青结合料:有关研究认为,就沥青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来说,沥青含量的影响可能比沥青本身特性的影响更重要,
对于细粒式或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有利于抗车辙,在考虑抗车辙因素时应综合考虑级配、集料对沥青的吸收性、集料与沥青间的粘聚力、混合料的空隙率等。
6. 如何防止改性沥青路面开裂
摘要:由于改性沥青路面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近十年来,改性沥青在我国高速公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有着较高的粘度,使得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序控制的难度较大,如拌和温度增高,拌和时间延长,碾压难度加大等,若施工工艺不当及工序控制不严,都会造成改性沥青路面因空隙率过大而易渗水,最终导致早期损坏等问题。这种路面在应用中质量可靠,连价低,但是会出现开裂的现象,本文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对防治改性沥青路面开裂现象的施工措施进行简要的论述。
改性沥青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而且低温性能良好。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改性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等加工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变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目前国内外对减少半刚性路面裂缝的主要思路是:1)使用防裂效果更好的面层或基层材料;2)通过增加沥青面层厚度以防止基层反射裂缝;3)从结构本身人手防止和减少半刚性沥青路面基层的反射裂缝。在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一层弹性模量低、韧性好的材料作为应力吸收层以吸收半刚性基层裂缝,目前这种方法是国内外工程实践中用得较多的一项工程措施。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
通过增加沥青面层厚度以防止基层反射裂缝,国际上通用的结论是需要将沥青面层增加至15~25cm.增加加铺层厚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旧面层的温度变化,并降低加铺层的拉应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路面结构的弯曲刚度,降低接缝处的弯沉差,减少加铺层的剪切应力。同时,可以延长其疲劳断裂寿命。
但单纯依靠增加加铺层厚度的方法有其弊端:一方面增加加铺层厚度可能会受到路面标高的限制;另一方面增加加铺层厚度,必将大幅度增加路面造价,而且在夏季高温时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易产生车辙,同时会削弱由于旧水泥混凝土板作基层而产生的强基薄面的优势,故而这一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从已铺筑的高速公路的实例来看,裂缝情况随着面层厚度的加大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车辙随着路面厚度的增加也随之增加。由上可以看出,通过较厚的沥青面层来防止和减少反射裂缝,在经济上不合算,还可能导致其他路面病害的发生。
二、进行半刚性材料的合理组成设计
通过进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合理设计,如:调整结合料用量与比例,增加粗骨料含量并严格设计级配,以尽可能的减小其温缩和干缩系数,增加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半刚性材料的开裂而导致的路面反射裂缝。
三、在面层与基层之间增加级配碎石层
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优质级配碎石作为上基层,而用半刚性材料作为下卧层,这种上柔下刚式的“组合基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和减少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同时级配碎石基层还能充当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层。级配碎石层是由特粗式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所组成,具有20%~35%的空隙率,它提供了一种教逸运动的方式,能够把交通荷载与环境温度作用下所引起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的运动消散掉。目前国内将级配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中间层的设尚不多见,但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南非已作为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获得了较多应用,且效果较好。但是与其他方法相比,增加级配碎石层的经济性较差。
四、加铺土工织物或格栅
包括聚丙烯或聚醋织物和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醋无纺织物。无纺织物厚度为0.4mm-4mm,模量为IOMPa~160MPa,临界应力5MPa-20MPa,临界应变40%~140%。织物的厚度较薄些,为0.4mm-0.7mm,模量则高些,为400MPa-1500Mpa,临界应力和应变相应为40MPa~140MPa和8%~15%。无纺织物夹层的主要作用与橡胶沥青应力吸附夹层相似。而织物由于模量稍高,可对加铺层起少量加筋作用。
在半刚性基层顶或沥青之间设置各种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与抗变形能力。20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诺丁汉大学布朗教授经过三、四年的试验和研究将塑料格棚应用于沥青路面。他通过对比加铺和未加铺土工格棚的沥青路面,认为前者比后者可以推迟疲劳裂缝出现达19倍,可以减少车辙50%。
土工织物中间层对沥青面层底的箍固作用大大增强了沥青面层的抗裂强度,土工织物中间层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多用于具有严重裂缝旧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新面层的中间防裂层,品种多为编织尼龙、无纺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几种,其中以无纺聚内烯(Petromat)效果较好,总的研究结果表明防裂效果有好有坏,一般来说土工织物中间层对于垂直差动位移和水平位移较大(温缩严重)的情况效果不大,此外其防裂效果可能较短暂。
格栅包括聚丙烯或聚醋土工格栅、玻璃格栅和金属格栅。土工格栅的厚度为0.8mm-11mm模量为900MPa-2500MPa,临界应力和应变与织物相近。金属格栅的厚度为2 m m~4 m m,其模量可达到8000MPa-10000MPa.刚度大的夹层对于降低加铺层内因温度下降而引起的应力和应变的作用不如软夹层,但对于降低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变的作用则远大于软夹层,采用复合式夹层(下层为应力吸收层,上层为金属格栅),虽然可以像软夹层那样减少温度引起的反射裂缝,但仍保留了软夹层不能降低加铺层荷载应力的缺点。由此,各种夹层具有不同的刚度,在减少反射裂缝方面所起作用也不同。软夹层在减少温度引起的反射裂缝中可起到重要作用,但在降低荷载应力方面作用不大,甚至可能有不良影响,而刚(劲)度与沥青加铺层材料相近的硬夹层,则对降低荷载产生的反射裂缝最为有效,但在减少温度引起的反射裂缝方面不如软夹层有效。因而,在选择夹层类型时,应对诱发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以及不同夹层减缓反射裂缝的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五、基层预切缝
基层预切缝方法是在铺沥青面层前将半刚性基层按一定间距设置预锯缝,且设法让这种裂缝仅保留在基层本层,而不反射到面层。基层采用预锯缝来减少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措施在国内外工程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且国外应用也较早,如:德国1986年设计规范规定,当沥青面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4cm时,基层厚度不管多大,只要基层抗压强度不大于12MPa,基层必须预切缝;前苏联为了避免薄沥青面层下水泥稳定土基层产生不规则的紊乱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也为了减少裂缝的破坏作用,建议在水泥土基层上每隔8 m~12m作一假缝,深6cm-8cm,缝宽10mm-12mm.它的防裂原理主要是通过锯缝改善基层约束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温度应力来达到防裂目的。同时,在锯缝防裂基础上铺设一定宽度土工织物,既起到了防渗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裂缝处沥青面层应力集中,从而延缓或消除了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达到了一定的防裂效果,但是各种措施的防裂效果和机理不相同,且各类措施防裂效果很有限。因此,如何采取措施以较少或延缓路面的反射裂缝还应根据路面结构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多种防裂措施与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裂效果。
7. 住宅小区里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怎么办
一般沥青路面出现裂缝,需要及时修补的,要不继续恶化会形成坑槽。现在比较常用的裂缝处理方法一种是用灌缝胶,一种是用贴缝带。灌缝胶一般公路局用的比较多是热灌缝胶,但是这种胶耐候性不行,容易开裂每年都得灌胶,华通的冷补液体灌缝胶效果比较好,弹性大防水密封效果好。贴缝带用的比较多的是沥青路面网裂状裂缝。施工非常的方便。希望我的建议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