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资面试有什么技巧
一、自信满满,爱微笑的考生运气不会差
大多考生都能够注意到在面试进行过程前后要保持微笑,但在试讲环节时不是面无表情的进行试讲或说课就是表情不太自然,好像在自我陶醉。实际上你在面试的时候不是要演“教师”给考官,而是要展现出你的自信以及亲和力,所以你不仅在答题的时候需要保持微笑,更应该在试讲时保持适宜的真诚的微笑。比如说有的考生在转述自己在课堂提问问题时,好像在念课文一样,缺乏生动的表情和真实感。有的考生能够注意到要保持微笑,但这样的微笑“表演性”太强,且加上有的考生会紧张,而显得有些刻意和不自然。这种种状况就要求考生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问题,面对镜子刻意练习或者用手机自己录视频进行练习,想象你的听众是满教室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展现自己微笑和亲和力。
二、让你的话语充满真实感,带考官重回“课堂”
大多考生在平时练习时在语音语调上都注重于模拟一些“萌萌”或“大喊”的声音,但往往忽略了一点,我们的目的不仅仅以让考官听起来舒适自然,更是为了营造出一种能吸引学生注意且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我们的语音语调可以尽量显得温柔一些、逼真一些,切忌平铺直述,而是要有适当的抑扬顿挫以体现课堂气氛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考生在试讲中能够运用一些问题串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但在提问的时候,语气却太过平淡,不能体现出教师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力。因此要在问题间有停顿,或者逐渐加强语气,让考官感觉问题的层次感,好像自己在被提问一样。这些提问的方法以及策略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多加注意。
三、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除了以上两点外,肢体语言对于教师教学来说也十分重要,这也是教学过程的一大特色。手势,即手的动作与姿势,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信息。布罗斯纳安认为“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他们的话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手势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手势的作用有三:一是澄清和描述事实,二是强调事实,三是吸引注意力。因此考生要重视对手势的练习,做到收放自如,起到辅助讲课表达的作用,但是切记喧宾夺主,让考官觉得你在指手画脚,或者不自然。总之手势要辅佐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让你的课堂更加真实!
综上,各位考生在平时要多加练习,真正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才能在考试时展现你的自信大方、展现你的课堂操控能力、展现你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潜质与能力,给考官还原一场“真实”的课堂。
⑵ 面试技巧知多少:面试前要做哪些准备
面试的技巧
1、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
面试场上,考官们经常采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尽量让应试者多讲话,目的在于多了解一些应试者在书面材料中没有反映的情况。
你在面试时一定要注意把紧自己的嘴巴,如果认为已经回答完了,就不要再讲。最好不要为了自我推销而试图采用多讲话的策略来谋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招聘方多了解自己,事实上这种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可取。该讲的讲,不该讲的决不要多讲,更不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以免画蛇添足、无事生非。
2、留足进退的余地,随机而应变
面试当中,对那些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或者"圈套"式的问题,应试者要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不要一开始就把话讲死。否则,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或陷入"圈套"之中。
3、稳定自己的情绪,沉着而理智
有时面试时,考官会冷不防地提出一个应试者意想不到的问题,目的是想试试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这时,需要的是稳定情绪,千万不可乱了方寸。
4、不置可否地应答,模棱而两可
应试场上,考官时常会设置一些无论你作肯定的回答还是作否定的回答都不讨好的问题。遇到任何一种答案都不是很理想的问题时,就要善于用模糊语言来应答。
5、圆好自己的说词,滴水而不漏
在面试中,有时考官所提的一些问题并不一定要求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要求面试者能回答得滴水不漏、自圆其说而已。这就要求应试者答题之前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到一些,以免使自己陷于被动。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5ciclM_mLQETLpFYWMZO4Q
⑶ 2021山东公务员面试技巧:面试作答之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面试考察中的一项重要的思维能力。具备发散思维可以使得考生作答的内容更加的详细、充实,更能体现一个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思维的活跃性。而这恰恰能够说明考生是一个聪明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分析的人,这样的考生更加能够获得考官的青睐。然而,对于很多考生这恰恰是其短板,看到题目没有想法或者想法单一,没有多少可以谈的内容。所以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广大考生谈谈如何发散思维。
何为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
发散思维往往基于某一思维发散点,充分展开联想,与其它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实现思维在不同事物间进行跳跃和迁移。
在面试中,这一思维发散点就是题目本身,考生需要依据题目进行合理性发散,紧扣题目要求,进而再拓展思维面。如从“提笔忘字”现象联想到汉字文化,再联想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如何发散思维 (1)主体分析法从与之相关的不同主体切入进行分析。常见主体有个人、家庭、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政府、社会、国家/民族。
例:校园暴力事件。可以从施暴者、被侵害者、家长、学校、政府等与之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析。无论是影响,还是原因,亦或是对策,这些主体皆是关注重点。
(2)领域分析法从与之相关的不同领域切入进行分析。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往往五大领域一体,相互关联,但在实际运用时需要突出重点。
例:地摊经济。可以从五大领域切入进行分析,政治上响应国家发展地摊经济号召,经济上促进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上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成都的地摊经济已成一张城市名片),社会上方便了群众生活也解决了民众就业问题,生态上容易引发城市环境问题;
(3)时空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入对核心话题进行分析。时间维度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包括内外、南北、东西、城乡等地理空间和区位。
例:乡村振兴。时间上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强调乡村变化,可以从现在的问题和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差距;在空间上可以对比城乡发展间的巨大差距突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4)直接联想法提取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展开联想分析。
例:单位要组织人员轮岗,小王的工作可能要被调动,小王因此不开心,情绪低落。你作为他的同事,怎么做他的思想工作。
提取题干信息:单位组织、轮岗、可能调动、情绪低落。
可从上述四个关键词切入进行分析,“单位组织”意味着是单位统一的安排,“轮岗”可以分析轮岗的意义,“可能调动”说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情绪低落”说明小王未认识到轮岗的意义以及这种消极情绪对于工作的影响。综合上述并适当延伸展开即可形成作答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