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消除歧义的方法

如何消除歧义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7 01:09:13

1. 怎样分析多义短语如何消除歧义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
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
我们计划请着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A
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
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A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着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故选D.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
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
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
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
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剖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故选D.
三、语法歧义语法歧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定语修饰指代不清.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划分,指向不同的修饰成分就会产生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同一个语言形式,它内部的结构关系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机构关系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他的笑话讲不完”中的“笑话”既可是关于“他”的,也可理解为是“他”讲的.
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
没有人相信他的话B.
我和小王已经商量好了,下了课去打球C.
最后出席会议的教授的弟子作了精彩的发言D.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人解析:A项相信的对象可能是“他的话”,也可能是“他的行为或其他”,“话”在这里做口头语;C项最后出席会议的到底是教授还是他的弟子,表意不明;D项相信的对象是我们,还是指个人的自信,不明确;B项其实表述也不清楚,“和”既可理解“与”,也可理解为“向”.相较而言,B项正确.故选B.
练习下列句子,分析它的歧义.1、3乘4加22、六(1)班打败了六(2)班获得了冠军.3、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2. 英语中的歧义如何产生,如何消除语法歧义

歧义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歧义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习惯用语等。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歧义可作不同分类。就触发歧义的语言层面而言,歧义可分为:构词歧义、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邱述德 1998: 20) ,其中以句法歧义现象最为复杂。对此,国内学者(林洪志 2001;马登阁2003)等多采用生成语法模式对英语句子结构歧义进行了分析和剖解。与一味追求结构形式描写的形式语言学不同,以Halliday为首的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成份的功能,主张通过语言的使用来解释语言结构。功能语法在解释歧义现象方面显现出了一些优势,这为歧义的分析开拓了一条新路(邱述德 1998: 584)。但目前在学术界,仅有少数学者选取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语歧义进行过分析(马博森1995;孔亚明 2007)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笔者拟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主要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重点讨论英语名词词组和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并尝试对这些结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2.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
2. 1形容词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 名词词组通常由“修饰词 +中心词”构成。我们以一首英文歌曲的名称Red Red W ine为例。这个歌名存在歧义:它既可以被理解为“红红的酒”,又可被解释为“红色的葡萄酒”。类似这样的歧义例子还有许多。Halliday在论述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experiential structure)时,提出了类属词(Classifier)和修饰语 (Epi2thet) 的概念(1994: 184)。类属词的功能是说明事物类别:例如, bus station, railway station, train station 中的bus, railway和 train这些词的功能是区分车站的不同种类;修饰语的功能是说明所修饰物体的特征,例如:在new station, noisy station这两个词组中,形容词 new和 noisy的功能只是展现车站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对“车站”这个概念进行精细分类。
Bloor和Bloor认为类属词和修饰语都可用于名词词组中,对中心词进行限定。如果脱离语境,在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功能区分方面,许多表达都是歧义的(2001: 138)。据此,上文提到的例子Red Red W ine可被作如下分析:
(1) Red Red Wine
(a) Red Red Wine
修饰语 类属词 事物
红葡萄酒
(b) Red Red Wine
修饰语 修饰语 事物
红红的酒
例 (1)的两种解释分别是“红葡萄酒”和“红红的酒”。〓24〓作前一种意思 (a) 讲时,第一个Red的语义功能为修饰语,第二个Red的语义功能是类属词,表明事物的种类,整个词组的意思是“酒类的一种———红葡萄酒”;作后一种意思 (b) 理解时,两个Red的语义功能均为修饰语,表明事物的特征,整个词组的意思是“红颜色的酒”。如此,Red RedWine这个词组的歧义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请看另一个例子的分析:
(2) small children’s cot
(a) smal children’s cot
修饰语 类属词 事物
小型儿童床
(b) small children’ cot
类属词 事物
幼儿床
例(2)的两种解释为“小型儿童床”和“幼儿床”。作前一种解释 (a) 时, small一词的功能成分为修饰语,说明床的尺寸大小;作后一种意思(b)理解时, small和chil2dren联合起来作类属词,说明床的类别。
我们在英语当代语法中可以发现类似的表述:特性修饰语(qualitative modifiers)和类别修饰语( classifying modifiers)。这两个概念可以互相转化。通常表示大小、颜色、特征等的形容词为特性修饰语,当它们说明中心词的本质属性时,便转化为类别修饰语; 通常表示处所、国别、原料和用途的修饰语为类别修饰语,当它们用来说明中心词的风格、式样、特征等意义时便成了特性修饰语(张克礼 2005: 460)。但是这样的分类和表述很容易使学习者感到困惑。与之相比,Halliday提出的类属词和修饰语这两个概念概括性更强,在实际语言分析过程中更简便更易于操作。
2. 2 V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经常出现动词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词的结构。这种结构也易产生歧义。Halliday在其功能语法体系中使用名词性词组(nom2inal group)这个术语来统括传统语法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和限定词,把它们都视为名词词组的下属类别(1994: 185)。不仅如此,可以充当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动词2ing和2ed形式也被韩礼德归入到名词性词组这一类。Bloor和Bloor在论及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功能区分与歧义的关联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some dancing girls(1995: 138)。他们认为这个名词短语存在歧义,它的意思
既可以指“一些以跳舞谋生的姑娘———舞女”也可以指“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传统语法在解释 some dancing girls的两种含义时,往往引入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概念。如果把 dancing当动名词,词组的意义为“舞女”;如果将 dancing视为现在分词,整个词组的意思就是“正在跳舞的姑娘”。但是这种解释很难让学习者理解。我们如果依照功能语法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情况便会简单许多。
(3) some dancing girls
(a) some dancing girls
指示词 类属词 事物
一些舞女
(b) some dancing girls
指示词 修饰语 事物
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词组作 (a) 解释时, danc2
ing的功能是类属词,指明这些姑娘的职业是跳舞;作 (b)解释时, dancing的功能是修饰语,所说明的是这些姑娘正在进行的动作。通过界定 dancing一词的双重功能, some dancing girls这个词组的两种含义就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展现。
在传统语法框架内,学习者区分歧义往往需要借助复杂的语法范畴和项目。在 some dancing girls这个例子里,学习者需要详述现在分词和动名词这两个语法范畴的差别来解释这个词组的歧义。而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区分动词的这两种非限定形式历来都是非常困难的。这无疑会加剧学习者对上述歧义现象的解析难度。相反地,如果我们依据功能语法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情况会有很大不同。学习者依托系统功能语法知识,明了 danc2ing这个单词的双重功能———既可作类属词又可作修饰语,再充分考虑到语境因素,就能够识别和剖析词组歧义。由此,功能语法的优势可见一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
传统语法将英语动词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通常,限定性动词充当句子的谓语,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谓语动词的句法功能不同,其他关联成分的句法地位也随之改变 (邱述德 1998: 344)。谓语动词本身的多重含义必然会导致整个句子产生歧义。国内学者秦洪林早在1991年分析谓语平面上的歧义时,就注意到了行为动词与系动词、系表结构与及物动词进行时态之间的歧义现象(1991: 24428)。
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没有谓语动词、系表结构等概念。Halliday 率先提出语言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在概念功能中,小句通过及物性系统 (transitivity system) 来表述语言使用者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Halliday 1994: F25)。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 ,即通过语法形式对经验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2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胡壮麟,等〓34〓2005:75)。Halliday把人类经验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其中,前三种过程是英语及物性系统中主要的类型过程。但是,上述各个过程之间的界线并非泾渭分明,某些过程既可以被归入一种类别同时又可以被归入到另一种类别。这种情况下,歧义的产生就在所难免。英语结构歧义较多的发生在对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这三种主要过程的判定。有时,一个小句既可以解读为物质过程又可以解读为关系过程;既可以解读为心理过程又可以解读为关系程。这种判定上的模棱两可直接造成了句子意义的多种解释。
下面我们依据系统功能语法来辨析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3. 1主动语态产生的歧义
3. 1. 1简单结构:不及物动词产生的歧义
在英语句法中,“名词短语 +不及物动词”结构是常见的一种句式。它所产生的歧义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以
Mary looked very hard为例说明。按照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歧义是与某个短语的范畴地位相关联的(Radford 2000: 66)。在这个句子里,歧义涉及到的是 very hard这个短语的范畴地位。当very hard被视为形容词性的短语时,它的意思是“非常严厉的”;当它被看作是一个副词短语时,其含意
是“非常使劲地”。如此,Mary looked very hard这句话的双重含义即得以展现。
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分析方法固然可行,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将句子中的一些组成成分单独进行了语法分析,割
裂了局部语法结构与整体语义构成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依照功能语法对此例句进行分析,情况会得到很大改观。
(4) Mary looked very hard.
(a) Mary looked very hard.
行为者 过程:行为 环境的:方式
玛丽非常努力地看。
(b) Mary looked very hard.
载体 过程:关系 属性
玛丽看起来非常严厉。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例(4)作(a)解释时,是一个行为过程。其中,Mary是行为者, very hard是环境成分,表示行为的方式,整个小句的意思是“玛丽非常努力地看”;作(b)解释时,小句展现的是一个关系过程。其中,Mary作为过程的载体, very hard表示属性,整个小句的意思是“玛丽看起来非常严厉”。
这个句子歧义产生的根源在于 look一词的多重意义。传统语法中, look一词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
系动词。功能语法认为,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做梦等生理和心理行为。Halliday在对关系过程的论述中把look一词归入到表达感觉—感知一类的动词里面(1994:120)。在论述行为过程时,他又把 look一词归入到出现在行为过程中的几类典型动词之列(1994: 139)。正是由于动词look的这两种功能使小句Mary looked very hard产生了歧义。此外,在例(4)的(a)和(b)这两种解读中,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不仅动词 look的意义区分明确:在(a)释义中是指行为过程,在(b)解释中是指关系过程,句子中的其它成分Mary和 very hard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Mary在(a)释义中的语义功能是行为者,但在(b)释义中的语义功能是载体; very hard在 (a)释义中表示方式而在
(b)释义中则说明载体的属性。这些词汇功能方面的细微差异,在传统语法的框架内很难体现出来。
3. 1. 2复杂结构:及物动词产生的歧义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形式较为复杂的例子: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这个句子有两个意思:“他们正在嚼
烟 ”,和“它们是嚼烟”。传统语法的解释需要首先确定they是指代有生命力的人还是指代无生命力的物。如果确定 they是指代人,那么这个句子结构就是现在进行时态,表示一些人正在做chewing“咀嚼”这个动作。如果they指代的是一种无生命的事物,那么这个句子是一个主系表结构, chewing在这里作动名词,表示烟草的用途。很明显,这种传统的分析方法较为繁琐。下面我们尝试从功能语法角度来进行析解。
(5)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a)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动作者 过程:物质 目标
他们正在嚼烟。
(b)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载体 过程:关系类属词 中心词
属性
它们是嚼烟。
如上所示,例(5)既可以解读为(a)物质过程,也可以解读为(b)关系过程。在(a)解读中,小句表达的是“发生
某事”,其中they是动作者, tobacco是动作的目标,整个小句的意思是“他们正在嚼烟”;在(b)解读中,小句表达的是关系过程。they作为载体, chewing tobacco表示属性(其中, tobacco是中心词, chewing是类属词,表示烟草的一种) ,整个小句的意思是“它们是嚼烟”。如此一来,学习者不必确定 they是指人还是指物,更无须明辨现在进行时态和主系表结构的差别,就可以解析例(5)展现出的双重含义。这样的操作较之于传统语法显然简便了许多。又例如: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我们对其进行如下分析:
〓44〓
(6)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a)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3. 用转换方法分析歧义句的步骤有哪些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做歧义句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借助口语方法消除歧义

譬如可以利用句子中词语读音的变化、重音的差异和停顿的不同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小学语文做歧义句的方法

①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

可以利用重音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或“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前者表示“只写了三封信,其他什么事情也没做”;后者表示“他一个星期里写信的数量多”。

②这种糖五毛五十粒。

可以利用停顿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这种糖五毛 / 五十粒”或“这种糖五毛五 / 十粒”。

2、借助书面方法消除歧义

譬如可以通过增设语境、调换词语、变更语序、增加修饰语、添加标点符号和添加关联词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我去上课。

可以利用加插词语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他站在广场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可以利用改换词语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他站在广场上,两边各站着一个孩子”或“他站在广场上,旁边站着一个孩子”。

③我要热饭。

可以利用创设语境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我要热饭,(不去洗菜)”或“我要热饭,(不要冷饭)”。

④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以利用改变结构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我想,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有关歧义知识,弄清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在阅读中能识别歧义句,在自己平时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歧义现象,做到逻辑思维严密,用语科学准确,就必定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灵活地解决有关歧义问题。

2
小学语文做歧义句的方法一
一、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停顿歧义指的是,说话或朗读时,需要在句子中间作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往往会引起句子意思上的差别,从而导致歧义,如:

1、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本句中“晚上”停顿不同,存在歧义。“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2、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分析:例句后半部分由于停顿位置不确定,既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二、重音不同产生歧义

重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一种是逻辑重音,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音通常指逻辑重音。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往往不同。

1、我想起来了。

分析:例句中“起来”读qǐ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若读qi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分析: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4. 通知学生的条子,分析歧义,并消除歧义,

以下是个人理解,大家互相探讨。先把条子换成纸条,听起来顺口。我认为一个意思是“通知给学生(相关内容)的纸条”。第二个意思是“负责通知别人的那个同学的纸条”,主语是“(负责)通知学生”,主语不明确,造成歧义。如果要消除歧义,可以改为“通知给学生的条子”。更简单方法: 第一种意思 这里我们简单理解为“学生被通知了”,区别与第二种“学生主动通知”,就可以判断出错了,但这种想法不利于理解真正的问题。

5. 如何消除句子歧义

反复斟酌,,,只有当多思考才能让自己所说之话准确

6. 怎样才能消除歧义,表意明确

以我来看,歧义句就是有两种理解的句子,先面是专业的理解和修改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一词多义造成表意不明。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一个多钟头。

(2)词语兼类造成表意不明。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空银行。”“和”如作连词,“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作介词,“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3)指代不清造成表意不明。如:“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谁对谁笑?怎么理解都可以。

(4)结构切分不同造成表意不明。如:“夸奖小李的作文。”如作动宾结构,该句表示小李的作文受到了夸奖;如作偏正结构,则作文的内容是夸奖小李的。

(5)标点不当造成表意不明。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既可理解为会议组织都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也可理解为所有问题会议组织都全部解决。

(6)词语限定模糊造成表意不明。如:“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由于“前”在此处限定模糊,以致产生误解,是10月5日前的任意一天,还是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7)动词的施受方向不确定造成表意不明。如:“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认为是以色列。

(8)多项定语或状语不当造成表意不明。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领导。

(9)语序不当造成表意不明。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这个句子“作为”之后由于语序不当,让人误解为“得分最高的嘉宾”和“他”是两个人。

(10)成份省略也能造成表意不明。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可理解为“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11)逻辑重音不同也能造成表意不明。如:“一个季度就生产了500台录音机。”如把重音放在“就”上,表示生产得少;如把重音放在“500台”上,表示生产得多。

造成歧义的原因还有其它现象,但主要的常见的是以上几大类。怎样才能消除歧义,表意明确呢?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更换词语。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1)(3)(6)可用此法,如(3)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笑。”
2、增设语境。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2)(4)(10)(11)可用此法,如(11)改成“一个季度就生产了500台录音机,真了不起。”
3、调整语序。把句内的词语位置互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8)(9)可用此法,如(8),把“个个学校的领导”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就表意明确了。
4、改动标点。如(5),把“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后的逗号 成顿号,即消除了歧义。(2)句也可用此法,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后加上逗号,也没有了歧义。
5、重新造句。如(7),改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作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7. 这是卖苹果的篮子的理解

1、这个篮子是用来卖苹果的。

2、这个篮子属于卖苹果的人。

这是2020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题目,汉语的句意有些是不确定的,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要求写出两种意思。

读过语句会发现语句中没有对篮子的归属加以说明,因此来理解篮子归属问题上会有歧义,答题从这方面回答即可。



(7)如何消除歧义的方法扩展阅读: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1、利用语境消除歧义。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例:“我去上课”可以改为"我去听老师上课”或“我去给学生上课”。

2、通过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消除歧义。如果造成歧义的原因是词语的多义性,将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例:“我要炒肉丝”可以改为”我要去炒肉丝”或“我要吃炒肉丝”。

3、通过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消除歧义。有时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例:“这个人谁也不认识”改为”谁也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谁”就行了。

4、通过增加或改变标点符号消除歧义。

例:"这封信我读不好”可以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我能力有限,或者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不应该由我来读。

8. 语文题:在下面句子前面或后面加一句话,消除歧义

1. 我要一盘炒肉丝
2. 这个房子没有上锁

祝你学习进步O(∩_∩)O哈!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还望采纳O(∩_∩)O哈!
如还有不懂的,还可以继续追问哦\(^o^)/~

阅读全文

与如何消除歧义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裁线机操作方法 浏览:522
水泵叶轮外圆磨损的修理方法如何 浏览:97
文竹的养殖方法大全图片 浏览:29
hiv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 浏览:397
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美术 浏览:201
单腿独立站不稳怎么破方法来了 浏览:590
电脑wps打表的方法 浏览:543
皮肤皮炎治疗方法 浏览:623
如何让脚踝扭伤的方法 浏览:423
怎么交费最快方法 浏览:760
国内外中学生物教学方法 浏览:862
简单易学的切牌方法 浏览:772
lol手游跳fps严重解决方法 浏览:376
塑料薄膜吸水率检测方法 浏览:663
植物中药的鉴别方法 浏览:143
如何练习口才方法 浏览:410
裸色隔离霜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771
玻璃水种真假的鉴别方法 浏览:600
识字教学方法幼小衔接 浏览:827
论文类似于swot的分析方法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