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纸币放家里该怎么保存
第一步,灭菌处置。
钱在流转过程中,千万双手触摸,会染上细菌、汗渍、水、尘埃等脏物的侵袭,收藏应将收藏来的钱币首要进行灭菌和整理。最简洁有用的灭菌办法是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灯有15瓦、20瓦、30瓦三种。消毒钱币通常用30功率的紫外线灯,照耀时温度以15~30度为宜,在20~40公分间隔内照耀30~40种可灭菌,作用杰出,在没有紫外线条件的当地,也可将钱币放到太阳里晒2~3小时,也可到达灭菌,扫除水分的意图。
第二步,进行塑料密封。
把消过毒的人民币用镊子夹起装入制作的塑料保护袋,然后将塑料护币袋密封起来,其办法也很简略,只需一把通常的小功率电烙线和一把直尺子。电烙线是要进行一下简略的改造,将线头用到割除一个小刀口,使用时,待铁烧热后,用直尺压住密封口,用烙线一刀划过去,将剩余有些划掉,划过的一起,袋口也就天然在高温中密封好了。为了长时间保管,也可将钱币装入塑料护币袋,像塑料相片相同,进行塑封,往后需求取出时,用剪刀在护边上剪开,再用镊子将币取出。密封后的钱币能够维护品相,不被汗渍、尘埃等污染。
第三步,装入钱币册。
现在第三套人民币品种比较多,在里面要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人民币的品种多,那些比较精美的。币册买来后,将塑料的钱币对号入座,放入应有的方位,这样既节省,又实惠,既便于办理,又便于赏识研讨,既维护了品相,又能寄存多年,一本万利。
第四步,放入箱柜内。
一般都会放在铁盒或者保险柜中,等一些密封得较好的容器内。为使藏品不蜕变,不要用像本箱寄存。在箱内摆放的币册要有空地,摆放时应注重办法,不宜叠放,以防压坏钱币。
第五步,放入干燥剂。
把人民币放入柜子后,一定要注重霉,和虫子。主要是防治虫子咬破纸币,常用的杀虫驱冲有卫生球、樟脑丸和二氧化碳,防潮主要是寄存钱币册箱柜的密封性,防霉主要用库存室的适度和一些干燥剂,采纳这些行之有用的办法,维护钱币。除此外,采纳保护办法。依据时节改变,2~3个月进行一次通风和暴晒,这可保品相光芒常在。
❷ 收藏钱币应该怎样保存
硬币的保存方法:
硬币保存有专门的塑料盒,一方面有一定的密封隔离作用,另一方面材质透明,也便于观赏。但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选用含聚氯乙烯的材料,聚氯乙烯在常温下会析出增塑剂腐蚀硬币。整卷的则可以使用硬币专用的币筒盛装。
另外,如果需要手持硬币观赏,切忌直接裸手触摸硬币表面,可手持钱币边齿进行观赏,如有条件,最好戴上手套或者指套。
纸钞的保存方法:
首先要确保纸币足够干燥。纸币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容易吸入大量水气,如果买回来就马上套上塑料护邮袋,湿气就闷在里面散不出来,一段时间后容易发霉。
所以拿回来后一定不能偷懒,干燥的最简单方法是:在秋季国内很多地区都比较干燥,可以把纸币暴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达到干燥的标准。干燥时间的长短视乎当时的空气湿度而定,越干燥的环境所需时间越短,通常在50%的湿度以下,几分钟即可。
对纸币进行干燥可以利用常见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干燥,具体的做法是:把纸币水平放在距离笔记本电脑散热口2-3CM处一会,即可完成干燥过程。注意最好不要使用电吹风,因为风力太强和温度太高,都容易对纸币造成伤害。
航天钞和其他的纸钞一样,长期保存时需要注意防潮,避免太阳直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干燥之后,给每张纸钞套一个保护袋(专用的塑料袋或者纸质护币袋),或者整刀存放在纸质的收藏袋中。
(2)钱币保护方法和技巧扩展阅读:
值得收藏的钱币:
第一套:共有62种版别可称之最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二套:分分钱硬币开始发行
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10元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命令,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后来,对1元纸币和5元纸币的图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分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
第三套:取消3元纸币 增加1角、2角、5角和1元硬币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对版别进行了全调整、更换,取消了第二套人民币中的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第三套人民币经过了18年的逐步调整、更换,共陆续收回第二套人民币(除6种纸、硬分币外)10种。
陆续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3种,其中,10元纸币1种、5元纸币1种、2元纸币1种、1元纸币1种、5角纸币1种、2角纸币1种、1角纸币3种、1元硬币1种、5角硬币1种、2角硬币1种、1角硬币1种。
❸ 如何保护古钱
1:不要破坏古币包浆,可用铜刷或牙签去除浮锈。
2:不要磕碰。对价值不高的古币存放在钱币册即可,在观赏时注意轻轻翻韵页,以免碰碎。
3:对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古币最好存放在什锦盒里,观赏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4:对生了铜锈病的古币(白色粉末状)要及时隔离,以免传染其它古币。
5:在梅雨季节要注意经常检查古币是否受潮,发现古币受潮要及时除潮。
不经常观赏的古币最好裸放在木质盒(箱)里,放两小包干燥剂即可。以上是对硬币的收藏方法,仅供参考。
❹ 老铜钱怎么保存
【老铜钱保存方法】
1、珍贵的钱币,都应单枚包装。质地比较柔软,相互磨擦,也会受损伤,浮雕最突出的部位是最容易擦伤的,因此金银币最好是单枚包装。珍贵的古钱当然更应该如此。包装要注意通气。
2、古钱币掉到地下,或是碰着坚硬的器物,都会磕伤,古钱大都通体锈透,掉到地下,便会粉身碎骨。用力过猛亦会造成断裂破碎,对于这类锈蚀严重的古钱,也要给予特别护理。
3、古钱表面一般都形成了保护锈,这种保护锈也叫老锈,锈结坚硬,有绿色的、蓝色的、红色的。能够起到自身保护作用,最好不要破坏。
4、对于锈蚀造成钱文不清的可以用食用的酸醋、硫酸等强酸浸泡,浸泡时应随时翻动、观察,适可而止,然后用清水、软刷洗净擦干。古钱除锈,一般情况下,最好不采用物理手段,否则即使清理出来,品相也遭到破坏。铁钱比铜钱容易氧化,因此对铁钱表层的保护锈,包括传世古色,更应注意爱护,否则只会促进它的腐蚀,得到相反的效果。
5、老铜钱时间长了,常会暗淡影响观赏,可用布加少量的牙膏,轻轻擦洗,尽量不用刷子。
6、有害锈生了钱体很快就会烂透,而且还会传染。有害锈呈粉末状,发现有害锈的钱币,应予立即隔离。
7、钱币的收藏,应该按时代、类别,分类保管,因为质地不同,对于温度、湿度等要求也不一样。可以用抽屉式的钱柜,分类入藏,也可以用不同的钱币册,或用板块式的钱币匣,分别入藏。入藏之前,应经过干燥处理,切忌汗手接触,钱币柜,匣、册,应放置在干燥无光的地方,以免潮湿生锈。纸币则还要防止油渍等的污染,注意防霉、防蛀,到夏天,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之后,每年至少要见一次阳光
❺ 如何保护古钱币请铜币
保护古钱币像一些比较好的钱币就建议放入盒子了,盒子可以在淘宝买到,很便宜
将喜欢的古钱币如何,注意,盒子的大小不一,里面一般是用可调节大小的海绵圈填充,特别大的古钱,比如折五折十的就应该买更大的盒子
将装入盒的古钱归类,放在干燥安全的地方进行保存就可以了,这样以后也不会丢三落四的了。
特别提示
盒子有大小,质量有好坏,一定注意古钱币的保护第一
❻ 古钱币如何保养与修复
一、古钱保养
古钱的保养主要有存放与除锈两大问题,这里先着重讲一下存放方法:
目前存放古钱比较常用的是一种透明塑料袋,它分为6*4,5*3,4*2格三种规格,可存放大,中,小三种类型的各式钱币。应该说它确实有着易于存取,所占体积小,携带观赏便利等诸多优点,但是它只适用于短期存放。因为这种塑料袋由聚氯乙烯制成,有些劣等的干脆是再生塑料,其透气性能较差,遇梅雨天容易有水气进入,且很难再排出,造成袋内潮湿,古钱锈蚀。这一点笔者是深有体会的,一旦诸如粉状锈等有害锈滋生,那整个钱体都会变成白花花的一片,非常难看,使古钱的品相大打折扣。此外,这种塑料袋的进口较小,极易对一些比较脆弱的钱币造成直接伤害。所以,如果对你的钱币打算作长期保存,还是不用它为妙。
也有人用泡沫塑料加大头针或硬纸板上穿线等方法来保存古钱,但却又有存放体积大,成本高,携带存放不方便等诸多弊病。而且,大头针系铁质,长期与铜质钱体接触,容易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铁锈水,污染古钱,故目前这种方法也很少采用。不久前,南泉民间收藏品商店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塑料存放盒,盒长20CM,宽12.5CM,高1.5CM,质地为高分子聚丙烯,每盒存放直径在3CM以下的钱币15个,该品材质特殊,因而不会对钱币产生任何危害,且其外形美观大方,可叠放多个,既易于查录又大大节省了空间。它是到目前为止所见的比较理想的钱币存放器具。
刀布币常体积比较大,需要另外存放,但目前尚无特制存放器,少数财大气粗的藏家往往请人特制放存器具,但开一副模具成本在千元以上,这对于中小收藏者来说显然太贵了。一般人可选用一些废弃纸盒,如刀布币可用较长的放人参的纸盒,最好再在下面添一些棉絮,海绵等以减少摩擦。布币则可以选用一些带格子的纸盒。
比较珍贵的钱币,我们常用圆形塑料盒存放。这种塑料圆盒有多种型号,最好选用与所放古钱大小比较相配的型号,对于比较薄小脆嫩的古钱还放棉絮,纸等物以作衬垫。特别珍贵的稀世珍品绝品,以前有人用红木,象牙等盒子装盛以衬托其珍贵。当然,我们现在如无条件,大可不必去仿效。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可采用真空包装,充入氮气等特殊手段以减缓它的氧化速度。
铁钱由于较易氧化腐蚀,因此更需多加注意。有人认为铁钱除锈后便可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不少铁钱即便除锈后也会迅速生成新锈,如同锅巴一般一层连一层,长此以往会造成钱文变浅和模糊,甚至损害。因此铁钱最好存放在干燥的纸盒或硬塑盒中,周围尽可能地多放些干燥剂。有条件的话,则可去五金店买一些“金相防锈纸”,把它裁成小块,分别包装每一枚钱,以起到封闭作用;对于名贵铁钱,则最好采用填空包装。平均每隔3至5月,可拣一干燥晴朗的天气把铁钱逐一拿出来通通风,翻动一下。
有的古钱由于本身铜质问题或长期处于潮湿,酸性环境等原因会出现极其严重的氧化,钱币学称这种现象为“脱胎”。由于氧化严重,“脱胎”钱非常脆嫩,有如一块豆腐。因此对“脱胎”钱一般不作任何处理,一定要轻拿轻放,绝不能随意一扔,弄不好整个钱就会粉身碎骨。先秦的一些刀布币由于年代比较久远,“脱胎”现象更为常见。有一位钱商曾收进一批燕国明刀,由于“脱胎”现象比较普遍,加之保管不分轻重,结果有五分之二左右的刀断裂,损失惨重自不待言,可见在保存“脱胎”钱时一定要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钱币拓片的问题。钱币拓片是我们留存钱币图像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钱币拓片对钱币本身又是要造成一定伤害的。无论是棕刷,拓包还是水均会对钱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人说“拓片是很‘伤’钱的”。这个“伤”字正体现出了拓片过多对钱币的危害,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破碎断裂等无法弥补的后果。故没有必要,我们不要去拓片,特别对一些轻薄易碎,脱胎,铅质的古钱没有把握,更不要去轻易拓片。
除锈技术
在清除古钱的锈蚀前,我们先应认清所除之锈是否对古钱有害。不少朋友在除锈时,喜欢来个“一锅端”,不分青红皂白,有锈便除,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光洁如新,温润如玉,结果把钱币弄得面目全非,生气全无,这是很不可取的。一般来讲,古钱上的锈色是应该尽量保存的,适当的铜锈不但能增强古钱的观赏价值,给人以一种“青莹霞翠”的美感,还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家恐怕不知道在国外拍买会上,在对钱币拍品定价时,锈色好坏也是一项重要依据。但是对于那些影响钱币本身质地或观赏性的锈蚀那是一定要除去的。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1)醋泡法。将古钱洗净,置于一小碟中,倒入少许食用醋,直至浸没币身。过24小时后取出,用小刷子刷去残锈,至钱纹清晰后,再用清水洗净醋液,擦清阴干即可。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对付各式浮锈,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且不少古钱经过醋泡以后,表面会出现黄迹,影响美观。
(2)开水浸泡法。有时古钱身上会被一层浮土所覆盖,但总是洗不净。其实,这种所谓浮土实际上是一种土锈(土和铜锈的混合物,属碱性的硬质粘浮物)。对于这种锈,我们可先将古钱放入一碗中,将温度在80-90 的开水倒入碗中,直至币身被浸没(倒水速度不可过急)。过5分钟后,将钱取出,用小刷子刷清钱纹及币身,阴干即可。遇到土锈严重的古钱,还可将热水加温至沸腾使土锈脱落。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清除土锈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又具有不损坏币身包浆这个大优点。铅质古钱如钱纹模糊不清或锈结成块,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分离。
(3)干刷法。遇铜锈或铁锈比较浅浮时,应尽量避免用醋泡等化学手段,而可改用干刷的方法来清晰线纹。具体方法是:选大号油画笔一支,将笔头上的棕毛剪至离根部仅剩0.5-0.7cm处(务必要使其根部整齐划一)即可使用。先将待刷古钱置于玻璃板上,固定性,如不平可在下面垫一些布块,握住油画笔根部均匀地刷,要注意用力,否则效果不佳。待浮锈被刷去后,再用清水洗清即可。
(4)加热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锈蚀较浅的铁钱而言。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亚铁(FeO)的分子结构比较疏松,与铁钱钱体吸附的牢固程度远不能与铜钱相比,因此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即可使部分铁钱的锈蚀脱离。但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 切忌将除锈铁钱放在火上直接加热。在加热时必需要加一个承接器皿(如锅,杯等金属容器),因为铁钱直接被火烧后会造成变色,变形甚至断裂等异常现象,此外最好再加一些清水。B 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旺火加热三四分钟后,取出用冷湿毛巾捂住,锈便会自然脱落。C 选择用加热法除锈的对象,应是铁质尚好且锈蚀比较浮浅的铁钱。绝对不能把锈蚀严重且钱体已非常脆弱的铁钱用加热法除锈,否则本已十分脆弱的钱体会耐不住高温而支离破碎,粉身碎骨。
(5)刀刮法。有的硬绿锈板结成块状,把整个钱体都覆盖住,这种锈看似坚硬,实际与钱体附结得并不牢固,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刀刮的方法。工具十分简易:一把刻章用的刀(最好是直刀),对准锈块底部小心挖铲即可。遇大块锈,一时挖不掉的,可以先把钱放在玻璃平板上,如钱体不平则在下端垫一些布块,把刀垂直放在锈块上,刀尖向下,上面用重物(如锤子等)适力敲击数下,板结锈块便会瓦解。但使用此法要注意用力一定要轻重适当,如果不慎,轻则把钱刮得遍体鳞伤,重则整个钱体损坏,因此如无把握或对名贵古钱还是慎用此法为妙。
当我们试用以上几种方法均显无效,或遇特别坚硬的红绿硬锈,而又不得不除时,那只能借助化学手段了。由于通常所见的这类锈的成分主要是碱或碳酸铜,应用酸性较弱的醋酸(一般化学试剂商店有卖)来进行中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洗清古钱,将古钱置于醋酸溶涂中一小时(醋酸溶液浓度在50%左右即可);然后捞起,将已剥离钱体的锈弄散开;最后用刷子轻轻刷洗钱体,直到文字图案清晰,洗净阴干。尽管醋酸酸性较弱,但还是属于中强酸类,因此除锈时应尽量避免手与醋酸直接接触,最好用一定工具(如镊子)或防护用具(如橡皮手套)。有的粉状锈比较顽固,即使用食用醋也难以清除干净,不久便会卷土重来,遍体滋生,因此也可以借用醋酸清除。具体步骤同上。铁钱也可以用酸酸来除锈。使用醋酸浓度不宜过高,含量在此0%以下为最佳。
银质钱币一般很少锈,因为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氧化生锈,但也有例外。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将逍逍浓度在8-10%之间的稀硫酸滴于锈蚀处,待锈分解后,再用清水洗净,用吸水纸擦干即可。但千万忌用强酸,虽然强酸不会伤及银币本身,可含银量不高的银币,使用强酸会影响光洁度,在其表面出现麻点,影响外观。
二、修补技术
我们常把一些有小缺陷的钱币比作“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如果手头上有几枚这样的钱币,实在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碰到这种情况,诸位不妨自己动手给钱币做一个“小手术”,变害为利,化废为宝,说不定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1.古钱的修补
由于铜的柔韧性比较好(主要指黄铜),不易折断,所以对于币身凹凸不平的古钱,可先将它用薄纸包上,然后取两块稍厚一些的木板,将古钱置于木板中央,合拢放在台虎钳或平整的桌面上用力压即可,或在币身上垫一块厚布,放在木质桌面上,用榔头轻轻敲击至平即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钱币,其币身的凹凸不平必须是后天造成的。如果这枚钱的凹凸明显是铸造时留下的,那可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去修补古钱的穿孔小洞,常采取土方法,即将热树脂填在缺口处,待冷于后用锋利的刀具打磨平整,再涂上颜料,使修补处色泽与周边相协调;或干脆用泥和502胶水涂上完事。应该说效果都不甚理想。且树脂老化较快,保存不能长久,一般较易识破。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以供参考:
将待补的古钱洗净,待干燥后置于平整桌面上,下垫一张纸。然后,用小刀将待补处的创口稍作扩大,使外缘处呈斜角30 左右,吹去尘垢。另取废弃古钱,诸如唐或北宋的普通钱,锈越多越好。用小刀把锈块刮下,再将锈碾成粉末状,放在纸上聚拢,倒入缺口处,用小细棒填实小洞,直至高出平面1-2MM,用刚开封的502胶水滴在锈末上,使锈末湿润,自然收缩下。2分钟后,不等502胶水硬化,立即用小刀将补洞处弄平,填平后的小孔色泽几乎与周围一致,效果较为理想。此法修补的关键是选用挥发性能特别强的502胶水,并且一定要新开封的,决不能用已开过封的胶水,否则将严重影响修补质量.断裂钱币一般已无甚价值可言,但一些极稀罕的珍贵钱币如果断裂,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如靖康元宝小平世仅4枚,其中即有一枚裂为两半,后来用焊锡重合。不过断裂钱用焊锡接合效果不够理想,已遭淘汰,目前断裂钱币大多也采用502胶水接合。
2.银币的修补
银币的修补主要是针对银币币身上的缺口和影响品相的残缺戳印。需要指出的是:各式戳印是旧时钱庄,银号为鉴定真伪而作的记号,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该币的流通历程,颇具研究价值,因此对于那些完整的戳印应该尽量保存其原貌。具体的修补方法是:先去除待补缺口处的污垢,取小号焊锡笔一支,上除少许松香,插上电源插座,沾熔少许锡,迅速用餐巾纸擦去多余的锡液(如果来不及擦,可用焊笔再点一下,直至缺口处填平)。待锡液彻底凝结后,用锋利小刀修磨平整即可。
关于处理有害锈的方法
1.用牙刷和浓度高的洗衣粉水轻刷(刷之前先在温水冲的洗衣粉水里泡20~30分,注意,千万不要用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