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监测血糖的方法
一、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的指标,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糖尿病治疗初期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一次。对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控制目标为<7%。对于糖尿病病程很长、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着的并发症,或有严重合并症等情况的患者可适当放宽控制目标。检测无需空腹,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二、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可以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对短期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疗效的评价,该指标可能比糖化血红蛋白更有参考价值。
三、动态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需要使用通过特殊仪器来实施持续、动态地血糖检测,一般每3~5分钟自动记录血糖数据,可连续记录72小时,绘制出血糖变化曲线,更直观地了解血糖的动态变化。在评估血糖波动和发现低血糖方面,该方法具有独特优势。
首选推荐使用该方法的人群:
1型糖尿病;
需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3次以上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
四、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包括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以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床边快速血糖检测,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它能够反映实时的血糖水平,能够了解如饮食、运动、情绪以及药物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
监测时间点:
一般一天中有8个时间点可以选择,即三餐的餐前餐后、睡前及夜间监测。注意的是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h没有进食所测的血糖,早餐前测的多为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监测一般选在餐后两个小时。
监测频率: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来决定监测频率。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应每天监测4~8次(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血糖),直到血糖控制稳定。当病情稳定,饮食、活动规律、血糖达标后可每周监测1~2天,每天3~5次。
使用血糖仪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血糖仪,新买的血糖仪、启用新的试纸及更换电池后需要对一起进行校正;
血糖测试用品存放在干燥清洁处,试纸应在保质期内使用,更换血糖纸时要注意对准型号;
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使用:采血时切勿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否则会干扰检测结果。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也可以反映降糖治疗的疗效并作为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周做好自我的血糖监测,每季度做好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必要时行动态血糖监测,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❷ 植物组织中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举例说明他们的原理和优缺点
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技术用于糖的分离和测定,包括化学分析、比色分析、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植物组织中糖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为其含量测定提供理论依据。
1 分光光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长链多糖在水溶液中离解后可与染料等阳离子相互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引起染料吸收光谱的变化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通常有两种常见方法。
1.1 蒽酮 - 硫酸比色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糖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30 nm,可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测寡糖和多糖,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蒽酮比色法是一种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但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只能测定样品中可溶性糖总量。陈鸿英等人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淫羊藿多糖的含量,得到的结果较稳定。
1.2 苯酚 - 硫酸比色法
植物体内的糖主要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糖的原理是在浓硫酸作用下,糖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mg~100 mg 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 nm 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试剂便宜,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可稳定 160 min 以上。
2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糖类,具有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曾昭睿采用三 - 端烯丙基 - 不对称二苯并 14- 冠 - 4- 二羟基冠醚做固定相分离了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的乙酸酯衍生物。吴建元等人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 6 种标准单糖的衍生物实现了良好的分离并具有良好的峰形。胡磊等人用 1 一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利用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
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除了少数带有羧基和磺酸基的糖类化合物,绝大多数糖类化合物不带电荷,极性很大且没有发色基团。所以用一般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系统无法得到分离和检测。为了使糖类化合物能产生电迁移而得以相互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有:(1)衍生化使之带上发色、荧光基团或电荷;(2)与硼酸盐等络合;(3)与缓冲液中的添加剂形成包合配合物;(4)高 pH缓冲条件下使之电离;(5)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形成胶束。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毛细管电泳因具备分离快速,所需样品量少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糖化合物的分析。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灵敏、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从大量的文献报道和综述中可以看出,由于糖的特殊结构及它本身不含强紫外和荧光吸收的官能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方法来分析所有的单糖和低聚糖。分析糖的色谱柱有化合键合烷基柱、阴阳离子交换柱、氨基键合硅胶柱和硅胶柱等。
文献来源:孙艳涛,由欣. 植物组织中糖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0(上旬刊) :134-135.网页链接
❸ 测定糖的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糖的测定方法
一般有四种方法: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为 糖还原天蓝色的氢氧化铜为红色的氧化亚铜。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
2、 高锰酸钾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能对糖的测定造成影响,过程较为复杂,误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的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缺点:如果水样呈橙红色(大部分水样为黄色),会对比色法造成较大的干扰。
4、蒽酮法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测定。
缺点:,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
综合比较;采用蒽酮法能将最为准确地测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一) 直接滴定法
Ⅰ、原理
v 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标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做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Ⅱ、仪器和试剂
1.仪器
酸式滴定管,可调电炉(带石棉板),250ml容量瓶。
2.试剂
1. 盐酸。
2.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 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4. 乙酸锌溶液:称取21.9 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 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6.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经过96℃±2℃干燥2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L。此溶液相当于1mg/ml葡萄糖(注:加盐酸的目的是防腐,标准溶液也可用饱和苯甲酸溶液配制)。
7. 果糖标准溶液:按⑹操作,配制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1mg的果糖。
8. 乳糖标准溶液:按⑹操作,配制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1mg的乳糖。
9. 转化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26g纯蔗糖,用100ml水溶解,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5ml盐酸(1+1),在68℃~70℃水浴中加热15min,放置至室温定容至1000ml,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1.0mg转化糖。
Ⅲ、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⑴ 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食品:称取约2.50~5.00g固体样品(吸取25~50ml液体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摇匀。边摇边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氢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 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注意:乙酸锌可去除蛋白质、鞣质、树脂等,使它们形成沉淀,经过滤除去。如果钙离子过多时,易与葡萄糖、果糖生成络合物,使滴定速度缓慢;从而结果偏低,可向样品中加入草酸粉,与钙结合,形成沉淀并过滤。)
⑵ 酒精性饮料:吸取100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至原体积1/4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⑶ 含多量淀粉的食品:称取10.00~20.00g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200ml水,在45℃水浴中加热1h,并时时振摇(注意:此步骤是使还原糖溶于水中,切忌温度过高,因为淀粉在高温条件下可糊化、水解,影响检测结果。)。冷后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沉淀。吸取200ml上清液于另一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氢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沉淀,静置30 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⑷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吸取100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注意:样品中稀释的还原糖最终浓度应接近于葡萄糖标准液的浓度。)
2.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注意:甲液与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应将甲液加入乙液,使开始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葡萄糖标准溶液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总体积,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或其他还原糖的质量(mg)。(注意:还原的次甲基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恢复成原来的蓝色,所以滴定过程中必须保持溶液成沸腾状态,并且避免滴定时间过长。)
3. 样品溶液预测: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褪去,出现亮黄色为终点。如果样品液颜色较深,滴定终点则为兰色褪去出现明亮颜色(如亮红),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颜色变浅后复又变深,说明滴定过量,需重新滴定。) 当试样溶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试样溶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酮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约在10ml左右。当浓度过低时则采取直接加入10ml样品溶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与标定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体积之差相当于10ml试样溶液中所含还原糖的量。
4. 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内加热至沸,快速从滴定管中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 ml的样品溶液,然后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两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5. 计算
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按下式计算。
X=〔A/(m×V/250×1000)〕×100
式中: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单位 g/100g;
A—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相当于某种还原糖的质量,单位 mg;
m--样品质量,单位 g;
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 ml;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
滴定结束,锥形瓶离开热源后,由于空气中氧的氧化,使溶液又重新变蓝,此时不应再滴定。
(二)高锰酸钾滴定法
v 原理 将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反应,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经过滤,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将其氧化溶解,而三价铁盐被定量地还原为亚铁盐,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氧化亚铜的量,再从检索表中查出氧化亚铜量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三)硫酸苯酚法
Ⅰ、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的糠醛和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Ⅱ、试剂
1. 浓硫酸:分析纯,95.5%
2. 80%苯酚:80克苯酚(分析纯重蒸馏试剂)加20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长期储存。
3. 6%苯酚:临用前以80%苯酚配制。(每次测定均需现配)
4. 标准葡聚糖(Dextran,瑞典Pharmacia),或分析纯葡萄糖。
5. 15%三氯乙酸(15%TCA):15克TCA加8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长期储存。
6. 5%三氯乙酸(5%TCA):25克TCA加47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长期储存。
7. 6mol/L 氢氧化钠:120克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500ml水。
8. 6mol/L 盐酸
Ⅲ、操作。
1.制作标准曲线:准确称取标准葡聚糖(或葡萄糖)20m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各以蒸馏水补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得标准曲线。
2.样品含量测定:
①取样品1克(湿样)加1ml 15%TCA溶液研磨,再加少许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于10毫升离心管中,再加少许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重复3次。最后一次将残渣一起到入离心管。注意:总的溶液不要超出10毫升。(既不要超出离心管的容量)。
②离心,转速3000转/分钟,共三次。第一次15分钟,取上清液。后两次各5分钟取上清液到25毫升锥形比色管中。最后滤液保持18毫升左右。(测肝胰腺样品时,每次取上清液时应过滤。因为其脂肪含量大容易夹带残渣。)
③水浴,在向比色管中加入2毫升6mol/L 盐酸之后摇匀,在96℃水浴锅中水浴2小时。
④定容取样。水浴后,用流水冷却后加入2毫升6mol/L 氢氧化钠摇匀。定容至25毫升的容量瓶中。吸取0.2 ml的样品液,以蒸馏补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每次测定取双样对照。以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
Ⅳ、注意
(1)此法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对每种糖仅制作一条标准曲线,颜色持久。
(2)制作标准线宜用相应的标准多糖,如用葡萄糖,应以校正系数0.9校正μg数。
(3)对杂多糖,分析结果可根据各单糖的组成比及主要组分单糖的标准曲线的校正系数加以校正计算。
(4)测定时根据光密度值确定取样的量。光密度值最好在0.1——0.3之间。比如:小于0.1之下可以考虑取样品时取2克,仍取0.2ml样品液,如大于0.3可以减半取0.1ml的样品液测定。
(四)蒽酮法
Ⅰ、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测所有的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Ⅱ、试剂:
蒽酮试剂,0.20 g蒽酮溶入100 mL 95%浓硫酸中,冰箱保存;
Ⅲ、方法:
样品2.0 mL加5.0 mL蒽酮试剂,混匀,然后水浴煮沸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糖的浓度。(标线以葡萄糖为标样)
❹ 血糖的监测有哪些方法
血糖的监测方法一般分为静脉抽血化验血糖和用指尖血测定血糖两种。手指尖的血是毛细血管的血。静脉抽血需要去医院化验,化验过程繁琐,等待时间长,每次化验需要抽的血也较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大;指尖血测一般可以用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来监测。血糖仪方便、快捷,需要血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又好操作,患者不必去医院即可自己监测,所以,已经成为监测血糖、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指导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主要手段。
有时用血糖仪测定的血糖值与静脉血化验值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静脉抽的血送到化验室后,先要去除血液中的细胞等,只用其中的血浆或血清做化验;而快速血糖仪用的是从血管中抽出的未经处理的血,也就是不去除血液中的任何成分,所以二者的血糖值本身就有差别。一般血浆的血糖值比全血的血糖值高10%~15%。另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内,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水平与静脉血的血糖水平,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餐后血糖。假如用同一种方法、在同一时间,来测量同一个人的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两者的结果也定会不一样。一般进餐后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比同一时间的静脉血的血糖值高1~3毫摩尔/升。
❺ 血糖的测试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升(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 。
福林——吴氏法
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之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是非糖的还原物质。因而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向淘汰。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分升)。
❻ 测血糖高低有几种方法
你好,现在测试血糖值的方法一般有这三种:
1 、家用血糖仪,这种是最常见的测试方法,测试较快速(一般9秒之内有结果)。采血量较少(一般1.5微升以下),操作比较简单。常见的血糖仪品牌有 罗氏、拜耳、强生、雅培,国内牌子常见的有 三诺、艾科、怡成。
2、糖化血红蛋白仪,一般医院里才有,采血量也是比较少得几微升,测试的结果显示你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3、生化仪, 生化仪一般在比较大型的医院或者专门研究血糖的研究所有。采血较多,拿YSI生化仪为例采血需要25微升,测试时间35秒。此类仪器测试结果非常准确,市面上的血糖仪基本上都是拿生化仪进行校准参照的。
4、抽大血,医院里头进行的全身体检(大概7、80元),这个检测时间最长,耗血量也是最大的。
所有方法均需要测试人的血液,也就是说都需要刺破皮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❼ 如何快速测定还原糖和总糖
DNS检测的是还原性糖,严格的说是还原末端,如果水解不充分,没有完全暴露还原末端,DNS法测出来的当然小了。
如果你大概知道糖的成分的话,旋光法是可以测的。
如果你不知道成分的话,蒽铜比色法可以用来测总糖,因为不受还原末端多少的影响。
❽ 平时在家怎么检测血糖
一、自己在家测血糖到底该测空腹血糖还是测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反应不同的问题,空腹血糖一般表示体内肝脏的糖分输出,是一种基础状态;餐后血糖一般反应饮食对于血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体内自身胰岛对于饮食的反应。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提倡空腹和餐后都要监测。当然这当中还是有一定侧重的,一般认为在血糖总体很高的情况下,应该主要监测空腹血糖,并积极使空腹血糖首先达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测餐后血糖,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再使餐后血糖也能够达标。
二、自己在家测空腹血糖时到底能不能喝水吃药?
空腹血糖是一种人体的血糖基础状态,标准定义是在不进食任何含热量的饮食8~10小时的血糖,由此可见测空腹血糖除了不能吃饭、菜、零食、含糖饮料等能够转化为热量的饮食,对于白开水、茶水等并不禁忌,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还要提倡早晨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有利于血粘度降低,防止如心梗脑梗这样的意外事件。
降糖药物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人体服用降糖药物后在药物作用下会导致血糖逐步降低,空腹测量血糖的时候如果服用降糖药物的话,那么可能会导致未及时进食而低血糖和由于药物作用血糖降低,这样就不是一种基础状态了,因此测量空腹血糖是不能服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对于降压药、降脂药等其他药物,因为他们并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所以在空腹测血糖的时候是可以服用的,并不妨碍检测结果。
三、自己在家测餐后血糖到底是该吃二两淡馒头、喝糖水还是日常饮食?
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测量餐后血糖的目的是为了评估饮食对于血糖的影响和降糖药物对于血糖的影响,因此这时候测量餐后血糖应该是平时如何服药和进餐依然保持。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为了比较标准明确地评估自身胰岛功能情况,这时候测量餐后血糖时应该建议进食二两淡馒头,注意哦,这里的二两不是指二两面粉做的馒头,而是指做成馒头后重量大约是二两哦。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在测量餐后血糖时,除了需要进餐,还需要注意不要忘了服用餐前或餐中服用的药物,因为这样才能有效评价药物的效果。
如果对于还未确诊糖尿病的人群,那么为了诊断糖尿病应该使用一种比较标准的饮食方案,因此应该喝200~300mL溶解了75g葡萄糖的糖水。
❾ 请问有简易测血糖的办法吗
可以自己买个血糖仪测微量血糖,采手指的血,每次测之前做1次质量控制.这些说明书上应该有说明.方便简单
❿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1、苯酚法
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2、蒽酮比色法
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蒽酮可以与游离的己糖或多糖中的己糖基、戊糖基及己糖醛酸起反应,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原的含量,也可用于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10)有没有简易快速测糖的方法扩展阅读
1、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u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
2、蒽酮比色法实验原理:蒽酮可以与游离的已糖或多糖中的已糖基、戊糖 基及已糖醛酸起反应,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