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学习阳明心学方法论

如何学习阳明心学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2-06-22 19:17:26

Ⅰ 阳明心学到底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该如何学习

其实心学的观点看似简单,似乎不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等几个简单词汇,但如果想要真正理解心学真谛,则必须要将观点带入阳明先生的语境中,进行深度思考和品味,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反反复复地“把玩”。于是你便会发现,再你第N次读到一段对话的时候,会突然“心中一亮”,原来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顿悟,心学的学习必须要在不断的顿悟中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读懂学会。

Ⅱ 如何才能系统的学习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你所要的是系统学习,系统学习就不止看看书那么简单,当然书也是要看的,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皈依。
这里,我要提一点,叫"心外无物",这是阳明世界观的核心,也是致良知之所以成立的依据。这个世界观当然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一样。所谓的心外无物,不是说,物质都在我们心里,而是说,我们要用心感知并明白物。
比如,我说电脑,你应该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但电脑就是电脑么?"电脑"这个名字,只是我们方便交流,而约定俗成的一个代词。我们不叫电脑,也可以叫"计算机",叫其他任何的名字。所以我们要了解所谓的电脑,必须亲自去操作,去感触,这样的知道才是真的知道。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是此意。所以,学习阳明学,我们首先要破除概念上的东西,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才能体会阳明的境界。
所以阳明学的系统学习,难点不在看什么书,而是在于怎么把它落实到自己生活中去。这里要讲阳明学学习成果检验的标准--学问以得用为真。就是说,所学的东西必能指导自己的生活才行。
有了我以上所说,你应该可以自行系统学习阳明学了。阳明学是孟子学,其学问发端处是<大学>,所以首先要熟读大学,孟子,不求能有多少理解,但求熟悉其气场。接着由<大学问>和<拔本塞源论>两篇入手。这两篇是阳明学门户,要求熟读,以固养根基。接着可以看<传习录>,配合书籍可以看<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王阳明的致良知教>
在49年以前,北京大学是阳明学重镇。熊十力,牟宗三,梁漱溟,陈寅恪等人都对宋明儒学有很深见解。现在的北京应该没有那样大师级别的存在,不过由阳明学发展出来的新儒家思潮,在北京应该也有一定发展,你可以找一下北京的新儒家群体。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你也可以和我联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Ⅲ 阳明的心学是什么怎样领悟需要看什么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请通俗的回答,不要很酸的套话。不要复制。

阳明的心学是人生哲学,是良知之学,是让你通过对良知的认识去了解人生的意义。 你只能在生活中去反思,去思考,去知行合一,事上磨炼,才能领悟。可以看《<大学>问》,《传习录》。
主要内容有万物一体论,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心外无理。心与性。

学习阳明的心学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才能懂,建议从他的生平开始了解。阳明先生的人生故事很有启发性。

Ⅳ 学阳明心学的收获与改变是什么

学阳明心学的收获与改变是自可为文化的家人们学习《阳明心学》第二期以来,已过去100天时间,每位家人在学习过程中。

对《阳明心学》的三大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各个都受益匪浅,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彭诗韵家人的学习分享,希望她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学习感悟范文

大家好,我是彭诗韵,学习阳明心学快5个月了,很感恩清姐对我的感召,让我走进了阳明心学的学习,给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再好的帮助都不如让她成长自己,也非常感恩宁总的大爱,带领我们一起学习。

当了解了学习课程后,我是自愿自发的来学习,对于学习的机制,早起晨读,晚上听课复盘,在我这里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比起我业绩来的压力,每日的烦恼,抱怨,诸事不顺相比,这些真的不算什么。

在学习之前状态非常的糟糕,所以我迫切的想去改变自己,每日按照学习机制来,无形当中就有了质的改变,这也是我第一次尝到了简单照做必有收获的成果。给我的改变是很多的,更多的是心的层面,只有心变了,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才有了改变。

学习的课程一直有讲到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开发多少就收获多少,做我们销售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决心和信心,决心就是你的信心,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去付出行动,就会有所收获,要做到知行合一,行出来的才是真知。

Ⅳ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1. 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理是通过格物求来的。但是王阳明曾经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场。后来王阳明在龙场,置身石棺之中,才终于悟到,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向自己内心求索就可以。

  2.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道的理一定要与现实发生联系才有意义。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

  3. 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王阳明生平简介

王阳明一般指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Ⅵ 想要学习王学(阳明心学)怎么入手好

不敢自称达人,但依个人进度来看,初期可以看一些诸如《明朝一哥王阳明》《传奇王阳明》等书,言语比较简单,利于入门。
之后,可以学习《传习录》。在读《传习录》的同时,也可以多阅读一些佛、道经典,便于追根溯源。
心学贵于实践,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心学若真学成,便是烧了《传习录》也一样。
此外,推荐每天不管忙或不忙,坚持打坐半个小时,每日三省自身,便学问日进。

Ⅶ 如何有效、快速的掌握王阳明的心学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应该这么理解:没看到那朵花,你不知道花的灿烂,等你看到了,知道了花的姿色,有了印象意识,于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个花的形态颜色的意识状态本就在人的精神意识之中,但没给开发出来,等你看到了,也就给开发出来了。
引申意义:世间万物、物理化学、都有其规律,没掌握之前,一无所知,当你探索之后,发现其规律了,才明白,其实它们一直在那里,只是在等着人类智力的领悟开发。
心学简约点说就是:人的意识欲望和自然规律本就相通的,通道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扩容。人类通过努力探索与发现,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力道德意识!
心学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派理学是有分歧的,心学更偏向道家的自然意识!
套用一句诗:你见或不见,她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跟或不跟,她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哈哈哈哈!

Ⅷ 王阳明心学 学习流程是什么

心学是什么?答:心学就是一门教你拥有健康心灵的学问。那么,什么样的心灵状态才算是健康而良好的呢?我们又该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呢?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否健康良好,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王阳明经常引用的《中庸》里的一句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之中(富贵、贫穷、顺境、逆境),都能保持自在安详、自得其乐的心境。说白了,就是不管混得好不好,都始终保持内心强大。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为“君子”,亦即心灵健康的人。而要想获得这样的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就必须通过两个字--修行。世人对“修行”通常存有误解,以为只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才是修行,或至少是远离尘嚣、参禅打坐才叫修行。事实上,修行的正确定义应该是:修正自己错误的心态和行为。既然如此,那么置身于万丈红尘中,恰恰比躲到深山老林更有利于修行,也更能见出修行的功夫。道理很简单:如果外在环境十分单纯,你怎么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是否正确呢?只有置身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断与他人、社会互动,一个人才更有可能发现自己心态和行为方面的种种毛病,从而加以修正。此外,也有不少人认为“修行”是宗教人士的专利品,或归属于宗教信仰范畴,这也是一大误解。除非你认为自己的人格已经足够完善、人生已经非常完美,否则你就必须修行。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连我们住的房子都要维护,开的车子都要定期保养,你凭什么认为你的心灵不需要修行呢?今天的中国,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没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修行为何物,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灵状态则是幸福的直接源泉。因此,如果我们对于心灵的运作机制一无所知,对于心灵与人生的关系全然懵懂,任由自己的心灵家园常年抛荒,那无异于亲手斩断了我们与幸福之间天然具有的联系。那么,修行要遵循怎样的标准呢?对此,王阳明和所有宋明理学家一样,其标准只有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六个字,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被误解乃至曲解得最严重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理”通常被解释成封建礼教,而“人欲”往往被理解为人的基本欲望。倘若如此,“存天理,去人欲”当然就是一种严重扼杀人性的错误观念。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才有了近一百年来无数国人对宋明理学的口诛笔伐。事实上,“天理”绝不是封建礼教--在朱熹那里,“天理”指的是宇宙法则;在王阳明这里,“天理”指的是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心即理)。同时,“人欲”也绝不是指人的基本欲望(如衣食住行之类),而是指那些越出法律与道德边界的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因此,阳明心学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确解释就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了解的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的觉知觉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这才是阳明心学提供给我们的修行指南,更是我们获得心灵健康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通往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其实,上述理念并非宋明理学家或王阳明的个人专利。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简单却含义深远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个比较抽象的词,大致可以理解为“所得”:比如你得到了一个馒头,吃下去会有肚子饱的效用;得到了一辆汽车,会有省时便利的效用;听了一场音乐会,会有心情愉悦的效用,等等。在这个公式里,幸福与效用成正比关系--在欲望既定的情况下,你的所得越多,幸福感越强。同时,幸福与欲望却是成反比关系--在所得既定的情况下,你的欲望越小,幸福感越强。从这个公式,我们不难推出通往幸福的两条途径:一、让自己的欲望保持不变,同时不断增加所得;二、让自己的所得保持不变,同时不断减少欲望。很显然,不管你想通过哪个途径获得幸福,有一点是共同的--你不能让欲望无节制、无止境地膨胀。因为不论你的所得如何增加,只要你的欲望一直在膨胀,你的幸福感就只会越来越小。反之,无论你的所得是否增加,只要你的欲望一直在减少,那么毫无疑问--你的幸福感只会与日俱增。这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其实也是中国儒、释、道三家(包括阳明心学)一直在告诉我们的一条“幸福学”原理。只可惜,今日国人常常把这样的原理视为老生常谈,或者斥之为迂腐冬烘,从而抛诸脑后。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都会遭遇这样的困惑:我明明一直在打拼,收入也逐年递增,可是我的幸福感为什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呢?答案很简单:你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修行,从而丧失了对内心欲望的掌控。换言之,当你的欲望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越了你的收入增长的速度,你就与近在咫尺的幸福擦肩而过乃至背道而驰了。当然,阳明心学教我们节制欲望,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一切。它只是告诉我们:要获得幸福,你尽可以在“效用”(所得)上做加法,但同时必须在“欲望”上做减法。倘若如此,你的幸福指数一定会稳步提升。理论上讲,即便你的收入一直没有增加,只要你通过修行把自己的不良欲望减少到最低,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趋于无穷大。因此,关于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答案就是:心学能够让你了解心灵的运作机制,洞悉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从而保持对内心的觉知觉照,进而找到人生的意义,获得你本应拥有的幸福。在本书中,我用了佛教禅宗、西方哲学、心理学、量子力学等貌似与心学无关的诸多知识和理念来解析阳明心学,目的并不是想炫耀我的博学,而是给读者提供的参照系,希望能通过古今中外不同智慧的比较和相互印证,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心学。如果因此能诱发你对阳明心学之外的人类智慧的兴趣,那我写这本小书的意义就更大了,我也会因此感到分外的快乐。此外,我在书中很多地方采用了“对话体”的方式,也就是让王阳明和他的学生围绕许多问题对话。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让文风更为轻松,增加阅读快感,二是通过反复问答增强逻辑性,使得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更为严密、更为深入。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对话的内容大部分不是王阳明说的,而是我在充分理解、吸收心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知识(如佛教禅宗、西方哲学等),针对当代国人的许多现实问题所做的思考和讨论。我这么做,旨在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不仅是简单地对阳明心学进行翻译、注释。从严格意义上讲,书中讨论的很多东西已经超出了阳明心学的范畴,而某些地方似乎也显得不太严肃(如偶尔让阳明“穿越”一下,讨论一些当代话题),但我的本意并不是想曲解古人或博读者眼球,也不是想篡改心学或是对王阳明不尊重,而只是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阅读视野,让你抛开门户之见(如儒与佛、心学与禅宗、东方文化与西方科学等),获得一种圆融而通透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当下面对的问题,更直接地切入你每一天都面临的烦恼、痛苦、纠结和困惑。总而言之,我写这本书,不仅是想替古人说一个明白(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遭遇的百年沉冤该得以昭雪了),更是想让今天的中国人在智慧的启迪下活得幸福。如果读者想研究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那我建议你还是去读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甚至可以去研究《王阳明全集》。但是,如果你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做精深的研究,同时又希望用心学指导自己的生活,那么本书应该能够帮助你--它能让你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领略一个大儒的强大内心和精神境界,去了解许许多多与阳明心学有着诸多相通之处的古今中外的生命智慧。

阅读全文

与如何学习阳明心学方法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预防治疗近视的方法 浏览:57
瓷砖下面潮湿用什么方法快速干 浏览:83
脑部淋巴瘤治疗方法 浏览:838
增加现金流净额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27
钓鱼主线和竿的连接方法 浏览:363
兰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87
绿萝快速长瀑布方法 浏览:132
基金盯盘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540
雅萌20n使用方法 浏览:590
23分之3x70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421
内痔坐浴的正确方法 浏览:478
一般哪里有卖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浏览:42
职高二项式分布计算方法 浏览:184
常用档案分类方法之一 浏览:542
中文时态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668
用什么方法能让验孕纸变两条杠 浏览:854
多肉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431
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 浏览:799
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浏览:760
洗衣机如何排水方法视频 浏览:127